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A. 蜜蜂B. 蝴蝶C. 蟑螂D. 果蝇
2.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包括( )
①空气污染
②酸雨
③土壤污染
④温室效应
⑤水体污染
A. ①③④B. ①②⑤C. ②④⑤D. ①②③④⑤
3.学习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后,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是( )
A. 森林古猿B. 黑猩猩C. 现代类人猿D. 狒狒
4.下列鸟卵结构中,能防止卵内水分蒸发的是( )
A. 卵黄B. 卵壳C. 胚盘D. 气室
5.对一只生活在山上的野兔来说,影响它生活的因素是指( )
A. 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B. 山上的植物与动物
C. 除野兔外其他的生物与非生物D. 除野兔外其他的野兔、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 )
A.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番茄的果实里有多粒种子,原因是( )
A. 果实里有多个子房B. 胚珠内有多个卵细胞
C. 子房里有多个胚珠D. 胚珠内完成了多次受精
8.用少量的材料,就能在无菌环境中,短时间内实现植物幼苗的“工厂化”生产。这种无性生殖的方法是( )
A. 扦插B. 嫁接C. 压条D. 组织培养
9.如图所示女性生殖系统中,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10.成语“鸠占鹊巢”说明“鸠”的生殖和发育没有经历哪一过程( )
A. 产卵B. 筑巢C. 交配D. 求偶
11.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
A. 下肢增长B. 直立行走C. 骨盆变短增宽D. 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12.如图分别表示青蛙发育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②③①④D. ④②①③
13.下列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自然现象解释不科学的是( )
A. 温度影响植物何时开花B. “山寺桃花”适应了“山寺”的环境
C. “人间”属于生物因素D. “山寺“属于非生物因素
14.我国科学家培育出了“青虫不吃的青菜”,培育这种青菜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 克隆B. 转基因C. 发酵D. 组织培养
15.如图表示某双胞胎形成的大致过程,据图可推测该双胞胎( )
A. 都为男孩B. 都为女孩C. 长像不同D. 性别相同
16.下列属于果实的是( )
A. 玉米B. 芝麻C. 绿豆D. 花生仁
17.下列化石中,能证明从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类生物的化石是( )
A. 始祖马化石B. 始祖鸟化石C. 裸子植物化石D. 细菌化石
18.下列生态系统中,其中的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70%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
19.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 )
A. 遗传多样性B. 环境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物种多样性
20.下列哪项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学说( )
A. 分子进化学说B. 综合进化学说C. 自然选择学说D. 人工选择学说
21.如图是某家族的系谱图。图中9号个体的X染色体不可能来自( )
A. 1号个体
B. 2号个体
C. 3号个体
D. 4号个体
22.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退耕还林在自然环境中的意义是( )
A. 防止水土流失B. 预防沙尘暴C. 改善生态环境D. 以上三项都对
23.为了保持某棵植物的优良性状,人们常采用嫁接的方法进行繁殖,在嫁接中取自优良品种植物体上的芽和枝条,分别被称为( )
A. 接穗和砧木B. 砧木和接穗C. 接穗和接穗D. 砧木和砧木
24.我国每年患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中,7%~8%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健康的人都没有致病基因B. 遗传病患者的孩子一定也患该遗传病
C. 遗传病患者出生时就有明显的症状D. 遗传物质改变可能引起遗传病
25.人的组织细胞(体细胞)、红细胞、精子细胞、卵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条数依次为( )
A. 0 23 46 23B. 46 46 23 23C. 46 0 23 46D. 46 0 23 23
26.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包括 ______ 的底部、 ______ 的大部和 ______ 的表面。
(2)在大气圈生活的动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 ______ 和 ______ ,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3)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 ______ 和江河湖泊。生活在水圈中的生物主要生活在水面下 ______ 米以内的水层中。
(4)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 ______ 部分,它是一切 ______ 的“立足点”,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包括我们常见的植物、动物,还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7.如图是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______ 。
(2)图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生成的场所依次是 ______ 和 ______ 。
(3)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图中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 ______ → ______ 。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图中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 ______ → ______
28.番茄是深受人们欢迎的蔬菜。为探究番茄颜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其中的一组研究结果。
(1)果实颜色有绿色和紫色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子二代中果实颜色有差异,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 。
(2)果肉颜色中,隐性性状为 ______ 。假设果肉颜色由基因A、a控制,子二代中基因组成为Aa的比例约为 ______ 。
(3)假设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为B、b,有人从表中果皮颜色的遗传现象推断,控制亲本果皮颜色的基因组成应为BB,这个判断是否正确?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29.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中, ______ 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非生物部分和 ______ (选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能力,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 ______ (选填强或弱)。
(4)若这个食物网中,草原被农药污染,可以推断体内农药积累最多的是 ______ 。
(5)在这个食物网中,老鼠与兔子的关系是 ______ 。
3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所示,可用于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是 ______ 同学的实验。
(2)丙同学的实验 ______ (填“遵循”或“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 ______ 。
(4)每只铁盒内应放置 ______ (一只/多只)鼠妇,并进行重复实验,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家蚕、苍蝇、蝴蝶、蜜蜂、蚊子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蟋蟀、蝗虫、蝉、蟑螂等。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家蚕、苍蝇、菜粉蝶、蜜蜂等。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指,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蟋蟀、蝗虫、蝉、蟑螂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2.【答案】D
【解析】解:①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②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③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
④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⑤水体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质下降,利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
因此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包括①空气污染、②酸雨、③土壤污染、④温室效应和⑤水体污染。D符合题意。
故选:D。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由于自身的生理活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甚至影响到整个生物圈。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答案】A
【解析】解:为适应地面生活,森林古猿慢慢直立行走,把前肢解放出来,从会使用工具逐渐发展到制造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了古人类。所以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A。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进化成了人类。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A错误。
B、卵壳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B正确。
C、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C错误。
D、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D错误。
故选:B。
鸟卵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如图:
卵壳、卵壳膜、气室、系带、卵白、卵黄膜、胚盘和卵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鸟类的结构和功能。
5.【答案】D
【解析】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因此,对一只生活在山上的野兔来说,影响它生活的因素是指非生物因素和除该野兔之外的其他生物。
故选:D。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理解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脂肪保暖有了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因此,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两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7.【答案】C
【解析】解:种子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因此番茄的果实里有多粒种子,原因是子房里有多个胚珠。
故选:C。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受精后,花的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
8.【答案】D
【解析】解: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组织培养用少量的材料,就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植物幼苗的“工厂化”生产。
故选:D。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无性繁殖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
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利于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
熟记植物的无性生殖的概念,注意区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的是无性生殖。
9.【答案】B
【解析】解: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此后受精卵不断运动和分裂,最终植入子宫内膜,所以胚胎发育是在子宫内。因此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②输卵管、③子宫,
故选:B。
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受精过程、胚胎发育过程。
10.【答案】B
【解析】解: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求偶行为,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然后选择合适的场所构筑巢穴。接着,雌鸟产下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的卵。鸟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需要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孵化出后,一些晚成雏尚未充分发育,需要由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所以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几个过程的顺序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
所以从生殖特点来说,“鸠占鹊巢”典故说明的是鸠不会筑巢。
故选:B。
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筑巢、交配、求偶、产卵、育雏、孵卵六个过程。
本题考查的是鸟类的繁殖行为。
11.【答案】B
【解析】解: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故选:B。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12.【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即②受精卵→③蝌蚪→①幼蛙→④成蛙,据此答题。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解答】
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②受精卵→③蝌蚪→①幼蛙→④成蛙。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解:A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山寺桃花”适应了“山寺”的环境。AB正确
C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人间”、“山寺“属于非生物因素,C错误,D正确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4.【答案】B
【解析】解:可以通过基因转移技术的方法获得,如提取其它生物的抗虫基因,转移到青菜的细胞核内,可以培养出转基因抗虫青菜,培育这种青菜用到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故选:B。
转基因植物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此题考查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较为基础。
15.【答案】D
【解析】解:图中双胞胎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双胞胎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其中性染色体也完全相同,所以,他(或她)们的性别也相同。
故选:D。
(1)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为明显。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解题关键是掌握细胞分裂的特点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16.【答案】A
【解析】解:A、玉米的果实中果皮和种皮紧密的粘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可以知玉米属于果实;A符合题意;
B、C、D属于种子。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被子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或有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成的具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是果实;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是种子.
认识果实的结构,分清果实与种子的不同.
17.【答案】B
【解析】解: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故选:B。
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18.【答案】B
【解析】解: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洋的面积约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里最大的生态系统,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据此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功能。
19.【答案】A
【解析】解: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A。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0.【答案】C
【解析】解: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在著《物种起源》时对进化论有详细的论述.
故选:C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他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据此解答.
此题考查了达尔文的主要科学成就: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21.【答案】A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9号是女性(XX),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其中一个X来自6号,另一个X来自7号。7号是女性(XX),其中一个X来自3号,另一个X来自4号。6号是男性(XY),其中X来自2号,Y来自1号。所以9号的X不可能来自1号。
故选:A。
(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的途径以及会借助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2.【答案】D
【解析】解: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一公顷的山毛榉树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吨之多。树叶是声波发生漫反射,能减少噪声的传播,树干还能使声波向地面传播,减弱噪声,实验证明,1.5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声,在空气中能传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传播40米。实验结果表明,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30%噪音。植物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如每公顷柳杉林每月约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还要高一倍;每公顷刺槐林和银桦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气和12公斤的氟化物。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改善气候;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故选:D。
森林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方面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
23.【答案】C
【解析】解:如图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
因此在嫁接中取自优良品种植物体上的芽和枝条,都是接穗。
故选:C。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可结合图示,明白接穗和砧木,了解嫁接的知识和应用.
24.【答案】D
【解析】解:A、健康的人也会或多或少的携带致病基因,只是没有表现出来。A错误。
B、遗传病患者的孩子也可能是健康不患病的。B错误。
C、遗传病患者出生时有的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生长慢慢表现出来。C错误。
D、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D正确。
故选:D。
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有色盲、唇腭裂、白化病、血友病、多指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25.【答案】D
【解析】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即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为46条,生殖细胞(精子细胞、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为23条,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它们没有染色体。
故选:D。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也就是说,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条,则其受精卵为2N条;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染色体数目是0.
26.【答案】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昆虫 鸟类 海洋 150 固体 陆生生物
【解析】解:(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2)在大气圈中活动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3)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生活在水圈的生物主要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4)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包括我们常见的植物、动物,还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故答案为:
(1)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2)昆虫;鸟类;
(3)海洋;150;
(4)固体;陆生生物。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7.【答案】高温、闪电、紫外线 原始大气 原始海洋 无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解析】解:(1)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2)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于原始大气,有机大分子物质形成于原始海洋。
(3)米勒实验的实验结果:模拟装置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4)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
故答案为:
(1)高温、闪电、紫外线。
(2)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3)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
(4)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
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熟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条件,最具说服力的是化学起源说。
28.【答案】相对性状 变异 浅绿色 50% 错误 子一代和子二代的果皮颜色都是透明,没有黄色,说明亲本是纯种个体,其基因组成可能是BB,也可能是bb
【解析】解:(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果实颜色有绿色和紫色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子二代中果实颜色有差异,属于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由表格中子一代果肉颜色深红色,自交产生的子二代中出现了新的浅绿色的性状,可判断浅绿色为隐性性性状,深红色为显性性状,子一代的基因组成为杂合体Aa,其遗传图解如图:
由图示可知,子二代中基因组成为Aa的比例约为50%。
(3)假设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为B、b,有人从表中果皮颜色的遗传现象推断,控制亲本果皮颜色的基因组成应为BB,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子一代和子二代的果皮颜色都是透明的,没有黄色,说明亲本是纯种个体,其基因组成可能是BB,也可能是bb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变异;
(2)浅绿色;1/2(或 50%或 0.5);
(3)错误;子一代和子二代的果皮颜色都是透明,没有黄色,说明亲本是纯种个体,其基 因组成可能是 BB,也可能是 bb。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29.【答案】草 分解者 自动(自我)调节 强 鹰 竞争关系
【解析】解:(1)结合分析,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根据题图可知,草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故要使图中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这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4)有毒物质如农药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此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鹰。
(5)竞争关系有种内和种间两种竞争方式。老鼠与兔子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
(1)草;
(2)分解者;
(3)自动(自我)调节;强;
(4)鹰;
(5)竞争关系。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腐生性动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0.【答案】甲 未遵循 光 多只
【解析】解:(1)对照性的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就是变量,因此如果还想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应该设置潮湿和干燥的两组环境,其他条件均相同的实验,所以选择甲同学的实验作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这时的实验变量是土壤湿度。
(2)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量唯一才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因此除了实验变量外,无关变量都相同,则为了控制无关变量。故丙同学的实验具有光和湿土两个变量,因此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由丁图可知: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4)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故答案为:
(1)甲。
(2)未遵循。
(3)光。
(4)多只。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正确识记并理解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果实颜色
绿色×紫色
紫色25,绿色0,
紫色107,绿色32
果肉颜色
浅绿色×深红色
深红色25,浅绿色0
深红色107,浅绿色32
果皮颜色
透明×透明
透明25,黄色0
透明139,黄色0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八年级生物试题docx、八年级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