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重点课文复习】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讲练课件
【重点课文复习】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 21.《雨霖铃》-讲练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重点课文复习】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 21.《雨霖铃》-讲练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导读,文体知识,辛弃疾等,风格比较,作者介绍,内容分析,分析结构,上阙写景的句子,寓情于景+,虚实相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宋词可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雨霖铃》是婉约词的典型代表。此词写的是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缠绵悱恻、凄切动人。上阙写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重在描写环境与情态;下阙写离别后的痛苦,重在刻画心理。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写景近远相连,虚实结合;写情则极尽染,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成熟于汉代《归园田居》
成熟于唐代《春江花月夜》
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
白居易《代书诗寄微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雨霖铃》也写做《雨淋铃》词牌名。“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被赐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因排行第七,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片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寒蝉 长亭 骤雨(凄凉)
烟波 暮霭 楚天(怅惘)
过渡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德沉沉楚天阔。(承上启下,由实写转向虚写)
千种风情无人说(愁思难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寒”点出节令(深秋),显出凄清,渲染气氛;“晚”点出时间,恰又唤起“美人迟暮”的感慨;“雨”点出天气,暗合下文的送别之“泪”。“长亭”是送别之地,从来就是“天下伤心处”。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三种景物与词人的“伤离别”有何关系?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此句用了“虚景实写”“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这句写别后的预想:兰舟出发暮霭深沉、烟波千里,广阔无边的南方。体现了词人别离时的沉重压抑惆怅之情。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是虚写。 “念”承接上片内容,写出恋人分别时彼此留恋难舍,不忍离去的心情。为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及苦闷起到过渡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送别留赠的信物,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景中含情)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离别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一、情景交融二、虚实相生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参差(cī) 寒蝉(chán) 骤雨(zhòu) 良辰美景(chén)B.繁华(fán) 凝噎(yē) 钓叟(dià) 天堑无涯(qiàn)C.豪奢(shē) 堤沙(dī) 风帘(lián) 咏赏烟霞(shǎng)D.叠巘(yǎn) 凄切(qiē) 珠玑(jī) 兰舟催发(fà)
“凄切”的“切”读音为“qiè”;“兰舟催发”的“发”读音为“fā”。
2.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B.暮霭沉沉楚天阔 暮霭:傍晚的云气。C.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D.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其中“楚天”指( )A.北方的天空 B.东方的天空 C.西方的天空 D.南方的天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意思是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可见“楚天”指南方天空。楚,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
4.下列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项为直抒胸臆,A、B、D三项均为融情于景。
5. 下列各句对词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都门帐饮无绪”是指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郁郁寡欢。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写了浩淼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广阔。C.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愁别绪和古人一样深。D.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B.“都门帐饮无绪”,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C.“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这一走,年复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几句叙述全篇文意,是词的主旨句。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错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意思是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属于虚写。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雨霖铃》全词绘景自然凄婉,描写了寒蝉、傍晚、长亭、骤雨等景物,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起伏跌宕。B.上阕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下阕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C.上阕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之外,一气流贯,绘出阴天傍晚时分凄迷、低沉的景象。D.诗人除了描绘傍晚时分的惨淡景象来抒情以外,还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作者想象离别后的景象,是虚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重点课文复习】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 2.《善良》-讲练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阅读指导,字音字形,词语积累,文学常识,中心观点,思路结构,过时愚蠢,文本分析,对比的手法,重点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点课文复习】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 23.《师说》-讲练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第三段,第四段,或师焉或不焉,同“授”传授,同“否”表否定,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点课文复习】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 19.《将进酒》-讲练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夸张反衬,对比用典,狂释放情感,为何而愁,怀才不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