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互动,播放视频,自主学习,小小设计家,创意小实验,拓展提升,课堂辩论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材解读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方面的内容。教材围绕聚落的基本形态引导学生认识城市与乡村景观特征及其差异,并以图片为媒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在此基础上,从世界文化遗产意义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学情分析 从知识经验来看,通过前半学期的整体学习,学生对地理的认知从一片空白到初步入门,并有了一定的地理思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从生活经验来看,对于部分长期生活成长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很少体会甚至见过乡村聚落的景观等。而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又存在区域差异等,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学生很难将生活中的感受、体验等联系起来并形成较为共性的结论。教学目标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2、通过资源包资料推送和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将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进行难点突破,培养“区域认知”和“地理思维”;3、了解具体案例,利用课堂辩论的方式,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培养“人地协调观”;4、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综合运用,在拓展活动中选择为学校生物实践园的兔子设计兔舍,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重:通过学习了解城市和乡村景观特征及其差异;归纳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难点:运用地理要素的联系,分析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板书 师: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那大家对于聚落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我们来看下大家课前的预习情况。大家完成较弱的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来突破。(过渡)我们先将大家比较熟悉的聚落形式及其差异进行梳理,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繁华热闹的城市和淳朴宁静的乡村。【课堂互动】通过抢答的方式,选取出两位城市和乡村的代表,读南昌市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结合生活经验分别对应说出城市和乡村的特征。(学生回答完成表格,一人乡村,一人城市)(教师点拨)这两位同学对于乡村和城市了解的比较透彻。一个地区是先有乡村再有城市,乡村主要进行的是以农作物种植、牲畜饲养为主的农业生产,当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产方式转变为工业品制作、旅游业开发等非农业生产活动时,就成为了城市。城市和乡村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生产活动的差异。(二)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隐藏内容 【播放视频】乘上哆来A梦的时空穿梭机,穿越时空,回到曾经,播放黄帝与少昊的对话。(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景当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三)寻一地久居隐藏内容【自主学习】读南昌市地图,少昊应选择在A、B两处哪处定居?为什么?(觉得语言组织好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回答)A处,原因是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已经有1、2、3、4几位同学举手,不着急,想的可以更全面些)还有同学要补充吗?在两位同学合作下,大家找到了A处,大家很不错。分析中不仅考虑了自然,还考虑到人文因素。(教师点拨)形成聚落的影响因素并且这些因素还影响聚落的分布形状,平原地区的聚落呈团块状,山麓、谷地等的聚落呈条带状。(过渡)定居地选好后,少昊又有了新的疑惑,我们来听听是什么?(少昊:为筑室而居之。)(四)造一处民居隐藏内容【小小设计家】请你从窗户、墙体、屋顶坡度三方面帮助少昊和他的兄弟们设计适合建造在南昌、干旱地区、以及寒冷地区的房屋?教师提供锦囊:南昌、干旱地区、寒冷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探究,分析本组所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选择相应的材料搭建简易建筑模型,限时三分钟,继而开展小组互评。(长沙组,窗大,屋顶坡度大;东南亚组:架空;易错点让学生纠正进行知识点学习)(教师活动)利用希沃的拍照上传功能将学生的建筑模型上传至大屏。(教师点拨)比南昌更加湿热的东南亚地区建造特色民居干栏式民居,房屋架空便于通风散热。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墙厚便于隔热保暖。【创意小实验】模拟寒冷地区降雪对屋顶坡度的影响(学生活动)两位学生上台在两个房屋模型上倒盐模拟降雪,一位学生充当摄影师利用希沃同屏技术转播画面,其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寒冷地区应屋顶高耸,利于排雪。(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屋顶高耸,利于排雪,引出物理知识解答问题,播放物理老师微信语音并展示简图。(设计意图)通过创意实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跨学科融合物理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度理解屋顶高耸,便于排雪的原因。(小结)自然环境与传统民居的关系(过渡)如果是更具特色的民居,大家还能分析出来吗,大家尝试分析中国福建的特色民居土楼。【拓展提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土楼的介绍,分析它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限时一分钟。(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回答,现场连线历史杨钢老师科普土楼为什么建造成圆形,(抵御外敌)一二楼没有设窗户。(易守难攻)(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设计在线连线历史老师的环节,拓宽学生视野,在过程中感受民居蕴含的历史文化。(过渡)当像土楼这样的民居、聚落、宫殿、神庙等能代表某地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保存至今,就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五)护一方遗产隐藏内容(教师活动)通过图片,介绍恢宏的北京故宫、独具特色的金字塔、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点出一场大火烧毁了巴黎圣母院,直到现在还在修复之中,可以相见文化遗产、传统聚落在当今社会如何保留下来是多大的难题。【课堂辩论赛】对于传统聚落,有的人支持传统聚落进行一定的经济开发,来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而有的人说传统聚落必须完全保持原有风貌,延续传统文化,反对进行任何的经济开发?大家怎么想的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选择论点并想好论据。(学生活动)一位学生做金牌小主持,组织辩论赛。小主持组织学生投票,正反方选取三位代表,六位代表进行辩论。(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表现,引出做到传统文传承化与经济发展两不误的聚落。(设计意图)学生在辩论赛的过程中,感悟保护传统聚落,传承传统文化以及适应时代进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育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小结)传统聚落赓续了悠长久远的历史文明,孕育了伟大高尚的民族精神,保护的现实意义非常突出。六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在了解两种聚落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动手实践探究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深切感受到传承传统文化和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性,大家表现都棒棒哒,为你们点赞。(设计意图)结合板书,学生再次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师肯定学生本节课的表现,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信心。七作业设计 少昊为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为大家准备一份礼品,请一位同学揭开大奖。必做:学法选做:冬日到,萌园中的兔子需要搬家,请同学们结合长沙市的地理环境,课后查找兔子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设计兔舍,用图文并茂的微型手抄报或原创拍摄的小视频,上传至平板课后活动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聚落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