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总结提升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总结提升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共13页。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总结提升【体系建构】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原始农业兴起的原因。(1)环境变化:农业的产生与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海岸线、河湖位置、森林界线的变迁。地球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一部分物种消亡,人类在采集水果、猎取禽兽不能果腹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向利用植物的块茎、种子,这是农业起源的动因之一。【通史整合】(2)人口压力: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可利用的动植物密度降低,人口数量接近环境载能,旧的平衡模式被打破,为提高生产力而改造和控制环境的做法被优先选择,人们会选择更有效的获取食物的手段。人口压力的出现,使在两河流域和中国黄河及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率先出现,从而为两地古典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3)定居生活:远古时代的人类很长时间内过着流动生活,迁徙无常。自然环境、气候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逐步摆脱穴居的野外生活,走向广阔的地域,建造起简陋的野营住地。随着定居生活代替流动生活,人类逐渐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所了解,也有可能把捕到的动物看管起来。定居使种植与饲养成为可能,从而推动农业的产生。2.原始农业兴起的意义。(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增加了食物供应,改善了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一部分人从食物的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也获得了发展。(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天文知识的需要,推动天文历法在早期文明古国中获得较快的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4)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主要表现。(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美洲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2)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此外,欧洲移民还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推动了美洲农业、畜牧业的发展。2.深远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玉米、甘薯丰富了中国的粮食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外,也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北美地区的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美洲,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同时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使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三、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影响1.主要内涵: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以现代产业为指导、以产业关联关系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现代产业组织为纽带的可持续发展的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的有机系统,是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性产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2.显著特征。(1)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2)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3)实现产业高度商业化。(4)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5)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6)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7)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8)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9)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食品加工、储备技术的进步。19世纪的工业化彻底改变了食物的制作方式,甚至是食物的根本属性。工厂制度改变了工作场所,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大大增加了人们能购买的食物和其他消费品的数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的食物供应来源已不能满足现代的需要,食品加工业变得不可或缺。(2)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的变化。进入15世纪,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工业革命后,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大大增加,畜牧业在农业文明中的比重也进一步增加,从而推动了人们在饮食方式和饮食观念上的巨大变化。(3)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贸易日益扩大,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食品市场上掺假、制伪等现象不断发生并愈演愈烈,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在各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又一全球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