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解析版).docx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01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02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03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01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02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文件包含第5章《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原卷版docx、第5章《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16452" 【题型1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1
    \l "_Tc5338" 【题型2 长度的估测】3
    \l "_Tc31833" 【题型3 刻度尺的使用】4
    \l "_Tc846" 【题型4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6
    \l "_Tc846" 【题型5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8
    \l "_Tc16452" 【题型6 时间的估测】9
    \l "_Tc5338" 【题型7 时间的测量】10
    \l "_Tc31833" 【题型8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12
    \l "_Tc846" 【题型9 机械运动的概念】13
    \l "_Tc846" 【题型10 参照物及其选择】14
    \l "_Tc846" 【题型1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5
    \l "_Tc846" 【题型12 速度与物体运动】17
    \l "_Tc846" 【题型13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0
    \l "_Tc31833" 【题型14 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21
    \l "_Tc846" 【题型15 匀速直线运动】27
    \l "_Tc846" 【题型16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28
    \l "_Tc846" 【题型17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30
    \l "_Tc16452" 【题型1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1.(2023秋•市中区校级月考)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0.96mm=0.96×10﹣3 μm=9.6×10﹣4μm
    B.9.6cm=9.6÷100m=0.096m
    C.9.6cm=9.6×10mm=96mm
    D.9.6cm=9.6cm×10=96mm
    【答案】C
    【分析】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9.6cm,前面的9.6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c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
    【解答】解:A、正确的换算过程为:0.96mm=0.96×103μm=960μm,故A错误;
    B、正确的换算过程为:9.6cm=9.6×10﹣2m=0.096m,故B错误;
    C、正确的换算过程为:9.6cm=9.6×10mm=96mm,故C正确;
    D、正确的换算过程为:9.6cm=9.6×10mm=96mm,故D错误。
    故选:C。
    2.(2023秋•淄博月考)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mm( )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0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答案】C
    【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解: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70μm=0.07m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茶杯的高度是10cm=100mm。故B不符合题意;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mm。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是1.67m=1670m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3秋•巴州区校级月考)单位换算:
    (1)地球的半径为6.4×104km= 6.4×107 m;
    (2)8μm= 8×10﹣5 dm。
    【答案】(1)6.4×107;(2)8×10﹣5。
    【分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解答】解:(1)地球的半径为6.4×104km=6.4×104×103m=6.4×107m;
    (2)8μm=8×10﹣5dm。
    故答案为:(1)6.4×107;(2)8×10﹣5。
    \l "_Tc5338" 【题型2 长度的估测】
    4.(2023秋•莱州市期中)人们经常用人体的一些部位充当“尺”来估测物体的长度。伸开手掌,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拃”。下面对普通中学生“一拃”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1.8dmB.3.0cmC.18mmD.30cm
    【答案】A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普通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在16cm﹣21cm之间,1.8dm=18cm=180mm,故A正确。
    故选:A。
    5.(2023秋•定西期中)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
    B.一名中学生的高度:16.4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0.24
    D.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A、张开手掌,中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大约是20cm=0.2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比此长度小一些,应该为0.175m,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1.65m左右,所以此同学的身高为1.64m,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元硬币的厚度在2mm左右,一角硬币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应该为2.4mm=0.24cm,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5cm左右,外文字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应该是13.5cm=1.35d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3秋•巴州区校级月考)某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得到数值,但忘记单位,请你帮他补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36 dm ;
    (2)我们的教室宽约7000 mm 。
    【答案】(1)dm;(2)mm。
    【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解答】解:(1)一支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3.6cm=1.36dm;
    (2)一般教室的宽度在7m=7000mm左右。
    故答案为:(1)dm;(2)mm。
    \l "_Tc31833" 【题型3 刻度尺的使用】
    7.(2023秋•无为市校级月考)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测量物理作业本的宽度,应该选择量程较大的卷尺
    B.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不能歪斜
    C.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答案】A
    【分析】(1)根据物理作业本的宽度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使用刻度尺时:①刻度尺的零刻线要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解答】解:A、物理作业本的宽度小于20cm,为了测量物理作业本的宽度,应该选择量程较小的刻度尺,故A错误;
    B、使用刻度尺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不能歪斜,故B正确;
    C、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故C正确;
    D、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记录数据要写单位,故D正确。
    故选:A。
    8.(2023秋•青县校级月考)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哪一个正确(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A、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与物体的端点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没有放正,故B错误;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图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刻度尺的刻度线与物体端点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9.(2023•容县一模)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1.80 c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时视线与物体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
    【解答】解:
    读数时视线与物体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故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示数1.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80cm。
    故答案为:B; 1.80。
    \l "_Tc846" 【题型4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0.(2023秋•任城区校级月考)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3cm、36.3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37.1cmB.36.3cmC.36.37cmD.36.4cm
    【答案】B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通过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错误的数据需要去除,结果不可改变分度值。
    【解答】解:因为39.3cm这个数据的准确值位就已经与其余三个数据不相同,所以这个数据是错误数据,需要去除,而其余三个数据取平均值得:,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2023秋•海城市校级月考)小刚同学测橡皮的宽度,记录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①2.51cm,②2.51cm,③2.41cm,④25.2mm,⑤2.53cm,根据以上记录,被测橡皮的宽度是 2.52 cm。
    【答案】2.52。
    【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时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由题中数据可知,测量结果的单位是cm,小数点后面两位小数,则分度值是1mm;
    从题中数据可知,2.41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41cm是错误的,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序号④中,数据25.2mm=2.52cm,
    故橡皮的宽度是:L=≈2.52cm。
    故答案为:2.52。
    12.(2023•常州)如图甲所示,西班牙制造的新式列车车厢的宽度l=3.500m。为判断新式列车车厢能否通过一处老式隧道,技术人员分别测量了隧道内部三处的宽度,如图乙所示,测量结果为:l1=3.600m、l2=3.480m、l3=3.540m。技术人员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1cm ,新式列车车厢 不能 (能/不能)通过该隧道。
    【答案】1cm;不能。
    【分析】使用刻度尺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数字和单位,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根据测量数据和列车车厢分析判断。
    【解答】解:使用刻度尺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题中数据可知,记录结果单位为m,小数点后三位小数,则分度值为cm;
    由题意可知,列车车厢的宽度l=3.500m,大于l2=3.480m,则新式列车车厢不能通过该隧道。
    故答案为:1cm;不能。
    13.(2023秋•东平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用两把尺子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则A尺的读数为 2.20 cm,B尺的读数为 2.2 cm,使用 A 刻度尺测量更精确。
    【答案】2.20;2.2;A。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使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0.1cm=1mm,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2.2cm刻度线对齐,读作2.2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A=2.20cm;
    (2)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1cm,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在2cm刻度线和3cm刻度线之间,偏向2cm,读作2.2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B=2.2cm;A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小,测量更精确。
    故答案为:2.20;2.2;A。
    \l "_Tc846" 【题型5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4.(2023秋•惠城区月考)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将一条厚薄均匀的铜丝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所示,铜丝环绕了整整30圈,则铜丝直径约为( )
    A.15.00cmB.0.50cmC.5.00cmD.0.17cm
    【答案】D
    【分析】确定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左侧对应的刻度值和右侧对应的刻度值,得出30圈的长度,从而得出铜丝的直径。
    【解答】解: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左侧对应的刻度值为10.00cm,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15.00cm,30圈的长度为:
    L=15.00cm﹣10.00cm=5.00cm;
    则铜丝的直径是≈0.17cm。
    故选:D。
    15.(2023秋•市中区校级月考)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A ,错误的步骤是 C 。
    (2)如图所示,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25圈,总长度为 5.00 cm,金属丝直径为 2.0 mm。
    【答案】(1)A;C;(2)5.00;2.0。
    【分析】(1)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已知线圈宽度和圈数,两者之比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解答】解:(1)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
    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C应改为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15.00cm﹣10.00cm=5.00cm,
    金属丝的直径为d==0.20cm=2.0mm。
    故答案为:(1)A;C;(2)5.00;2.0。
    \l "_Tc16452" 【题型6 时间的估测】
    16.(2023秋•天心区期中)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c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答案】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目前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达到10s,一般在15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大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2cm,在2.5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乒乓球直径约4cm=40mm,故C不符合实际;
    D.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17.(2021秋•滨州期中)小亮用停表记录下了自己绕操场跑1000m所使用的时间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读出所用的时间为 337.5 s;他又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了所用橡皮的宽度等于 2.43cm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可知,
    (1)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停表读数为5min37.5s=337.5;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1.00cm的刻线,橡皮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3.43cm,所以橡皮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3.43cm﹣1.00cm=2.43cm。
    故答案为:337.5;2.43。
    \l "_Tc5338" 【题型7 时间的测量】
    18.(2022秋•无锡期末)如图所示在实验室小明用秒表测了十次脉搏的时间,课间升旗仪式小明想到用脉搏来估测国旗升至旗杆顶的时间。从国旗上升直至旗杆顶测得脉搏39次,则国旗升至旗杆顶的时间最接近的是( )
    A.60sB.12sC.39sD.46s
    【答案】D
    【分析】图中秒表显示的时间是12s,据此求得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从国旗上升直至旗杆顶测得脉搏39次,据此求得国旗上升直至旗杆顶所用时间。
    【解答】解:图中秒表显示的时间是12s。则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1.2s,
    国旗上升直至旗杆顶所用时间t=1.2s×39=46.8s,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2023秋•二七区校级期中)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1.40 cm。观察图乙可知,秒表的示数为 337.6 s。
    【答案】1.40;337.6。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40cm刻度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40cm﹣2.00cm=1.4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且秒针已经转过一周;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6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6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6s=5×60s+37.6s=337.6s。
    故答案为:1.40;337.6。
    \l "_Tc31833" 【题型8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20.(2023秋•五华区校级期中)创新小组学习完长度测量,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量程越大越好
    B.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C.只要测量时足够仔细,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等。
    【解答】解:A、刻度尺的量程要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并不是越大越好,故A错误;
    B、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最后一位要是估读值,但并不是多估读几位就能减小误差,故B错误;
    C、测量时足够仔细也只能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21.(2023秋•无为市校级月考)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都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C.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A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AD.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测量仪器足够精密,认真仔细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A正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不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故C错误。
    故选:A。
    \l "_Tc846" 【题型9 机械运动的概念】
    22.(2023秋•滑县校级月考)下列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植物的生长B.新文化运动
    C.正在行驶的车D.跳动的音符
    【答案】C
    【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解答】解:A、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新文化运动属于社会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错误;
    C、正在行驶的车,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正确;
    D、跳动的音符是形容音乐的节奏,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3.(2023秋•海伦市校级期中)观察图中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判断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车一定向左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可能静止
    【答案】C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①、向右运动;②、静止;③、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4.(2022•信州区校级模拟)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 (填“毫米”或“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在空中的运动属于 机械运动 (填“分子运动”或“机械运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①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②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的这种运动又叫做分子热运动。
    【解答】解: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故答案为:微米;机械运动。
    \l "_Tc846" 【题型10 参照物及其选择】
    25.(2021秋•郧阳区期中)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
    【答案】C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行驶的乙车与自己乘坐的甲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坐在静止的甲车中的人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乙车,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6.(2023秋•昌平区期中)外卖员骑着电动车行驶在马路上,若说外卖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灯B.外卖员的电动年
    C.房屋D.相向行驶的车辆
    【答案】B
    【分析】判断物体静止还是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外卖员骑着电动车行驶在马路上,若说外卖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外卖员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只有和他自己骑的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外卖员和路灯、房屋、相向行驶的车辆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7.(2023秋•西丰县期中)在学习参照物的知识时,小王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个滑轨,上面放着一副带轮子的背景画,把一个卡通小人固定在画背景画上,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以 背景画 为参照物,感觉卡通人是静止的,再把卡通小放在背景画的前面,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以 背景画 为参照物,感觉卡通小人向右运动。
    【答案】背景画;背景画。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把一个小卡通人物画固定在背景画上,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感觉卡通小人不动,这是以背景画为参照物的;
    把卡通小人放在背景画的前面,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右运动;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选择了运动的背景画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背景画;背景画。
    \l "_Tc846" 【题型1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8.(2023秋•兴县校级月考)学校秋季运动会上,精彩压轴接力赛即将进行。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同学们在激烈地讨论如何进行交接棒。下列措施最好的是( )
    A.后一棒站着静止等前一棒
    B.跑得快的同学后退迎接前一棒
    C.以相同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交接棒
    D.让跑步最快的同学全程跑完接力赛
    【答案】C
    【分析】运动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容易传递交接棒。
    【解答】解:在接力赛中,两运动员保持相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即保持相对静止,更容易传递交接棒,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9.(2023•贵州)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
    A.分道扬镳B.背道而驰C.并驾齐驱D.各奔东西
    【答案】C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也是静止的。
    A、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错误;
    B、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错误;
    C、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一齐快跑,比喻齐头并进,彼此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正确;
    D、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30.(2023秋•珠海期中)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这是以 自己 为参照物;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百花是 静止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所以运动具有 相对 性。
    【答案】自己;静止;相对。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解答】解: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花是运动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
    百花与地面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百花是静止,所以运动具有相对性。
    故答案为:自己;静止;相对。
    \l "_Tc846" 【题型12 速度与物体运动】
    31.(2023秋•天河区校级期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105mm
    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20mm
    C.如图的汽车最高速度为140m/s
    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答案】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是否符合实际。
    【解答】解: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m=1.65×103mm,故A不符合实际;
    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cm=300mm,故B不符合实际;
    C、如图的汽车最高速度为70km/h=70×≈19.44m/s,故C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32.(2023秋•凉州区校级期中)小明和小华在平直公路上进行骑自行车比赛,他们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明和小华在开赛后的4s内速度相同
    B.小明和小华都是由静止开始加速,后来速度相同
    C.开赛后4s内,小明和小华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但按图示的速度,小华会输
    D.小明和小华后来都停止加速,但小华停止加速在先
    【答案】C
    【分析】根据两人的速度﹣时间图象,得出两人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情况和速度大小,对每个选项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前4s时间内,小明的速度大于小华的速度,故A错误;
    B、在前4s时间内,小明和小华都是由静止开始加速,后来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明的速度是5m/s,小华的速度是4m/s,他们的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
    C、开赛后4s内,小明和小华的速度都是随时间均匀的增加,即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但按图示的速度,在相等是时间内,小明通过的路程大于小华通过的路程,所以小华会输,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前4s内,小明和小华都是从静止开始加速,4s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但小明和小华在4s时同时停止了加速,故D错误。
    故选:C。
    33.(2023秋•方城县校级月考)(多选)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断此过程小芳( )
    A.步长约为2mB.每分钟步行15km
    C.平均速度为4km/hD.步行3km用时45min
    【答案】CD
    【分析】(1)知道步行的距离和步数,可以求出每一步的长度;
    (2)利用步行的距离除以所用的时间即可求出每分钟步行的距离;
    (3)根据每分钟步行的距离可换算处步行的平均速度;
    (4)由图中现象可知步行3km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A、由图可知,步行的距离s=3km=3000m,步数n=4718,则步长约L==≈0.64m,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步行用时t=45min,则步行速度v===km/min=4km/h,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可知,步行3km共用时45min,故D正确。
    故选:CD。
    34.(2023秋•蚌埠月考)网传,国之重器轰﹣20即将首飞。如图是网友设计的轰﹣20在天空中翱翔的模拟图像。它作为一款隐身轰炸机,兼具隐身和超音速突防能力。其飞行速度可达1836km/h,则1836km/h的物理意义是 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是1836km ,合 510 m/s。
    【答案】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是1836km;510。
    【分析】(1)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用速度来表示;
    (2)1m/s=3.6km/h,据此换算。
    【解答】解:1836km/h的物理意义是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是1836km;
    1836km/h=1836×m/s=510m/s。
    故答案为: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是1836km;510。
    35.(2022秋•应城市期末)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两车做的都是 匀速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2)两车速度较快的是 乙 (填“甲”或“乙”);
    (3)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 8 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是一次函数,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物体进行匀速运动。
    (2)根据速度公式知,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距离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3)从图象上观察6s时,甲乙经过的路程,求出甲乙相距。
    【解答】解:(1)如图,甲乙路程和时间都是一次函数,所以甲乙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和乙都进行匀速运动。
    (2)根据v=,相同时间内,乙通过路程远,乙的运动速度大。
    (3)经过6s,甲运动了4m,乙运动了12m,所以甲乙相距8m。
    故答案为:(1)匀速;(2)乙;(3)8。
    \l "_Tc846" 【题型13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6.(2023秋•回民区校级月考)小李和小王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小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m/s,小王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3m/s,这说明( )
    A.小李在上学路上比小王快
    B.小李家比小王家离学校更远
    C.小李能比小王更早到校
    D.若两人去学校时走同一条路,则小李会在小王的前面
    【答案】A
    【分析】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快,但是不代表路程大或者运动时间短,路程由速度和运动时间共同决定。
    【解答】解:A.小李的速度比小王的速度大,而速度表示的是物体的运动快慢,所以小李在上学路上运动的比小王快,故A正确;
    B.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多,因为运动时间不确定,所以小李的速度比小王的大并不能说明小李家比小王家离学校更远,故B错误;
    C.因为运动时间与路程和速度有关,而小李家和小王家距学校的距离不知道,所以无法得出小李能比小王更早到校,故C错误;
    D.由于两人出发的地点不相同,故无法得出小李会走在小王的前面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A。
    37.(2023秋•龙岗区校级期中)陆地上的短跑冠军是猎豹,速度是108km/h;水中游的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30m/s;空中冲刺最快的是猎鹰,每分钟能俯冲6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
    A.猎豹最快B.旗鱼最快
    C.猎鹰最快D.三者一样快
    【答案】C
    【分析】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
    【解答】解:猎豹的速度:v1=108km/h=108×=30m/s,
    旗鱼的速度:v2=30m/s,
    猎鹰的速度:v3===100m/s,
    所以:v3>v1=v2可知,猎鹰速度最大。
    故选:C。
    38.(2023秋•回民区校级月考)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其速度可达100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2s可以跑出80m;而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则它们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褐海燕、猎豹、旗鱼 。(写动物名称)
    【答案】褐海燕、猎豹、旗鱼
    【分析】先将猎豹和褐海燕的速度求出来,单位换算成千米每小时,再将三者的速度进行比较。
    【解答】解:猎豹的速度为:;
    褐海燕的速度为:;
    而旗鱼的速度为:v鱼=100km/h;
    所以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褐海燕、猎豹、旗鱼。
    故答案为:褐海燕、猎豹、旗鱼。
    \l "_Tc31833" 【题型14 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39.(2023秋•垫江县校级月考)甲、乙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东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关于0~30s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早10s出发
    B.10s~20s的过程中,乙处于静止状态
    C.10s~20s的过程中,小车乙相对于小车甲向东运动
    D.两辆小车在10s~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答案】C
    【分析】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解答】解:A、由v﹣t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车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乙车在0~10s内,图像是一条斜线,表明乙一直在做加速运动,乙比甲早10s出发,故A错误;
    B、10s~20s的过程中,乙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题知,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由v﹣t图象可知,在10~20s内,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即v乙>v甲,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乙小车在10~2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小车在10﹣20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由以上分析知,v乙>v甲,故D错误。
    故选:C。
    40.(2023秋•青羊区校级期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1:2,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速度之比是( )
    A.3:2B.1:6C.6:1D.3:1
    【答案】C
    【分析】根据v=可知它们的速度之比。
    【解答】解:根据v=可知它们的速度之比:==×=×=。
    故选:C。
    41.(2023秋•铁锋区期中)(多选)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两人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甲的路程是乙的4倍
    【答案】ABC
    【分析】首先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时两同学到达同一位置,他们相遇,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0.3km/min;
    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0.1km/min,
    v甲=3v乙,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 v乙′==0.2km/min,v乙′=2v乙,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
    v甲平=2v乙平,故D错误。
    故选:ABC。
    42.(2023秋•五华区期中)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v甲:v乙=4:3,所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3:2,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 9:8 ,再经过10s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v甲:v乙= 4:3 。
    【答案】9:8;4:3。
    【分析】已知物体的速度之比和所通过的路程之比,根据t=求出所用时间之比;
    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再经过10s甲、乙两物体速度不变。
    【解答】解:由v=得甲、乙所用时间之比:
    ==×=×=;
    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再经过10s甲、乙两物体速度不变,故v甲:v乙=4:3。
    故答案为:9:8;4:3。
    43.(2023秋•牡丹江期中)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其中“80”指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不能超过 80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从标志处到南京市至少还需要 0.75 h。
    【答案】80km/h;0.75。
    【分析】交通标志牌上的速度的单位都是km/h;运动时间可以用公式计算得到。
    【解答】解:因为交通标志牌上的速度的单位都是km/h,所以“80”指的是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不能超过80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根据速度公式可得,从标志处到南京市还需要的时间为:。
    故答案为:80km/h;0.75。
    44.(2023秋•市中区校级月考)一条小河与一条公路平行,甲沿河坐小船往返于A、B两地,乙沿公路步行往返于A、B两地。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乙在公路上行走的速度相同,其大小均为v,现河水的流速为v水,则甲、乙在这两地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乙 较大,甲、乙二人在这两地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答案】乙;
    【分析】先根据题意设路程为s,然后求出甲乙往返的速度,利用时间公式求出分别用的时间,进而求出时间之比。
    【解答】解:河水的流速增大,影响甲,不会影响乙,故乙速度认为v,甲顺水时速度为v+v水,甲逆水时速度为v﹣v水;
    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则乙在这两地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t乙=;
    甲在这两地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t甲=+==>,所以甲的时间长、速度小;
    t甲:t乙=:=。
    故答案为:乙;。
    45.(2023秋•抚顺期中)月牙岛公园是抚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和娱乐的场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典之作。在公园的南侧有一段2.5km长的区间测速路段,就是测算出汽车在这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即判为超速。求:
    (1)在不超速的情况下,汽车通过这一区间路段至少用多长时间?
    (2)有一次硕硕和爸爸开车通过这一区间路段时,由于大意从区间测速起点开始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5km,硕硕发现车速过快,及时提醒了爸爸。为了避免超速,爸爸把车速降到了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了剩下的路程。请通过计算分析爸爸这次有没有超速?
    【答案】(1)在不超速的情况下,汽车通过这一区间路段至少用180s时间;
    (2)没有超速。
    【分析】(1)根据v=可得经过此区间最快需要时间;
    (2)先计算匀速行驶了1.5km,在计算剩余部分的时间,与允许的最短时间比较得出结论。
    【解答】解:(1)在公园的南侧有一段s=2.5km长的区间测速路段,限速v=50km/h;
    汽车通过这一区间路段至少用的时间…(2分)
    (2)从区间测速起点开始以v=54km/h=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5km,所用时间:

    剩余路程s2=2.5km﹣1.5km=1km=1000m的时间,车速降到了36km/h=10m/s,

    t总=t1+t2=100s+100s=200s>180s;
    所以没有超速。
    答:(1)在不超速的情况下,汽车通过这一区间路段至少用180s时间;
    (2)没有超速。
    46.(2023秋•济南期中)用激光测距仪(如图所示)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约为2.6s。求:
    (1)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多少米?
    (2)我国某型高铁最高时速约390km/h,如果以这个速度不停地跑,它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答案】(1)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9×108m。
    (2)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需要的时间为1000h。
    【分析】(1)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激光传播的路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等于激光传播路程的一半;
    (2)知道高铁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激光传播的路程:s=vt=3×108m/s×2.6s=7.8×108m,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s′=s=×7.8×108m=3.9×108m=3.9×105km。
    (2)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需要的时间:t′===1000h。
    答:(1)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9×108m。
    (2)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需要的时间为1000h。
    \l "_Tc846" 【题型15 匀速直线运动】
    47.(2023秋•沈丘县月考)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B.
    C.D.
    【答案】A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方向为直线的运动,反映在频闪摄影中就是相同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均相同。
    【解答】解:读图可知,只有A图是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运动的距离均相同,而B图是做加速运动,C图是做减速运动,D图则是先加速后减速,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48.(2023秋•青羊区校级期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公式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一定越大
    【答案】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沿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都无关;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解答】解:
    AB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是不变的,不会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也不成比例关系,故ABC错误;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一定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49.(2023秋•宜都市校级月考)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间隔相同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试根据照片分析:图 甲 中的网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每隔0.02s曝光一次,则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图甲中网球所用的时间为 0.1 s。
    【答案】甲;0.1。
    【分析】(1)相邻的两个位置间时间间隔是相同的,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判断甲、乙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
    (2)根据ab之间的间隔数计算甲球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1)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是不断变大的,所以乙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从位置a到位置b,甲所用的时间t甲=0.02s×5=0.1s。
    故答案为:甲;0.1。
    \l "_Tc846" 【题型16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50.(2023秋•鹿邑县月考)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G552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则列车由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为(保留整数)( )
    A.220km/hB.189km/hC.205km/hD.150km/h
    【答案】B
    【分析】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时间、路程,利用v=求列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时间t=10:13﹣6:41=3h32min,路程s=669.4km,
    则列车的平均速度:v=≈189km/h。
    故选:B。
    51.(2023秋•牡丹江期中)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关于两车的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任意时刻,甲车都比乙车运动得快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D
    【分析】(1)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2)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在相等的10s内经过的路程都是300m,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的10s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逐渐增大,说明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由v=可知,甲车都比乙车运动得慢,所以并不是在任意时刻,甲车都比乙车运动得快,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在20s∼30s内,甲车经过的路程s甲=900m﹣600m=300m,乙车经过的路程s乙=750m﹣450m=300m,二者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0∼40s内,甲、乙两车经过的路程都是1200m,由v=可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52.(2023秋•鹿邑县月考)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s,停留2min后,接着在平直公路上用时30s行驶了600m。
    (1)8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汽车1秒通过的路程为8米 。
    (2)求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和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3)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汽车1秒通过的路程为8米;
    (2)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m;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20m/s。
    (3)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
    【分析】(1)根据速度单位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
    (2)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数据即可得到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和平直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3)分别求出总时间和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得到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8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汽车1秒通过的路程为8米。
    (2)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vt=8m/s×50s=400m;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平均速度v'===20m/s。
    (3)汽车全程用的时间t″=50s+30s+120s=200s,
    汽车通过全程的路程s″=400m+600m=1000m,
    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5m/s。
    答:(1)汽车1秒通过的路程为8米;
    (2)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m;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20m/s。
    (3)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
    \l "_Tc846" 【题型17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53.(2022秋•新泰市期末)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其中s1=60cm,s2=30cm,秒表每格为1s,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
    ②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③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8m/s
    ④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分析】①实验中,减缓小车下滑的速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据此判断;
    ②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秒表指针经过了3格,推断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秒表指针经过了2格,推断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比较v2和v3,可知小车运动状态;
    ③小车通过全程秒表指针经过了5格,推断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④由②的计算结果可知。
    【解答】解:①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样可以减缓小车下滑的速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故①正确;
    ②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秒表指针经过了3格,所用时间为:
    t2=3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2===10cm/s;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秒表指针经过了2格,所用时间为:
    t3=2s;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3===15cm/s;
    v2<v3,因此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②正确;
    ③小车通过全程秒表指针经过了5格,所用时间为:
    t1=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1===12cm/s;
    故③错误;
    ④由②的计算结果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故④错误。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4.(2023秋•北安市校级期中)如图甲所示,在测量小车的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原理v=,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和 秒表 。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时间 。
    (3)测得图中AB段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25 cm/s。
    (4)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乙中能反映此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B (选填“A”或“B”)。
    【答案】(1)刻度尺;秒表;(2)便于测量时间;(3)25;(4)B。
    【分析】(1)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根据公式v=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3)根据图中内容得出路程,利用v=计算出速度;
    (4)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
    【解答】解:(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试验中,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根据公式v=求出平均速度,故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由图知,小车由A至B的路程为sAB=80.0cm﹣40.0cm=40.0cm,
    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cm/s;
    (4)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vAB<vAC;A图s﹣t图像为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错误;
    而B图为v﹣t图像,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便于测量时间;(3)25;(4)B。
    55.(2023秋•抚顺期中)暑假,硕硕同学去游乐场玩了“滑草”的项目,从滑道上滑下来速度越来越快,玩的特别开心。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于是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测量了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如图所示,实验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 ,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
    (2)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此时应该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改正实验后继续实验。
    (3)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0.5 m/s。
    (4)在测量时间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B、C点计时均准确,则所测的平均速度vAB、vBC、vAC中准确的是 vBC 。
    (5)图乙中能大致描述小车从A点到C点运动情况的s﹣t图象是 ③ (填序号)。
    【答案】(1)1cm;秒表;(2)减小;(3)0.5;(4)vBC;(5)③。
    【分析】(1)分度值是指测量工具最小一格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值;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路程和时间;
    (2)斜面倾角越大,小车运动越快,不便于计时;斜面倾角越小,小车运动越慢,便于计时,据此回答;
    (3)根据图读出BC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
    (4)过了A点后开始计时使时间的测量值偏小,再由v=可判断其平均速度的误差;
    (5)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结合s﹣t图像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路程和时间,故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3)小车BC段的距离为:
    sBC=40.0cm﹣0.00cm=40.0cm,tBC=tAC﹣tAB=2.4s﹣1.6s=0.8s,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vBC===50cm/s=0.5m/s;
    (4)过了A点后开始计时使AB段、AC段时间的测量值偏小,由v=可知,所测AB段、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B、C点计时均准确,所以对BC段没有影响,故所测的平均速度vAB、vBC、vAC中准确的是vBC;
    (5)小车从A点到C点做加速运动,s﹣t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只有③的斜率逐渐增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图线③能正确的描述小车从A点到C点运动情况。
    故答案为:(1)1cm;秒表;(2)减小;(3)0.5;(4)vBC;(5)③。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郑州东
    始发站
    6:41
    0分
    0
    石家庄
    8:31
    8:43
    1小时50分
    402.7千米
    北京西
    10:13
    终点站
    3小时32分
    669.4千米
    相关试卷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这是一份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文件包含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原卷版docx、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3章 综合考点题型训练(118题56大类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这是一份第1~3章 综合考点题型训练(118题56大类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文件包含第13章综合考点题型训练118题56大类型原卷版docx、第13章综合考点题型训练118题56大类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5章 《物体的运动》考点清单专项复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这是一份第5章 《物体的运动》考点清单专项复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文件包含第5章《物体的运动》考点清单专项复习原卷版docx、第5章《物体的运动》考点清单专项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