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壹章,第二章,第叁章,第肆章,内容情感,抒情方法,修辞手法,常用手法,表达方式,代表诗人与作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懂诗歌要明确读懂标准
(一)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诗歌大意:时、地、人、事、景、物。(二)领会深层意思:1.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2.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3.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他人往往设酒饯行,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这类诗即为“送别怀人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饯”等字眼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雁”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别董大 高适 〔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唐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无名氏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朋友相别;也有亲人、情人送别等。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烘托。诗人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前有伤离之意的物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情。③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象(虚写或虚实结合)。送别诗中作者常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怀。
(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品析首联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①“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城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拉近了两地的距离,拓宽了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
2.“五津”可“望”,是诗人的劝慰之语,因为可“望”,所以便不必为离别而忧伤。“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壮的感情基调。
3.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和大多数送别诗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
这首诗中,诗人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整首诗基调明朗乐观,不落俗套。特别是颈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积极乐观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体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
4.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两句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扫往昔送别诗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chénɡ)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后两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 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等情感的诗。
①标志中多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称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西楼、高楼、流水、井等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内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
或表达人生的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对写法(借对方抒情)。诗人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却不进行直接描述,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雁 韦应物 〔唐代〕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唐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代〕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示例二)“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景物形象)(句子翻译)
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面上。
4.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作简要的赏析。(炼句)
在描写景物、节令中,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等;“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表现了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6.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7.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即可。
秋兴 何景明 〔明末〕
诗歌颔联意境特别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P239)
①领联采用了“关河”“风雨”等意象,②写作者登上高楼北望,看到江山在秋季的风雨中一片迷蒙的景象,③营造了萧瑟苍茫的意境,(3分)④既表达了作者处在无边秋雨中的孤独迷茫,也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迷茫。(3分)
高楼一上思堪哀,水尽山空雁独回。万里关河迷北望,无边风雨入秋来。故人尺素年年隔,薄暮清砧处处催。徒有寒樽对花发,病怀愁绝共谁开。
这首诗展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①(其一)王守仁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②。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注] ①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冬,王守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②桂枝句: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
①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心地仁厚、重学善教的形象;②首、颔两联,重在表达诗人在离别时对学生们的感激、难舍之情,展现诗人关爱学生、重情重义的一面;③颈、尾两联,重在表达对学生们的殷殷期望和要求,展现诗人重学善教的一面。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①在《白下驿饯唐少府》中,诗人用“日近长安远”之典,以激励友人去长安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②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抒胸臆,宽慰友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不必在离别时伤感,乐观豁达,一扫离愁。
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
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
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描写山水清幽,表达诗人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对现实不满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内容:自然山水草木与田园风物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①白描与工笔;②渲染、烘托、通感等;③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④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与化动为静)
(1)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代表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终南山作者: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鸟鸣涧王维 〔唐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柴王维 〔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啄”两个动词运用拟人手法,惟妙惟肖地描摹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一个“争”字,让人感受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情景,使春色显得生机盎然。
2.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请从炼字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的妙处。
“乱”写出了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写出了初春小草刚抽出嫩芽的形态,突出了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这两个字紧扣初春景物的特点,表现了初春风光的妩媚动人。
4.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如“早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鹧鸪天 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xie):美酒名。②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经典,论养生之道。③元:同“原”,本来。
6.有人评价本词,“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抑郁不平之气依然按捺不住”,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6.(1)隐居之闲适:①上片前两句描写居住环境的优美宁静,让人感受到闲适;②词人的隐居生活闲适,饮酒、漫步、读书、看山,表现旷达自在的心情。(3分)(2)抑郁不平之气:①“啸傲”一句,表面表现词人的旷达,任凭终老田园,实际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消沉抑郁;②“老却英雄似等闲”一句看似怨恨造物者无情,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3分)
玉华山刘 崧[注]翠巘千峰合,丹崖一径通。楼台上云气,草木动天风。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伤心俯城郭,烟雨正冥蒙。[注] 刘崧生活于元末,时局动乱,诗人家乡江西地区也战乱频繁,玉华山是江西省樟树市境内的一座山,距离刘崧的家乡泰和数百里之远,这首诗是他第一次游山时所写的。【《课时作业》P443】
意境:辽阔的田野里,行人络绎不绝,平静无波的水面,落下栖息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3分)作用:视觉描写,远近、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时局动乱,百姓流离失所,(3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为下文表达伤感愁苦之情作铺垫。(3分)
“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起到什么作用(P217)?(6分)
(1)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
内涵: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jì)北等。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
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等。
从军出塞、征战备战、民族交往、塞上风情、边疆苦寒等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①修辞方面:夸张、比喻、互文、对比、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④写景方面: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视听结合。⑤抒情方面:用典、借古讽今。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之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与北归的大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写景)暗含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言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既写景又言事,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缕烽烟直冲云天。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带一样流过大漠,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直”“圆”构成壮美的画面,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孤烟”在无风的时节,“直”冲云天;“落日”即将没入大河尽头的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的构图,空间阔大,其次,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富有真实性。
《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送韩都护还边 卢纶①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②。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注] ①卢纶:中唐诗人,屡考进士不中,后做过户曹、县令等小官。②上将间: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①好勇争雄。首联写出韩都护早年即声震名显,且勇猛无比,敢在“上将间”争雄斗胜。(2分)②久经沙场。春来几度“入塞”,征战疆场;夜晚“登山”围猎,也是惯常。(2分)③治军有方。“龙蛇动”写三军像龙蛇一样首尾相应,突出其布阵奇巧;而“草木闲”又体现出其大军行军时迅疾隐秘、秋毫无犯的情形。(2分)④晚景凄凉。韩都护部下都已风流云散,而他白首之时,还要去往边塞,令人慨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给满分】
这首诗刻画了韩都护怎样的边将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确方向有的放矢,找准路径整体把握,考查点,读懂诗歌,如何理解,反衬对比,咏物诗,诗歌鉴赏方法小结,答题步骤与方法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起始课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聚焦教考衔接,梳理文体知识,诗歌发展脉络,中国古典诗歌体裁,如何写诗How,古诗词·选择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古诗词·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的高考考点,诗歌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诗歌鉴赏之炼句,命题特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