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起始课 课件
展开高中古诗词必背40首初中古诗词必背40首
01古代诗歌的文体特征(文学常识)
四言:出现最早,如《诗经》
五言:成熟于汉代,如《古诗十九首》
七言:成熟于唐代,如《琵琶行》
“诗余”“长短句”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一)基本的结构层次 P101
02古诗都写了啥?What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P2
03为什么写诗?Why
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P10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手法) P4-8
“诗家语”P155-157
古代诗歌的语言 P8-9
05如何读懂诗歌?如何答题?
选材特点宋诗居多交际对象情境载体
因“体”读诗 以“题”解诗
2023年教育部试题评析:考查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2023年新课标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取南宋林希逸的七律《答友人论学》,以诗歌的形式讨论治学的道理。尾联“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化用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袖也”。第16题由此设题,启发考生思考: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唯有可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其活泼精神。2022年教育部试题评析:关联教材,提升课堂质量效率全国乙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主观题)要求学生将其与教材所选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体味2首送别诗与普通抒写伤感愁绪的离别之作的不同,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充满豪情。
湖上晚归P126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 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 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 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湖上晚归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通过描绘湖上归途的景色,诗人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美好的幻想。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眼前的景色与仙境蓬瀛相联系,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个人感受。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动。桥横跨水面,水木已秋色,寺庙依倚在云峰上,翠羽湿飞,红蕖香袅,给人以美好而宁静的感受。诗的最后两句鸡犬林萝隐隐声,增添了生活气息,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 诗人归途中所见所感,呈现出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境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确方向有的放矢,找准路径整体把握,考查点,读懂诗歌,如何理解,反衬对比,咏物诗,诗歌鉴赏方法小结,答题步骤与方法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的高考考点,诗歌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诗歌鉴赏之炼句,命题特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的高考考点,语言风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