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说教材
教材第一、二章介绍了运动学知识,但未解释各种运动产生的原因。本章学习有关力的知识,为研究物体运动产生的原因奠定了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节安排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后,共点力平衡之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也为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受力分析环节打好基础,本节知识点不可或缺,极其重要。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初中知道了二力平衡的概念,大致知道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结论,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不能区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关系,不清楚受力物体,施力物体究竟是哪个,未有正确的受力分析步骤等等。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其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够进行受力分析,知道受力分析的顺序;
(4)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列举大量的相互作用的实例,提升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能力。
(2)通过引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定量关系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培养其比较学习,思考总结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对物理对科学的热爱。
(3)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
三、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并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一对平衡力的特点,并能够区分那些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哪些是一对平衡力。
难点:因为学生对平衡力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困难,所以把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学生在思考交流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主要是创设情景、演示实验,并辅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方法相结合。而学生则是主要以活动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采用小循环模式,首先提出问题,以拔河比赛的视频导入新课,既符合贴合生活,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存在的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阅读教材,勾画重点。
再次,并提出问题,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并请各组成员分析实验结论,最后教师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引出牛顿第三定律,通过观看《生活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再次通过拔河比赛的情境,分析拔河比赛获胜的原因,呼应上课前的导入环节,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接下来是课堂检测,在这个环节中有两道练习题,让学生花进行解答,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他的答案和解题思路,然后我进行点评。
通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的特点引出与平衡力的争议,引导学生自学受力分析和一对平衡力内容,给学生总结受力分析的步骤。然后通过桌面上物体让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并找出哪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哪些是平衡力,并让学生总结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
最后是小结和作业:小结时,以思维导图的模式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作业是完成五三上面的习题。这节课就结束了。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优点是思路清晰,课程流程,学生易于听懂和理解,板书设计清晰,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缺点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改进措施:多给学生留点时间思考。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和老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程序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