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 ”的有利地位。
2. 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 的胜利后,又消灭了 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3.赤壁之战:时间: 年。交战双方:孙刘联军与 。结果: 大获全胜。
4.三国鼎立:220年, 废掉汉献帝,改国号为 。221年,刘备以 为国号,史称 。 年,孙权称王,国号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5.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其主要原因是 ( )
A.黄巾起义的破坏
B.东汉政权瓦解
C.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6.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军;8年后,曹操20多万大军输给了只有5万人的孙刘联军,相同的原因是 ( )
A.驴傲轻敌 B.天意为之
C.借助东风 D.不习水战
基础巩固
7.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8.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 ( )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9.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昆阳之战
10.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
A.曹操与袁绍
B.曹操和刘备、孙权
C.袁绍和刘备、孙权
D.刘备和孙权
11.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1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14.下列三个历史人物称帝或称王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刘备②曹丕③孙权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1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6.下列关于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更大范围的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7.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 )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负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负骂名
18.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
A.曹丕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19.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势力不断增强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20.官渡之战发生在 ( )
A.196年 B.200年
C.208年 D.220年
21.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
A.挟持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2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讲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23.下列人物中,曾得到诸葛亮辅佐的是 (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24.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指 ( )
①曹魏②蜀汉③孙吴④东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下列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26.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完成: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其中“人谋”指的是什么内容?
(2)“然操遂能克绍”说的是哪一次战役?
27.读下图
请完成:
(1)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出国名。
A. B.
C.
(2)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创新升华
28.阅读下列材料:
在南阳武侯祠前有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完成:
(1)这两则材料描述的是哪个人物?
(2)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与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答案: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200官渡之战袁绍
3.208曹军孙刘联军
4.曹丕魏汉蜀汉222吴
5.C解析:东汉末年,军阀互相攻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
6.A解析:袁绍和曹操自恃兵力强大,骄傲轻敌,错失战机。
基础巩固
7.A解析:了解曹操写词诗的背景,并结合曹操的事迹不难看出,当时曹操“志”在统一天下。因为曹操通过官渡之战统一了北方,又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但赤壁之战使曹操未能完成统一大业。
8.B解析:东汉末年,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地区,实力雄厚。曹操占据河南。
9.C解析:20¨O年,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此后,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10.B解析:208年,曾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11.C解析: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孙权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
12.B解析:263年,魏国灭蜀;266年,司马炎废魏帝改国号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13.D解析:220年.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221年,刘备称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4.A解析:220年,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221年。刘备称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
15.D解析:本题考查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B、C三项尽管也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但都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故均应排除。
16.C解析: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而不是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相同点都是以少胜多,性质、目的也都一样。
17.A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准确知道曹操生活在东汉时期而不是三国时期,220年曹操病死后,其子曾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了魏,故A相符合题意。
18.C解析:曹操死后,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三国开始。也就是说,三国开始的具体年代是220年,此时曹操已死,故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
19.A解析: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分析四个选项,很显然B、C两项属于经济方面,D项属于军事方面,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20.B
21.D解析:曹操挟持了汉献帝,但并没有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22.D
23.A解析: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刘备正因为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力量才有所增强。
24.A解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标志着东汉的结束,三国时期的开始。故三国不包括东汉。
25.D解析:曹操战败主要是战略战术的失误。与天意没有关系,认为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6.参考答案:(1)“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注意招贤纳士,招收和提拔人才。
(2)官渡之战。
解析:该题考查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和重要战役。
27.参考答案:(1)魏蜀吴
(2)提示:①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逐渐形成了曹操和袁绍两个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②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步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③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于赤壁,曹军大败,退守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四川,并取得汉中。④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解析:该题考查了三国鼎立形成的有关内容。
创新升华
28.参考答案:(1)诸葛亮。
(2)“取西蜀”是指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东和北拒”是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火烧曹军。
(3)功盖三分国。
(4)三顾茅庐、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此题是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考查。首先要求能读懂材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试2(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按地理方位填出三国的名称,官渡之战发生于,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在赤壁之战中,结盟的双方是,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三国时期,夷洲指的是今天的,官渡之战中,交战双方分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试4(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在赤壁之战中,结盟的双方是,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三国时期,夷洲指的是今天的,官渡之战中,交战双方分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