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物体的运动》考点清单专项复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3章 综合考点题型训练(118题56大类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综合复习练习卷01(第1~4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试卷 1 次下载
-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压轴特训60题18大考点)-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试卷 2 次下载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展开\l "_Tc16452" 【题型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2
\l "_Tc5338" 【题型2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6
\l "_Tc31833" 【题型3 探究光折射的特点】9
\l "_Tc846" 【题型4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12
\l "_Tc846" 【题型5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15
\l "_Tc16452" 【题型6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PAGEREF _Tc16452 \h 17
\l "_Tc5338" 【题型7 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18
\l "_Tc31833" 【题型8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20
\l "_Tc846" 【题型9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1
\l "_Tc846" 【题型10 透镜的光路图】23
\l "_Tc846" 【题型1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5
\l "_Tc846" 【题型12 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28
\l "_Tc846" 【题型13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应用】30
\l "_Tc31833" 【题型14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32
\l "_Tc846" 【题型15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33
\l "_Tc846" 【题型16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35
\l "_Tc846" 【题型17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37
\l "_Tc846" 【题型18 显微镜】38
\l "_Tc846" 【题型19 望远镜】40
\l "_Tc16452" 【题型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2023秋•东莞市期中)古诗词中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露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月光下的“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经过大气发生反射而成的像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阴浓”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光”说明月亮是自然光源
【答案】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物体表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做光的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等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叫做光的折射,例如: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A、月光下的“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错误;
C、“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阴浓”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C错误;
D、月亮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A。
2.(2023•河北)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中“水浅”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手影形成
C.筷子“弯折”
D.激光准直
【答案】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潭清疑水浅”指人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潭清疑水浅”指人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A、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故A错误;
B、手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的影子,故B错误;
C、筷子“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故C正确;
D、激光准直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3.(2023秋•高州市期中)如图所示,一支固定的激光笔向空水池底打出一束激光,光点正好落在池底O点。现向水池中不断加水,水位慢慢上升,此时池底的光点应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折射 现象。同理,在池塘边看水的深度总是比实际的水要 浅 (选填“浅”或“深”)些。
【答案】左;折射;浅。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可知,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光从空气斜着射向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线的折射角小于光线的入射角,折射光线射向池底的O′点,因此可知池底的光点向左移动了。
同理,在池塘边看水的深度总是比实际的水要浅些。
。
故答案为:左;折射;浅。
4.(2023秋•普陀区期中)中华语言精深巧妙,许多典故中都蕴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例如:“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 固体 (选填“固体”或“液体”)中传播;“水中捞月”这个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水中月亮,因为这个“月亮”是光的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像;“海市蜃楼”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斜射入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的现象,人们看到的“蜃景”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固体;反射;虚像。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看到水池底比实际变浅、水中筷子看起来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水中捞月”这个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水中月亮,因为这个“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海市蜃楼”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斜射入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的现象,人们看到的“蜃景”是虚像。
故答案为:固体;反射;虚像。
5.(2023•崂山区一模)春天,同学们一起到湖边游玩。如图甲,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和绿树,鱼几在水中畅游,形成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卷。
(1)同学们看到的蓝天、绿树在水中的倒影是 光的反射 现象,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虚 像。
(2)如图乙的简图所示,某同学的眼睛用A点表示,树顶用B点表示。请你在图乙中画出此同学看到水中倒影B的光路图。
【答案】(1)光的反射;虚像;(2)见解答图。
【分析】(1)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偏高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2)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确定像的位置,连接像与人的眼睛确定入射点,可得反射光线,进一步得出入射光线即可完成光路图。
【解答】解:(1)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2)将水面延长,作出B关于水面的对称点B′,即像的位置,连接像B′与人的眼睛A,与水面的交点为O,即为入射点,连接BO为入射光线,则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l "_Tc5338" 【题型2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6.(2023秋•莱州市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CO是入射光,OA是折射光
D.∠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答案】B
【分析】(1)反射和折射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现象,反射遵从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遵从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能根据图解识别三条光线。
(2)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分析。
【解答】解:ABC、根据反射定律,在没有光传播方向的情况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该关于法线对称,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垂线即为法线PQ,如图所示:
;
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AOP是入射角,∠BOP是反射角,∠COQ是折射角,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2023秋•普陀区期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若入射角为40°,则折射角可能为( )
A.0°B.23°C.40°D.50°
【答案】B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为40°时,折射角则小于40°,故B符合实际。
故选:B。
8.(2022秋•汉阳区期末)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1)让光束沿AO射入杯中时,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 左 方向偏折;
(2)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如图所示,站在清澈的游泳池里,在岸上的人会发现泳池里人的腿 变短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答案】(1)左;(2)左;(3)变短。
【分析】(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不变时,折射角也不变,根据作图可以知道光斑的移动方向;
(3)脚部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现象,此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解答】解:(1)让光束沿AO射入杯中时,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向左偏折;
(2)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入射点左移,但入射角和折射角均不变,故可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左移动;
(3)人的脚发出的入射光线射到水面上会发生光的折射,折射光线进入岸上人的眼睛,岸上的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人脚的入射光线会向上偏折,所以岸上的人看到站在游泳池里人的腿是变短的。
故答案为:(1)左;(2)左;(3)变短。
9.(2022秋•宜州区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做实验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与什么因素有关?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激光发生器、玻璃、水、量角器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表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1)从表1、表2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角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与 介质 有关。
(2)从表2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 增大 。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同一种介质时,折射角还与 入射角 有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的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的时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解答】解:(1)
由图知,光不管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还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都要靠近法线,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但在水中的折射角要大于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因此可知,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折射角是不相同的。
(2)由表中的数据分子可知:入射角由30°增加到60°,折射角由22°增加到42°,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而且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同一种介质时,折射角还与入射角有关。
故答案为:(1)小于;介质;(2)小于;增大;入射角。
\l "_Tc31833" 【题型3 探究光折射的特点】
10.(2022秋•青龙县月考)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可以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可能会发生改变
D.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也远离法线
【答案】B
【分析】(1)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果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则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4)在光的折射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移动不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正确;
B、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可以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错误;
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果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则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可能会发生改变,故C正确;
D、在光的折射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也远离法线,故D正确。
故选:B。
11.(2022秋•宝应县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
(1)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大小为0°,说明当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 不改变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当入射角为48.6°,折射角大小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则折射光线消失,只发生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所以当入射角为50°时会发生 全反射 现象。
(4)若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58.7°,则折射角大小为 40° ,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都具有 可逆 性。增大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我们发现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答案】(1)不改变;(2)增大;大于;(3)全反射;(4)40°;可逆;不会。
【分析】(1)当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答案;
(3)根据全反射的定义分析;
(4)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40°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若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58.7°,则折射角的度数。此过程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分析是否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解答】解:(1)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大小为0°,说明当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当入射角为48.6°,折射角大小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则折射光线消失,只发生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所以当入射角为50°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4)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40°时,折射角为58.7°,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58.7°,则折射角大小为40°。此过程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我们发现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故答案为:(1)不改变;(2)增大;大于;(3)全反射;(4)40°;可逆;不会。
12.(2023秋•西山区校级期中)在验证“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利用激光笔、水槽、水和一个可绕ON折转的光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应选择表面较 粗糙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光屏来承接光路,打开激光光源,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
(2)小华将折射光线所在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验证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
(3)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向水槽中缓慢地持续加水,小华发现折射光线在水槽底部形成的光斑逐渐向左移动,于是她认为折射角在逐渐变小。她的观点是否正确?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小华测得如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表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表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①表2中“◆”数据被遮挡住看不到,由表中信息可知这个数据是 32 ;
②如果小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规律时,完成了第4次实验,入射角是40°,折射角可能是 B 。
A.20°
B.28°
C.35°
D.60°
【答案】(1)粗糙;不一定;(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3)不正确;(4)①32;②B。
【分析】(1)选择粗糙的光屏来承接光路,粗糙的光屏发生漫反射,使光路清晰。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2)折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3)向水槽中加水时,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会变化。
(4)①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②根据折射的初步规律进行分析推理。
【解答】解:(1)实验中应选择表面较粗糙的光屏来承接光路,打开激光光源,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因为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2)小华将折射光线所在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4)解决第(2)问的错误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向水槽中缓慢地持续加水,小华发现折射光线在水槽底部形成的光斑逐渐向左移动,于是她认为折射角在逐渐变小。她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应该不变。
(5)①根据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2°,所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为45°,对应的入射角等于32°。
②根据表一,当入射角等于30°时,折射角等于22°;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等于32°;当入射角等于40°时,折射角应该在22°和32°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粗糙;不一定;(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3)不正确;(4)①32;②B。
\l "_Tc846" 【题型4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13.(2023•湖北三模)下列四幅光路图能正确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是( )
A.图甲: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物体
B.图乙:物体通过小孔形成正立的实像
C.图丙: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
D.图丁: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
【答案】A
【分析】(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是从空气中到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分析判断;
(2)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3)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水中倒影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A、图甲: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是从水中到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正确;
B、图乙:物体通过小孔形成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错误;
D、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应该是由树木射向湖面的光线被反射进入人眼,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4.(2023•广安)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里斜射入空气中,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答案】
【分析】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作图即可。
【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法线,根据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5.(2023•岱岳区校级模拟)如图鱼缸内一条金鱼A,B是小文从空气中看到的这条金鱼的像,夜间在C处用一激光灯将金鱼照亮。请完成其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分析】根据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规律作光路图即可。
【解答】解:由于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要用激光灯照亮鱼,需对准鱼的虚像照射,激光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射向金鱼,金鱼就被照亮,水中物体发出的光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眼睛沿着折射光线会看到物体所成的虚像,在物体的上方;如图所示:
。
16.(2023•海州区一模)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从三棱镜折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要作法线)。
【答案】
【分析】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因是垂直照射,所以方向不变;当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首先做出法线,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如图所示:
\l "_Tc846" 【题型5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17.(2023秋•黄浦区期中)小卢学习了光的折射规律之后发现:有些同学的眼镜镜片是用玻璃做的,有些是用塑料做的。进一步观察发现,即使凸起程度相同的远视眼镜,用不同材料制作后,度数也会不同。由此,小卢提出猜想:远视镜片的度数可能与 材料 有关。
随后小卢基于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1)能够验证小卢猜想的实验序号是 1与3或2与4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截面直径与边缘厚度相同的远视镜片, 中心厚度相同,材料不同,度数不同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2或3与4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截面直径与边缘厚度相同的远视镜片,制作材料相同 中心厚度越大,度数越大 。
【答案】材料;(1)1与3或2与4;中心厚度相同,材料不同,度数不同;(2)1与2或3与4;中心厚度越大,度数越大。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表格数据回答。
【解答】解:小卢通过观察发现,即使凸起程度相同的远视眼镜,用不同材料制作后,度数也会不同。则小卢提出猜想是远视镜片的度数可能与材料有关。
(1)要验证小卢的猜想:远视镜片的度数可能与材料有关,要控制截面直径、边缘厚度、中心厚度相同,材料不同,故应选1、3或2、4。
由数据记录表格可知,当截面直径、边缘厚度、中心厚度相同,材料不同时,眼睛镜片的读数不同,故可得出结论:截面直径、边缘厚度、中心厚度相同,材料不同,度数不同。
(2)要探究中心厚度对眼睛镜片的影响时,要控制材料、截面直径与边缘厚度相同,故应比较分析1、2或3、4,可以得出的结论:截面直径与边缘厚度相同的远视镜片,制作材料相同,中心厚度越大,度数越大。
故答案为:材料;(1)1与3或2与4;中心厚度相同,材料不同,度数不同;(2)1与2或3与4;中心厚度越大,度数越大。
18.(2023秋•西丰县期中)爱思考的小明在公园里运动时,发现树荫下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光斑。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此现象形成的原因,他利用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操作:
(1)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2)如果小孔是三角形,烛焰在塑料薄膜成像,则看到的像是 D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若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下 方移动;
(4)保持蜡烛和小孔的位置不动,将半透明纸向右移动,会发现烛焰像的大小不断 变大 。
(5)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乙所示),圆形光斑实际是由缝隙形成太阳的像。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 树叶的缝隙与地面距离不同 。
【答案】(2)D;(3)下;(4)变大;(5)树叶的缝隙与地面距离不同。
【分析】(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3)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4)增大光屏与小孔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变大;
(5)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选D;
(3)因为小孔成倒立的实像,故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下移动;
(4)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5)地面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小孔距离地面的远近不同,形成的光斑大小不同;距离越远,形成的光斑越大,距离越近,形成的光斑越小。
故答案为:(2)D;(3)下;(4)变大;(5)树叶的缝隙与地面距离不同。
\l "_Tc16452" 【题型6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9.(2022秋•利辛县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下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是 凹 透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目中放透镜与不放透镜的会聚点位置的变化确定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然后再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得到此题的答案
【解答】解: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凹。
20.(2022秋•明山区校级月考)小明为辨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透镜下方等距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A、B,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乙所示(d1<d<d2)。其中,形成A光斑的是 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为了判断形成B光斑的是哪种类型的透镜,小明将透镜远离纸片,观察光斑的大小一直变大,你认为该透镜 可能 (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是凹透镜。
【答案】凸;可能
【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到焦点上;
根据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要辨别两个透镜的类型,应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即让凸透镜与太阳光垂直;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A光斑的直径小于透镜的直径,说明它是由凸透镜会聚光而形成的,则形成A光斑的是凸透镜;
而B光斑的直径大于透镜的直径,且小明将透镜远离纸片,观察光斑的大小一直变大,可能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到焦点后,继续向前传播,形成放大的光斑,因此形成B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凸;可能。
\l "_Tc5338" 【题型7 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1.(2022春•秦都区期中)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
【答案】D
【分析】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会以平行光射出,凹透镜会使光线发散,根据此知识点可以判断四个选项。
【解答】解:AD.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会以平行光射出,故A错误,D正确;
BC、凹透镜会使光线发散,小灯泡的光已经向四周发散了,通过凹透镜只会更发散,不会以平行光射出,故B、C都错误。
故选:D。
22.(2023春•太和区期中)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cm。
【答案】小于
【分析】根据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根据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可推断焦点在光斑之前,从而判断焦距。
【解答】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即像距为5cm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5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5cm。
故答案为:小于。
23.(2023•尧都区开学)小梦从实验室找到2个大小相同薄厚不同的凸透镜,他认为薄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厚的凸透镜焦距,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小梦的观点是否正确。
实验器材: 2个大小相同薄厚不同的凸透镜、平行光源、刻度尺、光屏 。
实验步骤: ①用平行光正对较薄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与光屏的距离L1;②用平行光正对较厚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与光屏的距离L2;③比较L1和L2的大小,得出结论 。
实验结论: 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的焦距大;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的焦距小;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与厚的凸透镜的焦距相同 。
【答案】(1)2个大小相同薄厚不同的凸透镜、平行光源、刻度尺、光屏;
(2)①用平行光正对较薄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与光屏的距离L1;
②用平行光正对较厚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与光屏的距离L2;
③比较L1和L2的大小,得出结论;
(3)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的焦距大;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的焦距小;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与厚的凸透镜的焦距相同。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
(2)分别用刻度尺测出厚薄不同的凸透镜的焦距,再进行对比;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解答】解:(1)实验器材:要探究两个大小相同薄厚不同的凸透镜的焦距大小,需要有平行光源,且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厚薄不同的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实验器材有:2个大小相同薄厚不同的凸透镜、平行光源、刻度尺、光屏;
(2)实验步骤:
①用平行光源正对较薄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与光屏的距离L1;
②用平行光正对较厚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与光屏的距离L2;
③比较L1和L2的大小,得出结论。
(3)实验结论: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的焦距大;
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的焦距小;
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与厚的凸透镜的焦距相同;
故答案为:(1)2个大小相同薄厚不同的凸透镜、平行光源、刻度尺、光屏;
(2)①用平行光正对较薄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与光屏的距离L1;
②用平行光正对较厚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与光屏的距离L2;
③比较L1和L2的大小,得出结论;
(3)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的焦距大;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的焦距小;若实验结果为L1=L2,则可得出:直径相等、薄的凸透镜与厚的凸透镜的焦距相同。
\l "_Tc31833" 【题型8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24.(2023秋•海门市校级期中)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一定是平行光
B.一定会聚于一点
C.一定是发散光线
D.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答案】D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可能是平行光,也可能会聚一点,也可能是发散光线,但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2022秋•莱芜区期末)《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 )
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答案】D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D正确。
故选:D。
26.(2023秋•东莞市期中)我市的松山湖公园以环境优美而景胜一方,河边柳垂,水中鱼游,“水中鱼游”是光的 折射 现象;在游玩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因为透明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容易造成火灾;树叶下的光斑是太阳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折射;会聚;实。
【分析】①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筷子在水杯中会变弯等;
②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③树叶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实像。
【解答】解: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变浅了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透明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容易造成火灾;
树叶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
故答案为:折射;会聚;实。
\l "_Tc846" 【题型9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7.(2022秋•双城区期末)如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乙图中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丙图中现象可说明光的反射是可逆的
D.丁图中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A
【分析】(1)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互相能看到对方,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光线被发散,故D正确。
故选:A。
28.(2023秋•香坊区校级期中)同学们在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对图中现象对比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
【答案】会聚;发散。
【分析】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对比左图和中图,光线不经过透镜时,光束是直的,光束经凸透镜之后,光束先变窄后变宽,所以可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对比左图和右图,光线不经过透镜时,光束是直的,光束经凹透镜之后,光束变宽,所以可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会聚;发散。
29.(2022秋•桂平市期末)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围,如图所示,为了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在小孔中最好嵌入 凹透镜 (选填“玻璃砖”、“凸透镜”或“凹透镜”)。因为其对光有 发散 作用。
【答案】凹透镜;发散。
【分析】如果小孔内放入玻璃砖,光线从小孔左侧进入右侧眼睛,经过两次折射,人眼看到的范围不变.如果小孔内放入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观察到的范围变窄;如果小孔内放入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看到的范围更大。
【解答】解:为了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在小孔中最好嵌入凹透镜,因为其对光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凹透镜;发散。
\l "_Tc846" 【题型10 透镜的光路图】
30.(2022秋•西山区期末)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 )
A.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C.只能是凹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答案】B
【分析】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来分别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①当在P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要比圆孔P大。
②当在P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线在PM之间会聚,所以光斑要比圆孔P大。
③当在P处嵌入一个时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与圆孔P一样大。
因此嵌人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
故选:B。
31.(2023春•昌平区期末)根据图中给出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虚线框内的透镜是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凸透镜。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根据图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画入适当的透镜。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应画入凸透镜,如图:
故答案为:凸透镜。
32.(2023秋•高州市期中)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答案】
【分析】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凸透镜右侧的焦点为入射点,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画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
【解答】解: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过焦点(入射点)F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在法线右侧的水中,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l "_Tc846" 【题型1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3.(2023秋•青羊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的虚像
B.当物体距透镜16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D.当物体从距透镜3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实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答案】A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透镜,像离透镜越远,像越大。
【解答】解:
由图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40.0cm﹣30.0cm=10.0cm;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物体距透镜16cm时,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的像也变小,故C错误;
D、当把物体从距透镜30cm处向透镜方向移动时,即物距变小,像距应该变大,所以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A。
34.(2022秋•德州期末)小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 时,所以f=10cm。故A错误。
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35.(2023秋•南岗区校级期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
【答案】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分析】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解答】解: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6.(2023•茂南区校级四模)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装置调整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 缩小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若此时将蜡烛向右移动,要想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小红没有调节光屏,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光屏中间也能得到清晰的像,小红戴的是 远视 眼镜(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缩小;右;远视。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镜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
【解答】解:由图知道,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知道,将蜡烛向右移动,要想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若不调节光屏,此时像呈在光屏的后面,此时相当于远视眼,要想得到清晰的像,用在蜡烛与透镜之间再放一个凸透镜,以使像呈在光屏上,故小红佩戴的是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缩小;右;远视。
37.(2023秋•长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
(2)实验前,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3)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放大 的实像, 投影仪 就是应用该原理工作的。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30.0cm﹣20.0cm=10.0cm;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2f>u=50cm﹣35cm=15cm>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
\l "_Tc846" 【题型12 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
38.(2023•鼓楼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P与F之间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列选项中的( )
A.B.C.D.
【答案】B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的地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图可知,A是正立放大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
B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题意;
C是正立缩小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
D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9.(2023•舒城县模拟)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在暗室中进行实验是为了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
【答案】A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投影仪的成像原理: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解:AB、因为凸透镜的焦距f=10cm,所以发白光的手电筒上透明奥运五环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满足10cm<u<20cm,才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五环胶片应倒立在凸透镜前,故A错误,B正确;
C、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故C正确;
D、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手电筒是最亮的,手电筒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手电筒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D正确。
故选:A。
40.(2023•景德镇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则屏上的像一定是( )
A.缩小的像B.等大的像C.放大的像D.正立的像
【答案】A
【分析】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当物距很大时,像距非常靠近焦点,从而得出焦距然后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像的性质。
【解答】解:从“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可知像的位置几乎不变,说明物距大于10倍焦距,因而成像在焦点附近,焦距大约为图中的5cm,将蜡烛移至距透镜15cm处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l "_Tc846" 【题型13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应用】
41.(2023•郸城县二模)如图所示,小丽拿自己的近视眼镜给凸透镜“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眼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蜡烛和光屏同时远离凸透镜
【答案】B
【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用缩小像距和调节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
【解答】解: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故B正确。
故选:B。
42.(2023•昌江区校级四模)小明做作业时,动手操作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找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答案】B
【分析】(1)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远时(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先成虚像后成实像,且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到达某一位置时,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由此可知,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笔尖一直变长变大,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3.(2023•琼山区校级模拟)为倡导低碳出行,海口增设了多处共享单车取车点,可用手机扫描车桩上的二维码来开启车锁。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镜头相当于 凸 透镜,当镜头靠近二维码扫描时,手机屏幕上的像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凸;变大。
【分析】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扫描二维码,二维码在2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答案为:凸;变大。
\l "_Tc31833" 【题型14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
44.(2023•西藏)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如图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
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她的像会变大
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答案】A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ABD、王亚平前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的“倒影”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D错误;
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C错误;
故选:A。
45.(2023春•界首市校级期中)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2时10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如图所示是对接过程中空间站上摄像机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面镜
B.摄像机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天舟五号通过摄像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天舟五号靠近空间站时,它在摄像机上成的像逐渐变大
【答案】D
【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AB.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两者的成像原理不同,故AB错误;
C.天舟五号通过摄像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天舟五号靠近空间站时,它在摄像机上成的像逐渐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46.(2023秋•南岗区校级期中)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
(1)成虚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为: 物距小于像距 ;
(2)物体在物距L1时,成虚像,物体在物距L2时,成实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同一凸透镜): L1<L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焦距 。
【答案】(1)物距小于像距;(2)L1<L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焦距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成虚像时,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
(2)物体在物距L1时成虚像,说明L1小于焦距f;物体在物距L2时成实像,说明L1大于焦距f,所以L1<L2。
故答案为:(1)物距小于像距;(2)L1<L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焦距。
\l "_Tc846" 【题型15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47.(2022秋•增城区校级期末)图中示意了正常眼睛的调节,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物体无论多远或多近,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B.正常眼睛,能调节晶状体的形状
C.晶状体的形状不同,对光的偏折能力也不同
D.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答案】A
【分析】人眼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正常人的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可以使不同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
A、当物体在人的眼睛的焦点以内时,不成像,故A错误;
B、正常人的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可以使不同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故B正确;
C、晶状体的形状不同,焦点不同,则对光的偏折能力也不同,故C正确;
D、人眼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A。
48.(2022秋•武昌区校级期中)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图中的中心圆面积更大
B.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C.人们可以用仪器和工具帮助自己进行准确测量
D.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答案】A
【分析】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并不可靠,要准确判断需要用测量工具。
【解答】解:在甲、乙两图中中心圆的面积通过眼睛观察感觉是图乙中的要大一些,但是用刻度尺去测量会发现它们一样大,说明用眼睛观察未必得到正确的结果,生活中人们用仪器或者工具来帮助自己进行准确测量,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9.(2022秋•招远市期末)如图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光屏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人眼是通过调节 晶状体焦距 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 薄 (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答案】光屏;晶状体焦距;薄。
【分析】(1)视网膜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的光屏;
(2)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
(5)通过实验结论,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解答】解:(1)人眼结构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光屏,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
(2)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
(3)人眼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然后远眺,像距不变,物距变大,焦距也要变大,即眼睛的晶状体变薄。
故答案为:光屏;晶状体焦距;薄。
\l "_Tc846" 【题型16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50.(2023秋•青羊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因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D
【分析】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的前后径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即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解: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①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③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D。
51.(2022秋•城区校级期末)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建议课间可以眺望远方促使晶状体变 薄 (选填“厚”或“薄”),焦距变 大 (选填“短”或“长”),会聚能力变弱。有些同学看不清远处的景物,可以佩戴 凹 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
【答案】薄;大;凹
【分析】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②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解答】解:同学们观看远方时,此时晶状体变薄,折射光的能力变弱,晶状体的焦距变大,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有些同学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晶状体的厚度变大,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则该同学的眼睛是近视眼;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故答案为:薄;大;凹。
52.(2023•内江)如图是近视眼矫正的示意图,请大致画出图中两条平行光线经过晶状体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用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经过晶状体后会聚于视网膜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对光线进行发散,则图中物体发出的两条平行光线经过晶状体后正好会聚于视网膜上,如图所示:
\l "_Tc846" 【题型17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53.(2023秋•青羊区校级期中)下列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都是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再进入人的眼睛
B.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铅笔向上弯折这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C.雨后注满水的枯井中,青蛙能观察到的视野比雨前更宽阔了
D.小明取下远视眼镜,看到物理书上的字变模糊了,是因为这些字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答案】C
【分析】(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等;
(3)远视眼的成像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
(4)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可能通过画图来分析。
【解答】解:A、我们看到湖中的鱼儿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看到湖中的柳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故A错误;
B、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铅笔向上弯折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
C、井中注满水时,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如图所示,可以增大观测范围。
,故C正确;
D、小明取下远视眼镜,看到物理书上的字变模糊了,是因为这些字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故D错误。
故选:C。
54.(2023秋•香坊区校级期中)学生常见的眼部疾病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眼部疾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眼部疾病的类型是 远视 眼,矫正视力应该配戴 凸 透镜。
【答案】远视;凸。
【分析】远视眼的晶状体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经眼睛成像在了视网膜后面,所以该眼睛是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一些,这样像可以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远视;凸。
\l "_Tc846" 【题型18 显微镜】
55.(2023•雨花区校级一模)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潜望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在学校视力筛查中,小北被查出患了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
C.奥运会现场,观众使用望远镜看比赛时,望远镜的目镜所成的是放大的实像
D.在生物课上,小南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物镜成像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D
【分析】(1)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制作穿衣镜和潜望镜;
(2)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3)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首先通过物镜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然后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
(4)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潜望镜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在学校视力筛查中,小北被查出患了近视眼,需要配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故B错误;
C、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故C错误;
D、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故D正确。
故选:D。
56.(2023•潮南区一模)某学校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物表示)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如图,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作出细小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A'B'的光路图,以及A'B'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
(1)与A'B'对比,目镜L2所成的像是一个 正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2)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C 是一致的(填序号)。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B (填序号)。
A.大光圈
B.平面镜
C.凹面镜
(4)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象是 q (选填“b”、“p”、“q”或“d”)。
【答案】(1)正立;虚像;(2)C;(3)B;( 4)q。
【分析】(1)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分析;
(2)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②平面镜或③小光圈,光线会变暗;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故A'B是AB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图可知,A′B′在目镜L2的一倍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睛透过物镜能看到A、B成的像A′B′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其成像原理与幻灯机一致,故C正确;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平面镜,故选B;
(4)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字母“b”旋转180度后的图像是字母“q”。
故答案为:(1)正立;虚像;(2)C;(3)B;( 4)q。
\l "_Tc846" 【题型19 望远镜】
57.(2023•雨花区校级二模)关于如图所示的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说明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乙图说明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丁图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分析】(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显微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B、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远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应佩戴会聚透镜,因此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故AB错误;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58.(2022秋•新野县期末)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倒立、缩小 的实像,落在目镜 焦点以内 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放大 的 虚 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答案】倒立、缩小;焦点以内;放大;虚;远视。
【分析】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解答】解:望远镜中物镜是一个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处在该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经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点以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所以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远视镜片来代替。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焦点以内;放大;虚;远视。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
20°
30°
40°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
22°
32°
42°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8.6
50
折射角/°
0
13.4
27.0
41.7
58.7
90
序号
1
2
3
入射角α/°
30
45
60
折射角γ/°
22
32
40
序号
1
2
3
入射角α/°
22
◆
40
折射角γ/°
30
45
60
实验序号
1
2
3
4
材料
玻璃
玻璃
透明塑料
透明塑料
截面直径/cm
5
5
5
5
中心厚度/mm
2
3
2
3
边缘厚度/mm
1
1
1
1
度数/°
125
200
150
250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点复习与题型训练: 这是一份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点复习与题型训练,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的折射规律,生活中常见的光折射现象,透镜光路基本概念,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透镜的作用,3与9;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这是一份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文件包含第5章《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原卷版docx、第5章《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3章 综合考点题型训练(118题56大类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这是一份第1~3章 综合考点题型训练(118题56大类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文件包含第13章综合考点题型训练118题56大类型原卷版docx、第13章综合考点题型训练118题56大类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