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卷】(11大核心考点) 试卷 0 次下载
- 【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提升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考点卷】(11大核心考点) 试卷 0 次下载
- 【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提升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提升卷】 试卷 1 次下载
【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考点卷】(6大核心考点)
展开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考点卷
考点1实验室安全 考点2常用的化学仪器 考点3实验基本操作
考点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考点5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考点6科学探究
考点1 实验室安全
1. (2023年北京中考)下列标志应标识在固体试剂瓶上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
【解析】A、该标志为易燃气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为自燃物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标志为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为腐蚀品标志,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故该标志应标识在 NaOH 固体试剂瓶上,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识。浓硫酸应该贴的警示标识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浓硫酸不属于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浓硫酸不属于自燃物品,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浓硫酸不是爆炸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3年云南省中考)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B
【解析】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D.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
【答案】D
【解析】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浇灭,不符合实验规范;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防止液体飞溅伤人,不符合实验规范;
C、实验室的药品不能品尝,不能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不符合实验规范;
D、实验室中液体试剂和固体试剂分开保存,故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符合实验规范。
故选:D。
5.(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 B.穿凉鞋、拖鞋进入实验室
C.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 D.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答案】A
【解析】A、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当着火或者发生危险时,可以及时使用灭火器灭火,找到电闸及时停电,以减少危险的发生,保证实验安全,故符合题意;
B、穿凉鞋、拖鞋进入实验室,会露出脚面的皮肤,在实验过程中容易被实验药品腐蚀,所以在实验室不应穿露脚面的鞋,故不符合题意;
C、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由于实验过程中与药品有接触,容易误食,发生危险,所以禁止将食物和水杯带入实验室,故不符合题意;
D、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统一处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A. 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 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 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 NaOH应密封保存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是不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显碱性,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故C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应该密封保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7.(2023·广东·中考真题)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打闹
C.穿实验服和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答案】(1)C
【解析】(1)A、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有毒,不能在实验室吃零食,故选项行为不正确;
B、为防止发生人身危险,不能在实验室追逐打闹,故选项行为不正确;
C、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毒,实验时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故选项行为正确;
D、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毒,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故选项行为不正确。
故选C;
8.(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盐酸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开始时,要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一氧化碳
C.检验氢气纯度,试管口向上移近火焰
D.测定食醋的酸碱度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使用盐酸溶液(具有腐蚀性),选项操作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选项操作错误;
C、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防止氢气逸出,故试管口要向下,选项操作错误;
D、测定食醋的酸碱度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考点2 常用的化学仪器
9.(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双氧水保存在细口瓶中 B.浓硫酸保存在细口瓶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广口瓶中 D.胆矾保存在广口瓶中
【答案】C
【解析】A、双氧水常温下为液体,应保存在细口瓶中,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常温下为液体,应保存在细口瓶中,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常温下为液体,应保存在细口瓶中,不能保存在广口瓶中,故C选项符合题意;
D、胆矾常温下为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内黄县中考三模)美妙精致的化学仪器是完成化学实验的法宝。下列过程所用仪器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过程
研碎药品
蒸发溶液
灼烧固体
添加酒精
仪器图示
仪器名称
研钵
蒸发皿
烧杯
普通漏斗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研钵用于将固体块状药品研磨成粉末状药品,故A正确;
B、利用蒸发皿可进行溶液的蒸发操作,故B正确;
C、灼烧固体时使用坩埚,烧杯不能用于灼烧固体,故C错误;
D、添加酒精时可利用漏斗,可防止酒精散落,故D正确;
故选C。
11.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仪器没有用到的是
A. 漏斗 B. 玻璃棒 C. 烧杯 D. 量筒
【答案】A
【分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称量时需要使用托盘天平、药匙,量取时需要使用量筒、滴管,溶解时需要使用烧杯和玻璃棒。
【解析】A、漏斗的用途是:①向小口容器中注入液体;②用于过滤装置中;③用于防倒吸装置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没有用到的漏斗。A符合题意;
B、玻璃棒,氯化钠溶解时用于搅拌加快其溶解速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玻璃棒不可缺少。B不符合题意;
C、烧杯,溶解时用于盛放氯化钠和水,完成溶解操作,烧杯不可缺少。C不符合题意;
D、量筒,用于量取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水的体积,量筒不可缺少。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12.(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福渡初中学校中考冲刺)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A. 玻璃棒 B. 漏斗 C. 锥形瓶 D. 坩埚钳
【答案】B
【解析】A、玻璃棒能进行加热,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漏斗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锥形瓶能进行加热,但必须垫上陶土网,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坩埚钳能进行加热,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几种仪器,请回答问题:
(1)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2)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_____(填序号)。
(3)使用仪器③正确读数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① (2)④
(3)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解析】
(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则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即①;
(2)烧杯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填:④;
(3)仪器③是量筒,量筒正确读数的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4.(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节选)
(1) 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答案】(1) 锥形瓶 水槽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仪器②为水槽;
15.(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节选)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解析】(1)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16.(2023·广西·中考真题)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节选)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答案】(1)试管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17.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福渡初中学校初中学业水平化学冲刺)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③的名称:_______。
(2)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且能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则应选用的化学仪器为_______(填仪器序号)。
(3)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选择图⑥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③④⑥⑦或②④⑤⑥⑦
(3) ①. 酒精灯 ②.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
【解析】
(1)仪器③的名称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为固液常温型,若要能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③④⑦或②④⑤⑦;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装置为⑥;则应选用的化学仪器为③④⑥⑦或②④⑤⑥⑦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为固体加热型,还缺少的仪器是酒精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选择图⑥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故填:酒精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
考点3 实验基本操作
18.(2023年陕西省中考)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
B.加大理石
C.溶解粗盐
D.熄灭酒精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实验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错误;
C、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溶解操作,实验操作错误;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D。
19.(2023年云南省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C. 倾倒液体 D. 蒸发
【答案】D
【解析】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实验操作错误;
B、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实验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实验操作错误;
D、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D。
20.(2023年安徽省中考)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取用NaOH 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读取水的体积
【答案】C
【解析】A、取用NaOH时,要用药匙,瓶塞应该倒放,防止污染试剂,图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示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量筒要倾斜,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图示操作正确;
D、量取水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图中为仰视读数,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21.(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按照规程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移走蒸发皿
【答案】D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A正确;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B正确;
C、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C正确;
D、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为防止手烫伤,应用坩埚钳移走蒸发皿,放在陶土网上。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22.(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酒精洒出引发火灾,错误;
B、量筒只能称量液体体积,不能用于溶解的容器。且溶解一般为先加入固体药品,后加入液体药品,错误;
C、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不能用手直接拿取,应使用坩埚钳,错误;
D、检测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如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正确;
故选D。
23.(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小亮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他的错误操作是
A. 取氯化钠 B. 称氯化钠
C. 量取水 D. 溶解氯化钠
【答案】C
【解析】A、取用固体粉末装药品时,用药匙或者纸槽取用,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图示操作正确,故A正确;
B、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有腐蚀性的药品时,需要垫纸片或用小烧杯称量,图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需要视线和液面凹液面最低点相平,仰视读数时实际体积大于读数,图示操作错误,故C错误;
D、将称好的氯化钠加入烧杯,并倒入量好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图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24.(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以下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大理石保存在细口瓶中 B.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
C.量取液体 D.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A、大理石是固体药品,应该保存在广口瓶中,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应该将酸注入水中,防止液体暴沸,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液面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D、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且拇指应放在长柄处,操作错误。
故选C。
25.(2023年天津市中考)下列图示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液体的倾倒 D. 氧气的验满
【答案】B
【解析】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B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C错误;
D、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故D错误。
故选B。
26.(2023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这种方法制取氢气,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加入稀硫酸 D.收集氢气
【答案】A
【解析】A、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为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装置气密性好。A正确;
B、锌粒为固体颗粒,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应把试管横放,把锌粒放到试管口,再将试管缓缓直立起来。B不正确;
C、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应将瓶塞倒放,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略斜的持试管,瓶口紧挨试管口。C不正确;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27.(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氧气 B.蒸发食盐水
C.称量NaOH固体 D.滴加液体
【答案】B
【解析】A、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氧气应从长管进入。A不正确;
B、蒸发食盐水应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B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NaOH固体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C不正确;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把它悬空放在试管上方,不要接触试管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 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28.(2023年重庆市中考)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转移蒸发皿 B.取用固体粉末
C.溶解固体 D.称量固体
【答案】B
【解析】A、不能用手拿热的蒸发皿,故A错误;
B、取用固体粉末: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直立,故B正确;
C、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固体,故C错误;
D、用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29.(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筒读数 B. 检查气密性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解析】A. 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错误;
B. 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C. 向试管中倒入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此选项错误;
D.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此选项错误。
故选B。
30.(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测量溶液pH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B
【解析】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于试管的上方,不能伸入试管中,故选项操作错误;
B、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将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开手后在导管的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操作正确;
C、测量溶液的pH操作为,取一张洁净的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变色后与比色卡对照读出读数,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故选项操作错误;
D、读取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中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故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B。
31.(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稀释浓硫酸
C.点燃酒精灯 D.测溶液酸碱度
【答案】A
【解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2.(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 B.放置滴管
C.溶解 D.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胶头滴管不能放在桌面上,可放在烧杯等干净容器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溶解氯化钠的操作应在烧杯内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3.(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闻气体气味
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D.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答案】C
【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然后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好。A正确;
B、闻气体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B正确;
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里,不能放在纸上。C不正确;
D、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时,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的变化。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34.(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劳动是一切财富和幸福的源泉。我们青年学生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养成劳动光荣、不劳为耻的思想品德。最近,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下列劳动实践活动。
(1)清洗试管: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______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洗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试管应______填“正”或“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放在指定的地方。
(2)打扫并清洗地板:当大理石地板上有污渍时,不宜用洁厕液(主要成分为盐酸)清洗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 试管刷 倒
(2)
【解析】(1)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洗净的试管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放在指定的地方;
(2)当大理石地板上有污渍时,不宜用洁厕液(主要成分为盐酸)清洗的原因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5.(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堂金作马 B.暗香浮动月黄昏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日照香炉生紫烟
【答案】C
【解析】A、“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过程中涉及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指光的作用,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6.(2023年重庆市中考A卷)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答案】C
【解析】A. 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冰雪消融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火山烈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B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C。
37.(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阆中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下生产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原料 B.搅拌混匀
C.入坛发酵 D.成品装瓶
【答案】C
【解析】A、清洗原料,只是洗去原料表面的灰尘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搅拌混匀,只是将原料等混合均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入坛发酵,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成品装瓶,只是将醋装入瓶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8.(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凿盐井 B.剖竹去节
C.汲取卤水 D.井火煮盐
【答案】D
【解析】A、挖凿盐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B、剖竹去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C、汲取卤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D、井火煮盐过程中有物质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化学变化。
故选D。
39.(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0.(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牛奶变质 C.水结成冰 D.葡萄酿酒
【答案】C
【解析】A、铁锅生锈,生成新物质铁锈,不符合题意;
B、牛奶变质,生成新物质,不符合题意;
C、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变化,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酒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1.(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水的电解 C.燃料燃烧 D.粮食酿酒
【答案】A
【解析】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A。
42.(2023年天津市中考)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A、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星火燎原发生了燃烧,过程中有物质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积土成山,是物质形状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3.(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己是悬崖百丈冰 B.白玉为堂金作马
C.沉舟侧畔千帆过 D.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解析】A、己是悬崖百丈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白玉为堂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沉舟侧畔千帆过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山寺桃花始盛开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44.(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A
【解析】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煅烧石灰石,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冰、下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狂风怒号,卷走茅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45. (2023年山西省中考)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A. 分子的种类变多 B.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 分子的间隔变小 D. 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答案】C
【解析】A、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错误;
C、水蒸气形成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D、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6.(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潮解过程是物理变化;②变质过程是化学变化;③变质过程是物理变化;④潮解过程是化学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A。
47. (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归纳整理,理解化学大概念——物质的变化。
(1)色彩斑斓:
A.101 K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B.吹灭蜡烛产生白烟。
C.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______色物质。
(2)才气横溢:
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E.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现象是______。
(3)温润有致:
F.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将鸡蛋煮熟。
G.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清浊与共:
H.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概念感知:
分析以上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黑 (2)产生大量气泡
(3)降低 (4)
(5)ABDG
【解析】
(1)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碳,所以碟子底部产生黑色固体,故填:黑;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故填:产生大量气泡;
(3)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所以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会降低,故填:降低;
(4)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这些选项中:
A.101 K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是氧气气态变成液态,A物理变化;
B.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B物理变化;
C.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黑色物质,是石蜡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C是化学变化;
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是物理变化;
E.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E是化学变化;
F.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将鸡蛋煮熟,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F是化学变化;
G.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硝酸铵溶解于水时的吸热现象,G是物理变化;
H.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H是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是ABDG。
考点5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8.(2023年陕西省中考)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C
【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9.(2023年云南省中考)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不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A、氮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氮气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氮气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50.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石墨、活性炭和木炭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的用途可以是______。
A. 用于制铅笔芯 B. 用作电极 C. 用于切割大理石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其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木炭可用作燃料。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AB (2)物理
(3)
【解析】
(1)A、石墨具有滑腻感,且为深灰色,可用于制铅笔芯,故选项正确;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选项正确;
C、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切割大理石,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3)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1.(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可与酸性物质反应
B.用CO冶炼金属——CO具有可燃性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D.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可与Fe2O3反应
【答案】B
【解析】A、熟石灰显碱性,可以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所以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所以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故B错误;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能够将大油污乳化成细小的油滴,随水流冲走,故C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可以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用盐酸除铁锈,故D正确;
故选B。
52.(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锅用于炒菜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铁锅用于炒菜是由于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53.(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石墨作电极 B.用熟石灰(显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C.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D.金属铜作导线
【答案】B
【解析】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可用作作电极,错误。
B、熟石灰(氢氧化钙)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化学性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错误。
D、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导电性良好,属于铜的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B。
54.(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氮肥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则可作保护气,氮气用于生产氮肥不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导电性,则可作电极,其用于生产铅笔芯是因为质软,且颜色为深灰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其能与胃酸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其能与水反应,则可作食品干燥剂,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5.(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B.铝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 D.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答案】A
【解析】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味剂,故选项A正确;
B、铝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故选项B错误;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石墨电极和石墨电刷,故选项C错误;
D、盐酸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56. (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裁玻璃 B. 金属铜作导线 C. 石墨作铅笔芯 D. 稀硫酸除铁锈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金属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石墨作铅笔芯,是因为石墨是灰黑色,且质软,容易留下痕迹,颜色和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稀硫酸除铁锈,是因为稀硫酸显酸性,能与氧化铁反应,酸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57.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稀有气体
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制作霓虹灯
B
活性炭
吸附性
作冰箱除味剂
C
熟石灰
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D
一氧化碳
有毒
冶炼金属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可作冰箱除味剂,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D。
58.(2023年安徽省中考)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租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石墨
可以燃烧
作石墨电极
B
生石灰
与水反应放热
自热盒饭
C
活性炭
吸附性强
消除异味
D
合成纤维
强度高、弹性好
织成布料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石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故A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常作自热盒饭的发热包,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C正确;
D、合成纤维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具有强度高、弹性好等特点,常作衣服布料,故D正确。
故选A。
考点6 科学探究
59. (2023年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中考一模)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设计并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和试管中装有适量的水,A、B是两个相同的温度计。
(1)组装器材时,酒精灯应_______________(选填“熄灭”或“点燃”)以便确定石棉网的位置。
(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间隔lmin读取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问,将所得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85
86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液而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_________。
(3)实验中,还观察到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却不沸腾,这是由于_________。
【答案】(1)点燃 (2) ①. 95 ②.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试管中的水不能再从烧杯的水中吸收热量
【解析】
(1)使用酒精灯是,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为了充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则组装器材时,酒精灯应点燃以便确定石棉网的位置。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液而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95℃。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实验中,还观察到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却不沸腾,这是由于试管中的水不能再从烧杯的水中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不再升高。
60.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知识回顾】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手摸烧杯壁有______感觉;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3)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4)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___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填“1”或“2”)正确。
【答案】(1)有其他物质生成
(2) ①. 水珠或水雾 ②. 发热
(3) 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二氧化碳和水 ③. 化学
(4) ①. 发烫##发热 ②. 物理 ③. 2
【解析】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故填:有其他物质生成;
(2)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故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手摸烧杯壁有发烫感觉;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故填:水珠或水雾;发热;
(3)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由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以上分析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蜡烛燃烧为化学变化,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化学;
(4)白炽灯通电中,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发烫感觉;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猜想2成立。
故填:发烫或发热;物理;2。
61. 对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物质的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
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
①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即黑烟)。
②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③炭黑不溶于稀硫酸且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形成蓝色的溶液。
【实验设计】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______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______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推知______(填“小明”“小玲”或“小亮”)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有关
实验二:取一20 mL 的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①取下胶塞前的现象:______;
②取下胶塞后的现象:______
小亮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2)实验二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________干扰。
(3)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4)证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你还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5)通过探究,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答案】(1) ①. 试管夹 ②. 外焰 ③. 小明 ④. 氧气##O2 ⑤. 铜片不变色 ⑥. 铜片变黑
(2)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干扰;
(3)使铜片不与氧气接触
(4)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滴加稀硫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5)
【解析】
(1)[实验设计]夹持铜片用试管夹,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铜片,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的颜色是黑色的。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推知小明、小玲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实验二:取一20 mL 的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①取下胶塞前的现象:铜片不变色
②取下胶塞后的现象:铜片变黑
小亮的猜想正确
故填:试管夹;外焰;小明;氧气(O2);铜片不变色;铜片变黑;
(2)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可以避免铜片和酒精灯接触,目的是排除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干扰;故填: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干扰;
(3)空气中含有氧气,则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使铜片与氧气隔绝;故填:使铜片不与氧气接触;
(4)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还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滴加稀硫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故填: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滴加稀硫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5)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62.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强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______
Ⅱ
______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Ⅲ
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______
焰心处物质具有可燃性
Ⅳ
探究实验Ⅲ引出的白烟成分将导管加长,用冷的湿毛巾裹在导管外壁,一段时间后打开
导管内有白色固体析出
白烟中含有______
【答案】 ①. 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②. 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白烟能被点燃 ④. 石蜡固体颗粒
【解析】铁纱窗在高温情况下会变得红热,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硫酸铜一种白色粉末,吸水后变为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现象中硫酸铜粉末会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
由实验结论焰心处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知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能被点燃;
石蜡固体颗粒遇冷会凝结成石蜡固体,用冷的湿毛巾裹在导管外壁,导管内有白色固体析出,可知白烟中含有石蜡固体颗粒。
63.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英豪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 ___________;手摸烧杯有_____ 的感觉;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分析:由蜡烛燃烧现象可推测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蜡烛燃烧为_____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____
灯丝为银色固体
(4)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 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结论】猜想二正确。
【交流反思】
(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同学发现蜡烛燃烧过程中会有黑烟冒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在空气不足时,石蜡燃烧生成的_________。
【答案】(1) ①. 水雾 ②. 发烫 (2)化学 (3)发烫
(4) ①. 没有 ②. 物理 (5)有无新物质生成
(6) (7)炭黑
【解析】
(1)蜡烛燃烧生成水,则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蜡烛燃烧放热,则用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
(2)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水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灯泡发光放热,则灯泡发光时,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4)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则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5)由前面分析可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6)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7)蜡烛燃烧过程中会有黑烟冒出,是因为蜡烛燃烧时,空气不足生成的炭黑。
64. (北京市西城区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同学们进行“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猜想I.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
【进行实验】按图1所示完成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能说明猜想I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猜想II.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
【进行实验】用图2装置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在饮料瓶中装入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塞好瓶塞,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一端流出
②
将装置内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从短吸管端连续吸气10秒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③
倒掉瓶中液体并清洗干净,重新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他将瓶中重新加入等体积的石灰水,进一步进行吹气实验。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实验现象
3-1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3-3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3-4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解释与结论】
(2)步骤①说明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填“好”或“不好”)。
(3)补全步骤③的操作:_______。
(4)能证明猜想II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5)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填实验编号)。
【反思与评价】
(6)步骤③中,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答1条即可)。
【答案】 ①. 瓶1中蜡烛燃烧,瓶2中蜡烛熄灭 ②. 好 ③. 从短吸管端吸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从长吸管端吹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④. 吸气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 3-1和3-3 ⑥. 澄清石灰水浓度不同
【解析】(1)空气中氧气含量高,瓶1蜡烛燃烧;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不足以支持木条燃烧,瓶2蜡烛熄灭;故填:瓶1中蜡烛燃烧,瓶2中蜡烛熄灭;
(2)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发现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填:好;
(3)从短吸管端吸气10秒,吸气时长吸管底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从长吸管端吹气10秒,吹气时长吸管底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故填:从短吸管端吸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从长吸管端吹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4)长吸管底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故填:吸气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由实验编号3-1和3-3的吹气时间相同,石灰水浓度不同,故可知,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故填:3-1和3-3;
(6)步骤③中,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浓度不同;故填:澄清石灰水浓度不同。
【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卷】(5大核心考点):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卷】(5大核心考点),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卷5大核心考点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卷5大核心考点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提升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提升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提升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提升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考点卷】(11大核心考点):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考点卷】(11大核心考点),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考点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考点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