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短歌行》课后练习题(共34题)无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95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短歌行》课后练习题(共34题)无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95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短歌行》课后练习题(共34题)无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95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短歌行》课后练习题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情景默写
1.短歌行
(1)《短歌行》中诗人感叹年华已逝,借酒解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歌行》中,诗人用“朝露”作比,感叹留华易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诗人运用设问形式回答了什么可以解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5)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
(6)《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
(7)《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jīn) 呦呦鹿鸣(yāo) 榆柳荫后檐(yìn)
B.鼓瑟吹笙(shēnɡ) 绕树三匝(zhā) 暧暧远人村(ài)
C.何时可掇(duō) 越陌度阡(mò) 羁鸟恋旧林(jī)
D.周公吐哺(bǔ) 枉用相存(wǎng) 守拙归园田(zhuó)
3.下列句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 衿:衣领
B.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越陌度阡 阡: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C.鼓瑟吹笙 鼓:弹奏
山不厌高 厌:满足
D.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沉吟至今 沉吟:沉思吟味
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的句子,用来比喻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绕树三匝,何枝可依?D.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5.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但联系全诗看,并未流露出消极情绪。
B.作着当时虽然在畅饮豪歌,却并没能排解心中求才立业的忧思。
C.“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
D.周公以至诚之心招纳贤才,作者认为要建立统一大业,就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7.下列对《短歌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运用借代和用典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8.下面对《短歌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
B.在这首诗歌中,曹操主要强调了他的“愁”,这个愁主要是指“没有贤才来和他一起建功立业”。虽然写到了“对酒当歌”,却无以酒浇愁之意。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
D.“月明”四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喻,而诗歌的最后四句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点出了主题,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鲁迅笔下“改造文章的祖师”①,曹操不蹈袭前人成法,不断追求新变,其对音乐之贡献______。中国古代重要乐种清商乐,便创始于曹操。清商乐兴起于曹魏时期,此时文坛较活跃的是建安文人团体的核心人物——②“三曹”。(曹操、曹丕、曹植)③他们不仅促成乐府民歌的文人化转型,更让清商乐______。曹操于______之际,不废吟咏,他填写的乐府诗如《蒿里行》④《短歌行》等在当时就众口相传,风靡一时。曹操基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兼以宏伟之想象,对乐府诗的体制进行了大胆革新,发壮心,抒豪情,表现出尚实精神与通达作风。通过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与艺术表现力,这对中国音乐史的走向乃至清商乐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历经1800年的岁月流转,清商乐依然______。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容小觑 风生水起 厉兵秣马 流光溢彩
B.不容小觑 声名鹊起 戎马倥偬 熠熠生辉
C.非同小可 风生水起 戎马倥偬 流光溢彩
D.非同小可 声名鹊起 厉兵秣马 熠熠生辉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增强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与艺术表现力,这对清商乐的形成乃至中国音乐史的走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B.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与艺术表现力,这对清商乐的形成乃至中国音乐史的走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C.通过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并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这对中国音乐史的走向乃至清商乐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D.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并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这对清商乐的形成乃至中国音乐史的走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11.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
D.④《》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2.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第一节“对酒当歌”四句诗,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
B.《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带有楚风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D.“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的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
1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
15.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1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起兵讨伐董卓,在孟津会师。
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诗人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
D.“势利”句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自己的利益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的程度,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17.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18.在《短歌行》中曹操抒发了人生短短的忧叹,诗人的这一情感与本诗的哪些诗句存在关联?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苦寒行①
曹操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②。
悲彼东山诗③,悠悠使我哀。
(注)①这首诗是曹操在建安十一年征高干时所作。其时在正月。②糜:稀粥。③东山:《诗经·豳风》篇名,旧说是周公所作。诗写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获得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全诗气氛悲凉,色调凄苦,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主要叙写行军途中的艰难,运用白描写法,语言朴实,给人苍凉悲壮之感。
B.行军之难,既表现为路途艰险、前行无路,更有意志的考验,内心的犹豫徘徊。
C.“行行”,叠词的使用,走啊走,前路好像没有尽头,表现了战士们的绝望心情。
D.“担囊”“斧冰”既是写实,动词的使用,又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真实而形象。
20.“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一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③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稀薄的阴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两句写鱼儿安然地游于禄水之中,鸟儿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两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役夫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两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2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喜雨诗
曹植
太和二年大旱,三麦不收,百姓分为饥饿。
天覆何弥广,苞①育此群生。
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
庆云②从北来,郁述③西南征。
时雨中夜降,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膏壤,登秋毕有成。
注① 苞:通“包”,容。②庆云:祥云,此指雨云。③郁述:同“郁律”,雷声。
2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雨”之情源于旱情消除,百姓不再饥饿,反映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关切。
B.天旱不雨,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凄苦,诗人以悲伤的笔触揭露社会的黑暗。
C.“弃”与“惠”、“憔悴”与“滋荣”对举,突出了天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D.诗中的“时雨”与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都有“及时雨”的意思。
24.全诗运用哪些写作手法表现“喜雨”之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薤露行①
曹 植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②已分。
骋我径寸翰③,流藻④垂华芬。
(注)①薤露行:汉乐府曲调名。②粲:分明。③翰:羽毛,代指笔。④藻:文采。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若风吹尘”运用比喻手法,写人生恍若突然被风吹走的尘土,感叹生命渺小,人生飘忽易逝。
B.五、六两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直抒胸臆,诗人希望能展露自己的才华,得到明君的重用。
C.“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批评当时的士人没有德性,竟然还不如虫兽,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D.“孔氏”二句,写孔子删定《诗》《书》,奠定了文人中的王者地位,称颂孔子功业卓著,贡献巨大。
26.明朝学者李梦阳称曹植的诗“其言愤切而有余悲”,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27.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诗有着独特艺术风格,语言浅显,清丽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笔致委婉,感情细腻,有千回百转的缠绵。
B.全诗不断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赋、比、兴名种表现手法,综合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等方法,反复渲染思妇的情绪。
C.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一般来说,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
D.李白有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时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曹丕作为此时期的代表人物,以作品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
2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其一)
曹丕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2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展转”“不寐”“披衣”“彷徨”四个词语,刻画了一个长夜难眠的游子形象。
B.明月、雁南飞是古诗常见意象,情感与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相似。
C.“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点题,“郁郁”“绵绵”写出了思乡之情的浓郁、绵长。
D.诗歌以欲飞却没有翅膀,想过河而无桥,望风长叹、肝肠寸断收束全篇,余味悠长。
30.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价此诗“景中情长”,请对此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诗五首(其三)
王粲(1)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2)顺广川,薄暮未安坻(3)。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注释:(1)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从曹操南征孙权,此诗为征战途中所作。(2)方舟:两船相并。(3)坻:指江岸。
3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舟顺广川”是说战船相并,顺江而下,军队征战气势非凡。
B.“薄暮未安坻”与首句的“征遐路”呼应,强调征战路途遥远。
C.“下船登高防”两句,写出了草深露重时登高望远的复杂心绪。
D.“即戎有授命”两句,诗人慨叹作战自有军命法则,不可违背。
3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叙事开篇,简洁地交代了征战的目的。
B.诗歌融情于景,奠定了悲壮豪迈的基调。
C.诗歌语言有表现力,几笔便勾画出征夫形象。
D.诗歌情感真挚动人,抒情中不乏理性思考。
33.诗歌情感跌岩起伏,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
四、语言表达
34.《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奸诈、阴险、嫉妒心很强的人,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读过《短歌行》后,你对曹操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堂检测,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字词,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