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6] 第10章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6] 第10章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含解析)第1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6] 第10章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含解析)第2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6] 第10章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含解析)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6] 第10章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6] 第10章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含解析),共7页。
    课时练习[26]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2022·山西省太原市模拟)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上溯于春秋。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时,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读窑湾古镇地理位置图。完成12题。1.窑湾古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A )A.漕运的兴盛  B.发达的制造业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丰富的农矿产品2.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B )A.京杭大运河泥沙淤积严重B.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C.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D.战乱对古镇的破坏较严重[解析] 1题,由材料可知,窑湾古镇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为南北水运枢纽,漕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古镇工商业的迅速繁荣,窑湾古镇逐渐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使古镇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第2题,由于近现代以来南北向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廉价的近海海运的兴起,大运河沟通南北人流、物流大动脉的功能逐步被各种现代交通方式所取代,失去了在交通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古镇随之衰落。(2022·河南模拟)近年来,我国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大陆共有25个城市开通地铁运营。表1为我国部分城市连续三天的地铁客运量(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1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成都618(周日)748.65736.5676.7372242.8236.1178.146191 193.41 065749.4465284.9268.2225.76201 188.41 088.2772.6451262.6282.1221.73.与地面常规公交方式相比,地铁的优点有( B )速度快,准点率高 用地省,客运量大 投资少,见效快 能耗少,噪音小A①②③    B①②④C. ②③④    D①③④4.读表可知,地铁( C )A. 集中分布在东部省会城市B. 是客运总量最大的城市交通方式C. 客运量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D. 客运量与城市人口数量呈正相关[解析] 3题,与地面常规公交方式相比,地铁在地下运行受外界干扰相对较小,速度快,准点率高;用地省,客运量大;能耗少,噪音小,但投资大。第4题,表格显示内陆省会城市也有地铁,由表格不能判断地铁的客运总量排名;表格显示周日客运量小于正常上班时间客运量,显示客运量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客运量与城市人口数量不一定呈正相关。(20207月浙江地理)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56题。5.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A )A.修建在地上  B.日客运总量大C.发车频次高  D.站点间距离小6.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D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解析] 5题,为了避免干扰市内地面交通,减轻市内交通压力,市内地铁修建在地下,市郊铁路通常是修建在地上;由于市区人口密集,客流量大,故市内地铁日客运总量大,发车频次高,站点间距离小。第6题,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区域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合作;市郊铁路的建设,可缩短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运输时间,并不能缩短与外围城镇的空间距离;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人口、产业的扩散;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可使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2022·河北保定模拟)农产品物流园是在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上,将生产、展示、加工、批发、零售、检验检疫、配套商务服务等功能整合到一起的综合性集散地。下图为农产品物流园作业流程图。据此完成79题。 7.与传统批发市场模式相比,农产品物流园模式下( B )A.农作物种类少  B.农产品品质高C.农业生产规模小  D.农户市场风险大8.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可以( D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少能源消耗C.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提高农产品附加值9.农产品物流园所在地应( B )A.自然条件优越  B.交通便利C.靠近市场  D.科技发达[解析] 7题,由图可知,在农产品物流园作业流程中货物入园后需检测认证和包装等环节,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及减少流通过程中的污染;农产品物流园是综合性集散地,农产品种类多、规模大,进入农产品物流园的货物来自农户,可降低农户市场风险。第8题,由图可知,农产品进入物流园经再加工,包装、分拣装货出园,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从农产品入园到配送发货出园,对交通运输依赖程度较高,不会降低运输成本;农产品物流园作业流程环节体现了运输、加工、配送发货等销售过程,没有体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农产品物流园建设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无关,农产品进入物流园增加了装卸搬运、检测认证、包装、再加工、分拣装货等环节,不可能减少能源消耗。第9题,由图可知,农产品物流园作业流程中,从货物入园到配送发货出园,对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高,故农产品物流园所在地需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2022·河南平顶山模拟)古徽州地区(今皖、浙、赣三省交界)是古代徽商的发源地,当地山区面积大,居民与区外发展商贸,徽商自南宋初期兴起。下图示意古徽州位置。据此完成1011题。10.南宋初期,古徽商对外贸易主要市场是( C )A.齐鲁地区  B.关中地区C.吴、楚地区  D.滇、藏地区11.在古徽商贸易中,运出和运入的主要货物最有可能是( B )A.竹器 笔墨  B.茶叶 粮食C.石材 药材  D.丝绸 盐巴[解析] 10题,南宋时期大致以大散关和淮河为界,宋金分治,现今的关中地区和齐鲁地区不是南宋国土,贸易难度较大,滇藏地区距古徽州远,自然环境恶劣,且当时交通条件不发达;吴楚地区为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距古徽州近,经济较为发达,故南宋初期,古徽商对外贸易主要市场是吴、楚地区。第11题,古徽州山区面积大,运出的货物应是该地特有的产品,如竹子制作的器物或茶叶,运入的货物应是山区无法生长和制作的,如粮食或丝绸,故在古徽商贸易中,运出和运入的主要货物是茶叶 、粮食。二、综合题12(2021·1月浙江地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航线、机场、运力是构成航空运输布局的三大因素。为保证飞机起降安全,机场附近沿起降航线划定一定的空间区域,限制地物高度。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该市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 km处,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机场吞吐量居我国中西部第一,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与主城区位置关系图。(1)受双流国际机场的影响,主城区用地发展受限的方向是________。从与城市空间关系的角度,简述该机场布局的优势。(2)在运输方式选择中,图1所示区域航空运输需求较大。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析该机场吞吐量大的原因。[解析] (1)题,由为保证飞机起降安全,机场附近沿起降航线划定一定的空间区域,限制地物高度和机场位于主城区西南方向可知,主城区用地发展受限的方向是西南方向;由双流国际机场位于该市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 km可知,双流机场布局在该市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 km处,可减少国际机场对主城区的干扰,由双流国际机场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知,双流机场有利于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由图可知,双流国际机场有交通连接主城区,双流国际机场与主城区交通联系便捷。第(2)题,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从地形角度分析图示地区运输方式选择中,航空运输需求较大的原因需从地形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作答。图示区域为云贵川地区,云贵川地区地形复杂,地形对航空运输影响较小,云贵川地区地形复杂,陆路交通造价高;云贵川地区地形复杂,滩多水急,发展水路运输难度大。第(3)题,分析该机场吞吐量大的原因可从客、货流量两方面分析组织语言作答,双流国际机场地处成都平原,临近成都市,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口稠密,产业集聚,是西南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人流物流密集。[答案] (1)西南 与城市距离适中,减少对城市干扰;与城市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与城市发展相协调。(2)地形对航空运输影响较小;地形复杂,陆路交通造价高;滩多水急,较难发展水运。(3)人口稠密,产业集聚;西南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人流物流密集。13(2022·江苏省徐州模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自古繁华,因运河而兴,在大运河文化带中具有特殊地位。近年来,扬州深耕细作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全力打造国家文化公园,并在三湾风景区附近建设了汇聚前沿科技的智谷科技综合体。材料二: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位于古运河三湾段,明万历年间,扬州知府为改变水势直泻难蓄的情况,沿河舍直改弯,将原来100多米长的河道变成了1 700米。材料三:左图为扬州市古运河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古运河三湾风景区示意图。(1)指出古代扬州繁华的区位条件。(2)分析近代扬州城市地位下降的原因。(3)说明扬州古运河三湾河段舍直改弯的作用。(4)以扬州古运河为资源,提出扬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解析] (1)题,由图可知,古代的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两条航道的交汇处,有东西和南北多个运输方向的功能,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虽地处江北,但紧邻江南富庶地区,江南地区为其经济腹地。第(2)题,扬州是因为内河航运兴起的城市,近代随着海运兴起,铁路运输迅速发展,河流运输优势逐渐丧失,其交通中心的功能衰落。第(3)题,由材料扬州知府为改变水势直泻难蓄的情况,沿河舍直改弯,将原来100多米长的河道变成了1 700可知,扬州古运河三湾河段舍直改弯能够使水位升高,增加水深,通航能力增加;同时可以减缓河流流速,利于船只停泊。第(4)题,扬州市可持续发展应以扬州古运河为资源,深耕运河文化宝库,进行传承与利用;注重对运河的环境保护,打造运河生态文明;充分利用地方独特的文化背景,建设运河特色小镇;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答案] (1)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两条航道的交汇处,成为物资集散中心;虽地处江北,但紧邻江南富庶地区,江南地区为其经济腹地。(2)海运兴起,铁路运输迅速发展,河运功能衰落。(3)水位升高,增加水深,减缓流速,利于船只停泊。(4)深耕运河文化宝库传承与利用;打造运河生态文明;建设运河特色小镇;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  

    相关试卷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7] 第16章第2讲 产业转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7] 第16章第2讲 产业转移(含解析),共7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0] 第7章第2讲 城市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0] 第7章第2讲 城市化(含解析),共6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8] 第6章第2讲 人口迁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8] 第6章第2讲 人口迁移(含解析),共6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