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精品教学ppt课件
展开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材简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关于声音产生的研究。主要通过“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活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聚焦部分通过平时的发声进行观察,如弹吉他时琴弦的运动,感受物体发声的振动。探索部分先通过观察皮筋的振动与声音的关系,初步得出声音是皮筋振动产生的猜想;再通过观察其他物体的振动与声音的关系,证实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最后通过反证法得出不振动就不产生声音的结果,在思维发展上采用假设-验证的科学过程。拓展部分讨论了人讲话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采用感受的方法进行验证。本节课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感受: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吗?第二部分则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最后通过观察音叉的振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非常熟悉,但他们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只是浅层的,他们会认为声音是摩擦、碰撞等动作产生的,而没有看到在这些动作下,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是学生前概念比较顽固的地方。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橡皮筋、钢尺等发声物体的状态进行观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能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探究实践:在观察物体发声的活动中,能用简单图画、文字和动作来描述
声音的振动状态。
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1根长皮筋、1包小米粒
学生:1个塑料尺、1根皮筋、1面鼓、1个音叉、1个透明水槽、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旧识导入,引入新知(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教师提问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听到我们身边的各种声音,有风儿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有鸟儿的鸣叫声,还有一些人们用乐器演奏的动听的音乐声,这些声音既丰富多彩,又美妙动听,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 学生猜想讨论。
预设:震动、拍打等
3.讲述: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一些简单的物体研究那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揭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去解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样对学生新知识的建构非常有帮助。
二、实验探究,观察发声的物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皮筋、钢尺、鼓、观察记录单
- 使皮筋、钢尺、鼓单独并持续地发声:出示皮筋和钢尺、鼓。
提问:让它们怎样发出声音有助于我们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预设,按压、弹拨等方法)
- 出示活动要求
(1)实验时控制你们的声音大小,不要影响别的小组实验。
(2)注意安全,小心使用,保护好器材。
(3)实验结束将材料放回实验盒。
-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 交流发现
(1)提问:我是怎样使尺子发出声音的?发出声音时看到了尺子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拨动、敲打
思辨:老师用力按压、弯曲尺子,它发声了吗?
(2)提问:我是怎样使皮筋发出声音的?发出声音时我看到了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弹、拨
思辨:老师用力拉伸皮筋,它发声了吗?
教师出示大皮筋,请同学上来帮忙,其他同学动手模仿皮筋发声时的状态。
(4)我是怎样使鼓发出声音的?发出声音时我看到了鼓面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敲击
思辨:老师敲击鼓面了,它发声了吗?(教师演示)
(5)尺子、皮筋、鼓面发声时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这种不断重复地往返运动,科学上把这种运动称作振动。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不断的强化物体发出声音时,他们的运动状态是怎么样的?教师在这里关键要解释振动是怎么样的一种运动方式。估计学生会猜测物体发出声音与敲击,或拉动物体有关,那么老师要引导学生敲击或拉动物体是给物体施加力,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施加力后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借助物体再探究(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音叉、水槽、学生记录单
1.出示音叉,教师敲击,引发矛盾。
提问:发声的物体真的都在振动吗?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科学仪器:音叉。
2.分组实验
(1)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看看手指有什么感觉?
(2)轻轻的敲击音叉,放入水中,看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3.交流发现
(1)提问:你认为音叉振动是怎样的一种方式?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预设:
(2)提问:让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为什么水面会有波纹?
(3)小结: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鼓等)在力的作用下是,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听音叉声音、看、摸、观察敲击音叉后在水中情况来感受音叉在发出声音时,音叉在振动。并告诉学生,对于一些振动不明显的,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使它明显,进一步强化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概念。
四、延伸拓展:吹吸管(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吸管
- 教师表演:用吸管吹奏声音。
提问: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小结:吹使试管里空气发生了振动,所以才产生了声音。
【设计意图】前面的课堂中主要是固体的演示,这里出现气体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五、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
1.这节课对于观察的现象如何记录,才能方便学生交流?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振动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学生很难表述,所以建议老师们能用图示的方法,同时要表达出振动往返的状态。在记录单中也可以特别提醒,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现。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6.水的作用优质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6.水的作用优质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6课《水的作用》教学课件pptx、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6课《水的作用》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5.风的作用公开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科学5.风的作用公开课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5课《风的作用》教学课件pptx、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5课《风的作用》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2.光是怎样传播的获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2.光是怎样传播的获奖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教科版五上《光》单元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课件pptx、教科版五上《光》单元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