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0] 第7章第2讲 城市化(含解析)
展开课时练习[20]
第2讲 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2022·沈阳模拟)“虹吸效应”是指区域的中心城市吸收了周边城市的各种资源,随着资源的聚集,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周边城市的人才逐渐流失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因过度聚集及受政策影响导致其技术、人才、产业、资金向外围地区迁移,从而促使外围城市经济得到发展的现象。下图为广东省2012-2017年户籍人口逐年净迁移人数(万人)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上图反映出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B )
A.穗深人口迁入2013年达最大值
B.三四线城市人口净迁出2013年达最大值
C.佛惠莞年人口迁入数持续上升
D.2015~2016年佛惠莞人口变化幅度最大
2.广州、深圳的“虹吸和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带来的影响是( D )
A.加快城市职能转变 B.加重城市社会负担
C.导致城市发展停滞 D.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示反映人口迁移的变化是三四线城市人口净迁出2013年达最大值,穗深人口迁入2014年达最大值,佛惠莞年人口迁入数波动上升,2016~2017年佛惠莞人口变化幅度最大。 第2题,广州、深圳的“虹吸和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带来的影响是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相互的交流和调配,可促进城市协同发展。广州、深圳的“虹吸和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与城市职能转变无关,不但不会加重城市社会负担,还会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2022·四川成都模拟)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昆山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2000年,昆山开发区征收全部农用地,并给失地的乡村一代居民土地补偿金和住房安置(安置小区合称群益社区),从此乡村居民开始完全从事非农产业,实现了人口的城镇化,但与一代居民相比,群益社区二代居民(一代居民的子女)的职业选择更加自主。下图示意群益社区居民职业更替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2000年以来,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行业可能是( A )
A.房屋租赁业 B.农产品加工业
C.教育培训业 D.石油化工业
4.与一代居民相比,群益社区二代居民职业选择更加自主的主要原因是( C )
A.就业压力较小 B.政策支持力度大
C.受教育程度较高 D.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2000年后,昆山开发区征收大量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导致租房市场广阔,群益社区凭借地处开发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房屋租赁业快速发展,故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行业是房屋租赁业;2000年后,群益社区农业用地全部被征用,不适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群益社区一代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且所处地区石油资源并不丰富,不适合发展教育培训业和石油化工业。第4题,由图文材料可知,2000年后,该社区居民实现了倾覆式职业更替,居民需自主择业。2000年以后,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是房屋租赁,为二代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二代居民受教育程度比一代居民高,知识技能水平较高,故职业选择更加自主。
(2022·沈阳模拟)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市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分别表示( B )
A.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商业区
B.农业区、旅游区、工业区、商业区
C.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
D.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商业区
6.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 )
A.城市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
B.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
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甲功能区 GDP总量最小,建设用地比重最小,为农业区,乙、丙功能区 GDP总量相当,但丙功能区建设用地比重更高,乙功能区为旅游区,丙功能区为工业区;丁功能区 GDP总量最大,建设用地比重接近 100%(尚未到 100%),建设用地比重大,为商业区。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功能区为农业区,GDP总量最小,因城市化吸引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致使农业区老年人口比重大;农业区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对老人到此养老吸引力不大;农业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但农业区不会因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出生率下降;人口死亡率下降会导致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但该原因对该市四个功能区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
(2021·重庆适应性测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下图示意2000~2014年伦敦、成都、海口、唐山四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7~8题。
7.处于城市化进程后期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8.2000~2014年乙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 )
A.规模快速扩张 B.用地结构优化
C.人口密度增加 D.城市化水平下降
[解析] 第7题,由材料“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可知,城市化后期的特点是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得到优化,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甲、乙、丙三个城市人口密度增长率为负值,城市用地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目前甲、乙、丙三个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仍在不断扩大,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仍在增多;丁城市人口密度增长率为正值,城市用地增长率为零(城市用地规模不再扩大),说明丁城市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即丁城市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老工业区的整治及城市环境的优化,一些迁往郊区小城镇及农村的人口又迁回城市(再城市化),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处于城市化进程后期的是丁。第8题,由图可知,2000~2014年乙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人口密度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乙城市用地规模仍在扩大,人口密度减少,城市用地结构还没有得到优化,其城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
(2021·湖北地理)亦庄新城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发展而来,起步面积约4 km2,目前面积已达66 km2。根据《亦庄新城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将建成为面积达225 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下图示意亦庄新城规划功能区布局,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所反映的城市化表现是( B )
①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②地价向北部地区递增 ③用地规模不断扩张 ④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开发区发展成为亦庄新城的主要驱动力是( C )
A.劳动力丰富 B.市场广阔
C.产业集聚 D.环境优美
11.有利于亦庄新城未来建设的措施是( C )
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②保障各功能区等量投入 ③建立智慧交通体系 ④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9题,由图文资料可知亦庄新城起步面积约4 km2,目前面积已达66 km2,亦庄新城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图文材料所给信息不能说明亦庄新城地价向北部地区递增。第10题,亦庄新城为开发新区,劳动力不丰富,市场不广阔,环境优美不是亦庄新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材料“根据《亦庄新城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将建成为面积达225 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可知,开发区发展成为亦庄新城的主要驱动力是产业集聚。第11题,亦庄新城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各功能区无法实现等量投入;建立智慧交通体系可促进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可实现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目标。
二、综合题
12.(2020·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形成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
(2)你认为①~④地中,最宜布局高品质住宅区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3)简析该城市规划可能对市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题,由“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可知,城市主要沿河流分布和延伸,形成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为河流和地形。第(2)题,④地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上游,靠近高坡;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且远离工业区,环境污染少,环境优美。第(3)题,由“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可知,该城市规划绿化廊道多,绿化面积广,环境优美,便于市民亲近自然;但通勤距离较远,易造成交通拥堵。
[答案] (1)河流,地形。(2)④。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上游;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且远离工业区。(3)环境优美,亲近自然;通勤距离远,易造成交通拥堵。
13.(2022·山东滨州模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般认为,城市中不同功能区之间用地类型、性质、面积等存在差异,造成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而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从而出现了城市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特征。研究发现,在城市土地利用转变较为剧烈的近郊区,其生物多样性不仅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且显著大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物种种类数量统计图。
(1)分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2)解释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原因。
(3)推测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建筑、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等自然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统一,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第(2)题,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与动植物本身特性有关,如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两大原因都导致了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第(3)题,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较高源于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且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该位置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
[答案] (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土壤等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等),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3)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近郊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7] 第16章第2讲 产业转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7] 第16章第2讲 产业转移(含解析),共7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5] 第15章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5] 第15章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含解析),共6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8] 第2章第3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8] 第2章第3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含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