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 (含解析)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六单元 伴性遗传及其人类遗传病剖析(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六单元 伴性遗传及其人类遗传病剖析(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 伴性遗传及其人类遗传病剖析
B卷 能力提升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C
D
D
B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D
C
ABD
ABD
ABCD
AC
ABC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据所学知识判断,亲本芦花雄鸟的基因型为( )
A.XBY B.Bb C.ZBW D.ZBZb
【答案】D
【解析】亲本芦花雌鸟与芦花雄鸟杂交,F1中芦花∶非芦花=3∶1,说明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F1中的雄鸟均表现为芦花,而雌鸟中的芦花∶非芦花=1∶1,说明基因B和b 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亲本芦花雄鸟的基因型为ZBZb,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列关于生殖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畸形胎常在早孕期形成
B.近亲结婚会增加糖原沉积病I型的发病率
C.母亲年龄过大会增加后代先天愚型发病风险
D.基因诊断和饮食治疗不会造成对苯丙酮尿症的“选择放松”
【答案】D
【解析】A、畸形胎产生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孕早期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畸形胎,A正确;B、近亲结婚会导致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增加,如糖原沉积病I型,B正确;C、后代先天愚型的发病率随着目前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因此适龄生育可降低该病的发生率,C正确;D、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经过遗传基因诊断和治疗使苯丙酮尿症患者都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和产生后代,D错误。
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遗传病就是由于体内基因异常所引起的
B.基因重组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所以原核生物中不会发生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答案】C
【解析】A、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不一定是因为体内基因异常引起的,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B、原核生物中也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如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B错误;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易位,C正确;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其中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的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答案为:C。
4.甲、乙两病分别由A、a基因和B、b基因控制,下图是甲、乙两病分别在两个不同家庭中的遗传系谱图,家庭一中3号和4号为双胞胎,家庭二中Ⅱ4无致病基因,两个家庭间互不携带对方的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家庭一的Ⅱ3、Ⅱ4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
B.若家庭一的Ⅱ5与一未知家庭的正常男性结婚,他们所生的子女正常的概率是9/10
C.若家庭一的Ⅱ4与家庭二的Ⅲ8婚配,他们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
D.家庭二的Ⅲ9其初级卵母细胞中有4个致病基因,建议婚前进行核型分析
【答案】C
【解析】A、家庭一中双亲都正常,后代出现患病的女儿,双亲的基因型都为Aa,后代Ⅱ3、Ⅱ4都表现正常,基因型都为1/3AA、2/3Aa,因此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1/3+2/3×2/3=5/9,A错误;B、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aa为1%,因此a=1/10,A=1-a=1-1/10=9/10,因此群体内AA=(9/10)2,Aa=2×9/10×1/10,aa=(1/10)2,因此一未知家庭的正常男性基因型为AA:Aa=9:2,Ⅱ5患病,基因型为aa,因此他们所生的子女正常的概率是1-aa=1-2/11×1/2=10/11,B错误;C、只考虑甲病,家庭一的Ⅱ4基因型为1/3AA、2/3Aa,家庭二的Ⅲ8基因型为AA(两个家庭间互不携带对方的致病基因),因此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0,只考虑乙病,家庭一的Ⅱ4基因型为XBY,家庭二的Ⅲ8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他们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两病综合考虑,他们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C正确;D、家庭二的Ⅲ9基因型为XbXb,初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XbXbXbXb,有4个致病基因,建议婚前进行基因检测,细胞核中染色体没有改变,D错误。故答案为:C。
5.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显微观察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通过基因诊断可以确定某男性胎儿是否患血友病
C.通过遗传咨询可以分析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D.通过B超检查可以检测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
【答案】D
【解析】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可以通过显微观察红细胞的形状进行诊断,A正确;B、血友病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通过基因诊断来确定男孩体细胞内有无血友病基因,B正确;C、遗通过遗传咨询可以得出遗传系谱图,从而可以分析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并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C正确;D、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遗传病,在B超下看不到染色体变异的情况,通过染色体检查才能判断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D错误。故答案为:D。
6.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人群中的患病概率为1%,患者由于缺少分解半乳糖的某种酶,患儿不能分解乳汁中的半乳糖。下表是某一女性患者的家系调查结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叔叔
母亲
舅舅
正常
患者
正常
正常
患者
正常
正常
患者
A.新生儿患者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B.统计该遗传病的患病概率需要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C.该女性的叔叔与一个半乳糖代谢正常的人结婚,生出半乳糖血症的女儿概率为1/44
D.如果控制合成半乳糖血症相关酶的基因正常,则一定不会患半乳糖血症
【答案】D
【解析】A、患儿不能分解乳汁中的半乳糖,因此新生儿患者不能进行母乳喂养,A正确;B、统计该遗传病的患病概率即发病率需要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B正确;C、该女孩的叔权基因型是Aa,与一个半乳糖代谢正常的人(2/11Aa、9/11AA)结婚,所以生出半乳糖血症(aa)的女儿的概率为2/11×1/4× 1/2=1/44,C正确;D、如果控制合成半乳糖血症相关酶的基因正常,也有可能不能正常表达,还是有可能出现缺少分解半乳糖的某种酶,则有可能患半乳糖血症,D错误。故答案为:D。
7.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复制产生的两个基因会随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决定都有一定关系.
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种性状
【答案】B
【解析】A、复制产生的两个基因位于染色单体上,会在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离后期随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A正确;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是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位于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二倍体生物,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自由组合的方式就有2n种,C正确;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它们控制同一种性状,D正确。故答案为:B。
8.图甲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Ⅰ片段是①和②的同源区段,Ⅱ1和Ⅱ2片段是非同源区段。图乙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②可分别代表人类的Y染色体和X染色体
B.Ⅱ1和Ⅱ2片段上均不存在等位基因
C.图乙中a和c可由I片段上基因控制
D.图乙中可能由Ⅱ2片段上基因控制的只有b和d
【答案】D
【解析】A、人类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而图甲中Y比X长,A错误;B、Ⅱ2片段上存在等位基因,比如在雌性个体中是两条X,B错误;C、不考虑变异,图乙中c所示遗传病控制基因不可能位于Ⅰ片段上,C错误;D、不考虑变异,图乙a和c不可能由Ⅱ2片段上基因控制,b和d可由Ⅱ2片段上基因控制,D正确。故答案为:D。
9.由于调查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往往会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国人口普查采用抽样来调查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B.调查植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不能用抽样进行调查
C.统计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细胞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进行统计
D.调查某一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人群中抽样进行调查
【答案】C
【解析】A、全国人口普查采用逐个计数法,A错误;B、蚜虫运动能力弱,运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C、统计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细胞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进行统计,C正确;D、调查某一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家系中调查并进行分析,D错误。故答案为:C。
10.各类遗传病在人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存活率下降
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
C.图示表明,早期胎儿不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D.图示表明,显性遗传病在幼年期高发,隐性遗传在成年高发
【答案】B
【解析】 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导致婴儿出生率下降,出生之后的存活率提高,A错误; 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会使致病基因容易遗传给后代,得以人群中保留,B正确; C、由图可知,早期胎儿的多基因遗传病发病少,儿出生之后发病率开始增加,故在胎儿时期就带有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错误;
D、由图可知,图中只显示了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情况,显性遗传病和隐形遗传病的发病情况没有涉及,D错误。 故答案为:B。
11.家蝇Y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F1,从F1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n。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F1至F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
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
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答案】D
【解析】A、由题意可知,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含有M的个体同时含有s基因,即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色,雌性个体不会含有M,只含有m表现为黑色,A正确; B、含有M的个体同时含有s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雄性,基因型为MM的个体需要亲本均含有M的个体和s基因,而两个雄性个体不能杂交,故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B正确; C、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C正确; D、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升高,D错误。 故答案为:D。
12.丝毛鸡的羽小枝、羽纤枝都缺乏羽小钩,故羽毛开散,呈丝毛状。用常羽雄鸡和丝毛羽雌鸡进行杂交,F中常羽雄鸡:常羽雌鸡:丝毛羽雄鸡:丝毛羽雌鸡=1:1:1:1,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W染色体上无该基因。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丝毛羽属于隐性性状,B/b位于常染色体
B.F1中常羽鸡与亲本常羽鸡的基因型相同
C.F1中常羽鸡相互交配、丝毛羽鸡相互交配,可确定B/b基因所在的位置
D.若B/b位于常染色体,F1常羽鸡相互交配,则子代的常羽鸡:丝毛羽鸡=3:1
【答案】C
【解析】A、根据杂交结果,无法确定羽毛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位置,A错误;
B、若B/b位于常染色体,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BB×bb→Bb、bb,常羽鸡与亲本常羽鸡的基因型相同;若B/b位于Z染色体,亲本的杂交组合为:ZBZb×ZbW→ZBW:ZbW:ZBZb:ZbZb=1:1:1:1,F1常羽鸡与亲本常羽鸡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B错误;C、Bb×Bb、bb×bb与ZBW×ZBZb、ZbW×ZbZb杂交结果不同,故F1的常羽鸡相互交配、丝毛羽鸡相互交配,可以确定B/b基因所在的位置,C正确;D、若B/b位于常染色体,因无法确定羽毛性状的显隐性,故无法确定F1丝毛羽鸡相互交配产生子代的性状和比例,D错误。故答案为:C。
13.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的大熊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现有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且雄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基因和b基因的总和构成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
B.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40%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杂合雌性熊猫概率为48%
D.若某个体的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B基因突变为b基因,b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因此,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B、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雄性群体中XbY的基因型频率=b的基因频率=40%,该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40%÷2=20%,B错误;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Bb=2×60%×40%=48%,杂合雌性熊猫概率为1/2×48%=24%,C错误;D、精原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若某个体的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在分裂过程中B基因突变为b基因,b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答案为:D。
14.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一种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已知甲病正常人群中携带者占1/3,且含甲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数致死,雌配子正常;其中Ⅰ1所生女儿一定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Ⅱ8体细胞可同时含有2个甲病基因和2个乙病基因
B.Ⅲ10和人群中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88
C.若Ⅱ5和Ⅱ6生一个21三体综合征的乙病小孩,可能Ⅱ6在MⅡ出现异常
D.Ⅱ6与Ⅲ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且可能都含有来自Ⅰ2的甲病基因
【答案】D
【解析】A、由分析可知,Ⅲ13基因型为aaXbXb,可推出正常女性Ⅱ8的基因型为AaXBXb,其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同时含有2个甲病基因a和2个乙病基因b,如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A正确;B、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Ⅲ10患甲病的女性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XBXB或1/2aaXBXb,由于人群中甲病男性携带者为AaXBY占1/3,含甲病基因a的雄配子为a占1/2×1/3=1/6,又由于雄配子a中一半致死,所以致死的a占1/12,存活的a占1/12,那么A占10/12,所以在存活的配子中A:a=10:1,说明男性产生a的精子概率为1/11,所以后代出现aa的概率为1/11;乙病出现的概率为1/2×1/4=1/8,因此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11×1/8=1/88,B正确;C、若Ⅱ5和Ⅱ6生一个21三体综合征的乙病小孩(XbXbY),因为Ⅱ5没有患乙病,所以可能Ⅱ6在MⅡ(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个Xb都移向了卵细胞,形成了具有两条Xb的卵细胞,C正确;D、由分析可知,Ⅱ7的基因型为AaXbY,Ⅱ8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含甲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数致死,所以致死的a占1/4,存活的a占1/4,存活的A占1/2,所以在存活的雄配子中A:a=2:1;Ⅱ8产生A的卵细胞概率为1/2,产生a的卵细胞概率为1/2,则Ⅲ12的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1/2×2/3+1/2×1/3=1/2,AAXBXb的概率为1/2×2/3=1/3,故Ⅲ12的基因型AaXBXb和AAXBXb的比例为3:2,而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故Ⅱ6与Ⅲ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5,D错误。故答案为:D。
15.某种开紫花的植物有雌株、雄株和两性植株三种性别类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雌株,不含A基因但含有A+基因时表现为两性植株,只含a基因时表现为雄株。下列围绕该植物的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中的雌株与雄株杂交,子代雌株所占比例等于50%
B.控制该植物性别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可组成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有2种
C.该植物体内,原生质层无色的细胞不是花瓣细胞,而是根尖等处的无色细胞
D.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两代,理论上F2中雄株所占比例为1/6
【答案】C
【解析】A、雌株的基因型为A A+、Aa,该植物中的雌株与雄株aa杂交,子代雌株所占比例等于50%,A正确;B、由于雄株没有A基因,所以没有AA的雌株纯合体,因此,控制该植物性别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可组成 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有2种,杂合子有3种,B正确;C、原生质层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含色素呈无色,该植物开紫花,但液泡内含有色素,原生质层无色的细胞也可能是花瓣细胞,C 错误;D、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1代, F1中A+A+、A+a、aa=1∶2∶1 ,其中aa不能自交而被淘汰,F1再自交1代, F2中雄株均来自A+a植株,故F2中雄株所占比例为 2/3×1/4=1/6,D正确。
故答案为:C。
二、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0分。
16.图甲是三种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发病风险的统计情况,图乙是对某种遗传病进行检查时所得到的凝胶电泳图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原因可能是大多数染色体异常疾病致死
B.图乙使用的方法属于产前诊断中的基因检测
C.从图乙结果来看此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D.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答案】ABD
【解析】A、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夭折了,A正确;B、图乙所示的基因带谱可以代表个体基因型,所以对应于产前诊断中的基因检测,B正确;C、由图中1、2、4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1含有两个基因带谱可知1为杂合子,因此可以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错误;D、从图甲可知,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期发病个体数量明显增加,D正确;故答案为:ABD。
17.下图表示来自两个家系的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将得到的大小不同的片段进行电泳(电泳可以使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分离),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测甲病致病基因是正常基因结构中发生了碱基对替换
B.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据图可知,Ⅱ4携带甲病致病基因
D.据图推测Ⅱ8患乙病,且性别为女性
【答案】ABD
【解析】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Ⅱ3为隐性患者,其基因片段电泳结果只有1350一个条带,说明致病基因大小为1350个碱基对,而正常基因被切割成1150和200两段,1150+200=1350,故推测甲病致病基因是正常基因结构中发生了MstⅡ识别序列中碱基对的替换,A正确;B、分析乙病家系图;结合DNA电泳图可知,5号和7号只有一种条带,说明5号只含正常基因,7号只含致病基因;6号和8号有两个条带,说明6号和8号为杂合子,6号表现为患病,则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可知7号的致病基因只来自母亲6号,推测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正确;C、Ⅱ4基因片段电泳结果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说明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C错误;D、Ⅱ8基因片段电泳结果有两个条带,为杂合子,而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Ⅱ8患乙病,且性别为女性,D正确。故答案为:ABD。
18.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是CSS基因第391位的G—C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所致。图甲是一个该遗传病家系,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图乙是CSS突变基因表达图,(▼)表示突变位点。相关密码子:①AGU(丝氨酸)、②CGU(精氨酸)、③GAG(谷氨酸)、④GUG(缬氨酸)、⑤UAA(终止密码)、⑥UAG(终止密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图中所有女性个体的CSS基因相关的基因型均相同
C.该CSS基因突变的形成使相应密码子由③变成了⑥
D.3号与4号再生两个男孩,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是1/4
【答案】ABCD
【解析】由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说明只含有一种基因,为纯合子,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碱基序列,为杂合子,而且6、8、9均为男性,5、7、10均为女性,8、9号患病,所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项正确;图示中1号无致病基因,5号为携带者,致病基因由2号传来,2号为携带者,7号为携带者,致病基因由4号传来,4号为携带者,B项正确;从图乙可以看出基因突变后翻译的肽链变短了,可能相应密码子由③变成了⑥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结束,C项正确;3号表现正常,4号为致病基因携带者,3号和4号生1个男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1/2,生两个男孩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为1/2×1/2=1/4,D项正确。
19.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遗传,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截翅各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F2表现型中不可能出现( )
A.黑身全为雄性 B.截翅全为雄性
C.长翅全为雌性 D.截翅全为白眼
【答案】AC
【解析】A、由于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即灰身:黑身=3:1,即灰身、长翅为显性性状,只考虑体色,若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雄性中黑身和灰身个体都有,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aXa、XAY,子二代可以出现XAXa、XaXa、XAY、XaY,即可出现黑身雌性,A与题意相符; B、由于灰身、长翅为显性性状,亲本为纯合长翅雌果蝇与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BXB、XbY,子二代可以出现XBXB、XBXb、XBY、XbY,可出现截翅全为雄性,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灰身、长翅为显性性状,亲本为纯合长翅雌果蝇与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BXB、XbY,子二代可以出现XBXB、XBXb、XBY、XbY,可出现雌性中全为长翅,C与题意不符; D、由于灰身、长翅为显性性状,亲本为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已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遗传,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BWXBW、XbwY,子二代可以出现XBWXBW、XBWXbw、XBWY、XbwY,可出现截翅全为白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20.养蚕业中,雄蚕的吐丝量比雌蚕高且蚕丝质量好,但大规模鉴别雌雄是非常困难的。科学研究发现,家蚕染色体上的基因B使蚕卵呈黑色,不含基因B的蚕卵呈白色。遗传学家利用X射线处理雌蚕甲,最终获得突变体丁,流程如图所示(染色体未按实际大小比例画出),由此实现多养雄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B.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可区分乙、丙个体
C.将突变体丁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可实现对子代的大规模性别鉴定
D.③过程中,丙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子代中有1/2的个体基因型为bbZWB
【答案】ABC
【解析】A、由图形和分析可知,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乙与丙的区别在于B基因所在片段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有所差异,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可区分乙、丙个体,B正确;C、将突变体丁(bbZOWB)与bbZZ的雄蚕杂交,子代雄性全为蚕卵呈白色,雌性全为蚕卵呈黑色,因此可实现对子代的大规模性别鉴定,C正确;D、丙的基因型为bOZOWB,与bbZZ的雄蚕杂交,子代为bbZWB的概率1/2×1/2=1/4,D错误。故答案为:ABC。
三、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
21.下图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填“X”、“Y”或“常”)染色体上,是 (填显、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填“X”、“Y”或“常”)染色体上,是 (填显、隐)性遗传病。
(2)Ⅱ-2的基因型为 ,Ⅲ-3的基因型为 。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
【答案】(1)常;隐;X;隐
(2)AaXBXb;AAXBXb或AaXBXb
(3)1/24;1/8
【解析】(1)由分析可知: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病。
(2)根据Ⅲ-2(aa)和Ⅳ-2(XbY)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根据Ⅳ-2(XbY)可知Ⅲ-3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根据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可知,Ⅲ-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3)从患甲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Aa,可推知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2/3×1/4=1/6,正常的概率是5/6;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1/4,正常的概率为3/4,因此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4×1/6=1/24。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Ⅳ-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1/2×1/4=1/8。
2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遗传稳定性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物种稳定性的基础,保持了物种的延续性。生物的繁衍并不是在简单地复制自己,而是在产生有别于亲代的新生命,变异增加了物种内的多样性。回答相关问题:
(1)中科院覃重军团队将包含16条染色体的酿酒酵母人工拼接为只有1条巨大染色体的SY14菌株,如图1所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①自然界存在的细胞生命体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SY14菌株属于 。
②如图2所示,染色体两端存在维持结构稳定的端粒,当敲除了两端的端粒(着丝粒没有敲除),某条染色体连接成环状,它与质粒的环状结构在组成成分上的最大区别在于 。在天然酵母改造成SY14菌株的过程中,需要敲除 个端粒。
③若以着丝粒为界,染色体分为长臂(q)和短臂(p),臂比(长度比值q/p)是染色体的一项重要特征。天然酵母在某次分裂过程中,臂比1.5的某条染色体形成了两条长度不等,但臂比等于l的染色体,这种变异属于 。
(2)“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却变成了公鸡的样子,且发出公鸡样的啼声。
①从遗传的物质和性别控制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②某养鸡场欲通过二次杂交实验,达到根据后代羽毛特征(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芦花A,非芦花a)对早期的雏鸡按雌雄分开饲养的目的,选择亲本基因型为 。
【答案】(1)真核生物;成分除DNA外,还有蛋白质;30;染色体结构变异
(2)鸡的性别受基因控制,但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改变使母鸡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导致性别改变;ZaZa×ZAW
【解析】根据题意,生物体的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三种,而环境影响对生物性状的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小题1中针对酵母菌的染色体进行的改造属于染色体变异,而小题2中“牝鸡司晨”这一性反转现象属于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改变。
(1)①根据SY14菌株含有染色体,为真核生物。
②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而质粒是环状的DNA,故敲除了两端端粒的某条染色体连接成的环状与质粒的环状结构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为:染色体连接成的环状结构的成分除含有DNA外,还含有蛋白质。由于每条染色体的两端均含有一个端粒,则16条染色体含有32个端粒,将16条染色体人工拼接为1条巨大染色体,由于所形成的巨大染色体的两端仍有端粒,故连接过程中需要敲除30个端粒。
③以着丝粒为界,染色体分为长臂(q)和短臂(p),臂比(长度比值q/p)是染色体的一项重要特征。天然酵母在某次分裂过程中,臂比1.5的某条染色体形成了两条长度不等,但臂比等于1的染色体,说明新形成的染色体着丝粒两端的臂长相等,可能是着丝粒处断裂而后p与p联结,或q与q联结从而形成了两条长度不等,但臂比等于1的染色体,该过程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①性别和其他性状类似,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性别表现的改变。
②鸡的芦花(显性)和非芦花(隐性)由性染色体上非同源区段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欲想通过后代羽毛特征辨别雌雄,可选择亲本特征为隐雄显雌的杂交组合,故答案为:亲本基因型ZaZa×ZAW,子代中雌性都是非芦花鸡,雄性都是芦花鸡。
23.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蝇表现型比例如下图所示。
(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2)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 。
(3)若子代中出现一只分叉毛雌果蝇,关于它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该个体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该个体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
假说三:该个体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若假说一成立,经显微镜观察,该个体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的个数为 个;
②已知可以对A、a基因进行荧光标记。若假说二成立,经显微镜观察,该个体初级卵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 个;
③现已确定发生原因为基因突变,则应为 (显/隐)性突变。让该突变个体与直毛雄蝇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答案】(1)X;子代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
(2)BbXAXa;BbXAY
(3)3;2;隐;直毛雌蝇:分叉毛雄蝇=1:1
【解析】(1)由分析可知,子代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
(2)由分析可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分析可知,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说明双亲的基因型为Bb和Bb;子代雌蝇全为直毛,雄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 和XAY,故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
(3)①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能形成4个四分体,若显微镜观察到该雌性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4个四分体,说明没有丢失染色体;如果该雌性个体丢失了一条染色体,只会观察到3个四分体,则假说一成立。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加倍,对A、a基因进行荧光标记,经显微镜观察,若该初级卵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4个,可证明该雌性个体没有发生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可以否定假说二;若荧光点的数目为2个,则该个体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假说二成立。③现已确定分叉毛雌果蝇的出现是基因发生了突变,则可能是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导致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由XAXa (直毛)变为XaXa(分叉毛),该突变雌性果蝇XaXa与直毛雄蝇XAY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直毛雌蝇:分叉毛雄蝇=1:1。
24.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花色红花和白花受等位基因A、a控制;茎长受B+(高茎)、B(中茎)、b(矮茎)3个基因控制,B+对B、b为完全显性,B对b为完全显性,某种茎长基因型胚胎致死。现将一对高茎红花植株个体杂交,产生的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取F1中茎红花随机交配,F2矮茎红花个体占7/32。
性别
F1的表现型及数量
雌株
42高茎红花雌株、18中茎红花雌株
雄株
21高茎红花雄株、8中茎红花雄株、19高茎白花雄株、12中茎白花雄株
请回答:
(1)基因B+、B、b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A的表达过程中, 结合在启动部位,基因开始转录。
(2)亲代雌性个体基因型为 ,若同时考虑花色与茎长基因,F1致死的胚胎有 种基因型。
(3)取F1高茎红花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有 种基因型。取F2中中茎红花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3中中茎红花占
(4)欲鉴定 F1中高茎红花雌株的基因型,取矮茎白花雄株与其杂交,发现有矮茎白花雌株产生,请写出该杂交的遗传图解。
【答案】(1)不遵循;RNA聚合酶
(2)B+BXAXa或B+bXAXa;4
(3)20;5/6
(4)
高茎红花雌株:矮茎白花雌株:高茎白花雌株:矮茎红花雌株:高茎红花雄株:矮茎白花雄株:高茎白花雄株:矮茎红花雄株=1:1:1:1:1:1:1
【解析】解:(1)基因B+、B、b是控制茎长短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结合在DNA的启动子上开始启动转录。
(2)高茎红花植株B+_XA_个体杂交,子代中出现中茎,中茎由B基因控制,说明亲本控制茎高的基因型为杂合子;子代出现白花,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型也为杂合子。若雌性个体基因为B+BXAXa,则雄性个体为B+BXAY或B+bXAY时均满足条件;若雌性个体为基因型为B+bXAXa,则雄性个体为B+BXAY即可满足条件。由题意,取F1中茎红花随机交配,F2矮茎红花个体占7/32可推知,F1中茎红花为雌为1/2BbXAXA,1/2BbXAXa,雄为BbXAY,则亲本应为B+bXAXa,B+BXAY。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茎高基因型为B+B+时合子致死,若同时考虑花色与茎长基因,F1致死的胚胎有B+B+XAXA,B+B+XAXa,B+B+XAY,B+B+XaY共4种基因型。
(3)由②可知,F1中针对茎高可能有B+B、B+b两种基因型,可产生B+、B、b三种配子,F2可形成B+B+、B+B、B+b、BB、Bb、bb共6种基因型,其中B+B+致死,还剩5种;针对花色可能有XAXA、XAXa、XAY三种基因型,可形成雌配子XA、Xa,雄配子XA、Y,F2可形成XAXA、XAXa、XAY、XaY共4种基因型,故F2中共有5×4=20种基因型。由题意,取F1中茎红花随机交配,F2矮茎红花个体占7/32可推知,F1中茎红花为雌为1/2BbXAXA,1/2BbXAXa,雄为BbXAY,则亲本应为B+bXAXa,B+BXAY,推出F1中高茎(1/2B+B,1/2B+b)红花雌(1/2XAXA,1/2XAXa)、雄(XAY)个体随机交配,取F2中中茎(1/3BB,2/3Bb)红花雌(3/4XAXA,1/4XAXa)、雄(XAY)个体随机交配,F3中中茎红花(B-XA-)占(1-bb)×(1-XaY)=(1-1/9)×(1-1/8×1/2)=5/6。
(4)根据题意,矮茎白花雄株与其杂交,发现有矮茎白花雌株产生,说明该高茎红花雌株为B+bXAXa,矮茎白花雄株为bbXaY,遗传图解如下:
高茎红花雌株:矮茎白花雌株:高茎白花雌株:矮茎红花雌株:高茎红花雄株:矮茎白花雄株:高茎白花雄株:矮茎红花雄株=1:1:1:1:1:1: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一单元 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编(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三单元 细胞工程(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二单元 发酵工程(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