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教案+验收卷)
展开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二单元
一、文学、文体常识
(一)文学常识(作品作者)
1.《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3.《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4.《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1952年生,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散文集《婚姻鞋》等。
(二)文体知识
1.演讲词的三种类型。
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②说理型:以言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
《敬业与乐业》属于说理型演讲词。
- 书信。
(1)格式。
①称呼:顶格。
②问候语: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
③正文。在问候语下面一行,两格起笔。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若干段来定。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一般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常用)。“敬礼”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感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你的朋友×××等。在署名下一行右侧写上日期。
(2)书信体议论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本文主要观点:赞美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3.议论性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4.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或主张)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有的议论文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支撑与补充。
★注意:
①论点应为陈述语句,表达明确的观点。如:但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论题是文章所议论的问题、话题,多为词语或短语,如:“敬业与乐业”“论教养”。
②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分论点可以有多个,但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
③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
(2)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统计数据等。
②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诗歌等。
★注意:
①论据要有确凿性、典型性,最好具有新颖性。
②论据的表述要准确、精炼,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1>论证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
作用:使论述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⑤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作用: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浅显易懂。
<2>论证思路。(三步法)
①首先(提出问题),突出论点的提出方式,
②然后,(分析问题),突出使用的论据及其作用,
③最后,(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突出结尾的作用或结论。
5.议论文的结构。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2)并列式: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并重的。
(3)层进式:文章采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方式,从而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6.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严密,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从逻辑角度分析用词的准确、严密。
(2)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说理角度分析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鲜明性和生动性。从修辞角度分析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二、单元教材“补白”
1.并列复句。
(1)概念。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
(2)分类。
①他不故意地冷淡谁,也不肯绕着弯子去巴结人。(平列并列)
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并举并列)
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照并列)
2.选择复句。
(1)概念。
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2)类型。
①我宁肯轰轰烈烈过几年,也不愿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已定选择,先取后舍)
②与其造那么多炼不出铁的小高炉,还不如给老百姓盖一点房,改善居住条件呢!(已定选择,先舍后取)
③要么被困难吓倒,要么漠视困难的存在,要么就拿出勇气来战胜困难。(未定选择)
★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的区别
并列复句中几个分句说的情况同时存在,而选择复句中几个分句说的情况是有选择性的存在。相应的,两者的关联词语也是不同的。
例如:
①“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并列复句)
②“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选择复句)
3.转折复句。
(1)概念。
转折复句,又称转折句。指分句之间具有转折关系的复句。前边的偏句先说一种意思,后边的正句不是顺着偏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与偏句意思相对、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上去。
(2)分类。
①天才出于勤奋,但勤奋不一定都能成为天才。(重转,转折意味很重)
②他长得结结实实,只是比原来瘦了些。(轻转,转折意味比较轻)
4.因果复句。
(1)概念。
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常用“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由于”“所以”“因此”等关联词语。
(2)类型。
①由于主要人物还没到,屋里“嘁嘁喳喳”一片。(说明因果句)
②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再埋怨自己了。(推论因果句)
★有些因果复句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①村子离县城的医院太远,病人没来得及抢救。
②他优柔寡断,错失了难得的良机。
③河里结了冰,轮船开不出去了。
④你烧得这么厉害,一定是病了。
★转折、因果复句的语病。
(1)无转折因果关系。
①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但却深刻地表达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前后分句没有转折关系,删去关联词)
②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无因果关系,建议将“山区”改成“农村”)
(2)关联词语的问题。
①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前面使用了关联词“虽然”,后面应该在“平常”前加“但是”)
②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却清澈如镜。(“却”的位置放得靠后了,应把“却”放在判断词“是”的前面)
③因为你拯救了我们,因此你也自由了。(关联词搭配不当,“因此”可改为“所以”,或者删去“因为”)
(3)句式杂糅。
①根本原因是黑暗的社会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删去“所造成的”)
②解除预配的目的是为了年末的资产盘点。(删去“的目的”)
③因为“作者景观化”的这一假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删去前一个“因为”)
●小试牛刀
(1)下列各句与所给例句的复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A.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B.这条路天气好的时候尚且坑洼不平,何况一场暴雨过后呢?
C.一方面我们要认真钻研书本,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动手操作。
D.不辛勤地耕耘,不会有丰硕的成果。
【答案】C
【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并列复句。A句是选择复句,B项是递进复句,D项是条件复句。故答案为:C
(2)下列复句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
B.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不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
C.他是完完全全的中国人,只是中文只能说一点点。
D.他既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让他去解决吧!
【答案】C
【解析】A.“所以”表因果关系,是因果复句,前因后果;B.“因为”表因果关系,是因果复句,前果后因;C.“只是”表转折关系,是转折复句;D.“既然……就……”表因果关系,是因果复句,是推论因果关系;故选C。
三、阅读考点
考点一:论题和论点考查
1.找寻论点。
(1)标题:标题有时可以充当论点,有时不可。但不管标题是不是论点,都能够给我们找论点而指出方向(有时标题是论题,我们可以结合论题和文章内容得出论点)。
如:《厚道》一文,标题即为词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论题。我们再结合文章内容就可得出“我们做人做事要厚道”的论点。
(2)文章首句:文章首句即交代论点。
(3)开头(1-3段):通常格式为文章开头先讲述事例或引用名言,然后再以总结性词语(因此、所以、由此可见、可见、总而言之、事实上、换句话说等)引出文章论点。
(4)文章中间:有时论点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位置。
(5)结尾:有时,论点也常出现在结尾的位置。
较多情况下,论点是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概括论点。
在题干明确要求“概括论点”的时候,一定不要使用文章原话。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格式:
论点:我们做人/做事/文章特定范畴+要/不要+论题
3.标题、开头、结尾作用。
考点二:论据的考查
1.概括事实论据。
这类考题常常针对某一个论点,请你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什么事怎么样;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论据的作用。
分析论据作用时,要看所分析的论据是从属于哪一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还是从属于分论点。
3.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观点一致。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
补写论据要做到:论点与论据统一;叙述角度合理;平时多积累;语言简明扼要。
(1)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不但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更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赏;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语言表述形式可用类似于概括事实论据的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
(2)补写道理论据,要补写一句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句、公理、俗语或诗词等。
4.论据顺序能否调换。
5.文章某一论据能否删去。
考点三:分析论证过程
解题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其实,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答题方式:
① 文章(段)首先提出……这一论点 / 引出……论题。
② 然后使用……论据,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
③ 接着从……角度/ 运用……论证方法从正面 / 反面进行论证。
④ 最后得出……的结论 / 强调……的中心论点 / 发出……的号召 / 提出……的希望。
考点四:议论文语言考查
(1)生动性【结合手法分析作答即可】
(2)严密性【以某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例】
考点五:结合文章或材料,谈启示感悟,拓展延伸
解题思路:
(1)首先应明确同意与否。
(2)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加以论证或阐述。
(3)组织语言时要有论点、论据,注意恰当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