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第1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第2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B卷 能力提升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D
    D
    B
    D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B
    A
    D
    AD
    ACD
    AB
    ABC
    ACD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答案】A
    【解析】A、基因库是指同种生物中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甲物种和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不属于同一物种,二者的全部基因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A错误; B、生长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就不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甲、乙两种耧斗菜存在生殖隔离,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 故答案为:A。
    2.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穂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所有F1个体构成一个新种群
    B.过程①可以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或秋水仙素处理F1的子代幼苗获得甲
    C.丙体内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最多为14条
    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E的植株戊约占1/2
    【答案】C
    【解析】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后代F1不育,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A错误;B、因为F1为不育不,过程①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不能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燕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乙中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0~7M,因此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为0~7M,丙体内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最多为14条,C正确;D、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D错误。
    故答案为:C。
    3.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能会抑制动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答案】D
    【解析】A、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造成的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使小种群易于灭绝,因此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错误;B、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从而促进动物多样性,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C错误;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正确。
    故答案为:D。
    4.某种桦尺蠖的体色受1对等位基因E(e)控制,黑色(E)对浅色(e)为显性。1870年以来,某地的桦尺蠖基因频率的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比例为90%
    B.基因突变导致E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该种群基因库由E、e基因组成,未发生变化
    D.1870年至1990年间,该种群的进化方向曾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A、1870年,E基因频率为10%,则e基因频率为90%,浅色个体(ss)的比例为90%×90%=81%,A错误;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E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错误;
    C、1870年至1990年间,该种群基因库中E、e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且基因库为该种群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C错误;D、1930年之前,E基因的频率不断上升,而1930年之后,E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因此1930年前后,桦尺蠖的进化方向不同,D正确。故答案为:D。
    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有种上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选择培育是基因工程的产物
    B.高产青霉菌是通过杂交育种产生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草莓比野生的草莓个体小
    D.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幼苗
    【答案】D
    【解析】A、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选择培育是杂交育种的产物,A错误;B、高产青霉菌是通过诱变育种产生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C、多倍体具有果实硕大,植株粗壮,营养丰富的特点,C错误;D、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幼苗,D正确。故答案为:D。
    6.很多抵抗力低下者极易感染绿脓杆菌。下表为某医院2018~2020年绿脓杆菌3年的耐药率比较表。
    抗生素名称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环丙沙星
    13.8%
    19.9%
    20.2%
    头孢他啶
    14.8%
    12.5%
    10.8%
    氯霉素
    94.1%
    94.2%
    97.5%
    调查发现,三种抗生素使用量逐年增加。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环丙沙星耐药率上升是该菌环丙沙星抗性基因频率上升的结果
    B.绿脓杆菌耐药率与三种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
    C.氯霉素的使用与绿脓杆菌对其耐药性增强体现了共同进化
    D.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敏感性趋向恢复,临床上可正常应用
    【答案】B
    【解析】A、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据此可推测,环丙沙星耐药率上升是种群中该抗生素抗性基因频率上升的结果,A正确;B、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随使用量增加而降低,B错误;C、氯霉素对绿脓杆菌变异的多次的定向选择导致绿脓杆菌的耐药性增强,该过程体现了氯霉素的与绿脓杆菌之间的共同进化,C正确;D、由表格信息可知,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逐年降低,即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敏感性趋向稳定,临床上可正常应用,D正确。故答案为:B。
    7.不同物种个体之间杂交称为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是农作物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人员将甘蓝型油菜(2n=38)与芥菜型油菜(2n=36)进行远缘杂交成功获得F1,F1与甘蓝型油菜亲本回交得到F2.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远缘杂交选育新种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
    B.F1叶肉细胞中的两个染色体组含有74条染色体
    C.F2根细胞中至少有50%的染色体与甘蓝型油菜亲本不同
    D.使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F1植株可获得可育的多倍体植株
    【答案】D
    【解析】A、远缘杂交选育新种主要与基因重组有关,A错误;B、F1叶肉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一个来自甘蓝型油菜,19条,一个来自芥菜型油菜,18条,共含有37条染色体,B错误;C、F1与甘蓝型油菜亲本回交获得F2,F2来源于甘蓝型油菜亲本的染色体至少有50%,F2来源于F1的染色体中也有一部分来源于甘蓝型油菜亲本,F2根细胞中的染色体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相同的比例应该高于50%,C错误;D、F1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F1可获得可育的异源四倍体植株,D正确。故答案为:D。
    8.小脑症基因(MCPH1)功能缺失的隐性突变体雌性小鼠甲表现为不育,其孕育的后代在胚胎期会停止有丝分裂;Chk2基因突变可以抑制这一不育表型,Chk2是一个细胞周期检查点蛋白激酶,当DNA受到损伤时,Chk2基因被激活,合成Chk2蛋白激酶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隐性突变引起的MCPH1功能缺失可能导致小鼠甲的DNA损伤
    B.Chk2基因突变使小鼠产生后代时发生变异的概率增大
    C.若繁殖过程中无基因突变,小鼠甲的母本可能为小脑症基因的杂合体
    D.小鼠甲与显性纯合体杂交孕有出的后代是可育的
    【答案】D
    【解析】A、有题干信息:“当DNA受到损伤时,Chk2基因被激活,合成Chk2蛋白激酶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知DNA受到损伤,有丝分裂会停止,故可推测隐性突变引起的MCPH1功能缺失可能导致小鼠甲的DNA损伤,A正确; B、Chk2是一个细胞周期检查点蛋白激酶,Chk2基因突变使小鼠产生后代时发生变异的概率增大,B正确;C、小鼠甲是隐性突变体,而甲表现为不育,其隐性基因来自其亲本,可知若繁殖过程中无基因突变,小鼠甲的母本可能为小脑症基因的杂合体,C正确;D、小鼠甲是不育的,故与显性纯合体杂交不产生后代,D错误。故答案为:D。
    9.在太空育种过程中,由于受到太空环境因素的作用,某作物的A基因突变导致该基因缺少了5个脱氧核苷酸,A基因突变后表达的相应的酶中氨基酸数目减少了8个,使得作物产量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基因突变后参与复制所需要的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不变
    B.A基因缺少5个脱氧核苷酸导致翻译过程可能提前终止
    C.突变基因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D.该实例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
    【答案】C
    【解析】A、A基因突变后,由于嘌呤和嘧啶配对,均为50%,突变前后此比例不会发生变化,故参与复制所需要的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不变,A正确;B、根据A基因突变后表达的相应的酶中氨基酸数目减少了8个,推测A基因缺少5个脱氧核苷酸导致翻译过程可能提前终止,B正确;C、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C错误;D、该实例中,基因突变后酶的结构改变,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D正确。故答案为:C。
    10.野生果蝇的某条染色体可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变异能够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①和②
    B.果蝇条形棒眼的出现与变异类型②有关
    C.①②③变异结果分别是基因的数目减少、数目增加、排列顺序改变
    D.②中重复片段O可来自姐妹染色单体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解:A、①属于染色体结构缺失;②属于染色体结构重复;③属于染色体结构倒位,在高倍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A符合题意; B、果蝇条形棒眼的形成是染色体上区段增多导致,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重复,与变异类型②有关,B不符合题意; C、①属于染色体结构缺失;②属于染色体结构重复;③属于染色体结构倒位,故①②③变异结果分别是基因的数目减少、数目增加、排列顺序改变,C不符合题意;
    D、姐妹染色单体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都可能含有片段O,故②中重复片段O可来自姐妹染色单体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我国科学家在研究水稻杂种不育现象时发现,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基因ORF2和ORF3分别编码毒蛋白和解毒蛋白,它们分别在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花粉细胞中表达,解毒蛋白会自动消除毒蛋白的毒害作用,使花粉细胞顺利完成发育;水稻品种乙7号染色体相应位点上只有编码无毒蛋白的基因orf2而无基因ORF3及其等位基因。品种甲、乙的杂交种(如图)虽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但部分花粉不育(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品种甲与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ORF2、orf2与ORF3是一组复等位基因
    C.F1产生的含基因orf2的花粉可育
    D.F1产生的含基因ORF2的花粉可育
    【答案】D
    【解析】A、品种甲,乙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因此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基因ORF2与orf2是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ORF2与ORF3是非等位基因(同一条染色体不同位置),B错误;C、F1的花粉母细胞中因含有基因ORF2,因此其产生的花粉中都含有毒蛋白(减数分裂过程已表达),含基因orf2的花粉因不能表达解毒蛋白而不育,C错误;D、F1产生的含基因ORF2的花粉同时含有ORF3及其表达的解毒蛋白,故而可育,D正确。故答案为:D。
    12.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全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喙蝽蟓与短喙蝽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蝽蟓喙的长度相关基因开始发生突变
    C.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
    D.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
    【答案】D
    【解析】A、长喙蝽蟓与短喙蝽蟓还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是同一物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蝽蟓喙的长度相关基因先发生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短喙成为有利性状,通过自然选择后,短喙蝽蟓的个体逐渐增多,B错误;C、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还可以进行交流,并没有形成地理隔离,C错误;D、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长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减少,而短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增加,说明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短喙成为有利性状,所以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答案为:D。
    13.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若家蚕野生型和味盲型分别由Z染色体上R、r基因控制,蚕卵颜色的紫灰和白色分别由10号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已知雄蚕的吐丝率更高,为了在家蚕还未孵化时通过卵色判断蚕的性别,科研育种人员采用辐射的方法处理,获得了一只如图所示的味盲型紫灰卵雌蚕(10号染色体上基因用b0表示)(注:仅有一个卵色基因的卵不能孵化成幼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处理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诱变后得到的雌蚕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B.用该突变体与隐性纯合子为亲本杂交,子代中味盲型白卵雄幼蚕的概率为 1/3
    C.用该突变体与味盲型白卵异性蚕杂交,子代中有两种基因型的卵无法孵化成幼蚕
    D.该突变体可以产生 bZr、0Zr、bWB三种类型的配子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10 号染色体上B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诱变后的雌蚕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B、 该突变体基因型为b0ZrWB,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比例为bZr:0Zr:bWB:0WB=1:1:1:1,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bbZrZr(味盲型白卵雄蚕),产生配子的种类为bZr,仅有一个卵色基因的卵不能孵化成幼蚕,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ZrZr:bbZrWB:b0ZrWB=1:1:1,其中味盲型白卵雄幼蚕(bbZrZr)的概率为1/3,B正确;C、用该突变体与味盲型白卵异性蚕杂交,即b0ZrWB×bbZrZr,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子代中有1种基因型的卵无法孵化成幼蚕,C错误;D、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该突变体可以产生 bZr、0Zr、bWB、0WB四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故答案为:B。
    14.亚胺培南是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一种细菌,简称PA)感染的一种重要抗生素。下表为某医院检测PA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住院患者亚胺培南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
    2.6
    6.11
    10.9
    25.5
    A.亚胺培南诱导PA产生耐药性突变
    B.4年间,PA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基因突变为PA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日常生活中滥用亚胺培南将提高PA的耐药性
    【答案】A
    【解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不能诱发生物产生定向变异,A错误;B、4年间,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渐提高,说明PA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D、使用亚胺培南,会将PA种群中抗亚胺培南的个体筛选出来,因此日常生活中滥用亚胺培南将提高PA的耐药性,D正确。故答案为:A。
    15.PEP为油菜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组研究出产油率更高的油菜品种,基本原理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研究是通过抑制基因B的转录来提高产油率
    B.基因B的链1与mRNA具有相同的碱基序列
    C.过程①和过程②所需的嘌呤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D.基因A和基因B位置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要提高油菜产油量必须尽量让更多的PEP转化为油脂,这样就必须抑制酶b的合成,促进酶a的合成,而基因B经诱导转录后形成的双链RNA会抑制酶b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所以该研究是通过诱导基因B链1的转录来提高产油率,A项错误; 基因B的链l为脱氧核苷酸链,mRNA为核糖核苷酸链,具有不同的碱基序列,B项错误;因分别以基因B的2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RNA之间能互补配对形成双链,所以过程① 和过程② 所需的嘌呤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依题意可知,基因A和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因此基因A和基因B所在位置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项正确。
    二、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0分。
    16.编号①~⑤的图像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①→③→②→⑤→④
    B.将捣碎的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碱性染料染色制成临时装片
    C.图③中的细胞最多有48个DNA,24条染色体
    D.图②③中的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且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AD
    【解析】A、由分析可知,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①→③→②→⑤→④,A正确;
    B、花粉中已经是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了,应该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碱性染料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B错误;C、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NA已经完成了复制,细胞核中含有48个DNA,24条染色体,但细胞质也有少量的DNA,因此图③中的细胞DNA数大于48个,C错误;D、图②③中的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发生交叉互换,故图②③中的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且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故答案为:AD。
    17.下列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有(  )
    A.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不等长的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ACD
    【解析】A、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不等长的片段,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A符合题意;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B不符合题意;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C符合题意;D、着丝粒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会造成染色体数目变异,既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D。
    18.在多附肢卤虫体细胞中有一种超双胸基因(Ubx),该基因不抑制卤虫胚胎胸部附肢的发育,在果蝇中也存在 Ubx 基因,但在果蝇体内则强烈地抑制胚胎胸部附肢的发育。分析卤虫和果蝇 Ubx蛋白的序列后发现,卤虫的 Ubx 蛋白 C端 29 个氨基酸中有7个丝氨酸或苏氨酸,而果蝇的 Ubx 蛋白C端却没有丝氨酸和苏氨酸。科学家推测果蝇的祖先很可能是由卤虫的祖先进化而来,理由是 Ubx 蛋白C端的丝氨酸和苏氨酸为其他氨基酸所取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的 Ubx 基因与卤虫的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B.不同卤虫体内的 Ubx 基因碱基序列有可能不同
    C.Ubx 基因在卤虫和果蝇中表达时所需氨基酸种类不同
    D.与卤虫相比,果蝇 Ubx 基因的改变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答案】AB
    【解析】A、由分析可知,果蝇的 Ubx 基因与卤虫的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A正确;
    B、卤虫的 Ubx 蛋白 C端 29 个氨基酸中有7个丝氨酸或苏氨酸,氨基酸不同则对应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同,故不同卤虫体内的 Ubx 基因碱基序列有可能不同,B正确;C、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Ubx 基因在卤虫和果蝇中表达的氨基酸数量可能不同,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D、与卤虫相比,果蝇 Ubx 基因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的改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故答案为:AB。
    19.玉米非糯性基因(B)对糯性基因(b)是显性,如图为玉米培育的示意图。染色体缺失片段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但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雌配子可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个体
    B.甲与正常糯性玉米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不同
    C.F1非糯性玉米中,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2/3
    D.在F2非糯性玉米的叶肉细胞中,异常染色体的数目最多为2条
    【答案】ABC
    【解析】甲用X射线处理,发生染色体缺失片段,所以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个体,A项正确;由于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雌配子可育,所以甲与正常糯性玉米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不同,B项正确;甲(B-b)与乙(Bb)杂交,F1非糯性玉米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1∶1,所以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2/3,C项正确;由于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因此体细胞中只有一条缺失染色体,且叶肉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异常染色体的数目最多为1条,D项错误。故答案为:ABC。
    20.中华茧蜂没有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其X染色体有三种不同的类型:Xr、Xs、Xt。人工培育的小茧蜂雌、雄个体都为二倍体,其中性染色体纯合型(如XrXr、XsXs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个体,性染色体杂合型(如XrXs、XrXt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若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随机交配,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工培育的小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有关
    B.根据X染色体的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3种类型
    C.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雄雌比例为1:1
    D.该种群中全部个体的X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是一个基因库
    【答案】ACD
    【解析】A、人工培育的小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无关,与性染色体组合是否纯合有关,A错误;B、根据X染色体的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3种类型XrXs、XrXt和XsXt,B正确;C、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意味着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且其中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即各自的频率均为1/3,则随机交配的情况下,雄性个体(XrXr、XsXs、XtXt)的比例为1/3×1/3+1/3×1/3+1/3×1/3=1/3;则雌性个体(XrXs、XrXt、XsXt)的比例为1-1/3=2/3,显然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雄雌比例为1:2,C错误;
    D、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有染色体上的基因),D错误。故答案为:ACD。
    三、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
    21.(10分)黄顶菊是繁殖能力极强的生态入侵植物,耐盐碱,耐贫瘠,一旦入侵农田,将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科技人员发现一生态系统遭到其入侵,随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黄顶菊刚刚入侵时,发现其植株数量接近“J”形增长,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   (答两点)。若初始的数量为N0,增长率每年均为5.3,则两年后的数量为   。
    (2)该地区所有的黄顶菊植株的总和称为   。为清除该入侵植物,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后就地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   填“开花前”或“开花后”)。这种处理方法加快了该植物中的能量流向   。
    (3)若要调查该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宜采用   法。图中植物物种数量变化较小的是   ,原因是   。
    (4)黄顶菊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说明信息传递能   。
    【答案】(1)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39.69N0
    (2)种群;开花前;分解者
    (3)样方;重度入侵区;该地区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1)在理想的条件下,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若初始的种群数量为N0,种群增长率每年均为5.3,则两年后的种群数量=N0×(1+5.3)2=39.69N0。
    (2)一定区域内所有的黄顶菊称为一个种群。为了清除黄顶菊,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开花前,防止该种群开花后结种子,否则自然腐烂后会将种子留在土壤中;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是分解者的作用,加快了黄顶菊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分解者。
    (3)调查植物的丰富度应采用样方法。由图形可知,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可能是该地区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
    (4)黄顶菊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2.(10分)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遗传方式多种,大多在出生不久即可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寒冷干燥季节病情加重且易复发,目前没有治愈方法。如图是某鱼鳞病患者家系。

    (1)据图判断:鱼鳞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有_________。
    A.伴X显性遗传 B.伴X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现将相关DNA片段进行酶切,分离得到控制该相对性状的B基因片段和b基因片段。下图示两种基因片段及三位家庭成员的检测结果。

    据图可确定该鱼鳞病的遗传方式,则Ⅲ-8的基因型为   (基因B/b表示);若Ⅱ-5和Ⅱ-6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
    (3)不考虑新的突变,Ⅱ-5体内的细胞中一定存在两个致病基因的时期是_________。
    A.有丝分裂前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4)通过检测发现:Ⅲ-9不携带鱼鳞病的致病基因,但其细胞部分染色体如图。

    图中出现的遗传物质变化可能导致_________。
    A.碱基对的缺失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碱基对的增添 D.染色体数量变异
    (5)若Ⅱ-4已怀孕,为减少病患儿的出生或进行早期有效干预,欲对胎儿进行遗传诊断,可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1)B;D
    (2)XbY;1/4
    (3)A;B;C
    (4)B
    (5)B超检测、基因检测
    【解析】(1)据分析可知,仅据系谱图判断,鱼鳞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有伴X隐性遗传病或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D正确,AC错误,故答案为:BD。
    (2)现将相关DNA片段进行酶切,分离得到控制该相对性状的B基因片段和b基因片段,由图可知,Ⅱ-5具有B和b基因,Ⅱ-6只有B基因,Ⅲ-8只有b基因,由此可确定该鱼鳞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5的基因型为XBXb,Ⅱ-6的基因型为XBY,Ⅲ-8的基因型为XbY。Ⅱ-5和Ⅱ-6子女的基因型为1XBXB、1XBXb、1XBY、1XbY,故他们再生一个患病孩子(XbY)的概率为1/4。
    (3)A、Ⅱ-5的基因型为XBXb,不考虑新的突变,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基因也复制,故此时Ⅱ-5体内的细胞中一定存在两个致病基因b,A正确;B、Ⅱ-5的基因型为XBX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基因也复制,故此时Ⅱ-5体内的细胞中一定存在两个致病基因b,B正确;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但细胞质没有分裂,间期复制形成的2个b基因仍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故此时Ⅱ-5体内的细胞中一定存在两个致病基因b,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B/b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含2个B基因或2个b基因,D错误。故答案为:ABC。
    (4)据题意,Ⅲ-9不携带鱼鳞病的致病基因,基因型为XBXB,据图可知,Ⅲ-9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5)若Ⅱ-4基因型为XBXb,Ⅱ-3基因型为XBY,所生女儿都不患鱼鳞病,儿子有1/2的可能患病,若Ⅱ-4已怀孕,为减少病患儿的出生或进行早期有效干预,可采用基因检测和B超检测(检测胎儿性别),对胎儿进行遗传诊断。
    23.(10分)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   。
    (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   位氨基酸突变为   ,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   。(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3)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   (填“I”“Ⅱ”或“Ⅲ”)。

    (4)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所致。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能否确定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填“能”或“否”),用文字说明理由   。
    【答案】(1)2/9
    (2)243;谷氨酰胺;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
    (3)Ⅲ
    (4)能;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C)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
    【解析】(1)由题意可知,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所致,即突变体1基因型为C1C,且C1为显性基因,又因为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则突变型1自交1代,子一代中基因型为1/3CC、2/3CC1,子二代中3/5CC、2/5CC1,子三代中7/9CC、2/9CC1,即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2/9。
    故答案为:2/9。
    (2)mRNA上每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三个这样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则突变碱基位于第243个密码子中,该密码子由GAG突变为CAG,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该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
    故答案为:243;谷氨酰胺;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
    (3)由题意可知,在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即只有C1基因可以被限制酶切割,而C基因不会被限制酶切割,C基因和C1基因长度相同,突变体1基因型为CC1,则被相应的限制酶切割之后应该是有三条条带,一条最长的为C基因,另外两条较短和C1被切割形成的两条,即应为图Ⅲ。
    故答案为:Ⅲ。
    (4)由题意可知,突变体1基因型为CC1,突变体2叶片也为黄色,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体2为显性突变则突变体2基因型为CC2,则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4CC,1/4CC1,1/4CC2,1/4C1C2,含有C1和C2基因的都为黄色,则黄色叶片的植株比例为75%,;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C2C2,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2C1C2,1/2CC2,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故突变体2为隐性突变。
    故答案为:能;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
    24.CIB品系果蝇具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X+)和一条含CIB区段的X染色体(XCIB),其中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可抑制X染色体间交叉互换;l为雄性果蝇胚胎致死的隐性基因;B为显性棒眼基因。CIB品系可用于隐性突变和致死突变的检测。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
    (1)CIB区段是X染色体倒位的结构,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
    (2)自然界中不存在基因型为XCIBXCIB的棒眼雌果蝇,原因是   。下图两只果蝇杂交,则后代中棒眼雌果蝇所占比例为   。

    (3)某只正常眼雄果蝇经X射线诱变处理,现对其是否发生了X染色体隐性突变(非C、l、B基因)进行鉴定。方法如下:将该诱变处理后的正常眼雄果蝇与ClB品系棒眼雌果蝇杂交,然后在F1中选取表现型为   的两只果蝇杂交,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杂交后代中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1:1,则说明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突变;
    ②若杂交后代中   ,则说明X染色体上发生了隐性突变;
    ③若杂交后代中   ,则说明X染色体上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
    【答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
    (2)含有l基因的雄果蝇胚胎致死,不可能产生XClB的雄配子;1/3
    (3)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新性状雄果蝇=2:1:1;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2:1
    【解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重复、倒位、易位、缺失,CIB品系果蝇的染色体出现倒位区,表明该品系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2)由题干信息“1为雄性果蝇胚胎致死的隐性基因”可知不可能产生XClB的雄配子,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XClBXClB的雌性个体;由示意图可知:P:X+XClB×X+Y→F1:雌性X+XClB、X+X+、雄性X+Y、XClBY(死亡),因此后代中棒眼雌果蝇(X+XClB)所占的比例为1/3。
    (3)据题干可知P:X+XClB×X?Y→F1中雌性的基因型为:X?XClB、X?X+,雄性的基因型为:X+Y、XClBY(死亡),根据①的结论可推出:在F1中选取的基因型为X?X+和X+Y,所以应在F1中选取表现型为正常眼雌蝇和正常眼雄果蝇的两只果蝇杂交,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X+:X+X+:X?Y:X+Y=1:1:1:1,此题可采用反推法:根据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可知:若染色体上发生了隐性突变,则杂交后代中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新性状雄果蝇=2:1:1;若X染色体上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则杂交后代中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2:1。



    相关试卷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三单元 细胞工程(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三单元 细胞工程(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二单元 发酵工程(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二单元 发酵工程(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三单元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三单元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 能力提升练)(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