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教案(表格式)
展开主备人: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
课 题 | 5 守株待兔 | |
教材分析 |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后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结果不但没有捡到兔子,还被世人嘲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要妄想不劳而获。 | |
学情分析 |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虽然学过文言文,但他们对文言文的了解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观看视频等方法引导学生来读通课文。 | |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 |
重 点 难 点 | 1、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出示:[ wéi ]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 wèi ]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四、作业 1、书写生字。2、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同总目标3 教学过程: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2.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 ,"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2)课文里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配音乐) 二、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读一读。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三、指导背诵,拓展阅读 1.背诵课文 (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2) 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3) 闭眼感受,配乐背诵。 2.拓展阅读 (1)生读《南辕北辙》,先读通顺。 (2)根据问题再读文,《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 ),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 )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6课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
课 题 | 6.陶罐和铁罐 | |
教材分析 | 课文讲述了发生在陶罐和铁罐身上有趣的故事。全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后半部分讲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出土变成了文物,铁罐却早已氧化消失了。 | |
学情分析 | 要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 |
教学 目标 |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 |
重 点 难 点 | 1、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 |
教学方法 | 引导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 1.师板书“缶”字。(出示缶的图片) (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 (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 (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 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1)陶罐和铁罐。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师指导“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3)出示和睦相处: [ chǔ ]1.居住 2.存在 3.跟别人一起生活4.决定,决断 [ chù ]1.地方 2.点、部分 3.机关部门 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 (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 )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 ),而铁罐却( )。 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2. 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 回归文本 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2.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四 作业 1、熟练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品读对话 1.(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交流 (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2. 出示对话 (1) 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 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 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二、 随堂练笔 整体感悟 1.出示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 出示:“陶罐( )地说” “铁罐( )地说” (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2.出示完整对话 整体感悟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 三、以读代讲 总结寓意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1)齐读后点红“流逝”, 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1)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 3.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 (1)陶罐,我想对你说 (2)铁罐,我想对你说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 ),正视自己的( )。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填学习之友练习。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
课 题 | 7.鹿角和鹿腿 | |
教材分析 | 《鹿角和鹿腿》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通过鹿对自己的腿和角的重新认识过程,告诉我们: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应该珍惜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实用”也是一种美。这则寓言故事层次清晰,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寓意深刻,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文章。 | |
学情分析 |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已经对寓言的文体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的阅读经验尚停留在感知层面,对文章的寓意还不能准确把握。 | |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 |
重 点 难 点 |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称、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在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引入寓言故事《鹿角和鹿腿》,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检查预习,巩固词语 1.课件出示预习单上词语: 匀称、不禁、珊瑚、皱起、 逼近、撅嘴、抱怨、 撒开、凶猛、 挣脱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认读多音字:称、禁、撒。 三、通读全文,了解段意 1.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用三个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 4. 完成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___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抱怨______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_____救了他的命。 5.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 作业: 1、熟练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2.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 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 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 ), !”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 ), !”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 。”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 鹿对腿说:“你虽然( ),但是( )。”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四 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填学习之友练习。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
课 题 | 8* 池子与河流 | |
教材分析 |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全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池子安逸、清闲的生活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最后池子干枯,而河流长流不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会散发光彩,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 |
学情分析 |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比较喜欢读故事,本文是一首诗歌,内容简略易懂,故事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 | |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 |
重 点 难 点 |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3.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4)“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5)“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6)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四、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填课时练。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
课 题 | 语文园地二 | |
教材 分析 |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的主题是整理寓言故事,“词句段运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积累“AABC”和“ABAC”式的词语。二是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三是学写通知这一应用文。“书写提示”列举了4个上下结构的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与本单元品味寓言的主题遥相呼应。 | |
学情 分析 |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语文的较为简单的方法,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并具备的了一定的归纳整理能力,经过前文的学习,学生学习寓言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 |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词句段的运用,积累词语,并能照样子根据具体的情境把句子补充完整。 2、学写通知,注意通知的格式。 3、积累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 |
重点难点 |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教学过程: 一 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1.交流令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点。 (2)课件出示分享方法。 2.寓言有道理: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交流。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二点。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上台交流。 (4)小结: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多读寓言故事,会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3.寓言如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1)学生交流讨论。 (2)师小结: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二 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1.发现构词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两组词语,学生先结合拼音自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检查认读。 (3)同桌互查,指名读,教师正音。 (4)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师生一起梳理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共同点。 (6)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同桌互说。 (7)仿写词语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①补充填空。②说说写写:学生自主说词,并试着写一写。 2.感受人物描写。 (1)读一读,比一比。 ①学生自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思考加点的词分别写的是什么。 ②全班交流:加点的词能去掉吗? ③学生讨论:这些词对句子有什么作用? (2)说一说,演一演。 ①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把加点的部分表现出来。②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3)找一找,读一读。 ①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②再读一读,读好人物语气。 ③讨论不同位置的提示语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说一说,练一练。 ①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完后将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恰当。 ③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总结方法:运用动作、表情等描写可以让提示语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 3.学写通知。 (1)学生读通知,说一说,一份完整的通知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课件出示: (2)全班交流总结:通知由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四部分组成。 (3)学生观察通知格式,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正中间,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落款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写在署名下面。 (4)学生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有什么特点。 (5)学生交流,归纳。(通知正文简洁明了;写清时间、地点、通知对象、事件;还应注意人物称呼的正确使用) (6)学生根据提示试写通知。(课件出示通知内容) (7)完成后师生评议、修改。 三 作业:练习写通知 课时目标 1.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8个字。 2.积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一 笔精墨妙,体验书法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8个字的特点。 2.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书写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要点。 3.教师结合示例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一个字如果横画或者竖画较多,写之前就要想好这些笔画的长短和距离,这样写出的字才好看。 4.学生自主练写这8个字,教师指导个别难写字。 5.同学互评。将写得好的作品展示出来。 二 品读寓言,积累成语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 2.指名读,教师正音。开火车,全班读。 3.交流讨论:通过预习,你能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并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4.指名上台交流。读一读,背一背。将成语摘抄至积累本中。 三 作业:背诵并抄写日积月累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