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1-35.5 K-39 Fe-56 Cu-64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1. 下列状态下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 B. C. 溶液D. 熔融
【答案】D
【解析】
【分析】电解质属于纯净物,也属于化合物,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存在自由移动离子,才能够导电。
【详解】A.是电解质,但需要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故A不选;
B.铜是金属单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选;
C.溶液能导电,但它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选;
D.熔融氯化钠中存在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选。
故选:D。
2. 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l/L的CaCl2溶液中含有2NA个Cl-
B. 标准状况下,6.72LCCl4中有1.2NA个原子
C. 常温下2.8gCO和N2的混合气体含有电子数为1.4NA
D. 7.8gNa2O2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4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题中无法得到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出CaCl2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不能直接用22.4L/ml进行计算,故B错误;
C.CO的摩尔质量为28g/ml,1mlCO中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14ml,N2的摩尔质量为28g/ml,1mlN2中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14ml,1ml该混合物所含电子物质的量为14ml,即2.8g该混合物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1.4ml,故C正确;
D.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1ml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ml,即7.8g过氧化钠固体中含有离子物质的量为0.3ml,故D错误;
答案为C。
3. 给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转变为易吸收的,这说明给生素C具有
A. 酸性B. 还原性C. 氧化性D. 水溶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维生素C可将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Fe3+发生还原反应,维生素C发生氧化反应,体现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B。
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铂丝要用稀硫酸洗净
B.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C. 为防止试管破裂,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 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铂丝要用稀盐酸洗净,而不能用稀硫酸,A错误;
B.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B错误;
C.因为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有水生成,则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破裂,C正确;
D.因为氯水具有漂白性,能使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所以不能用pH试纸去测氯水的pH,D错误;
故选C。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60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B. H、D、T是同一种核素
C. 14C与14N中含有相同的中子数D. 1H、2H2、3H+互为同位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C60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A项正确;
B.H、D、T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三种不同的核素,B项错误;
C.14C含有的中子数是8,14N含有的中子数是7,C项错误;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为同位素,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6.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Mg2+、Ba2+、Cu2+、MnO、Cl-、CO、NO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①向此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少量的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没有COB. 一定含有Cl-C. 一定含有Ba2+D. 一定没有Mn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入盐酸煤油明显现象,说明一定没有碳酸根离子,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加入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B错误,符合题意;
C.加入硫酸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钡离子,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含高锰酸根离子,D正确,部符合题意;
故选B。
7. 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在强酸性溶液中:Na+、K+、Cl-、
B. 无色溶液中:Fe2+、Mg2+、Cl-、
C. 含有大量 Fe3+的溶液中:OH-、I-、K+、Br-
D. 滴入酚酞变红的溶液中:K+、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强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与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而Fe2+为浅绿色,故B不符合题意;
C.Fe3+具有氧化性,I-具有还原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Fe3+与OH-能形成氢氧化铁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
D.滴入酚酞变红的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该组离子均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且彼此也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攻克了5G通信芯片关键材料氮化镓的研制难题。已知元素镓(Ga)为IIIA族元素,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
A. Ga2N3B. GaN2C. GaND. Ga3N2
【答案】C
【解析】
【详解】镓(Ga)属于金属元素,为第IIIA族元素,则Ga通常显+3价,N为第ⅤA族元素,通常显-3价,因此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C满足题意;
答案选C。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的溶液加水稀释到,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 溶液中含,溶液中
C. 配制稀盐酸需取浓盐酸
D. 将的溶液与的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30 mL 0.5 ml·L-1的Na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错误;
B.VL Mg(NO3)2溶液中含Mg2+ a g,溶液中c(NO )= ,B错误;
C.配制220mL6ml/L稀盐酸需要用到250mL容量瓶,需取12ml/L浓盐酸的体积为,C正确;
D.将100 mL 1.0 ml·L-1的NaCl溶液与200 mL 1.5 ml·L-1的NaCl 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错误;
故选C。
10. 工业上制备硝酸的一个重要反应为:4NH3+5O2=4NO+6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O2被氧化B. 每生成1 ml NO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0e-
C. NH3发生还原反应D. NH3是还原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反应可知氧气中的O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故A错误;
B.由反应可得,每生成4mlNO转移20ml电子,则生成1mlNO转移5ml电子,故B错误;
C.氨气在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到+2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氨气在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到+2价,失电子,作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D。
11. 将足量的通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当加入某试剂后,有沉淀生成。此试剂(或气体)可能是
①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新制氯水;⑤;⑥
A. ①②B. ①②③④⑤C. ②③⑤⑥D. 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当加入NaOH溶液时,SO2与NaOH反应可生成Na2SO3,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②当加入H2O2溶液时,会与SO2反应转化成SO,与Ba2+会形成BaSO4沉淀;③当加入K2SO4溶液会引入SO,与Ba2+会形成BaSO4沉淀;④当加入新制氯水时,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将SO2氧化成SO,与Ba2+会形成BaSO4沉淀;⑤当加入H2S时,会与SO2反应生成S和H2O,S是沉淀;⑥当加入时CO2,CO2与SO2、BaCl2都不反应,没有沉淀生成;
故选B。
12. 下列检验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A. 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时,若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含Na+
B.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HCl溶液,若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因此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时,若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含Na+,A正确;
B.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Ag2CO3、AgOH等,因此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l-,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因此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HCl溶液,若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溶液中含有或中至少一种,D错误;
答案选A。
13. 为验证氯水中次氯酸光照分解产物,采用数字化实验,得到的数据图像如图。该图像所代表的意义是
A. 氯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B. 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C. 氯水的pH随时间的变化
D. 氯水导电能力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HClO见光分解产生HCl和氧气,HCl完全电离出H+和Cl-。
【详解】A.随着HClO的分解,产生的HCl增多,氯离子浓度增大,与图不符,A错误;
B.随着HClO的分解,产生的氧气增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与图不符,B错误;
C.随着HClO的分解,产生的HCl增多,氢离子浓度增大,酸性增强,pH减小,与图相符,C正确;
D.HClO是弱酸,其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随着HClO的分解,产生的HCl增多,溶液中氯离子、氢离子浓度均增大,导电能力增强,与图不符,D错误;
答案选C。
14.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
B. 沉淀池中得到的沉淀为碳酸钠
C.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1
D. 循环2中的气体X为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焦炭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2和H2,H2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N2合成氨,氨和CO2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沉淀池中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沉淀和NH4Cl,分离出NaHCO3,煅烧得到纯碱,生成的CO2可以循环使用;母液中通入氨可以分离出NH4Cl,剩余的含NaCl的溶液可以送回沉淀池中循环使用。
【详解】A.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使溶液呈碱性,再向碱性溶液中通入CO2,可以得到更多的,从而生成更多的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沉淀池中得到的沉淀为NaHCO3,故B不正确;
C.母液分离出NH4Cl后,剩下的主要是NaCl,循环Ⅰ将分离出NH4Cl的溶液送回沉淀池中,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故C正确;
D.煅烧炉中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生成CO2可以再进入沉淀池中循环使用,故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
B. 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可使溴水褪色
C. 浓硫酸与铁不反应,可用铁罐储运浓硫酸
D. 过氧化钠与、均能反应,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来干燥氨气,A错误;
B.水溶液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溴水,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褪色,B错误;
C.常温下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可用铁罐储运浓硫酸,但钝化是化学变化,C错误;
D.过氧化钠与、均能反应产生氧气,所以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D正确;
答案选D。
1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
B. 向沸水中滴加溶液制备胶体:
C. 碳酸氢铵溶液和少量澄清石灰水:
D.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水合氨难电离,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NH3·H2O=Mg(OH)2↓+2,A错误;
B.向沸水中滴加溶液制备胶体:,B错误;
C.碳酸氢铵溶液和少量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碳酸铵和水:,C正确;
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D错误;
答案选C
17. 下列实验所选装置合理的是
A. 提纯混有少量 NaCl 的氢氧化铁胶体用装置①
B. 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碘单质用装置②
C. 从 NaCl 的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用装置③
D. 除去 CO2中的 HCl 气体用装置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胶体均可透过滤纸,不能利用过滤法分离,A项错误;
B.碘溶于四氯化碳,但二者沸点相差较大,应用蒸馏法分离,选装置③,B项错误;
C.酒精沸点低,则从NaCl的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用装置③,C 项正确;
D.利用洗气法除杂时导管长进短出,装置④中气体的进出方向不合理,D项错误;
答案选C。
18. 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检验管道是否漏氯气,其反应为:3 Cl2 + 8 NH3 ═ 6 NH4Cl +N2当有160.5 g NH4Cl产生时,被氧化的氨是
A. 214 gB. 53.5 gC. 17 gD. 68 g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方程式可知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氯气是氧化剂,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氨气是还原剂,生成6ml氯化铵时有2ml氨气被氧化。160.5g NH4C1的物质的量是160.5g÷53.5g/ml=3ml,因此被氧化的氨是1ml,质量是17g,答案选C。
点睛:掌握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参加反应的氨气是8ml,但只有2ml作还原剂,另外6ml氨气与生成的氯化氢结合生成氯化铵。
19. X、Y、Z、M为四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比较:Z>Y>X>M
B. 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Z>Y>X
C. 由Y、Z、M三种元素可形成一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可求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0.76 g/L×22.4L/ml=17g/ml,所以Y是N,M是H,又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所以X是C,Z是O;
【详解】A.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应为X>Y>Z>M,A错误;
B.元素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才能比较酸性,而且氧也没有氧化物对应水化物,B错误;
C.Y、Z、M是N、O、H,三种元素可形成一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硝酸铵,C正确;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故为Z>Y>X,D错误;
故选C。
20. 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加热后残留固体物质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粉末中一定没有Na2OB. 气体X只有CO2
C. 粉末中一定不含NaHCO3、NaClD. 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答案】D
【解析】
【分析】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O2(气体为O2)、Na2CO3或NaHCO3(气体为CO2),X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O2和CO2组成,原粉末中Na2O2一定存在,Na2CO3和NaHCO3至少有一种一定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3,但NaHCO3受热分解会使粉末质量减小,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Na2O+O22Na2O2,则粉末中一定有Na2O;综上分析,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O3和NaCl。
【详解】A.由分析可知,粉末中一定有Na2O,A错误;
B.X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O2和CO2组成,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粉末中一定含NaHCO3,无法确定是否有NaCl,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D正确。
答案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1. 硫酸铜是一种具有很多用途的化学物质,在工业领域(涂料工业、印染工业及有机工业)和农业领域(配制杀菌剂)都有广泛应用。现用胆矾(CuSO4·5H2O,式量为250)为原料配制220mL浓度为0.2ml/L的硫酸钾溶液。
(1)在实验过程中,选用最合适的容量瓶为___________。
A.200mL容量瓶B.250mL容量瓶C.500mL容量瓶
(2)容量瓶上标有___________。(填字母)
①温度②物质的量浓度③容积④压强⑤刻度线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④D.②④⑤
(3)通过计算,应该使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___________g。
(4)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
①实验前,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②所用的胆矾晶体由于保存不善,导致失去部分结晶水;
③溶解时,不小心有少量溶液溅出;
④移液后,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
⑤定容时,俯视液面;
⑥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5)将蓝色胆矾晶体加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最终变为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则该变化过程为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答案】 ①. B ②. A ③. 12.5 ④. ②⑤ ⑤. 化学
【解析】
【分析】用胆矾配制硫酸铜溶液的步骤如下:①以250mL为准计算所需胆矾质量②用天平准确称取胆矾质量③在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水使胆矾全部溶解④将烧杯中溶液转入250mL容量瓶中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⑥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以下1-2cm,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线⑦摇匀,装瓶并贴上标签。
【详解】(1)所需溶液为220mL,与220mL接近的容量瓶规格只有250mL,所以选250mL容量瓶,故填B;
(2)容量瓶上标有使用温度①、容积③、刻度线⑤,故填A;
(3)实际配制体积为250mL,m=nM=cVM=0.2×250×250×10-3=12.5g,故填12.5;
(4)①容量瓶不能用标准液溶液润洗,否则浓度偏高,未润洗时浓度不变;
②根据m=nM,其中计算所得m不变,失去结晶水,则M变小,故n变大,根据n=cV,其中V不变,所以浓度偏高;
③溶解时有液体溅出,则n变小,所以浓度偏低;
④为了减小误差,溶解固体的烧杯需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故浓度不变;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V变小,故浓度偏大;
⑥摇匀时因为液体残留在容器壁上,静止后液面低于刻度线,若加水则使V变大,浓度偏低;
故填②⑤;
(5)胆矾失去结晶水变成硫酸铜白色粉末,硫酸铜和胆矾不是同一物质,有新物质生成,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22. 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人类的发展意义重大。
(1)以海水为原料获得的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Na2SO4和难溶性杂质。
①除去难溶性杂质,实验室常用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
②除去可溶性杂质,所选试剂及加入的顺序依次是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盐酸。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①氧化剂将。下列氧化剂中,最好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KMnO4 b. H2O2 c.浓硫酸
②实验室中常用CCl4从氧化后的溶液中萃取I2,其原理是___________。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Mg2+转变为无水MgCl2,电解熔融MgCl2得到金属镁。该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过滤 ②. BaCl2 ③. Na2CO3 ④. b ⑤.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I2在水中的溶解度 ⑥.
【解析】
【详解】(1)①除去难溶性杂质,实验室常用的分离操作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②除去可溶性杂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离子,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多余的钡离子,过滤后再加稀盐酸调节溶液pH值,因此加入试剂的顺序依次是NaOH、BaCl2、Na2CO3、稀盐酸;故答案为:BaCl2;Na2CO3。
(2)①氧化剂将。H2O2是绿色氧化剂,因此最好选用b;故答案为:b。
②实验室中常用CCl4从氧化后的溶液中萃取I2,其原理是I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I2在水中的溶解度;故答案为:I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I2在水中的溶解度。
(3)电解熔融MgCl2得到金属镁,是氧化还原反应,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3. 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的相关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用于制取气体,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的_______(填“玻璃塞a”或“活塞b”,下同),再打开_______,逐滴加入的;
(3)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可证明具有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充分反应后取装置C中溶液,加入_______(填“溶液”、“品红溶液”或“溶液”),出现某种现象,可证明具有还原性;
(5)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2) ①. 玻璃塞a ②. 活塞b
(3)氧化性 (4)溶液
(5)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可知,实验室用80%的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硫气体,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够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氯水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钠和水,方程式: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小问2详解】
为保证液体能够顺利流下,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a,在打开活塞b,逐滴加入80%的H2SO4,故答案为:玻璃塞a;活塞b;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够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所以会看到装置B产生淡黄色沉淀,故答案为:氧化性;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氯水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只要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即可证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所以可以选择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二氧化硫被氧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BaCl2溶液;
【小问5详解】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二氧化硫,防止环境污染,故答案为:吸收尾气SO2,防止污染环境。
24.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水的性质,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与夹持装置已略去)。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少量装置C中的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第1支试管中投入有色布条,布条褪色,说明氯水具有_______作用;
②向第2支试管中滴入溶液,现象为_______;
③向第3支试管中加入锌粒,产生气泡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圆底烧瓶 ②. MnO2+4H++2Cl-Mn2++Cl2↑+2H2O
(2) ①. 漂白 ②. 产生白色沉淀 ③. Zn+2H+=Zn2++H2↑
【解析】
【分析】装置A制备氯气,装置B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制备氯水,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由图中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此装置为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应为:MnO2+4H++2Cl-Mn2++Cl2↑+2H2O,故答案为:圆底烧瓶;MnO2+4H++2Cl-Mn2++Cl2↑+2H2O;
【小问2详解】
①题干给出布条褪色,则说明氯水具有漂白作用,故答案为:漂白;
②C中的溶液中溶解了氯气,有氯离子存在遇到银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
③C中的溶液中溶解了氯气,溶液中会有HCl,锌粒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答案为:Zn+2H+=Zn2++H2↑。
25.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⑩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①和③两种元素的原子1:2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
(2)元素①-⑩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在③、④、⑤、⑥这些元素形成的最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与碱性最强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由元素③、⑤、⑨形成的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剂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
【答案】(1) (2)Ar
(3)
(4)
(5)共价键、离子键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①~⑩分别是C、N、O、F、Na、Al、Si、S、Cl、Ar,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①和③两种元素的原子1:2组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二氧化碳,其电子式为。
【小问2详解】
元素①~⑩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Ar。
【小问3详解】
③、④、⑤、⑥这些元素形成的最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小问4详解】
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是高氯酸,碱性最强的物质是氢氧化钠,二者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由元素③、⑤、⑨形成的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剂是次氯酸钠,其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