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集权力——中央集权,统思想——尊崇儒术,强经济——盐铁专卖,固边防——北击匈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
1、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理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一)教学重点: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二)教学难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设计 |
导入新课 | 什么是大一统? 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通过徐州本地乡土历史引入本节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内容。 |
一、集权力——中央集权 | 合作探究: 结合以下材料找出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将要点写在表格(合作成果)位置。
问题一: 问题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部编版七上教科书》 问题三:农民与士族大夫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平民百姓对权力的向往,经常与士族大夫爆发斗争。 教师针对三个问题分别进行点拨,学生填写评价量表。 学生完成连连看活动,首先对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巩固统一措施有一个初步感知,之后针对每个问题教师分别讲解解决措施。
|
二、统思想——尊崇儒术
| 自主探究: 结合学案给出的学术流派,填写该学派的政治主张,将要点写在表格(自主思考)位置。 教师针对学生填写的内容进行点拨,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如果你是汉武帝你会选择哪一个学派的思想来巩固统治。 兴办太学:为了推行儒家教育,汉武帝在长安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五经》列为教学内容:到西汉末,太学生增加到一万多人。地方还设郡学。 作用: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知识小拓展: 材料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即“新儒学”。 思想与政治的紧密相关。 |
三、强经济——盐铁专卖
| 文物鉴赏家: 将下列的四个文物进行鉴定。
针对学生的答案,结合文物图片,捋清学生对于所列出的货币和器具的时间定位,并结合学生的生活,进一步讲解铸币权、盐铁专卖的概念。 经济上: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
四、固边防——北击匈奴 |
卫青和霍去病都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表彰他们对于国家统一做出的贡献。
我们能从卫青、霍去病身上看到什么精神品质?
|
课堂总结 |
对课文内容主旨的把控,要真正理解“大一统”的内涵。皇帝意志和中央权力对地方行政、主流思想、国家财政控制力的加强是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帝国统一是“大一统”后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秀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整体感知,规律探究,问题探究1,教学过渡,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深度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