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
展开第5课时 梯形的面积
课题 | 梯形的面积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93页—94页例3的内容 | ||
教学目标 | 1.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运用分割、拼摆的方法探究并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精神。 | ||
教学重点 | 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学难点 |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到过程。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梯形纸片、剪刀(学生自备)。 |
教 学 过 程 | 备 注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小轿车,有没有注意轿车的玻璃是什么形状的?(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轿车图) 学生:梯形。 教师:对,你们有办法计算出梯形玻璃的面积吗? 课堂预设:学生普遍不会,不知道怎么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梯形的面积,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计算轿车玻璃的面积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学习例3。 (1)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老师手里有一些相同的梯形纸片,大家可以先回顾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想一想,怎样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教师:大家小组内用梯形纸片动手试一试,看能否将梯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并交流讨论下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能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描述出示课件图) 学生1:我把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 学生2:我把梯形建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学生3:我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很好!这几位同学的转化方法都是可以的,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哪种转化方法更容易一些?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分别说说你觉得哪种转化方法简便以及你是怎样推导的。 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谁能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我觉得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更容易推导出面积公式。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课堂小结 教师:说得很好!(出示课件如下图)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b)h÷2。
(5)运用探究 教师:现在大家知道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那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有关梯形面积的问题吧! 出示课件P94例3。 教师:请大家根据我们推出的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个问题。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谁能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学生:
三、当堂训练 课件出示教材P94“做一做”。 (1)组织学生找出各梯形的上、下底和高。 (2)教师指名上台板书,其余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集体订正、评价。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梯形的面积,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教材P95“练习二十一”第1、2题。 |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时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可以比较容易想到转化的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用语言归纳总结。
| |
板书 设计 | 梯形的面积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b)h÷2。
| |
教后 反思 |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提出问题:梯形是不是也可以像它们一样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呢?然后,指导学生动手用纸片剪拼一下,为梯形面积的推导形成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加强了对梯形面积的理解。
|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及反思,共3页。
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