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章末小结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展开【学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小结
【知识网络构建】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问题研究解疑】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
资料1:城市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的缺失
问题1: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问题2:以北京为例,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意义。
资料2:雨水花园
问题1: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问题2: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
资料3:海绵城市
问题1:推想海绵城市地面材料的特点。
问题2: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洪控制的思想有哪些发展?
问题3:在什么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宜建海绵城市?
问题探讨:
现实困难:(1)城市规划不完善;(2)城市治理难度大,成本高。
应对措施:①在城市规划上留出更多湿地、绿地等用于蓄洪、滞洪;②扩建、疏浚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涝防灾标准;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通过泵站抽排等应急手段,尽可能减少严重渍水的形成。
【专题整合归纳】
专题1 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专题2:土壤的改良
1.红壤的改良
红壤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针对红壤的不利条件,进行改造,形成肥沃的“水稻土”。
2.黑土培肥(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
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适合农耕。但对黑土无节制地开发导致了土壤肥力的耗竭,此外雨水冲刷使土壤肥力流失,因此要可持续利用黑土,注意培肥。
措施 | 说明 |
秸秆还田 | ①概述: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这是目前大面积采用的有效措施。②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促进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发育 |
压绿肥 | ①概述:把专门种植的绿肥作物翻压至土中,绿肥作物养分丰富。我国常用的绿肥作物有紫云英、苜蓿和草木樨等。②作用:不仅能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矿质营养成分,而且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
施用农家 有机肥 | ①有机肥的特点:所含营养物质较全面,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于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得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渐释放,因而肥效长而稳定。②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例协调,使土壤疏松,提高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 |
施用有益 微生物 | ①概述:微生物肥料是以活性(可繁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所需养分(肥料)的一种新型肥料生物制品,是农业生产中肥料的一种(也称第三代肥料)。②作用: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及活性,改善土壤性状,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抗寒能力;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增加有机质,减少病虫害 |
合理轮作 |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 |
3.盐碱地的改良
我国的盐碱地面积很大,分布很广。这些地区一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由于盐碱和干旱的危害,土地生产力很低,而且现在还有大面积盐碱地没有被开垦利用。因此利用和改良盐碱地,是增加我国土地后备资源的途径之一。
措施 | 说明 |
排水 | 地势低洼的盐碱地,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带走部分土壤盐分 |
灌水洗盐 |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再通过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降低土壤含盐量 |
种植水稻 | 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种植水稻,种植水稻后,一般田间要经常保持水层,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在相同的土壤含盐量情况下,水田中的盐分浓度较旱地低,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水,土壤中的盐分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
增施有机肥 | 有机肥能增加土壤腐殖质,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土的通气、透水和养料状况,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能中和土壤的碱性 |
深耕深翻 | 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深耕深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到耕作层下边,把下层含盐分较少的土壤翻到表层。深耕深翻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有效控制土壤返盐 |
客土压碱 | 客土就是换土。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 |
合理种植 | 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性,因地种植,合理布局。向日葵、谷糜类、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在较高的盐分溶液中也可吸收足够的水分,不易死亡 |
适时耙地 | 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防止返盐。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耙干不耙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