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上1《春》晨读晚练(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第1课 春
【晨读】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老师简评】
本文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反复渲染,驰骋想象,尽情谱写春之美景。既放得开又能收得拢,枝繁叶茂而主干分明。结尾段在呼应中又有深化,启迪我们珍爱自然,意义深远。
【写下你的欣赏】
【晚练】
一、课后读读写写
嗡 朗润 酝酿 卖弄 喉咙 应和 嘹亮 烘托 静默 风筝 抖擞 健壮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1.读写一遍以上的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1)山朗rùn( )起来了,水涨( )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鸟儿将窠( )巢安在繁花嫩( )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hóu( )咙,唱出wǎn( )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 ( )着。
二、积累与运用
3.《春》是一篇 (体裁)。作者朱自清,字________,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 》
《欧游杂记》《你我》等。
【答案】散文 佩弦 背影
4.文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红的”“粉的”“白的”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答案】B
【解析】结合三个句子所在段落内容来看,“红的”“粉的”“白的”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描写形成一一照应的关系。
5.下列诗句中描写的画面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答案】C
【解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描写的是小草刚刚破土而出的情景,还很嫩小。A项,诗中所写的草绿色很浓,说明很茂盛;B项,草已淹没马蹄,可见绿草如茵;C项,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稀疏、矮小的特点;D项,写出了草长势茂盛、牛羊肥壮的景象。故选C项。
6.下面是张晓同学在春天拍摄的照片。请你发挥想象,至少使用一个比喻句描绘画面的内容。(40字左右)
【示例】那簇拥在一起的鲜艳的花朵,像绽开笑靥的少女,展现了春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7.七(1)班准备开展“感悟春天·美妙相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活动中小明写的一段感悟,请你按要求完成各小题。
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苍翠的色彩,带来新的希望。嫩芽破土而出,梦想着向辽阔的蓝天竞发。【甲】暖阳从翠绿色的叶子间洒下来,斑斑点点的花纹在地上留下了。斑驳的花纹映着斑斓的色彩,更显出它娇美的模样。【乙】当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时,使我想起了许多美好的往事。
①修改【甲】处画线句子的语序,使其表达更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请提出修改意见: 。
(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农历各月份都有以花命名的美称,如农历二月,杏花闹枝头,所以二月又称为杏月。据此推断,农历三月的别称是( )
A.兰月 B.榴月 C.菊月 D.桃月
②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春雨惊春清谷天”依次指立春、 、惊蛰、 、 、谷雨。
【答案】(1)①暖阳从翠绿色的叶子间洒下来,在地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花纹。
②删去“使”。
(2)①D【解析】A项,农历七月兰花盛开,又称兰月;B项,农历五月石榴花盛开,又称榴月;C项,农历九月菊花盛开,又称菊月;D项,农历三月桃花盛开,又称桃月。故选D项。
②雨水 春分 清明
三、阅读理解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与春为邻
李军怀
①能够触摸到春的筋骨,有着令人慌张的气息。仿佛就是在一夜之间,红梅粉色的花一树怒放。
②几天前,米粒大小的花在黢黑干瘦的枝条上探头探脑地张望春天,羞羞答答的模样,仿佛花季少女在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青涩的情愫唯恐被人知道似的。
③不见一片叶子,一树繁花妖娆妩媚,美艳绝伦。丝丝缕缕的幽香沁人心脾,清清浅浅,浅浅悠悠,我仿佛能听到花的呼吸,那么轻,那么匀。
④夜里的雨,润物无声。草醒了,花醒了,空气清新得让人陶醉。泥土的味,混合着草的香,花的味,一同氤氲在早晨的空气中。这是大地吐故纳新的呼吸。黄天厚土在春雨的滋润下,一夜酣睡醒来,酣畅地打着呵欠。我仿佛看到它胸部一起一伏,绵长而均匀。暖暖的气息唤醒了花草的梦、鸟的梦,一起在一个清晨醒来。
⑤一群麻雀在地上啄食,叽叽喳喳。它们在谈论着食物、雨水、春天和爱情。它们在地上蹦蹦跳跳,欢欣鼓舞。原来,它们心中也居住着一个春天。
⑥阳光晴好,河面上闪着点点金光。柔若无骨的春风撩拨着水,涟漪泛起。水中央的几只水鸟,叫不出名字,结伴嬉水,水流向东,浩浩荡荡。远处的秦岭青如眉黛,近处的河水清清凉凉。天上闲云朵朵,耳边鸟鸣啁啾。好一个新的春天,活色生香在眼前,犹如一幅凌空铺展开的画卷。柳树仿佛站在河岸边的新娘,长发飘飘,婀娜多姿,万种风情。湖水做了照妆之镜,明镜映娇娘,怎一个“美”字了得!
⑦田园上,起身的麦苗做了绿毯,铺天盖地,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尽情渲染,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一望无际的绿色显示着春天勃勃的生机。田间地头春耕的人星星点点,麦田锄草的,挑野菜的,种树的……人勤春早,他们才是春天最美的风景。
⑧天上的风筝多了起来,花花绿绿的彩带装扮着天空。风筝越升越高,那些“蜈蚣”“老鹰”“青蛙”等越发活灵活现,天空生动热闹了起来。地上的人牵着线走,目光被高高飘扬的风筝牵着,欣喜的心放飞着,飘向远方……
⑨桃红柳绿,姹紫嫣红,大自然散发出芬芳、迷人的魅力。人处其中,无不被明媚的春景所感染和鼓舞,并欣喜着。我常会从破土而出的嫩芽感受到新生的力量,从枝头绽放的花朵体悟到生命的蓬勃和美丽,从一岁一季的枯荣兴衰中感知季节轮回和生活的甘苦……
⑩我常想,人人都喜爱春天,大概是因为春天一切都在生长,而生长就意味着希望、收获。大自然竭尽全力地展现着它的色、味、形之美,而谁又能拒绝得了美呢?我们自然不自然地被这自然之美吸引着、熏陶着、引领着。我们与春为邻、与春同居、与春同行,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⑪这新生的春天,这新生的希望,这新生的美好,渐行渐深。
(选自2021年3月18日《西安日报》,有删改
8.在作者的笔下,春天的不同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春景 | 特 点 |
红梅 | 妩媚怒放,沁人心脾 |
春雨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麻雀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河 | 清澈泛光,水流波动 |
田园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风筝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①润物无声,净化空气 ②啄食谈论,欢欣鼓舞(或:叽叽喳喳,活泼可爱) ③绿满天地,人勤春早
④花花绿绿,活灵活现
★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好一个新的春天,活色生香在眼前,犹如一幅凌空铺展开的画卷。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前的春景比作凌空铺展开的画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10.[课后习题迁移]李明准备朗诵《与春为邻》,请你帮他标出下面句子中的重读和停顿。(重读用“·”,停顿用“/”)
这新生的春天,这新生的希望 ,这新生的美好。
【答案】这新生的/春天,这新生的/希望,这新生的/美好。
11.[教材对比题]本文和朱自清的《春》都写到了风筝,二者在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答案】同:都通过写风筝多来表现人多,表达了人们迎春的喜悦。
不同:本文侧重写风筝的色彩斑斓,造型多样,表现了春天的多彩、热闹;朱自清的《春》,借风筝之多,引出对人们迎春活动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