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圆》教学设计1-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672612/0-16917214475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 圆》教学设计1-九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672612/0-16917214476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1 圆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1 圆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知识状况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过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圆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了解圆的相关概念,了解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共分2个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研究直线和圆的的三种位置关系,重点研究圆的切线。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并能利用公共点的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关系来判定它。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观察及想象的能力以及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正唯物主义观点。2.渗透从特殊到一般、数学转化的思想及运动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发展教学重点: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并能准确的判定教学难点:(1)理解“切线”定义中的:“唯一”;(2)灵活准确应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量化揭密;例题讲解;练习;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活动内容:1.思考点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怎么判断的?2.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圆(没画三个圆的目的是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想象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3.让学生上黑板前用三角板的边缘(相当于直尺)摆出和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活动目的:通过想象、动手操作、合作研究发现规律,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环节 讲授新课活动内容:1.如图,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O的半径r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你能根据d与r的大小关系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2.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活动目的:通过直观的图象,让学生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量化表示,并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第三环节 课中小结活动内容:1.让学生归纳总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给出一定的时间消化、吸收。活动目的:理解,记住,会运用第四环节 例题讲解活动内容:例1 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直角边AC=4cm.
(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AB与⊙C相切? (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4cm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第五环节 反馈练习1. 直线BC与半径为r的⊙O相交,且点O到直线BC的距离为5,求r的取值范围。2. 一枚直径为d的硬币沿直线滚动一圈.圆心经过的距离是多少?活动目的:巩固所学第六环节 课堂小结活动目的:知识系统、准确第七环节 课堂检测活动目的: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便于及时修正第八环节 课后作业课本P91:习题3.7 1、3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 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起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1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2 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