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6页未读,
继续阅读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精品模拟试卷(含详细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精品模拟试卷(含详细解析),共5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下列有关化学史实的描述错误的是,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09月01日实事求是的初中化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43小题)
1.勤劳质朴的海东人每一天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做法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剥出核桃的果仁 B.海东青稞酿美酒
C.切制蒸熟的酿皮 D.乐都沙果榨果汁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胆矾研碎 C.石蜡燃烧 D.铁水铸锅
3.下列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瓷 B.使用火药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冶炼金属
4.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
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B.
C. D.
6.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资源有限,应回收废旧金属再次利用,并寻找其替代品
B.化工废水应处理后达标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稀土是工业的维生素,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还是应该合理开采
D.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可以随意使用
7.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纳米铜的性质 B.水的组成
C.单晶硅的结构 D.无人机的研发
8.下列有关化学史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B.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波义耳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D.屠呦呦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9.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称量固体药品
C.加热固体药品 D.溶解固体药品
10.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
A.蒸发皿 B.量筒 C.燃烧匙 D.试管
11.下列仪器中,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
A. B.
C. D.
1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垫石棉网
B.在实验室里,任何药品不得品尝
C.为了节约药品,把剩余药品放回原瓶
D.用10mL的量筒量取9.75mL的水
13.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同学将取出后未用完的红磷放回原瓶
B.小芳同学品尝了实验室中贴有“蔗糖”标签的药品,表示味道很甜
C.小王同学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D.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小白同学取了盖满试管底部的该药品
1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 称量固体
C. 给液体加热 D. 闻气味
15.化学实验中,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漏斗
1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称量氯化钠
C.加入锌粒 D.量筒体积读数
17.下列仪器可加热且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 )
A.集气瓶 B.蒸发皿 C.量筒 D.锥形瓶
18.下列用量不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mL~2mL
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的
D.加热试管时,加热口均略向下倾斜
19.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
D.矿井发生瓦斯爆炸
20.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钢铁生锈 B.木条燃烧 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
21.诗词时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22.“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让人感受到冬日里的酒香和朋友的情谊。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蒸煮大米 B.米酒酿制 C.天空下雪 D.火炉烧炭
23.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滴水成冰 C.木已成舟 D.火烧赤壁
24.下列实验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硬水加入肥皂水
B.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C.冷凝管中水蒸气液化
D.电解水
25.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金刚石用于钻探机的钻头
C.用焦炭冶炼金属
D.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27.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用作吸附剂 B.木炭用作燃料
C.氧气用作助燃剂 D.氮气用作保护气
28.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
2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态氮气作制冷剂 B.金刚石用于制作钻头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30.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铜具有导电性,铜生锈
B.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液化
C.食醋有酸味,食醋挥发
D.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
3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汽油作燃料 B.液氮作制冷剂
C.活性炭净水 D.铜丝用作导线
3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C.液氮可用作冷冻剂 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33.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B.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C.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D.分子的数目变少了
3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原子与离子的电子数可能相等
B.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
C.在原子中,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Fe3+和Fe2+核外电子数不同
35.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的是( )
A.钠(Na) B.钙(Ca) C.镁(mg) D.锰(Mn)
36.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37.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
A.作保护气的——氮气 B.气球填充气——氦气
C.医疗急救用的——氧气 D.火箭新型推进剂——氢气
38.制作景泰蓝的釉料中常含钴元素。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钴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7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是Co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39.我国空间站已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为空间站提供所需电力的是硅太阳能电池帆板,制造太阳能电池帆板最主要的材料是晶体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
B.图中x的值为8
C.硅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86g
4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不可能再变成原子
4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足量的白磷和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B.实验成功标志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接近1处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D.激光笔的作用是引燃白磷
42.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
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一一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一一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一一构成两种气体的分子不同
43.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空气。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 B.SO2 C.CO2 D.NO2
二.填空题(共7小题)
44.现有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若想加热150mL水,除了要准备仪器⑦及陶土网外,还需要选取图中的 (填序号)。
(2)仪器①用完洗净后应该 (选填“正”或“倒”)放在试管架上、某同学在使用仪器①给液体药品加热后发现底部破裂,请你分析不可能的原因 (填序号)。
A.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B.加热前没有擦干容器外壁的水
C.液体量超过容器容积的
D.加热过程中没有上下移动试管
E.加热时底部触及灯芯
(3)使用仪器⑥量取水时,应先用倾倒法,快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 (填序号),如果读数时用仰视的读数方法,那么量取的水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5.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过程中有放热现象,请从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角度,将下列实验A与 (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主要都是由发生 变化引起的放热现象。
46.有发光发热或者有气体放出一定是化学变化。 (判断对错)
47.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加热蒸发水属于 变化,电解水属于 变化。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从微粒的观点看,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和 ,新生成的粒子是 和 。
48.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会慢慢熔化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会逐渐变黑,并能闻到一股焦味,这时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
49.折断铁丝是 变化,这是因为 ;铁丝生锈是 变化,这是因为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50.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
三.实验题(共10小题)
51.某同学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进行探究。
请回答:
(1)如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 (填序号,下同)。
(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 。
(3)其中可以食用的是 。
(4)从亲身(或家庭)经历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例一: ;
例二: 。
5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2)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3)小凌同学要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5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1)取用粉末状固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2)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在量液时,量筒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他取出的比5mL (填“多”或“少”)。
(3)现有100mL的水,欲给其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之外,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 ,加热时要利用火焰的 部分(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如果酒精灯内酒精过少,添加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5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1)需要加热约2mL的水需用到哪些仪器 (填序号);
(2)某同学在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会造成所取液体的体积 (“偏大”、“偏小”或“不变”)。
55.物质的称量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1)小明同学要称量食盐做实验,所称食盐的质量是 ,若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错了盘,小明同学实际称量了 g食盐。
(2)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左边,他应该 (填序号)。
A.增加砝码
B.继续加药品
C.减少砝码
D.减少药品
(3)根据如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mL,若俯视读数,实际体积会 (偏大、偏小)。
5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3)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给试管 ,再加热。
(4)指出如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
① ;
② ;
③ 。
57.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瓶塞要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若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会导致 的后果。
5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B中的误操作 。
(2)如图B所示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该操作结果会使所测液实际体积 (填写“大于”“小于”或者“等于”)读数。正确定量量取液体体积需要的仪器为 和 。
(3)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成的不良后果。
a.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b.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朝向手心 。
(4)小明在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请列举1点)
(5)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成他人。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5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外焰、内焰和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2s后取出,可观察到与 (选填“A”、“B”或“C”)处火焰接触的火柴梗部位最先炭化,说明此处火焰温度最高。熄灭酒精灯时,应用 盖灭,添加酒精时,应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2)根据如图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1)图A中的错误操作是 。
(2)图B中实际称取NaCl的质量是 g。
(3)图C量水时,仰视读数,所量水的体积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0.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明同学取3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如下实验:
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
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根据这一结论,请你对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操作提出建议。
(3)写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要注意的事项(写出一条即可)。
2023年09月01日实事求是的初中化学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3小题)
1.勤劳质朴的海东人每一天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做法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剥出核桃的果仁 B.海东青稞酿美酒
C.切制蒸熟的酿皮 D.乐都沙果榨果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剥出核桃的果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青稞酿美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切制蒸熟的酿皮,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乐都沙果榨果汁,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胆矾研碎 C.石蜡燃烧 D.铁水铸锅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C、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铁水铸锅只是状态的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3.下列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瓷 B.使用火药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冶炼金属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指南针用于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D、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4.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B.
C. D.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滴瓶上的滴管洗液后不能清洗,以防试剂被污染,应直接放回原瓶,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管口与瓶口应紧挨,试管应稍倾斜,图中瓶塞没有倒放,试管没有稍倾斜,瓶口未紧靠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资源有限,应回收废旧金属再次利用,并寻找其替代品
B.化工废水应处理后达标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稀土是工业的维生素,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还是应该合理开采
D.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可以随意使用
【考点】绿色化学.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金属资源有限,应回收废旧金属再次利用,或寻找其替代品,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工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故应处理后达标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稀土是工业的维生素,虽然我国的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资源有限,所以要合理开采,故C不符合题意;
D.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因为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实际应用的判断,难度不大。
7.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纳米铜的性质 B.水的组成
C.单晶硅的结构 D.无人机的研发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纳米铜的性质,属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水的组成,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C、单晶硅的结构,属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无人机的研发,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下列有关化学史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B.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波义耳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D.屠呦呦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道尔顿研究并提出了原子论,故选项说法正确。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
C、波义耳在实验中发现了酸碱指示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侯德榜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称量固体药品
C.加热固体药品 D.溶解固体药品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物质的溶解.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以免被腐蚀,故错误;
B、用天平称量固体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错误;
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至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炸裂,故正确;
D、溶解固体药品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
A.蒸发皿 B.量筒 C.燃烧匙 D.试管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首先知道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垫石棉网加热的是烧杯、烧瓶.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解答】解: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垫石棉网加热的是烧杯、烧瓶。据此选出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也不能垫上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是量筒。
故选:B。
【点评】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
11.下列仪器中,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
A. B.
C. D.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
B、量筒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故选项正确。
C、托盘天平用于一定质量固体药品的称取,故选项错误。
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垫石棉网
B.在实验室里,任何药品不得品尝
C.为了节约药品,把剩余药品放回原瓶
D.用10mL的量筒量取9.75mL的水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A、根据玻璃仪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药品的取用规则考虑;
C、根据药品的取用规则考虑;
D、根据量筒的精确度考虑。
【解答】解:A、给试管加热时不需要垫石棉网,故A错误;
B、在实验室里,任何药品不得品尝,故B正确;
C、剩余药品若放回原瓶,会使药品受到污染,所以应该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故C错误;
D、10mL的量筒只能够精确到0.1mL,因此用10mL的量筒不能量取9.75mL的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同学将取出后未用完的红磷放回原瓶
B.小芳同学品尝了实验室中贴有“蔗糖”标签的药品,表示味道很甜
C.小王同学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D.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小白同学取了盖满试管底部的该药品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中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中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药品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做法错误。
B、实验室中三不原则:不品尝药品、不直接闻、不用手接触药品,故选项做法错误。
C、实验室中三不原则:不品尝药品、不直接闻、不用手接触药品,故选项做法错误。
D、当未指明用量时,固体应盖满容器底部即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 称量固体
C. 给液体加热 D. 闻气味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错;
B、托盘天平使用时应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图中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错;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加热前要先预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错;
D、闻气体的气味,手在瓶口处轻轻地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化学实验中,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漏斗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
【解答】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A、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符合题意。
C、烧杯能进行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漏斗不能用于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称量氯化钠
C.加入锌粒 D.量筒体积读数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A、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标签向着手心,量筒稍倾斜,试剂瓶口紧挨量筒口,故A正确;
B、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图中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故B错误;
C、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7.下列仪器可加热且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 )
A.集气瓶 B.蒸发皿 C.量筒 D.锥形瓶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根据仪器加热时是否要垫陶土网主要根据仪器的材质是否耐高温及受热面积的大小.受热面积小的,瓷质加热容器可以直接加热,受热面积大的玻璃容器加热必须垫陶土网进行分析。
【解答】解:A、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不能加热,故错误;
B、蒸发皿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故错误;
C、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加热,故错误;
D、锥形瓶,由于受热面积大,受热不均匀,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故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必须熟练地记住可直接加热的仪器及其名称,不能直接加热的可以据此反推之;但是还要知道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可以通过垫石棉网来辅助之。
18.下列用量不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mL~2mL
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的
D.加热试管时,加热口均略向下倾斜
【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A.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未说明用量,一般取1mL~2mL;
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
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的1/3;
D.根据加热试管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mL﹣2mL,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固体加热时,如果试管口向上,冷凝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部,而导致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加热液体应向上倾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9.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
D.矿井发生瓦斯爆炸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物理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本题实质是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厨房中燃气泄漏遇火而发生爆炸的过程中,燃气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的过程中,烟花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煤矿井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瓦斯爆炸的过程中,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爆炸,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爆炸.
20.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钢铁生锈 B.木条燃烧 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木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牛奶变酸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诗词时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烈火焚烧若等闲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粉身碎骨浑不怕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要留清白在人间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让人感受到冬日里的酒香和朋友的情谊。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蒸煮大米 B.米酒酿制 C.天空下雪 D.火炉烧炭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煮大米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B、米酒酿制的过程中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C、天空下雪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火炉烧炭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3.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滴水成冰 C.木已成舟 D.火烧赤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磨杵成针、滴水成冰、木已成舟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磨杵成针的过程中,只是杵的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木已成舟,只是木头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火烧赤壁,发生了可燃物的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4.下列实验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硬水加入肥皂水
B.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C.冷凝管中水蒸气液化
D.电解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硬水中加入肥皂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冷凝管中水蒸气液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5.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金刚石用于钻探机的钻头
C.用焦炭冶炼金属
D.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了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人造金刚石可作钻探机的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B符合题意;
C.用焦炭冶炼金属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7.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用作吸附剂 B.木炭用作燃料
C.氧气用作助燃剂 D.氮气用作保护气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A、木炭用作吸附剂是由于木炭疏松多孔,利用了其具有吸附性的特点,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木炭用作燃料是因为能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而放出热量,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作助燃剂是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木炭、氧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8.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汽油作燃料是利用汽油的可燃性,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作燃料利用了汽油的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C、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的硬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态氮气作制冷剂 B.金刚石用于制作钻头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A、液态氮气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用于制作钻头,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是利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金刚石、干冰、碳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0.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铜具有导电性,铜生锈
B.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液化
C.食醋有酸味,食醋挥发
D.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具有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铜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氧气液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食醋有酸味,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食醋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汽油作燃料 B.液氮作制冷剂
C.活性炭净水 D.铜丝用作导线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A、汽油作燃料是利用汽油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液氮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铜丝用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C.液氮可用作冷冻剂 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
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
C、液氮可用作冷冻剂,是利用液氮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
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呼吸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33.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B.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C.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D.分子的数目变少了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原子与离子的电子数可能相等
B.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
C.在原子中,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Fe3+和Fe2+核外电子数不同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A、根据原子与离子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碳原子核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决定原子质量的因素来分析;
D、根据离子的形成来分析。
【解答】解:A、原子与离子的电子数可能相等,比如Na+和Ne的电子数均为10,说法正确;
B、碳﹣12原子的中子数为6,碳﹣13原子的中子数为7,两者中子数不同,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说法错误;
D、Fe3+和Fe2+分别是由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和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Fe3+的核外电子数比Fe2+的核外电子数少1个,所以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35.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的是( )
A.钠(Na) B.钙(Ca) C.镁(mg) D.锰(Mn)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解: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钠的元素符号表示为Na,元素名称与符号一致,故选项错误。
B、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钙的元素符号表示为Ca,元素名称与符号一致,故选项错误。
C、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表示为Mg,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故选项正确。
D、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锰的元素符号表示为Mn,元素名称与符号一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6.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蔗糖加入水中后,蔗糖溶解了,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7.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
A.作保护气的——氮气 B.气球填充气——氦气
C.医疗急救用的——氧气 D.火箭新型推进剂——氢气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氮气属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属于空气中的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D、氢气不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8.制作景泰蓝的釉料中常含钴元素。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钴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7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是Co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钴,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Co,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9.我国空间站已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为空间站提供所需电力的是硅太阳能电池帆板,制造太阳能电池帆板最主要的材料是晶体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
B.图中x的值为8
C.硅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86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A、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仅次于氧元素。
B、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C、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数就是几。
D、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解答】解:A、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仅次于氧元素,该选项正确。
B、x=14﹣2﹣4=8,该选项正确。
C、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该选项正确。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86,单位不是g,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4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不可能再变成原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A、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可通过失得电子形成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常见原子的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足量的白磷和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B.实验成功标志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接近1处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D.激光笔的作用是引燃白磷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足量的白磷可以保证氧气被完全消耗,装置气密性良好可以防止漏气,都是实验成功的保证,故选项说法正确。
B、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实验成功标志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接近1处,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过程中开始白磷燃烧放热,压强变大,集气瓶中水被压出,液面先下降;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的液面后上升,故选项说法错误。
D、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用激光笔点燃白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
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一一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一一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一一构成两种气体的分子不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铁原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故解释错误;
B、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解释正确;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因为水分子分子间隔变大,故解释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构成两种气体的分子不同,故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3.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空气。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 B.SO2 C.CO2 D.NO2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根据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O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SO2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CO2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当做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NO2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了解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7小题)
44.现有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若想加热150mL水,除了要准备仪器⑦及陶土网外,还需要选取图中的 ②④ (填序号)。
(2)仪器①用完洗净后应该 倒 (选填“正”或“倒”)放在试管架上、某同学在使用仪器①给液体药品加热后发现底部破裂,请你分析不可能的原因 AC (填序号)。
A.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B.加热前没有擦干容器外壁的水
C.液体量超过容器容积的
D.加热过程中没有上下移动试管
E.加热时底部触及灯芯
(3)使用仪器⑥量取水时,应先用倾倒法,快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 ③ (填序号),如果读数时用仰视的读数方法,那么量取的水体积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用于加热的仪器;测量容器﹣量筒.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1)②④;
(2)倒;AC;
(3)③;偏大。
【分析】(1)根据加热所需仪器来分析;
(2)根据试管的放置方法、试管破裂的原因来分析;
(3)根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所需仪器、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150mL水的体积较大,需要放在烧杯中加热,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陶土网,加热需要酒精灯,还需要铁架台,故除了要准备仪器⑦及陶土网外。还需要选择②④;
(2)仪器①是试管,洗净后应倒放在试管架上;
A、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是正确的做法,不会导致试管炸裂,符合题意;
B、加热前没有擦干容器外壁的水,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不符合题意;
C、液体量超过容器容积的三分之一,会导致加热时,液体沸腾溅出,不会导致试管炸裂,符合题意;
D、加热过程中没有上下移动试管,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不符合题意;
E、加热时底部触及灯芯,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不符合题意。
(3)使用仪器⑥,即量筒量取水时,应先用倾倒法,快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如果读数时,用仰视的读数方法,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那么量取的水体积偏大。
故答案为:(1)②④;
(2)倒;AC;
(3)③;偏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5.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过程中有放热现象,请从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角度,将下列实验A与 C (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主要都是由发生 化学 变化引起的放热现象。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化学。
【分析】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A、实验中硫燃烧放出热量,并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实验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但溶解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实验中镁粉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并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与C可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主要都是由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放热现象;
故答案为:C;化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6.有发光发热或者有气体放出一定是化学变化。 错 (判断对错)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错。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有发光发热或者有气体放出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加热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即可分析解答。
47.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加热蒸发水属于 物理 变化,电解水属于 化学 变化。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从微粒的观点看,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水分子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新生成的粒子是 氢分子 和 氧分子 。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加热蒸发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从微粒的观点看,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水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新生成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故填:物理;化学;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48.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会慢慢熔化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物理 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会逐渐变黑,并能闻到一股焦味,这时发生的变化属于 化学 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白糖慢慢熔化成液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糖会逐渐变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化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9.折断铁丝是 物理 变化,这是因为 没有新物质生成 ;铁丝生锈是 化学 变化,这是因为 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生成新物质 。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物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折断铁丝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丝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故答案为:物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0.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 物理性质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化学变化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物理变化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变化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化学变化;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水冷凝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化学变化;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水冷凝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实验题(共10小题)
51.某同学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进行探究。
请回答:
(1)如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 (填序号,下同)。
(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 ①②④⑥; 。
(3)其中可以食用的是 ⑤ 。
(4)从亲身(或家庭)经历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例一: 适量使用味精可使食品更鲜美 ;
例二: 食用加碘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 。
【考点】化学的用途.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⑦;
(2)①②④⑥;
(3)⑤;
(4)适量使用味精可使食品更鲜美;食用加碘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
【分析】(1)根据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进行分析。
(2)根据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车用汽油进行分析。
(3)根据图中可以食用的是食醋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所以图中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①②③④⑤⑥⑦;
(2)图中与人类住有关的是①②④⑥;
(3)图中可以食用的是食醋;
(4)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例如适量使用味精可使食品更鲜美;食用加碘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金的冶炼,使人们能乘坐上先进各种交通工具;新材料的研制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等。
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⑤⑥⑦;
(2)①②④⑥;
(3)⑤;
(4)适量使用味精可使食品更鲜美;食用加碘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常考点,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5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选用的仪器是 E (填字母序号)。
(2)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D (填字母序号)。
(3)小凌同学要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AC (填字母序号)。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1)E;
(2)D;
(3)AC。
【分析】熟悉常用仪器的图形、名称、用途进行解答。
【解答】解:(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选用的仪器是药匙,故答案为:E;
(2)试管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故答案为:D;
(3)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可选择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1)取用粉末状固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E (填字母序号,下同)。
(2)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AC ,在量液时,量筒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 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他取出的比5mL 少 (填“多”或“少”)。
(3)现有100mL的水,欲给其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之外,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 FH ,加热时要利用火焰的 外焰 部分(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如果酒精灯内酒精过少,添加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1)E;
(2)AC;凹液面最低处;少;
(3)FH;外焰;。
【分析】(1)根据药品的取用回答
(2)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解答;
(3)根据物质的使用方法解答。
【解答】解;(1)图中仪器有A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B试管夹用来夹持试管;C量筒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D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E药匙用来取用少量的粉末状固体药品、F酒精灯用来加热;G镊子用于取用块状固体药品、H烧杯用于配制溶液或较大量药品的反应容器;故填:E;
(2)量取5mL水,需要选择量筒和胶头滴管;先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量液时,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他取出的比5mL偏少;故填:AC;凹液面最低处;少;
(3)100mL的体积较大,需要选择烧杯进行加热,现有100mL的水,欲给其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之外,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烧杯和酒精灯,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要利用火焰的外焰部分;酒精灯内的量不应超过其容积的;故填:FH;外焰;。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等,细心地进行填写、选用或判断对错等。特别注意的是:在填写仪器名称时,书写要规范、工整,切不可使用错别字、不规范的字等等,题目比较容易。
5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1)需要加热约2mL的水需用到哪些仪器 ②③④ (填序号);
(2)某同学在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会造成所取液体的体积 偏小 (“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1)②③④;
(2)偏小。
【分析】(1)根据加热约2mL的水,属于加热较少量的液体药品,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加热约2mL的水,属于加热较少量的液体药品,需用到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2)某同学在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大,会造成所取液体的体积偏小。
故答案为:
(1)②③④;
(2)偏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5.物质的称量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1)小明同学要称量食盐做实验,所称食盐的质量是 13.4g ,若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错了盘,小明同学实际称量了 6.6 g食盐。
(2)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左边,他应该 D (填序号)。
A.增加砝码
B.继续加药品
C.减少砝码
D.减少药品
(3)根据如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34 mL,若俯视读数,实际体积会 偏小 (偏大、偏小)。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1)13.4g;6.6;
(2)D;
(3)34;偏小。
【分析】(1)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食盐的质量=10g+3.4g=13.4g;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错了盘,小明同学实际称量了(10﹣3.4)g=6.6g食盐;
(2)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左边,说明药品多了,他应该减少药品;
(3)由图示可知液体的体积为:34mL;若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但实际体积会偏小。
故答案为:(1)13.4g;6.6;
(2)D;
(3)34;偏小。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5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灯帽 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三分之一 。
(3)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给试管 预热 ,再加热。
(4)指出如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
① 标签未朝手心 ;
② 瓶塞正放在桌面 ;
③ 试管口与细口瓶远离 。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1)灯帽;
(2)三分之一;
(3)预热;
(4)①标签未朝手心;
②瓶塞正放在桌面;
③试管口与细口瓶远离。
【分析】(1)根据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进行分析;
(2)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进行分析;
(3)根据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给试管底部均匀受热进行分析;
(4)根据为防止残留药液腐蚀标签,拿细口瓶倒液时,标签应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防止药液腐蚀桌面,污染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进行分析。
【解答】解:(1)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防失火。故答案为:灯帽;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答案为:三分之一;
(3)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给试管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集中加热。故答案为:预热;
(4)为防止残留药液腐蚀标签,拿细口瓶倒液时,标签应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防止药液腐蚀桌面,污染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避免药液迸溅。故答案为:①标签未朝手心;②瓶塞正放在桌面;③试管口与细口瓶远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规范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7.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朝向手心 ,细口瓶的瓶塞要 倒放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若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会导致 试管炸裂 的后果。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1)朝向手心;倒放;
(2)C;
(3)①;
②试管炸裂。
【分析】(1)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2)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酒精燃烧后,产物中有水,可使产物水挥发,避免水蒸气留在灯帽中,冷凝后聚集在灯芯上,不利于下次的点燃;二是平衡气压,避免下次使用无法打开。不存在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的原因;
(3)①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若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试管炸裂的后果。
故答案为:(1)朝向手心;倒放;
(2)C;
(3)①;
②试管炸裂。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B中的误操作 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 。
(2)如图B所示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该操作结果会使所测液实际体积 大于 (填写“大于”“小于”或者“等于”)读数。正确定量量取液体体积需要的仪器为 量筒 和 胶头滴管 。
(3)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成的不良后果。
a.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会污染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
b.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朝向手心 瓶口残留液体流下,会腐蚀标签 。
(4)小明在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试管没有预热 。(请列举1点)
(5)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BDEG 。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成他人。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给试管内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基本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为了防止桌面上的脏物沾到瓶塞上污染药品,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该操作结果会使所测液实际体积大于读数;正确定量量取液体体积需要的仪器为量筒和胶头滴管;
(3)a.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会污染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b.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朝向手心,瓶口残留液体流下,会腐蚀标签;
(4)小明在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破裂,可能的原因有:如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这些都会导致水回流,试管破裂;
(5)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故A正确;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说话,故B正确;
C.在实验室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气味,严禁品尝药品,故C错误;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成他人,故D正确;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故E正确;
F.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故F错误;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故G正确。
故答案为:
(1)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
(2)大于;量筒;胶头滴管;
(3)会污染试剂或腐蚀橡胶帽;瓶口残留液体流下,会腐蚀标签;
(4)试管没有预热;
(5)ABDEG。
【点评】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5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外焰、内焰和 焰心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2s后取出,可观察到与 A (选填“A”、“B”或“C”)处火焰接触的火柴梗部位最先炭化,说明此处火焰温度最高。熄灭酒精灯时,应用 灯帽 盖灭,添加酒精时,应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三分之二 。
(2)根据如图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1)图A中的错误操作是 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
(2)图B中实际称取NaCl的质量是 4.6 g。
(3)图C量水时,仰视读数,所量水的体积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1)焰心;A;灯帽;三分之二;
(2)①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②4.6;
③偏大。
【分析】(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内焰、外焰、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我们一般用外焰加热,据此回答即可;
(2)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根据天平称量物质量的计算方法考虑;根据仰视读数测量结果考虑。
【解答】解:(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如图),约1S~2S后取出,可观察到A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试管应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添加酒精时,应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2)①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图示错误是: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②左码右物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游码的示数=5g﹣0.4g=4.6g;
③仰视读数,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
故答案为:(1)焰心;A;灯帽;三分之二;
(2)①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②4.6;
③偏大。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60.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明同学取3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如下实验:
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
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根据这一结论,请你对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操作提出建议。
(3)写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要注意的事项(写出一条即可)。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1)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效果最好;
(2)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
(3)先预热,再加热(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设计实验的注意事项、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水沸腾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故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2)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要先预热,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故答案为:(1)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效果最好;
(2)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
(3)先预热,再加热(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酒精灯的使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9/1 17:17:25;用户:实事求是;邮箱:18347280726;学号:37790395
菁优网APP 菁优网公众号 菁优网小程序
相关试卷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期末模拟试卷(含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期末模拟试卷(含详细解析),共6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期末模拟练习试卷(含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期末模拟练习试卷(含详细解析),共6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北京举办,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如图所示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期末模拟练习试卷(含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期末模拟练习试卷(含详细解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