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4)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公开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公开课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结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结构】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对运动现象的分析,把握运动的哲学概念,把握运动的规律性,认同马克思主义运动观点的科学性。
【科学精神】通过对规律的学习,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同时要善于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相结合。
【公共参与】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克服主观想象,坚持无神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2.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3.人的主观能动性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
1.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2.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活动:看视频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一: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与哲学“运动”的关系?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规律是客观的
运动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拓展】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学生活动:看视频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二:运动能否离开物质?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承担者),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理1】
学生活动:看视频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三:物质运动是否是杂乱无章的?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即学即用】
2.规律的特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原理2】
学生活动:看视频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四: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为什么能圆满成功?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注意:意识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本能的活动,也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注意:
①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间接性),而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的指导作用创造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意识不能创造物质。
【原理3】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①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原理4】
学生活动:看视频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五:我国登月计划为什么要“三步走”,不是“一步到位”?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是什么)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3.怎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尊重客观规律)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个结合)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两个反对)
【原理5】
【原理总结】
【易错易混】
【小结】
《唯物论》思维导图
【随堂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结构,唯物辩证法结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获奖教案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结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