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二○一九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 语文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 分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50分,时量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10分)
1.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酝酿 抖擞 发髻 贮蓄 B.气慨 缥缈 蹒跚 怂恿
C.附和 恍惚 慷慨 坍踏 D.侠隘 绽开 倘若 徘徊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1分)
A.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B.各得其所:每个人都得到了住的地方。
C.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分)
A.当我走到学校的时候,看到同学们拔河比赛的热闹场面。
B.班干部为了把元旦晚会策划好,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C.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增强。
D.小时候的这张照片把我的记忆带进了充满乐趣的童年。
4.《繁星》《春水》的作者是( )(1分)
A.泰戈尔 B. 冰心 C.刘湛秋 D.安徒生
5.名言佳句默写(5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2) ,以观沧海。
(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还有各种花的香.
(4)孤独的旅客漂泊在遥远的他乡,黄昏时刻,倍感凄苦,此时可以用诗句“
, 。”来表现内心的感受。
二、阅读(80分)
(一)欣赏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完成6—9题(14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解释诗中的两个词的意义。(2分)
(1)寻常: (2)闻:
7.这首诗中作者提到了哪几个人物?(3分)
答:
8.岐王宅和崔九堂借指当时的什么场所?作者提及这两个场所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9.请你联系这首诗的写作时代背景,以关键词“落花”“又”为突破口,去赏析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分)
答:
(二)请你阅读文言文《杞人忧天》完成10—14题(16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0.解释下面字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崩坠: (2)行止:
(3)奈何: (4)舍然:
11.下列文言介词“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翻译: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
1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2分)
答:
14.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杞人忧天,你会对杞人有什么评价?(4分)
答:
(三)请你阅读莫怀戚的《散步》完成15—19题(16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5.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2分)
答:
16.体会加点字的表达效果: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分)
答:
17.请你评价文中的“我”(3分)
答:
18.文中最后这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
答:
19.你从此文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4分)
答:
(四)请你阅读下面文章《母亲的颜色》,完成20—24题(17分)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的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④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绿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⑤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⑥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20.第①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这样叙述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1.第②段划线的句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22.第⑥段中“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们被的震撼的原因?(3分)
答:
23.小区的人们对小男孩有哪些举动?你怎样评价这个小区?(4分)
答:
24.根据文章并联系实际,请你谈谈你对标题“母爱的颜色”中“颜色”的理解(5分)
答:
(五)阅读下面文章《读书如熬粥》,完成25—29题(17分)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也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耐得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和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6.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7.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 (3分)
答:
28.你知道哪些有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这句名言对你的启示。(4分)
答:
29.读书要会选择。你身边的同学多数都在读什么类型的书?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5分)
答:
三、 写作(60分)
请你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记事的记叙文。
要求:1.先把标题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工整、卷面洁净。 4.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600字
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名句默写,请解释下面两个词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