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点复习与题型训练
展开知识导航
考点回顾
考点1: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两侧,两角不相等(空气大),光路可逆;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如图所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生活中常见的光折射现象: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考点2:透镜
1、透镜: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所示。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典型光路。
F
F
F
F
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考点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结论:
2、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认识: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像正、倒立,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分虚实)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分大小)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像远像大)
(4)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近像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4)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5)成虚像时:
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
①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②当f<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
※牢记:虚像,物、像同侧正(放大);实像,物、像异侧倒(放大或者缩小)!!
考点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1、眼睛: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所以近视镜是凹透镜。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所以远视镜(花镜)是凸透镜。
2、近视眼: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所以近视眼的远点不在无穷远处,而在某个有限距离处,近视眼的进点也比正常眼近,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
(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原因:近视眼晶状体比正常人眼睛要凸一些,晶状体折光能力强。远处来的平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面,而在视网膜上是一个光斑了。
(3)矫正方法:配戴适当的凹透镜做眼睛,使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可矫正近视眼视力。
3、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比正常眼远些。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
(1)特点:远视眼只能看见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原因:晶状体比正常人要凹一些,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来的光线会聚点在视网膜后。 = 1 \* GB3 ①眼轴过短如小眼球; = 2 \* GB3 ②眼轴正常而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弱,如角膜的弧度过平以及屈光指数偏低等。
(3)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配戴适当的凸透镜做眼睛,可矫正远视眼的视力。
考点5:望远镜与显微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相当于照相机),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相当于放大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可以变得很大。
典例分析
【考点1 光的折射】
【典例1】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A. B.C. D.
【典例2】(多选)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D.图中漫反射现象说明反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典例3】如图所示,玻璃材质的三棱镜的左侧有一个物体P,从右侧通过三棱镜观察,则看到的物体P的像大致在_______点附近。(选填“A”、“B”、“C”或“D”)
【典例4】如图所示,已知光线在水面折射的光线OB,O为入射点。请大概作出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典例5】小明做光的折射实验时,发现经玻璃砖两次折射后光线会发生“平移”,如图所示。为了研究平移光线之间的距离L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使用不同厚度的玻璃砖,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采集了如下实验数据。(玻璃砖厚度d1>d2)
表一:玻璃砖厚度d1
表二:玻璃砖厚度d2
分析实验序号1~4或6~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平移的距离与玻璃砖的厚度有关。
完成序号5空缺数据的填写。_______。
【考点2 透镜】
【典例6】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C. D.
【典例7】《淮南子•万毕术》中描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这句话描述的是光的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若要更快地生火,应将艾草等干燥的易燃物靠近“圆冰”的_______。
【典例8】如图所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考点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典例9】小华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按如图调整完毕,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典例10】(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典例11】小华同学在教室里用一个焦距约为10cm的凸透镜在一张白纸板上得到了窗外一棵树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典例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有如下操作:
(1)实验前,小刚利用“平行光聚焦法”(如图甲所示)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刚将(1)中测过焦距的凸透镜、蜡烛以及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欲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通过步骤(2)的调整,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后,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取下来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将蜡烛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考点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典例13】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典例14】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近视眼成因示意图是图中的 图,近视眼的纠正示意图是图中的_______图。如图,把近视眼镜放在已清晰成像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光屏应该往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调整,才可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考点5 望远镜与显微镜】
【典例15】如图甲所示是福建的天文爱好者颜明哲通过纯手工打磨镜片自制的望远镜,该望远镜不仅可以看到8亿公里外的木星,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木星表面的斑纹,图乙是该望远镜内部结构及光路示意图。下列关于该自制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颜明哲通过纯手工磨制的镜片是凹透镜
B.看到8亿公里外的木星只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C.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斑纹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D.木星到物镜的距离u满足f<u<2f(f为物镜的焦距)
【典例16】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利用两个凸透镜的组合体,其中显微镜的物镜与_______作用相同,望远镜的目镜与_______的作用相同。(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典例13】巩固训练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B.阳光经物体表面进入人眼
C.露珠中有美丽的“花朵”D.舞者用练功房里的镜子成像
2.关于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
B.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
D.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对下列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在太阳光下能把火柴点燃的是凸透镜
B.图乙,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去叉却叉不到鱼,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C.图丙,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D.图丁,小孔成像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4.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通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矿泉水瓶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潜望镜
5.《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已经试行三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显著下降。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图中刚好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实验过程中光屏与注水胶膜的位置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水的胶膜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图中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注水后,在水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在光屏上可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D.注水后,将蜡烛向左移动,在光屏上可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6.小京通过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7.见证唐河发展的已63岁的唐河老大桥被拆除重建。拆除前小明用手机拍了一张灯影交织下美轮美奂的老大桥照片,以留作纪念,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下的水面亮得刺眼,说明水面是光源
B.手机拍摄大桥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大桥在水面下的倒“影”和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阴“影”的产生原理不同
D.小明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大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大桥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8.一直以来,小强总是用这样的姿势看电视,近几天他发现自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
②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
③可佩戴由凹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④可佩戴由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②④正确
9.关于光学显微镜和光学望远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都是凹透镜
B.显微镜的载物片应置于物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C.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
D.通过望远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10.深圳市天文台位于大鹏新区南澳街道西涌,配备有反射式望远镜、光学望远镜等多种观测设备。反射式望远镜的原理如图(甲),利用一个球面反射镜将进入镜头的光线会聚后反射到位于镜筒前端的一个平面镜上,然后再由这个平面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外的目镜里,这样我们便可以观测到星空的影像。而光学望远镜的原理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式望远镜的主镜是凹面镜,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式望远镜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C.光学望远镜的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光学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11.(多选)校园用餐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同学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后确认相关信息,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的虚像
C.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12.初一,初二年级参加了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看到柳树下有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悠闲地游动,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_形成的像,这个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_______(选填“浅”或“深”)一些。
13.如图所示,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这种透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透镜的_______位置。
14.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移(选填“左”或“右”)。
15.小宇发现爷爷看书时将书拿得很远才能看清,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爷爷眼睛的问题相当于我们实验中透镜的焦距变_______,导致了像呈现在视网膜的_______
(前/后)方,于是他建议父母带爷爷到眼镜店选配一副由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
16.显微镜由物镜和_______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这个像再经过目镜后成一个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17.在防溺水教育活动中,老师告诉学生,池塘里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要深,不能贸然下水游泳。如图是解释这一现象的情景,A为水底的物体,A′是岸边儿童看到A的像。请你在图中作出过O点的入射光线。
18.完成光路图:画出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从图示位置开始,将蜡烛沿光具座向右移动,移动过程中,不断调节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直到移动光屏不成像时,这个过程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或“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继续将蜡烛沿光具座向右移动,人在透镜的 (选填“左侧”或“右侧”)可以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
20.如图所示,物体MN放在凸透镜前,0cm处为凸透镜的光心。
①画出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②画出光线b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③物体MN经凸透镜成的像M′N′相对于物体是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图a)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图d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图b)
u=f
不成像
射出的是平行光线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图c)
实验序号
入射角α
平移距离L(毫米)
1
60°
6.5
2
40°
3.3
3
30°
2.2
4
20°
1.4
5
0°
实验序号
入射角α
平移距离L(毫米)
6
77°
6.9
7
60°
4.3
8
44°
2.6
9
30°
1.5
10
15°
0.7
参考答案
典例分析:
【考点1 光的折射】
【典例1】D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AD、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D正确;
BC、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造成的,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故选:D。
【典例2】AD
【分析】(1)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平面镜除了可以成像,还可以用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不是沿直线传播的,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故A错误;
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B正确;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故C正确;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AD。
【典例3】A。
【分析】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知道看到像是因为看到了进入人眼的光线。光经过三棱镜后将向底边偏折。
【解答】解: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通过三棱镜后,光线向底边偏折了,看到光线,认为光是从A点发出的,所以A点是物点的像,此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A。
【典例4】
【分析】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解答】解:先作出法线,由折射定律作出入射光线,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典例5】(1)光线的平移距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1与7、3与9;(3)0。
【分析】(1)分析实验序号1~4或6~10的数据,归纳入射角与平移距离之间的变化关系;
(2)分析两组实验中入射角相同的平移距离与玻璃砖的厚度的关系;
(3)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的表面,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解:(1)通过分析实验序号1~4或6~10的数据发现,光线的平移距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因为玻璃砖厚度d1>d2,分析两组实验中1与7、3与9,则玻璃砖的厚度大的平移的距离较大;
(3)因为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的表面,传播方向不变,所以当入射角为0°时,平移距离为0。
故答案为:(1)光线的平移距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1与7、3与9;(3)0。
【考点2 透镜】
【典例6】C
【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解:A、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A错误。
B、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故选:C。
【典例7】折射;焦点。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发生折射;冰透镜正对太阳光,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若要更快地生火,应将艾草等干燥的易燃物靠近“圆冰”的焦点。故答案为:折射;焦点。
【典例8】
。
【分析】已知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根据图示判断是哪个焦点重合;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凸透镜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这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同理凹透镜也是如此;
已知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则由图可知是凸透镜的右焦点和凹透镜的左焦点重合,
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要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凹透镜的虚焦点,据此作图,如下图所示:
。
【考点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典例9】C
【分析】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不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透过的光多,像就亮;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还是完整的像;只是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亮度会减弱,故C正确。故选:C。
【典例10】BC
【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确定焦距的大小;
(2)根据焦距的大小,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3)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4)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为20.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10cm,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时,物距为30.0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u=50cm﹣35cm=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u=50cm﹣45cm=5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D错误。故选:BC。
【典例11】倒立;缩小;实像。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解答】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白纸上出现清晰的像一定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均是倒立的,白纸上得到清晰的像,白纸一定小于大树,像小于物,故成像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倒立;缩小;实像。
【典例12】(1)10.0;(2)靠近;(3)远离。
【分析】(1)平行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结合图甲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根据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的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解:(1)甲图中,平行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60.0cm﹣50.0cm=10.0cm;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u=60.00cm﹣50.00cm=10.00cm;
由图乙可知,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因此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且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将凹透镜放在光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会远离凸透镜,所以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若不移动光屏,相对于像距减小,所以需要增大物距,故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10.0;(2)靠近;(3)远离。
【考点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典例13】A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所以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故选:A。
【典例14】甲;丁;远离
【分析】(1)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
【解答】解: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成因示意图是甲;我们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故矫正近视眼的图是丁。
把近视眼镜放在己清晰成像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此时光线会发散,相当于像距变大,像会向右移动,则光屏应该往远离透镜的方向调整,才可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甲;丁;远离。
【考点5 望远镜与显微镜】
【典例15】C
【分析】望远镜的原理:望远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木星到物镜的距离u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故选:C。
【典例16】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依据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解: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望远镜的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故答案为:投影仪;放大镜。
巩固训练
1.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阳光经物体表面进入人眼,是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露珠相当于凸透镜,露珠中有美丽的“花朵”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舞者用练功房里的镜子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
2.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
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径迹是弯曲的,故A错误;
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但不是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故C错误;
D、因为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成的,所以潜望镜的原理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1)能在阳光下将火柴点燃,说明该光学元件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据此判断;
(2)水中物体的光斜射到水面上,进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线就能看见水中物体的虚像;
(3)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4)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解答】解: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在太阳光下能把火柴点燃的是凸透镜,故A正确;
B、斜射到水面的光会发生折射现象,渔民看到的水中鱼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所以沿着看见鱼的力向却叉不到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故B正确;
C、建筑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所成的像是实像,故D正确。故选:C。
4.A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样就会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高,达到易燃物的着火点,易燃物燃烧引起火灾,故A正确。
故选:A。
5.B
【分析】(1)注水的胶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注水的胶膜(凸透镜)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3)(4)注水的胶膜再次注水,它的会聚能力增强,成像会提前,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A.注水的胶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来模拟人的眼睛,故A错误;
B.注水的胶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B正确;
C.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水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凸透镜,由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烛焰的像将靠近水透镜,在光屏上不能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注水后,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将减小,要想在光屏上可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需向左移动,故D错误。故选:B。
6.A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故A正确。故选:A。
7.C
【分析】(1)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摄像头;
(3)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
(4)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解答】解:A、灯光下的水面亮得刺眼,是发生了镜面反射,水面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手机拍摄书店成的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水面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树木在地面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成像原理不同,故C正确;
D、小明取下近视眼镜,看到书店变模糊了,是因为小明是近视眼,晶状体太厚,书店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故D错误。故选:C。
8.A
【分析】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解答】解:由图和题意可知,小强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说明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则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9.B
【分析】(1)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都是凸透镜,故A错误;
B.显微镜的载物片应置于物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故B正确;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通过望远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小,故D错误。故选:B。
10.D
【分析】(1)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反射式望远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成像。
(3)光学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光学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解答】解:A、反射式望远镜的主镜是凹面镜,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射式望远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成像,故B错误;
C、光学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光学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1.ACD
【分析】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正确;
BC、物体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错误,C正确;
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D正确。故选:ACD。
12.实像;折射;浅。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1、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的折射现象,知道看水中的物体如“鱼”、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故答案为:实像;折射;浅。
13.凸;会聚;焦点。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质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的温度很高。
【解答】解:“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会把光线集中在焦点上时,所以当把艾放在焦点上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达到燃点时即可燃烧。故答案为:凸;会聚;焦点。
14.照相机;右
【分析】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像变大,像距变大,物距变小,所以应将蜡烛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照相机;右。
15.长;后;凸。
【分析】(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2)由于晶状体太薄,其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是远视眼的成因;
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
【解答】解: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由题意可知,爷爷眼睛的问题是因为晶状体太薄,相当于透镜的焦距变长,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爷爷的眼睛是远视眼;若想通过佩戴眼镜来矫正,即应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故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长;后;凸。
16.目;放大;实像;放大;虚像。
【分析】显微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以内,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被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再经过目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故答案为:目;放大;实像;放大;虚像。
17.
【分析】水底的物体A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池底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底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
【解答】解:水底的物体A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A′点,连接眼睛与O点即为折射光线,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18.见解答图
【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19.实像;逐渐变大;右侧。
【分析】(1)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则不能;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分析回答;
(3)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
【解答】解: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清晰的像,说明这个像是实像;
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从图示位置开始,将蜡烛沿光具座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这个过程像的大小逐渐变大;
继续将蜡烛沿光具座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故人在透镜的右侧可以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
故答案为:实像;逐渐变大;右侧。
20.①②见上图;③放大;倒立
【分析】①②光线a经凸透镜的光心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根据M的像的位置画出光线b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③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①②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画出光线a经光心后的光线,a的折射光线与另一条折射光线的相交点为M的像M';
光线b经过凸透镜后会经过M',如图所示:
③由图知,物距u=5.0cm,f=3cm,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物体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是放大、倒立的。
故答案为:①②见上图;③放大;倒立。
第3章 《光现象》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点复习与题型训练: 这是一份第3章 《光现象》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点复习与题型训练,共2页。
第1章 《声现象》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点复习与题型训练: 这是一份第1章 《声现象》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点复习与题型训练,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回声及其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这是一份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文件包含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原卷版docx、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