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展开3.7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
课题 | 3.7地形和地表图 | 单元 | 三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七上 |
教材分析 | 《地形和地形图》选自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7节,第三章主要探讨属于地球科学领域内与人类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而本节内容为相对独立又有关联的两部分:地形类型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绘制。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时地形的类型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第2课时为地形的变化。 本课时为第1课时:地形的类型、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教材对地形类型的内容作了简化处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判断五类地形,教学时结合本地实际地形特点展开,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引导学生从对家乡主要地形特征的感性认识入手能对五类地形特征作定性描述。而等高线地形图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地图之一,教材从用图的角度帮助学生确定地表形态特征与等高线分布特点的关系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 ||||||
学习 目标 | 科学观念:能辨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明各类地形的基本特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能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科学思维:能辨识地形类型,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探究实践:通过图片等,认识陆地地形,并学会辨识地形类型;学习模仿绘制地形图; 态度责任:培养读图、用图、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 ||||||
重点 | 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五种陆地地形;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 | ||||||
难点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问题。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 入 新 课 | 1、地球构造理论按发展先后依次为: 、 和 ; 2、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相互不断地发生 和 。 3、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 裂是引起 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 ,板块的张裂形成了 和 ,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 导 入 新 课 |
讲
授
新
课 | 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一、地形的类型 1、地形: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成的各种形态。 2、陆地的地形: 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3、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也称为绝对高度,简称为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的起点是某海平面。 (2)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即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比较: 活动: 读图: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4、各种陆地的地形特征: (1)山地: 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2)高原: 高原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 (3)丘陵: 丘陵海拔一般在 200~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 100 米以下。 (4)平原: 平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5)盆地: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 (6)五种陆地地形的比较: 根据各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说一说你家乡的主要地形是什么? 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附视频) 2、等高线地形图的功能: 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用等高线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不仅能正确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山体形状、坡度大小和山谷宽窄深浅等,而且能清楚显示一定地区的山势总貌。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附视频)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图等距; ②同线等距;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除了陡崖,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 ⑤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密集表示坡陡。 (2)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 A.坡度的识别: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B.山谷、山脊、陡崖、鞍部的识别: 等高线向高处凹入,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两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归纳记忆: 活动: 仔细观察并判读地形图:
A表示 ; CD表示 ; EF表示 ; G表示 ; B的坡度比H ; 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 ; 图中所示的陆地地形类型为 。 [参考:鞍部 山脊 山谷 陡崖 陡 170米 山地] |
各种地形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具体的类型分属于不是很清楚。
五种类型的陆地地形与海拔高度有关,故先介绍海拔和相对高度,以助学生理解
各种陆地地形的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介绍:
山地特征及图片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
高原特征及图片,使学生纠正“高”的不足认识,知道高原是整体高但顶部还是平的。
丘陵有起伏但起伏不大 有小山包等
平原的特征主要是“平”,但也有一定的起伏
盆地如“盆”周围高中间低的特殊地形,
表格形式比较有助于记忆
讨论有助于了解本地的基本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是本课时的难点内容之一,为突破难点,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立体”的地形转化为平面的图形。 先知道原理,再学习绘制可降低难度
视频可利于学生模仿、学习
等高线的特征也是绘制的基本要素, 为判读地形图打基础
指导判读方法,加强学生的有效记忆。
学法指导,帮助对比记忆
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纠正思维的偏差,形成科学思维,从而内化知识点。
|
课 堂 练 习 | 1、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形是( C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2、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图中A—D为山脊 B.图中B—D为山谷 C.图中C点的海拔是400米 D.从A处爬到山顶D处比从B处爬到山顶D处容易 3、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不一定相同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C.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会交叉 D.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不一定相同 4、下列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C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C.山谷、盆地、山脊、山顶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5、读我省某丘陵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高度,较高的是 地。 (2)某同学欲攀登B高地,有CB .DB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缓的是 路线。判断理由是: 。 [参考:(1)B (2)DB;DB处等高线比CB间稀疏,坡度平缓] 6、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A地位于D地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A.北方 B.西北方 C.南方 D.东南方 (2)对图中山体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 A.A地为鞍部 B.B地为陡崖 C.C地位于山脊 D.D地位于山谷 |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
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
课 堂 小 结 |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更加容易的学习。 | |
板
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