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
- 专题05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过关训练)-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6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过关训练)-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原卷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7 课内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 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 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10 记叙文写作 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 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 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原卷版docx、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①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②,多作自能见之。”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孙莘老:北宋文学家。②指摘:挑剔,批评。
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一处)
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11. 用自己的话说说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案】9. 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10. (孙莘老)曾经趁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
11. (1)勤奋读书(2)多动笔,多写多练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每一篇出即求过人”的意思是: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尝(曾经)、乘间(乘机)、以(用,拿)、文字(写文章)、问(询问)”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依据“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可概括为:写好文章要多读书;依据“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多作自能见之”可概括为:写好作文要多写多练,不要指望一次就能成功。意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趁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
二. 【上海市黄浦区·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有删改)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②谴:责问、责备。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值岁荒,人相食( )
(2)去任之日( )
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10. 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11. 文中郑板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8 ①. 吃 ②. 离开
9. 如果一层层上报,百姓难道还能够活命吗?
10. 没有申报上级,自己决定开仓放粮,会被追究责任。
11. 关心百姓疾苦(或爱民如子)、敢于负责。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恰逢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食:吃;
(2)句意为:任命期到离开的时候。去:离开。
【9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句中重点词语:若,如果;辗转申报,层层上报;民,百姓;岂,难道;得活,能够活命。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意思是有人阻止他,郑板桥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百姓怎能活命?皇上怪罪下来,所有罪名,我一人承担。由此可知,“或阻之”的理由是没有向上级申报,自己擅自决定开仓放粮,会被追究责任。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案无留牍,爱民如子”,意思是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爱百姓就像爱自己的子女;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意思是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百姓怎能活命?皇上怪罪下来,所有罪名,我一人承担。由此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敢于负责的官员。
【点睛】参考译文:
郑板桥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爱百姓就像爱自己的子女。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板桥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板桥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百姓怎能活命?皇上怪罪下来,所有罪名,我一人承担。”于是立即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期到离开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为他送行。
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①敝:破旧。②贻邑:赠送封地 ③修衣:添置衣服 ④奚:什么,疑问词。⑤全:保全,使……得以保全。⑥节:气节操守
9.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态度的角度阐述,强调复习旧知识即可获得新知识。
C. 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 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时光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一去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年华。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元方入门不顾( ) (2)俄而雪骤( )
(3)曾子衣敝衣以耕( ) (4)鲁君使人往贻邑焉( )
11. 翻译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12.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13. 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结合《论语》十二章的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
【答案】9. B 10. ①. 回头看 ②. 急 ③. 穿 ④. 派遣
11. (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接受别人东西的人,就会畏惧;给予别人东西的人,就会傲慢。
12.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13. 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启示我们,“无功不受禄”,做人应当保全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个人修养层面,我们要做到能够安贫乐道,择善而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对于那些给予别人恩惠又对别人傲慢的人,我们应当予以批驳。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B.“从学习态度的角度阐述”错误,这句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温故”的重要性,在“温故”中不断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确定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
(1)大意:元方走回门里去了,连头都不回一下。顾:回头看。
(2)大意:忽然间,雪下得紧了。骤:急,紧。
(3)大意: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衣:穿,名词用作动词。
(4)大意: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赠送封地。使:派遣,动词。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翻译到位。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
(1)罔:迷惑而无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
(2)受:接受。畏:畏惧。骄人:傲视他人,傲慢。者:代词,表示“……的人”。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可根据句子的大意和句子结构来恰当断句。
本句中,前一个“人”是“求”的对象,这里指鲁国的国君,后一个“人”是“献之”的主语,“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是两个句子,故在两个“人”之间断句;“奚为……”是宾语前置的句式,表示疑问,意思是“为什么……”,故独立成句。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赠送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
故此句断句为: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内容谈启示。要在充分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发表看法,要有针对性。首先根据提干要求,分析文段中曾参拒绝赏赐的原因,体会其反应的人物心理及精神品格;再结合《论语》十二章的有关内容,阐明自己的看法。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孔子的话揭示了曾参拒绝赏赐的原因,同时也启示我们:做人,要有气节。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都不可以失去气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即便是普通人,志向也不可改变,无论何时都要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古人尚且如此看重气节,我们又怎能不坚守气节呢?
【点睛】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赠送封地,(使臣)说:“请用这封地的收入,来添置衣服。”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使臣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赠送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最后曾子还是没有接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四. 【浙江省乐清市·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不敢谩语
司马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脱之。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光曰:“自脱也。”光父适见,诃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
【注】谩(mán):欺骗;蒙蔽。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女兄去( )(2)一婢子以汤脱脱之( )
(3)女兄欲为脱其皮( )(4)光父适见( )
17.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女 兄 复 来 问 脱 胡 桃 皮 者
18. 翻译下面句子。
光自是不敢谩语。
【答案】16. ①. 离开 ②. 热水,开水 ③. 想要 ④. 恰好
17. 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
18. 司马光从这以后再也不敢说谎话了。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姐姐离开后。走:离开;
(2)句意:一个女婢用热水把核桃皮剥掉了。汤:热水,开水;
(3)句意:(他)姐姐想替他脱青核桃皮。欲:想要;
(4)句意:他的父亲恰逢看见(这些)。适:恰好。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意思为:姐姐回来,问谁剥掉了核桃皮。故断句为: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注意以下重点字词的翻译,光:指司马光;自是:从此;漫语:说谎话。
【点睛】参考译文:
司马光不敢说谎话
司马光五六岁(那年),(有一次)玩弄(一个)青核桃,(他)姐姐想替他脱青核桃皮,(结果)没剥掉。姐姐离开后,一个女婢用热水把核桃皮剥掉了,姐姐回来问谁剥掉了核桃皮,司马光说:“我自己剥掉了。”他的父亲恰逢看见(这些),责备他说:“你怎么可以说谎话。”司马光从此不敢再说谎话。
五.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②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③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④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⑤,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纴(rèn):织布机。②发:打开。③简练:挑选。④说(shuì):游说,劝说。⑤期(jī)年:满一年。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乃夜发书
(2)引锥自刺其股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妻 不 以 我 为 夫 嫂 不 以 我 为 叔 父 母 不 以 我 为 子 是 皆 秦 之 罪 也。
11. 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的做法?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9. (1)于是,就 (2)大腿
10.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11. 示例:我们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但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于是半夜翻出书。乃:于是,就。
(2)句意: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股:大腿。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的意思是: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再分析“是皆秦之罪也”可知,此句为判断句,故“是”前划一处。据此断句为: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
结合文段“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可知苏秦在学习方面有毅力、有恒心,刻苦勤奋,学有所成。因此在阐述观点是可从“合理安排时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肯定苏秦勤奋学习值得学习”两个方面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
【点睛】参考译文:
苏秦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翻出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挑选精要内容反复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让自己取得尊贵的卿相之位的事情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六. 【贵州省六盘水市·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15. 下列对画线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B.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C.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D.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16. 请翻译句子“魏于是乎始强”,并结合这句话的含义谈谈你对本文主题的认识。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天又雨,公将焉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
C. 乃往,身自罢之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 魏于是乎始强强人所难(现代汉语词典)
【答案】15. A 16. 翻译:魏国从此变得强大。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或心情就违背承诺。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有关。(合理即可)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的意思是: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
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故选A。
【16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翻译并理解其含义。
(1)语句翻译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于(从)、是(这)、强(强大)”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本文讲述了魏文侯“冒雨期猎”的故事,表明魏文侯是一个诚信之人。也正是他的诚信,让魏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告诉人们:诚信是立身之本,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要守信。据此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7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期:约定/约定;
B.之:去/代词,学问,学业;
C.乃:于是,就/才;
D.强:强大/勉强;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七. 【贵州省黔南市·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公泛海
谢太傅①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③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⑤方王⑥,吟啸⑦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⑧,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⑨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②盘桓:徘徊;逗留。③泛海:坐船出海。④唱:提议:⑤神情:精神兴致。⑥王:同“旺”。⑦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⑧说:同“悦”,愉快。⑨承响:承,应声;响,声音。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傅神情方王 方:正B. 诸人皆喧动不坐 皆:都
C. 公徐云 徐:慢慢地D. 如此,将无归 如此:这样
14. 选文在塑造谢太傅这个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
15. 下列与“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中“与”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十二章》
C. 与人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D.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论语》
【答案】13. D 14. 特点:神态描写细腻,与诸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性格:沉静镇定、临危不乱。(合理即可)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D.“如此,将无归”的意思是:如果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如此:如果这样。不是“这样”。
故选D。
【14题详解】
考查对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和面对众人都叫嚷骚动不能安坐,而“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从描写的角度看,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从写作手法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谢安面的镇定自若、临危不乱的性格特点。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中“与”是介词,和,同。
D.“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的意思是:我是赞成他求上进,不赞成他退步。与:动词,赞成,赞同。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常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却不说话。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不久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不能安坐。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应声,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八.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言 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②侍③。子曰:“盍④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⑤,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⑥。”颜渊曰:“愿无伐⑦善,无施⑧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中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③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身边叫作侍。④盍:何不。⑤裘:轻暖的皮袄。⑥憾:遗憾。⑦伐:夸耀。⑧施:表白。
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实义)
B. 愿闻子之志(希望)
C. 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 无施劳(功劳)
8.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友人惭,下车引之B. 愿闻子之志
C. 择其善者而从之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 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特点。
【答案】7. A 8. B
9. 对于年老的人,要使他们生活得安逸;对于朋友,要对他们诚信;对于年轻人,要保护(爱护、关怀)他们。
10. 示例一:子路的一答一问,表现了他的豁达大方和率直朴实。示例二:颜渊的简短一答,表现了他的谨慎和谦逊。示例三:孔子的一问一答,表现了他循循善诱的师风和与人为善的思想境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A项的解释有误,“尔”在这里是代词,意思是“你们的”。
【8题详解】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意思是“的”;ACD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故选B。
【9题详解】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安”“信”“怀”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由“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可知子路重情义;由“愿无伐善,无施劳”可知颜渊谦虚忠厚;孔子说的话说明他致力于让所有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
选自《论语》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年代:春秋
参考译文:颜渊、子路陪从(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对于年老的人,要使他们生活得安逸;对于朋友,要对他们诚信;对于年轻人,要保护(爱护、关怀)他们。”
九. 【山西省吕梁孝义市·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①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④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⑤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终业:完成学业。④譬:比如。⑤奚:为何,怎么。
(1)请用“/”标出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划三处)
赐 譬 渴 者 之 饮 江 海 知 足 而 已 孔 子 犹 江 海 也 赐 则 奚 足 以 识 之 ?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子贡之言“善”在哪里?
【答案】(1)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2)子贡借“江海”之“深不可测”妙喻老师的“渊博”,委婉解释自己不能“识人”的原因,既维护了老师的尊严,又缓和了“简子不悦”的紧张气氛。
【解析】
【小问1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意思是: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据此断句为: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小问2详解】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文中“孔子犹江海”,子贡把老师孔子的贤明与学问的渊博比作江海,深不可测,委婉解释自己不能“识人”的原因,既维护了老师的尊严,又缓和了“简子不悦”的紧张气氛。赵简子从子贡的话语里不仅听出了孔子学问的渊博,更见识了子贡谦虚好学,尊师重道的品德,所以由衷地感叹。
【点睛】参考译文: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十. 【江西省赣州市经开区·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守信
宋濂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③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sì):等待。③服:使……信服。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止( ) (2)期( ) (3)方( )
10.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11. 你认为故事中的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9. ①. 留、留住 ②. 约定 ③. 才
10. (1)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待他。
(2)吴起不吃饭而等待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话不算数啊。
11. 示例:他是一个讲信用、以身作则、待人诚恳的人。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而止之食”句意:就留他吃饭。止:留、留住;
(2)“期返而食”句意:约定在我回来的时候(到你家)吃饭。期:约定;
(3)“方与之食”句意:才同他一起进餐。方:才。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暮:傍晚;食:吃饭;待:等待;
(2)俟:等待;恐:担心,怕;食其言:指食言,说话不算话。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可知,吴起答应与老朋友一起吃饭,直到第二天朋友来才吃饭,吴起认为作为将领必须信守承诺;可见其是讲信用、以身作则、待人诚恳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约定在我回来的时候(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待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记叙文写作 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0记叙文写作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原卷版docx、专题10记叙文写作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 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原卷版docx、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课内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 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7课内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原卷版docx、专题07课内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大礼包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