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三水体运动规律
展开(2023·江苏模拟)奥里诺科河发源于圭亚那高原,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每年汛期,下游会有干流倒灌支流的现象。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会出现含沙量的峰值,下图为奥里诺科河流域示意图和奥里诺科平原上的甲城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奥里诺科河下游出现干流向支流倒灌的主要原因是( A )
A.干流来水量大,地势平缓
B.支流侵蚀严重,河床降低
C.支流引水量大,海水倒灌
D.干流淤积严重,水位抬升
2.奥里诺科河干流涨水和退水期间形成两次含沙量峰值,两次含沙量峰值泥沙来源分别是( B )
A.干流河口、支流上游 B.干流上游、支流河口
C.支流上游、干流河口 D.干流上游、支流上游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和地形区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东北部,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较大。汛期时奥里诺科河水量较大,再加上中上游支流众多,干流来水量大,中上游大多在山地或高原,流速快,而下游在平原区,流速较缓,不利于汛期及时排洪,多种综合因素导致干流水位上涨,可能导致干流的水向支流倒灌现象,A正确。下游地区为平原,地形较平缓,出现支流侵蚀严重、河床降低现象的几率较低,B错误。奥里诺科河汛期时干流水量大,海水倒灌几乎不可能,而且支流大多源于山地、高原,汛期时引水量小,C错误。奥里诺科河汛期时干流水量大,以冲刷作用为主,不会出现干流淤积严重,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会出现含沙量的峰值。奥里诺科河干流涨水期间,河流径流量大,流速较快,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干流上游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形成第一次沙峰,此时泥沙多来源于干流上游;在涨水期,干流水位高,支流水无法流入干流,支流流速变慢,泥沙在支流河道的河口处附近先沉积下来,当干流进入退水期后,支流水会携带泥沙进入干流,致使干流在退水期进入含沙量峰值,此时泥沙多来源于支流河口。B正确。
(2023·河北沧州)大窝凼是面积较大的喀斯特洼地,周围峰丛封闭,没有地表出水口,大气降水只能通过洼地内的落水洞,岩石裂隙等排入地下河,遇到暴雨天气时,易形成洼地内涝。为减少内涝发生,“天眼”建设者对大窝凼进行了封山育林。下图示意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岩溶水文模式。据此完成3~4题。
3.大窝凼遇到暴雨天气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可能是( C )
A.地下水大量涌出地表 B.地表坡度小,排水慢
C.地下河排水能力较差 D.地势高,雨水蒸发弱
4.通过封山育林减轻喀斯特洼地“内涝”的地理原理是( D )
A.增加叶面蒸腾,减少洼地地表积水
B.降低山坡气温,减少对流雨降水量
C.促进地表水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堵塞渗水通道
【解析】 第3题,大窝凼自然状态下易出现内涝的原因:季风气候,暴雨天气多,降水强度过大,水并不是来自地下水,A错误;喀斯特地貌,坡度大,土层薄,地表径流汇聚快,B错误;岩溶洼地由于周围峰丛封闭没有地表出水口,依赖地下河系统排水,而地下河系统排水能力较小,C正确;蒸发量对内涝影响不大,D错误。第4题,封山育林不能减少降水,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泥石堵塞地下岩溶管道,保障地下水系排水能力,D正确;蒸腾作用对内涝影响较小,A错误;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封山育林对降水影响不大,B错误;喀斯特地貌区土层浅薄,蓄水能力较弱,通过土壤蓄水缓解内涝作用不明显,C错误。
(2023·江苏南通)径流系数是一定汇水面积内一定时段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了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能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下图示意河南省某时段径流系数和降水空间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根据图示信息,影响该时段河南省径流系数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A )
A.地势起伏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海陆位置
6.相同汇水面积和时段内,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量最多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7.导致郑州以东地区等径流系数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C )
A.植被涵养水源 B.城市用水增多
C.河床逐渐抬升 D.水库削洪补枯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该时段河南省径流系数的分布规律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与地势起伏的分布趋势一致,因此主导因素是地势起伏,A正确;太阳辐射对径流系数影响不大,B错误;山地丘陵区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径流应该少,径流系数应该小,事实是山地丘陵区的径流系数大,因此植被状况不是主导因素,C错误;河南省位于内陆,省内的海陆位置差别不大,因此海陆位置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第6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径流系数越大代表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量越多,在相同汇水面积和时段内,乙地径流系数为大于0.4,甲和丙径流系数均为0.3,丁径流系数为0.1,因此四地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量最多的是乙,B正确。第7题,郑州以东地区黄河为地上河,河床逐渐抬升,河床水位高于两侧,河水补给两侧地下水,集水面积小,降水量转变为地表径流量小,因此径流系数比两侧的径流系数低,C正确。弯曲处是河流,是黄河下游,与植被无关,A错误;周边城市用水直接取用河水的少,主要取用地下水,对河流的径流影响小,B错误;水库的削洪补枯只影响径流的季节变化,不影响径流总量,因此不会引起径流系数的减少,D错误。
(2023·浙江湖州)珠江口水域盐度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图1和图2分别为珠江口水域夏季和冬季表层平均盐度分布图。完成8~9题。
8.与夏季相比,冬季珠江口盐度状况及形成的主要原因为( A )
A.较高,河流流量较小 B.较高,海域降水较少
C.较低,气温低蒸发弱 D.较低,淡水汇入较多
9.推测珠江口水域表层与底层的盐度差异正确的是( C )
A.表层盐度高 B.表层与底层盐度一样
C.底层盐度高 D.难以确定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珠江口表层盐度冬季较高,C、D错误;结合图中等盐度线的分布可知,越远离河口,盐度越大,说明盐度主要是受到河流汇入的影响,冬季河流为枯水期,汇入的淡水少,稀释作用较弱,盐度较高,A正确。第9题,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河口附近受河流淡水和海水双重影响,河流淡水密度较小,主要分布在表层,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在底层,C正确。
(2023·浙江绍兴)圣劳伦斯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的大西洋海湾,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其表层海水盐度2.7%~3.2%,较同纬度大洋偏低,冬季冰封。纽芬兰岛7月平均气温10 ℃~15 ℃,其东部沿海夏季多雾。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导致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偏低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降水充沛 ②寒暖流交汇 ③地表径流注入 ④反复结冰融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纽芬兰岛东部海域的洋流( B )
A.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大
B.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西偏转
C.属于副热带大洋环流
D.对沿岸地区的增湿作用显著
【解析】 第10题,同纬度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较多,该地位于大陆东岸,降水较少,①错误;寒流盐度低,暖流盐度高,导致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偏低的原因是受到拉布拉多寒流影响,而不是寒暖流交汇处,②错误;圣劳伦斯湾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导致海水盐度较低,③正确;反复结冰融冰会使海水盐度降低,④正确。③④正确,选D。第11题,纽芬兰岛东部海域的洋流是拉布拉多寒流,其形成受极地东风的影响较大,A错误;洋流自北向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西偏转,B正确;纬度较高,属于副极地大洋环流,C错误;寒流对沿岸地区起减湿作用,D错误。
(2023·江西校联考二模)2023年1月,内蒙古呼伦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称:呼伦湖面积比十年前扩大了近5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历史上历经多次扩张和收缩,对湖岸植被优势种的高度、盖度、生物量都有影响。该地区的优势物种从湖边向外依次为碱蓬(嗜盐)、寸草苔(裸露河床优势物种)、芦苇(水生或迎生植被)、羊草、针茅。据此完成12~14题。
12.推测近年来湖泊面积持续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B )
A.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
B.引河济湖退耕还草
C.泉水上涌的补给量增多
D.环境整治植被增多
13.短期内湖泊面积扩大对湖区物种的影响为( D )
A.碱蓬增多 B.寸草苔增多
C.针茅高度增加 D.芦苇盖度增加
14.与扩张期相比,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流域( C )
①盐度减小 ②水质恶化 ③沙化加重 ④生物量增多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第12题,呼伦湖地处半干旱地区的高纬度地带,冬长夏短,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湖水的补给除降雨和地下水外主要来自河流,呼伦湖周边无高大山脉,没有冰川形成,故冰川融水的影响较小,A错误。呼伦湖周边有多条河流,引河济湖退耕还草可导致湖泊面积持续增大,B正确。环境整治植被增多直接对湖泊面积的影响较小,D错误。中纬度内陆地区大陆性强,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上升更快,蒸发更强,气候变得更干燥,导致降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泉水上涌的补给量变小,C错误。第13题,短期内湖泊面积扩大,入湖水量增加,导致湖水水位上升,原来的湖岸会被水淹没,导致呼伦湖流域盐度减小,因此嗜盐的碱蓬、裸露河床优势物种寸草苔数量减少,而水生或迎生植被芦苇的数量增加,D正确,A、B错误;针茅离湖边较远,受到的影响较小,C错误。第14题,收缩期时,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河水汇入湖泊中,河流带来大量盐分,而湖泊由于水位较低,且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除,加之收缩期时该区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因此湖泊水量不断减少,盐分不断累积,导致湖水盐度升高,①错误。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水位下降、蓄水量减少,水质也逐渐变差,②正确。收缩期时呼伦湖水位下降,导致部分湖底细沙裸露出来,成为沙地,该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东部,强劲的西北风能把湖底的沙子刮到湖岸上,导致沙地面积扩大,③正确。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湖面面积不断萎缩,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错误。②③正确,选C。
(2023·浙江湖州)2022年11月至12月,监测数据显示Nin3.4海域表层水温距平在-1.0 ℃以下。读图完成15~16题。
15.2022年12月份( C )
A.沃克环流的西侧气流下沉增强
B.秘鲁沿岸沙漠地区开满鲜花
C.澳大利亚东北沿海水循环增强
D.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将减弱
16.根据材料,推测我国2022—2023年冬春可能会出现( B )
A.北涝南旱加剧 B.寒潮次数增加
C.北方供暖减少 D.台风次数增加
【解析】 第15题,2022年11月至12月Nin3.4海域表层水温降低,可以推测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此时信风增强,赤道表层海水大量向西流,沃克环流西侧气流上升加剧,A错误;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增强,加剧沿岸干旱,不会开满鲜花,B、D排除;南美西海岸寒流势力增强,降水减少,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澳大利亚东北侧降水增多,水循环增强,C正确。第16题,结合上题分析,拉尼娜出现时,赤道西侧水温升高,气压降低,东侧水温降低,气压升高。太平洋赤道西侧水温升高,使东亚地区南北温差增大,冬季风势力增强,2022—2023年冬春寒潮次数增多,北方供暖增加,B正确。
二、综合题(共2大题)
17. (2023·重庆万州)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分布着亚洲大陆最大的湖泊群,其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然乌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头,湖面海拔3 850 m,湖体狭长,由上湖、中湖、下湖三个有河道相连的湖泊组成,是青藏高原东南外流湖区的第二大湖泊。下图为然乌湖位置及水系示意图,下表示意2015年然乌湖观测期湖泊水量收支平衡。
(1)分析然乌湖主要补给类型,描述表中的要素对然乌湖湖水水量平衡所起到的作用。
(2)分析不同季节时,各主要补给类型对然乌湖湖水水量平衡之间的影响。
(3)简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然乌湖流域水循环过程产生的影响,并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
【解析】 第(1)题,据表可知,在2015年然乌湖观测期湖泊水量收支平衡中,湖面降水量数值为0.09,蒸发水量数值为0.14,湖泊储量数值为0.02,说明湖泊储水、湖面降水与蒸发对湖水水量平衡影响非常微弱;融水径流数值达10.06,融水补给占比达54%,说明冰川融水对然乌湖流域的水量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降水径流数值为8.34,说明降水径流是然乌湖湖水补给的重要来源。第(2)题,注意设问强调不同季节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对该湖水量平衡的影响。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冰川不消融,故冬春季节无冰川融水补给,此时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夏季该区域有一定降水,但此时气温较高,冰川融水量较大,冰川融水对湖泊的补给比大气降水更为明显;随着秋季到来,降水有所减少,但由于气温下降,冰川融水补给量锐减,此时大气降水对湖泊的补给作用比冰川融水更为明显。第(3)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化加剧,冰川融水量增加,使得地表径流水量增大,然乌湖入湖水量增加,面积增大,水位升高,流出水量相应增加;全球变暖同样使得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得然乌湖湖泊蒸发量增大。出湖水量增加,可能导致下游出现洪涝灾害。
【答案】 (1)然乌湖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湖泊储水、湖面降水与蒸发对湖水水量平衡影响非常微弱;冰川融水对然乌湖流域的水量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降水形成的径流成为湖水补给的重要来源。
(2)冬春季节气温低,冰川未融化,雨水补给对湖泊水量平衡影响较大;夏季降水量大,但由于同期温度升高,冰川融水增多,冰川融水补给量大于雨水补给;秋季降水量减少,但是温度下降,融水逐渐减少,雨水补给占比增大。
(3)冰川融化加剧,形成的地表径流增多,补给河流的流量增加;然乌湖湖泊蒸发量增加;然乌湖出湖流量增加。出湖流量增加,可能导致然乌湖下游区域出现洪涝灾害。
18. (2023·江苏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 000千米的赤道上,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圣克鲁斯岛低地气候干燥,拥有该岛67%的特有物种。中央山峰的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云雾林的林冠拦截云水,不仅满足了云雾林生长需求,还对低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对高地和低地植被造成了不同的威胁。图1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图2示意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1)分析东南坡高地在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的原因。
(2)说明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气候的影响。
(3)分别简述厄尔尼诺频发对圣克鲁斯岛高地和低地原生植被的威胁。
【解析】 第(1)题,凉季出现在6~12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东南信风北移,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位于秘鲁寒流北上的路径上,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低;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在地形的抬升下,气流温度降低,水汽易凝结,易形成云雾;底部的冷空气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使得大气稳定,云雾难以消散,而出现成层云雾。第(2)题,厄尔尼诺事件时,海水异常升温,使得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水温升高,使得水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导致热季延长;热季该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对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该地区多强对流暴雨,使得降水的变率加大;凉季,由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东南信风减弱,逆温层结较弱,高地云雾减少,水汽来源减少,降水减少。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厄尔尼诺事件频繁发生,使得高地湿度降低,使高地喜阴湿的植被退化;低地降水增加,水分条件得到改善,使得喜水的物种入侵,降低耐干旱物种的竞争优势。
【答案】 (1)凉季初期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低;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云雾成层,不易扩散。
(2)厄尔尼诺事件时,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水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热季延长;热季(赤道低压控制时),对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多强对流暴雨,降水的变率加大;凉季,由于东南信风减弱,逆温层结较弱,高地云雾减少,(水汽来源减少,)降水减少。
(3)高地湿度降低,喜阴湿的植被退化;低地水分条件改善,(对水分要求较高的)物种入侵,降低典型干旱适应物种的竞争优势。时间
湖面降水量
/108 m3
蒸发水量
/108 m3
湖泊储量
/108 m3
融水径流
/108 m3
降水径流
/108 m3
出湖径流
/108 m3
融水补给
占比/%
4.9~5.10
0.01
0.02
0.02
0.15
0.28
0.40
34
5.11~6.24
0.02
0.03
0.18
1.31
2.06
3.18
39
6.25~9.10
0.05
0.06
0.02
6.66
4.42
11.05
60
9.11~10.25
0.01
0.02
-0.17
1.87
1.07
3.11
63
10.26~11.24
0
0.01
-0.03
0.06
0.51
0.59
11
总计
0.09
0.14
0.02
10.06
8.34
18.33
54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一地球运动规律: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一地球运动规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观测当日,甲地位于乙地,该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为,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该地区太阳能最丰富的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一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一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八产业区位因素: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八产业区位因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