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1分,共25分)
1.(1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电闪雷鸣 B.昼夜交替 C.春华秋实 D.滴水成冰
2.(1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里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生物都需从环境中摄取营养
D.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1分)下列活动的进行,采用了调查法的是( )
A.配制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B.借助放大镜辨认蚂蚁的身体结构
C.统计校园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上网搜索有关新冠病毒的资料
4.(1分)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借助仪器用眼观察
B.可利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
C.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D.可利用录音机等工具观察
5.(1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列各项实验中,选择器材、试剂合理的是( )
A.显微镜,观察池塘生态系统
B.酒精灯,加热烧杯内的水
C.放大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组成
D.温度计,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6.(1分)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
A.5×、10× B.10×、40× C.15×、10× D.20×、35×
7.(1分)我们学习生物学,要注重科学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B.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要注意变量单一
C.科学探究中可多途径获得事实和证据
D.科学探究中可以依据假设修改实验数据
8.(1分)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装置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空气的有无 B.微生物的有无
C.瓶颈的形状 D.是否灭菌处理
9.(1分)下列关于“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升高或降低温度的范围应控制在10℃至20℃以内
B.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C.金鱼的鳃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一次呼吸
D.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有影响
10.(1分)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树、松鼠、云雀、玫瑰、喜鹊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
A.生物的生活环境 B.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C.生物的数量 D.生物的用途
11.(1分)“鱼儿水中游,燕子柳下翔”,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
A.只有阳光和空气
B.只有水分和土壤
C.只有鱼儿和燕
D.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2.(1分)变温动物即动物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蛇属于变温动物,下列生物环境中(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森林 C.寒带冻原 D.温带草原
13.(1分)水利部统计显示,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对长江流域的生物生存影响最大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C.空气 D.土壤
14.(1分)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过度放牧,破坏草场
D.大树底下好乘凉
15.(1分)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风华化,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创造条件。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16.(1分)《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共生
17.(1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分
18.(1分)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9.(1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20.(1分)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可以代表生物圈。下列关于生物圈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上层、大气圈下层、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下层
C.岩石圈下层、水圈、大气圈上层
D.水圈上层、大气圈下层、岩石圈
21.(1分)在学习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时,老师给同学们出示了一些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下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水晶博物馆的所有水晶 B.森林公园里所有的植物
C.西双湖景区 D.石梁河水库里的鲤鱼
22.(1分)小红的爸爸在市场上买了一个水族箱,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水草 B.水 C.螺蛳 D.小丑鱼
23.(1分)要将如图中的甲转换成乙,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内明暗变化分别是( )
A.右上方,变暗 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 D.左下方,变亮
24.(1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 )
A.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5.(1分)“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取得的最重要的科研成果是( )
A.试管婴儿 B.杂交水稻 C.克隆技术 D.嫦娥二号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5分)
26.(7分)某班的生物课堂上,同学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要放到显微镜(如图3)下观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第1组的同学要将头发丝放在放大2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填序号)。
(2)第2组的同学在对光时,无论怎么调整反光镜都看不到明亮的视野,你建议他们调整一下 。
(3)第3组的同学观察老师提供的叶片永久切片,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
(4)第4组的同学将无色透明直尺上的数字“6”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形是 。
(5)第5组的同学在观察老师提供的叶片永久切片时,发现不够清晰,他们应转动[ ] 可使物像变清晰。若想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变大,则应转动 换成高倍镜。
(6)第6组同学发现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都不动,污点最可能在 上。
27.(5分)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了解了诗词之美。“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回答下列问题:
(1)这4句诗中描写的生物一共有 种。
(2)影响了菊花开放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3)“新燕啄春泥”说明鸟儿在筑巢,为产卵做准备,这种现象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4)到了秋末冬初的季节,就会出现“荷尽已无”“菊残犹有”的景象,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莺、燕属于 。
28.(7分)如图一是某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图二是某同学根据所学生态系统知识制作的生态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
(2)图一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中属于 。
(3)生态系统包括 两部分组成,图二是模拟 生态系统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
(4)有同学认为,农田生态系统是依赖人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所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人。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为什么? 。
29.(6分)为了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某学习小组就“大豆种子的萌发是否受温度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光线情况
温度
水分
种子数量
萌发种子数量
第1组
向阳处
25℃
适量的水
50颗
49颗
第2组
向阳处
10℃
适量的水
50颗
1颗
(1)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小组做出的假设是 。
(2)制订计划过程中要注意变量单一,此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第1组和第2组两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形成 。
(3)根据表中记录的萌发种子的数量,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4)如果想要探究“大豆种子的萌发是否受光照的影响?”,上表应该改动的地方有 、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1分,共25分)
1.(1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电闪雷鸣 B.昼夜交替 C.春华秋实 D.滴水成冰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BD、电闪雷鸣、滴水成冰,不属于生命现象。
C、春华秋实,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C。
2.(1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里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生物都需从环境中摄取营养
D.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生物都需要从环境中摄入营养来维持生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体现的就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
故选:C。
3.(1分)下列活动的进行,采用了调查法的是( )
A.配制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B.借助放大镜辨认蚂蚁的身体结构
C.统计校园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上网搜索有关新冠病毒的资料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
【解答】解:A、配制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B、借助放大镜辨认蚂蚁的身体结构。
C、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D、上网搜索有关新冠病毒的资料。
故选:C。
4.(1分)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借助仪器用眼观察
B.可利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
C.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D.可利用录音机等工具观察
【答案】A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分析解答.
【解答】解: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如观察鱼的运动,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蚯蚓),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观察时要全面,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并进行讨论。
故选:A。
5.(1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列各项实验中,选择器材、试剂合理的是( )
A.显微镜,观察池塘生态系统
B.酒精灯,加热烧杯内的水
C.放大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组成
D.温度计,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答案】B
【分析】1、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2、酒精灯是一种以酒精为原料的加热工具,由灯体、灯芯管和灯帽构成,用来加热物体。
3、放大镜是用以放大物体的凸透镜,显微镜的雏形。通常用来观察物体细节。
4、温度计是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的工具。
【解答】解:A、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A错误;
B、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B正确;
C、观察植物细胞的组成需要用显微镜;
D、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一般来说夏季室温为25℃时;冬季室温为18℃时,所以测量空气的湿度一般用干湿计。
故选:B。
6.(1分)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
A.5×、10× B.10×、40× C.15×、10× D.20×、35×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解答】解:要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应选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目镜和物镜。
A、放大倍数为:5×10=50倍,故符合题意。
B、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故不符合题意。
C、放大倍数为:15×10=150,故不符合题意。
D、放大倍数为:20×35=700,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1分)我们学习生物学,要注重科学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B.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要注意变量单一
C.科学探究中可多途径获得事实和证据
D.科学探究中可以依据假设修改实验数据
【答案】D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A、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所以进行一个科学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是提出问题,A正确。
B、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要注意变量单一,B正确。
C、科学探究中要从多种途径获得事实和证据,C正确。
D、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而不能依据假设修改实验数据。
故选:D。
8.(1分)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装置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空气的有无 B.微生物的有无
C.瓶颈的形状 D.是否灭菌处理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以及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解答】解: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高温灭菌的过程,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瓶内的肉汤中。而右侧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微生物不能进入瓶内的肉汤中。由以上分析可知,右侧瓶内的肉汤中无微生物,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
故选:B。
9.(1分)下列关于“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升高或降低温度的范围应控制在10℃至20℃以内
B.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C.金鱼的鳃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一次呼吸
D.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有影响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
【解答】解:A、我们知道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外界水温高低而变化,养鱼一定要注意水温.鱼的适温范围较大,最高极限水温是34℃,所以实验时为了保证试验试验中数据的真实性,A错误;
B、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其他变量如水质、金鱼的大小等都相同;
C、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不是2次;
D、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
故选:A。
10.(1分)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树、松鼠、云雀、玫瑰、喜鹊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
A.生物的生活环境 B.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C.生物的数量 D.生物的用途
【答案】A
【分析】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鲫鱼、水草、蟹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松树、云雀、喜鹊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
故选:A。
11.(1分)“鱼儿水中游,燕子柳下翔”,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
A.只有阳光和空气
B.只有水分和土壤
C.只有鱼儿和燕
D.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答案】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解答】解: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又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温度、水、土壤等,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又有共生、捕食。因此。
故选:D。
12.(1分)变温动物即动物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蛇属于变温动物,下列生物环境中(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森林 C.寒带冻原 D.温带草原
【答案】C
【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解:蛇为变温动物,也就是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而改变,外界温度低蛇的体温低,如寒带冻原蛇的血液会凝固而导致死亡。
故选:C。
13.(1分)水利部统计显示,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对长江流域的生物生存影响最大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C.空气 D.土壤
【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解答】解: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水利部统计显示,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对长江流域的生物生存影响最大的非生物因素是水。
故选:A。
14.(1分)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过度放牧,破坏草场
D.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案】A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A、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叶刺,减少水分的散失,A符合题意;
B、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过度放牧,导致草原荒漠化,C不符合题意;
D、大树底下好乘凉,降低温度,也能降低温度,使树下氧气较多、湿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A。
15.(1分)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风华化,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创造条件。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答案】C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C。
16.(1分)《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共生
【答案】A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解:杂草与蔬菜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
故选:A。
17.(1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分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答】解: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
故选:C。
18.(1分)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B
【分析】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营养结构复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地球之肺”之称。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湿地具有净化水源,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农作物抵抗旱,最容易被破坏。
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缺乏高大的植物,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
故选:B。
19.(1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C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据此回答。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故选:C。
20.(1分)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可以代表生物圈。下列关于生物圈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上层、大气圈下层、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下层
C.岩石圈下层、水圈、大气圈上层
D.水圈上层、大气圈下层、岩石圈
【答案】A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解答】解: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故选:A。
21.(1分)在学习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时,老师给同学们出示了一些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下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水晶博物馆的所有水晶 B.森林公园里所有的植物
C.西双湖景区 D.石梁河水库里的鲤鱼
【答案】C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解答】解:A、水晶博物馆的所有水晶属于非生物,错误。
B、森林公园里所有的植物只有生产者,错误。
C、西双湖景区既包括了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D、石梁河水库里的鲤鱼只有消费者,错误。
故选:C。
22.(1分)小红的爸爸在市场上买了一个水族箱,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水草 B.水 C.螺蛳 D.小丑鱼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费者,属于生产者;
B、水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
CD、螺蛳,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1分)要将如图中的甲转换成乙,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内明暗变化分别是( )
A.右上方,变暗 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 D.左下方,变亮
【答案】B
【分析】从甲到乙,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了,并且细胞体积变大了。
【解答】解:显微镜成的是一个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甲图中细胞偏在左下方,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换用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视野内亮度变暗,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故选:B。
24.(1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 )
A.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答案】A
【分析】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解答】解:A、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A错误;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我们要爱护它;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是为了保护生物圈;
D、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保护生物圈。
故选:A。
25.(1分)“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取得的最重要的科研成果是( )
A.试管婴儿 B.杂交水稻 C.克隆技术 D.嫦娥二号
【答案】B
【分析】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等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是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解答】解:A、试管婴儿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A不符合题意;
B、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C、伊恩•威尔穆特,世界上第一个用体细胞克隆出动物的科学家;
D、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
故选:B。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5分)
26.(7分)某班的生物课堂上,同学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要放到显微镜(如图3)下观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第1组的同学要将头发丝放在放大2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①和③ (填序号)。
(2)第2组的同学在对光时,无论怎么调整反光镜都看不到明亮的视野,你建议他们调整一下 ②和④ 。
(3)第3组的同学观察老师提供的叶片永久切片,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压坏玻片标本 。
(4)第4组的同学将无色透明直尺上的数字“6”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形是 9 。
(5)第5组的同学在观察老师提供的叶片永久切片时,发现不够清晰,他们应转动[ ⑦ ] 细准焦螺旋 可使物像变清晰。若想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变大,则应转动 转换器 换成高倍镜。
(6)第6组同学发现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都不动,污点最可能在 物镜 上。
【答案】(1)①和③;
(2)②和④;
(3)压坏玻片标本;
(4)9;
(5)⑦细准焦螺旋;转换器;
(6)物镜。
【分析】由图可知: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解答即可。
【解答】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
(2)对光时,由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的结构是:光线→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人的眼睛,无论怎么调整反光镜都看不到明亮的视野,此时,或转动④遮光器选用较大光圈。
(3)当转动粗准焦旋,使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即上下相反。“6”。
(5)在观察老师提供的叶片永久切片时,发现不够清晰,可使物像变清晰,则应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6)污点的位置只有三个可能位置目镜、物镜。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首先转动目镜,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污点也不动。
故答案为:
(1)①和③;
(2)②和④;
(3)压坏玻片标本;
(4)9;
(5)⑦细准焦螺旋;转换器;
(6)物镜。
27.(5分)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了解了诗词之美。“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回答下列问题:
(1)这4句诗中描写的生物一共有 4 种。
(2)影响了菊花开放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温度 。
(3)“新燕啄春泥”说明鸟儿在筑巢,为产卵做准备,这种现象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繁殖 。
(4)到了秋末冬初的季节,就会出现“荷尽已无”“菊残犹有”的景象,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生物适应环境 。
(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莺、燕属于 消费者 。
【答案】(1)4。
(2)温度。
(3)繁殖。
(4)生物适应环境。
(5)消费者。
【分析】(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8、生物能够适应并能影响环境。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谁家新燕啄春泥”、菊、莺、燕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这4句诗中描写的生物一共有荷、菊、莺。
(2)到了秋季,温度降低,说明影响菊花开放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3)“新燕啄春泥”说明鸟儿在筑巢,为产卵做准备,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的基本特征。
(4)到了秋末冬初的季节,气温降低,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征。
(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莺、燕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消费者。
故答案为:
(1)4。
(2)温度。
(3)繁殖。
(4)生物适应环境。
(5)消费者。
28.(7分)如图一是某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图二是某同学根据所学生态系统知识制作的生态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太阳能(光能) ,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生产者(或禾谷类作物) 。
(2)图一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中属于 分解者 。
(3)生态系统包括 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两部分组成,图二是模拟 池塘 生态系统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
(4)有同学认为,农田生态系统是依赖人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所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人。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不同意 为什么? 人是消费者,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 。
【答案】(1)太阳能(光能);生产者(或禾谷类作物)
(2)分解者
(3)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池塘
(4)不同意;人是消费者,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答】解:(1)能量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开始于太阳能的固定。在该生态系统中。因此。可见。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可见,最基本。
(2)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屎壳郎和白蚁),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水),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3)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部分组成,故该图是模拟了池塘生态系统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
(4)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主要是农作物,而人是消费者。
故答案为:
(1)太阳能(光能);生产者(或禾谷类作物)
(2)分解者
(3)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池塘
(4)不同意;人是消费者
29.(6分)为了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某学习小组就“大豆种子的萌发是否受温度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光线情况
温度
水分
种子数量
萌发种子数量
第1组
向阳处
25℃
适量的水
50颗
49颗
第2组
向阳处
10℃
适量的水
50颗
1颗
(1)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小组做出的假设是 大豆种子的萌发受(不受)温度的影响 。
(2)制订计划过程中要注意变量单一,此实验的变量是 温度 ,设置第1组和第2组两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形成 对照 。
(3)根据表中记录的萌发种子的数量,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大豆种子的萌发受温度的影响 。
(4)如果想要探究“大豆种子的萌发是否受光照的影响?”,上表应该改动的地方有 第1组(或第2组)的向阳处改为黑暗处 、 第2组的10℃改为25℃ 。
【答案】(1)大豆种子的萌发受(不受)温度的影响
(2)温度;对照
(3)大豆种子的萌发受温度的影响
(4)第1组(或第2组)的向阳处改为黑暗处;第2组的10℃改为25℃。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解答】解:(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大豆种子的萌发是否受温度的影响,故做出的假设是大豆种子的萌发受(不受)温度的影响。
(2)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表中温度不相同。设置第1组和第2组两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其中第7组是对照组。
(3)根据表中记录的萌发种子的数量,得出的结论是:大豆种子的萌发受温度的影响。
(4)如果想要探究“大豆种子的萌发是否受光照的影响?”,实验变量为光照,故上表应该改动的地方有:第1组(或第2组)的向阳处改为黑暗处。
故答案为:
(1)大豆种子的萌发受(不受)温度的影响
(2)温度;对照
(3)大豆种子的萌发受温度的影响
(4)第2组(或第2组)的向阳处改为黑暗处;第2组的10℃改为25℃。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分,共 24 分,32,09,12,7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