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A. 桃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B. 花粉落在雄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C. 受精完成后,⑥发育成种子D. 桃子的可食用部分是由⑤的壁发育而来的
2.“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下列与诗句中柳树的繁殖方式不同的是( )
A. 竹的地下茎长成新植株B. 兰花组织培养
C. 大豆种子播种后长出幼苗D.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3.如图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生物体是葡萄,受精卵会发育成种子
B. 若生物体是青蛙,过程②要经历变态发育
C. 若生物体是鸡,生殖细胞B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D. 若生物体是家蚕,过程②要经历三个阶段
4.人体新生命的起点是( )
A. 新生儿B. 卵细胞C. 胎儿D. 受精卵
5.下列是相对性状的是( )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有耳垂和无耳垂③双眼皮与色盲④卷发与黑发⑤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⑥头发左旋与惯用右手 .
A. ①②④B. ①②⑤C. ①②③D. ①③④
6.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③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 ①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
C. 一条③上有多条①
D. 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
7.一对夫妻已生了两个男孩,第三胎生育女孩的概率及女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 100%;22对+XXB. 50%;22对+XXC. 100%;22对+XYD. 50%;22对+XY
8.小美从妈妈那遗传了白皙的皮肤,但最近因为学习游泳,常在室外泳池中晒太阳,皮肤变黑了。这一现象表明了性状、基因和环境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 基因是由性状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性状仅仅受环境的影响,与基因无关D. 性状只能由基因控制,不受环境影响
9.纯种皱粒豌豆与纯种圆粒豌豆杂交,后代全是圆粒豌豆,由此可知( )
A. 圆粒是显性性状B. 皱粒是显性性状C. 圆粒是父本D. 皱粒是母本
10.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我国航天员将其种子带入太空,使种子在射线和微重力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异,选育新品种。该育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紫花苜蓿的( )
A. 生活环境B. 形态结构C. 遗传物质D. 生活习性
11.遗传病主要是由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列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血友病B. 白化病C. 结核病D. 红绿色盲
12.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B. 郑氏始孔子鸟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科学家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更多
D.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蛋白质
13.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 长臂猿B. 森林古猿C. 北京猿人D. 黑猩猩
14.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如图,描述错误的是( )
A. 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 AB段害虫数量减少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 C点的抗药性害虫远远多于A点的
D. 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15.我国科学家陈薇院士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将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插入到腺病毒中,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这个过程中所运用的生物技术为( )
A. 发酵技术B. 克隆技术C. 转基因技术D. 仿生技术
16.“蛾类多夜间涌动”和“南橘北枳”,造成这种现象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光水分B. 温度土壤C. 光温度D. 空气土壤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了豆苗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 竞争B. 寄生C. 捕食D. 合作
18.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 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C. 三北防护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D. 枯叶蝶体色与周围落叶颜色一致
19.生态瓶中有河水、泥沙、水草、小鱼、河虾等,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水草B. 小鱼C. 田螺D. 河虾
20.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 汤河公园B. 鸽子窝湿地公园
C.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内的一群黑猩猩D. 天马湖水库
2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②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③生物圈是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 ④生物圈是指某一种生物的活动范围 ⑤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③⑤
2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此相关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 蝉→螳螂→黄雀B. 植物→蝉→螳螂→黄雀
C. 螳螂→蝉→黄雀→细菌D. 阳光→植物→螳螂→蝉→黄雀
2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是( )
A. 生物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水资源
24.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②保护生物栖息环境
③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④C. ②④⑤D. ①③⑤
25.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即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大致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现碳中和与汽车燃油量的多少及居民出行方式无关
B. 碳中和意味着必须减少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C.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故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 想要真正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6.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嫁接示意图,嫁接时应当使①与②的 ______ 紧密结合,以确保①的成活。这种繁殖方式能保持 ______ (填名称)的优良性状。
(2)图乙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已知D为卵期。请回答:
①写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______ (用图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这种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______ 。
②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多了图乙中的[ ______ ] ______ 期。为了提高蚕丝的产量,我们应该设法延长乙图中蚕的[ ______ ](填序号)期。这一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和成虫相比差别 ______ (填“明显”或“不明显”)。
(3)图丙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 ______ (填数字);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 ______ ] ______ 。
27.人的生殖与发育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图1表示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育一个无耳垂女儿的过程;图2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父母都是有耳垂,而女儿是无耳垂,遗传学上将这一现象叫 ______ 。
(2)若用A表示有耳垂基因,a表示无耳垂基因,则女儿的基因型为 ______ 。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有耳垂的机率为 ______ (用百分数表示),其基因型可能为 ______ 。
(3)有人说“试管婴儿是指婴儿在试管中诞生”,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其实试管婴儿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是在试管中进行的,而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仍然是图2中的[ ______ ] ______ 。
(4)母亲在怀孕期间,要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胎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母体和胎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______ 。
28.如图所示,在A、B、C三个不同地层中都有发现生物化石,表格记录了部分动物出现的地质年代,请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地层中, ______ (填字母)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简单、低等, ______ (填字母)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复杂、高等。
(2)上表中①②③表示的岩层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填字母)
(3)结合表中生物的特点,可以总结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______ 。
29.“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感,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二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作答。
(1)在生态系统中影响鼠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 ______ (写出两个即可)。
(2)该生态系统中,草和其他绿色植物属于 ______ ,蝗虫、老鼠、青蛙、蛇等动物属于 ______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 。
(3)图二中,若A、B、C表示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___ 。图二中甲代表的生物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___ 。
(4)图一的食物网由 ______ 条食物链组成。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______ 。
(5)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
(6)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有 ______ (填序号)。
(7) ______ 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_____ 流动和逐级 ______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______ 。
(8)各国海关都会对入境的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______ 。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②其天敌数量减少;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近年来,人们采用更多的生物防治来控制农害,例如:引进蛇和鹰来防止草原鼠害,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30.南岭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陆地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南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物种宝库”之称,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黄腹角雉、南方红豆杉等。
资料二: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珍禽,属杂食性鸟类,喜食交让木的叶和果实(果椭圆形,暗褐色),是典型的森林地栖型留鸟,天敌有王锦蛇、花面狸、豹猫等。
资料三:近年来,南岭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自然”“森林”“鸟类”等主题的科普宜教活动,采取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保护和放置人工鸟巢等措施后,黄腹角雉等珍稀鸟类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1)“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______ 的多样性,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还包括 ______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 ______ 。
(2)根据资料二的描述,王锦蛇和黄腹角雉之间是 ______ 关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这种关系的形成是 ______ 选择的结果。
(3)资料三中的 ______ 是针对黄腹角雉筑巢能力差而采取的措施。生物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生物的 ______ ,建立 ______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故A正确。
B、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故B错误。
CD、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使命,因而纷纷凋落,⑤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⑥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桃子的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是由⑤子房的壁发育而来的,故CD正确。
故选:B。
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柱头、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
熟知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ABD.竹的地下茎长成竹笋、兰花组织培养、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与诗句中柳树的繁殖方式相同,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ABD不符合题意。
C.大豆种子播种后长出幼苗,种子的形成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与诗句中柳树的繁殖方式不相同,C符合题意。
故选:C。
(1)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2)扦插属于无性生殖的方式,用营养器官茎做一定的处理插入土壤即可,具有无性繁殖的优点,即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此方法应用很广。题干中柳树的繁殖方式属于扦插。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答案】B
【解析】解:A、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被子植物,受精卵形成后,会发育成种子中的胚,在种子的外面常有果皮包被。因此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葡萄,受精卵会发育成种子中的胚,A错误。
B、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青蛙,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生物体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蝌蚪与成蛙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B正确。
C、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鸡,鸟卵中的卵细胞是由卵黄膜、卵黄和胚盘三部分组成的。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鸡,C错误。
D、若该生物为家蚕,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过程②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D错误。
故选:B。
雄性产生的生殖细胞A是精子,雌性产生的生殖细胞,B是卵细胞,两者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平时多练习。
4.【答案】D
【解析】解:A、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大约38周后,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诞生,新生儿并不是人体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才是人体新生命的起点,A错误。
B、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是人体新生命的起点,卵细胞不是,B错误。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大约38周后,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胎儿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C错误。
D、高等动植物及人类的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最初的同一个受精卵分裂、生长、分化来的。这个受精卵中含有建造整个生命蓝图的遗传信息。高等的动植物及人类发育起点是受精卵,D正确。
故选:D。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人体的发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的胚胎发育阶段;二是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的胚后发育阶段。卵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是人体新生命的起点。
此题是基础性的题目,较容易,明确新生命起始于受精卵。
5.【答案】B
【解析】解:(1)、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有耳垂和无耳垂、⑤能卷舌和不能卷舌,都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2)、③双眼皮与色盲、④卷发与黑发、⑥头发左旋与惯用右手,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故选:B。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6.【答案】B
【解析】解:A.③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A错误。
B.①是DNA,DNA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作基因,B正确。
C.①DNA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般情况下,每条③染色体上有一个①DNA分子,C错误。
D.正常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全部为23对,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生殖细胞中③染色体的数量为23条,D错误。
故选:B。
(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图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③是染色体。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7.【答案】B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如图所示:
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因此,这对夫妻第三胎生育女孩的概率是50%,女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X。
故选:B。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熟记人的性别遗传的过程是解题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小美从妈妈处遗传了白皙的皮肤,但最近因为学习游泳,常在室外泳池中晒太阳,皮肤变黑了。这一现象表明了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故选:A。
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9.【答案】A
【解析】解:“纯种皱粒豌豆与纯种圆粒豌豆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控制皱粒的基因和控制圆粒的基因.而“后代全是圆粒豌豆”,由此可知“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假设用R表示显性性状,用r表示隐性性状,遗传图解如图:
.
故选:A.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是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个体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子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10.【答案】C
【解析】解:我国航天员将其种子带入太空,使种子在射线和微重力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异,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新品种,C正确。
故选:C。
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点: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可以改变种子里的物质,使之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11.【答案】C
【解析】解:选项中,血友病、白化病、红绿色盲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都是遗传病;而结核病是由于结核杆菌造成的,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
故选:C。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色盲、先天性愚型病、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血友病等。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2.【答案】D
【解析】解:A.低等动物一直存在,因此晚近的地层中有高等动物化石,也有低等动物化石,A正确。
B.研究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发现,郑氏始孔子鸟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因此科学家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B正确。
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故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更多,C正确。
D.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1)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比较多,大部分学者认同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掌握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B。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
14.【答案】D
【解析】解:A.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故A正确。
B.从曲线变化可知,该农药使用初期,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是因为农药对无抗药性的害虫产生了作用,具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实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故B正确。
C.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故C点的抗药性害虫远远多于A点的,故C正确。
D.害虫的抗药性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并不是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故D错误。
故选: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要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15.【答案】C
【解析】解: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所以,陈薇院士将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插入到腺病毒中,研发出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使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因此选项C正确。
故选:C。
(1)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2)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3)“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4)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外形、结构和功能而造出新仪器、新设备的科学为仿生技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
16.【答案】C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蛾类多夜间涌动”,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的行为是受光影响的昼夜节律行为。“南橘北枳”主要是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故选:C。
“蛾类多夜间涌动”属于昼夜节律行为,“南橘北枳”是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7.【答案】A
【解析】解:A、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的关系是竞争,正确。
B、寄生关系指的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而形成的关系,错误。
C、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关系,错误。
D、合作关系是生物之间为了完成某一项活动,需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的关系,错误。
故选:A。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关系。
18.【答案】C
【解析】解:A.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故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
B.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且地上的枝叶部分很小,这是为了增大对水的吸收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B错误。
C.三北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C正确。
D.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枯叶蝶体色与周围落叶颜色一致,这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D错误。
故选:C。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9.【答案】A
【解析】解:A、水草属于植物,能够直接或间接为这个生态瓶中的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A属于生产者。
BCD、小鱼、田螺、河虾都属于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水草(生产者)为食,BCD属于消费者。
故选:A。
生产者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直接的或间接的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的生物,所以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掌握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答案】C
【解析】解:ABD、汤河公园、鸽子窝湿地公园、天马湖水库都既包括了生物部分,也包括了非生物部分,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BD不符合题意。
C、秦皇岛野生动物园内的一群黑猩猩,只包括了部分消费者,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故选:C。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21.【答案】D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的统一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可见D正确;
故选:D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2.【答案】B
【解析】解:A、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不正确。
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蝉、螳螂、黄雀的捕食关系,B正确;
C、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没有分解者,C不正确;
D、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D不正确。
故选:B。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C
【解析】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之内不会再出现,是不可再生资源;森林、土地、水在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短时间内还会再出现,属于可再生资源。
故选:C。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短时间内还会再出现的资源叫做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之内不会再出现的资源,叫做非可再生资源资源。
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4.【答案】B
【解析】解: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会使人类的活动加剧,可能会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错误;②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正确;③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错误;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正确;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不现实、不切实际的做法,错误。
故选:B。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D
【解析】解:A.汽车燃油量的多少,直接关系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因此实现碳中和汽车燃油量的多少及居民出行方式有关,A错误。
B.碳中和不仅抵消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包括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B错误。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同时绿色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也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一氧的相对平衡,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D。
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
“低碳生活”已成为热议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
26.【答案】形成层 接穗 D→A→C 不完全变态 B 蛹 A 明显 3、8 5 胚盘
【解析】解:(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嫁接成活的关键是使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才能保证①接穗成活,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因此新形成的植物体将表现出①接穗的特征。
(2)①蝗虫的发育经过D卵、A若虫、C成虫三个时期,即D→A→C,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②家蚕发育经过D卵→A幼虫→B蛹→C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D卵、A若虫、C成虫三个时期,因此与蝗虫相比多了蛹期。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图中A幼虫期。
(3)从图丙所示鸟卵的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鸟的生殖方式为卵生;通过孵化,图中2胚盘内含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图中3卵白的作用主要是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4卵黄是鸟卵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
(1)形成层;接穗
(2)D→A→C;不完全变态;B蛹;A;明显
(3)3、8;5胚盘
(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枝条为接穗,为图中的①,被接的植物是砧木,为图中的②,嫁接时二者的形成层要结合紧密,才能保证接穗成活。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3)在鸡卵的结构图中,1是卵壳,2是系带,3是卵白,4是卵黄膜,5是胚盘,6是气室,7是卵壳膜,8是卵黄。
掌握动植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变异 aa 75% AA或者Aa ③ 子宫 胎盘
【解析】解:(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题目中父母都有耳垂,女儿无耳垂,是变异的现象。
(2)有耳垂、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A是控制有耳垂的基因,a是控制无耳垂的基因,两者是等位基因。a表示无耳垂基因,且为隐性基因。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女儿的基因型为aa,女儿的基因组成分别来自父母,父母都有耳垂,基因组成都为Aa,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有耳垂的机率为75%,基因组成为AA或者Aa,遗传图解如图:
(3)在女性的生殖系统中,③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4)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故答案为:(1)变异
(2)aa;75%;AA或者Aa
(3)③子宫
(4)胎盘
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28.【答案】C A B C A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解析】解:(1)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越下层地层越古老。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故在图中C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简单、低等。在图中A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复杂、高等。
(2)根据表中的①②③化石被发现距今年数,对应的地层为B、C、A。
(3)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故答案为:(1)C;A;
(2)B;C;A;
(3)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叫做地层。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断地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的顺序发生某些变化。图示中C是较古老的地层,A是较晚近的地层,B是位于A、C间的地层。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化石和生物进化的历程。
29.【答案】阳光、水(湿度)、温度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鹰 草 四 草→蝗虫→青蛙→蛇→鹰 鹰 ②③④ 物质循环 单向 递减 太阳能 C 不污染环境
【解析】解:(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生态系统中影响鼠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湿度)、温度等。
(2)该生态系统中,草和其他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蝗虫等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所以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种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3)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一中食物链有:草→蝗虫→青蛙→蛇→鹰,草→蝗虫→食虫鸟→鹰,草→老鼠→蛇→鹰,草→老鼠→鹰,共4条。图二中甲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则甲是生产者-草,乙以甲为食,则乙是消费者,丙能够将甲和乙分解,则丙是分解者。若A、B、C表示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图二中食物链为:甲→A→B和甲→A→C→B,对应图一食物链有草→老鼠→鹰,草→老鼠→蛇→鹰,则B代表鹰。图二中甲代表的生物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本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4)图一中食物链有:草→蝗虫→青蛙→蛇→鹰,草→蝗虫→食虫鸟→鹰,草→老鼠→蛇→鹰,草→老鼠→鹰,共4条。最长的一条是草→蝗虫→青蛙→蛇→鹰。
(5)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在该食物网中,图一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若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
(6)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通过图二中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动植物通过②③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通过④分解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
(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所需能量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太阳能。
(8)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由于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剧增,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如我国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其的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如云南的滇池,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采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可减少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阳光、水(湿度)、温度等(任意写出两个即可)。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鹰;草。
(4)四;草→蝗虫→青蛙→蛇→鹰。
(5)鹰。
(6)②③④。
(7)物质循环;单向;递减;太阳能。
(8)C。
(9)不污染环境。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图二中的①光合作用,②③呼吸作用,④分解作用。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物种(生物种类) 基因(遗传) 强 捕食 自然 放置人工鸟巢 栖息环境 自然保护区
【解析】解:(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料一中:南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黄腹角雉、南方红豆杉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由资料二中的描述可知,王锦蛇以黄腹角雉为食,因此王锦蛇和黄腹角雉之间是捕食关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这种关系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资料三中:放置人工鸟巢是针对黄腹角雉筑巢能力差而采取的措施。生物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
(1)物种(生物种类);基因(遗传);强
(2)捕食;自然
(3)放置人工鸟巢;栖息环境;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解题关键。动物化石种类
化石被发现的地层
距今年数
低等鱼类
①
5亿7000万为年
海生无脊椎动物
②
24亿年
鸟类和高等哺乳类
③
2亿2500万年~7000万年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