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学导异,拓学展异,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第 1 课时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使学生经历根据问题寻求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感受从问题想起确定解题过程的分析推理思路,培养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用数学思维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获得成功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
简单运用: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
复杂运用:能根据问题寻找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正确解答。
创见:
教学重点
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关注差异
一、 预学查异
师:为了迎接新学期,爸爸带着小明来到商场添置新衣。(课件出示例题图)
师: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预设):图中有两种运动服,每套标价分别为130元和148元;有两种运动鞋,每双标价分别为85元和108元;有两顶帽子,每顶标价分别为16元和24元。
师:如果从中选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你想怎样提?
指名2至3名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解决问题。
师:还有好多同学想提问题,看来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很多的问题。
二、 初学适异
1、 理解题意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师:在你的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找出错误的答案并展示。
提问:他的答案对吗?哪里不对?
生(预设):他没有看清楚问题,求的不是最多剩下多少元。
师:问题中“最多剩下多少元”怎么理解?
引导学生明确:买的东西价钱越少,剩下的钱就越多。
2、 分析数量关系
师:现在我们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要知道剩下的钱有多少元,就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预设):需要知道“带了多少元”和“用去多少元”这两个条件。
师:你会用数量关系来表示一下吗?
(板书:剩下的钱=带来的钱-用去的钱)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
生(预设):已经知道带来的钱是300元,用去的钱还不知道。
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剩下的钱=带来的钱-用去的钱
300元 ?元
追问:那我们要求剩下的钱,应该先求什么?
生:先求用去的钱。
师:怎么求用去的钱,需要哪两个条件?
生(预设):需要“130元的运动服”和“85元的运动鞋”这两个条件。(教师完成板书)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3、 列式解答
提问:通过刚才的分析,你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生(预设):先算“一共用去多少元”,再算“剩下多少元”。
师: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课本上,列出相应的算式,求出结果。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现:
先算:一共用去多少元? 130+85=215(元)
再算:剩下多少元? 300-215=85(元)
答:最多剩下85元。
三、研学导异
1、回顾反思
师:为什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要选择130元的运动服和85元的运动鞋呢?
生:(预设)因为问题要求最多剩下多少元。
师:原来,我们是从问题想起,来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的。师:接着我们是怎么思考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式,找出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想一想”
谈话:小明有了新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很开心,这时爸爸给小明提了一个问题。课件出示: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师:“最少找回多少元?”怎么理解?你想选哪个条件解决呢?
生(预设):要使得找回的钱最少,那么用去的钱就要最多。选择24元的帽子这个条件。
师:你能根据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找回的钱=付出的钱-用去的钱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
生(预设):已经知道付出的钱是100元,用去的钱还不知道。
师:在练习本上写下你的解答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最多剩下多少元”和“最少找回多少元”这两个问题,我们都是先从什么想起的?
生:都是从问题想起的。
师:像这样从问题想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补充板书:从问题想起)
师: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个新的策略试一试。
3、“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周末小明和爸爸来到果园摘水果,爸爸提出条件:想要吃到水果,要先解决我的问题。我们来帮帮小明吧。
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你能根据这个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式吗?
生: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数=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
师:老师给大家再提供一些信息。(课件出示:桃树有52棵,梨树有3行。)
师:你能说说要解决这个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吗?
生(预设):缺少“梨树每行有多少棵”这个条件。
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桃有5箱,梨有10个,桃子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师:你能尝试独立帮小明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摘完水果后,小明和爸爸回家时路过了超市。(课件出示第3题)
(1)1个茶壶和4个茶杯一共多少元?
(2)1个热水瓶比4个茶杯多多少元?
师:你能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分组练习,男生解答第一问,女生解答第二问。
交流: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算式和结果。
一共的价钱=茶杯的价钱+茶壶的价钱
4×4=16(元) 16+20=36(元)
热水瓶比茶杯多的价钱=热水瓶的价钱-茶杯的价钱
4×4=16(元) 35-16=19(元)
追问:这两题都要先算什么?
生:都要先算4个茶杯的价钱。
四、拓学展异
“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小明和爸爸回到家后,看见妈妈在拖地。(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片)
师: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吗?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5×9=45(块) 169-45=124(块))
师:这样算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生(预设):先求的是花地砖有多少块,再求白地砖有多少块。
追问:你能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说说怎样想到要先求花地砖多少块的吗?
生(预设):从问题想起,可以找出数量关系:白地砖的块数=一共的块数-花地砖的块数,其中花地砖的块数还不知道,就要先算出花地砖有多少块。
五、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哪个策略?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是怎样想的?
小结: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找出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六、 作业布置
课堂:《补充》P24
回家:《练习与测试》
通过对前面策略的复习,帮助孩子理清条件和问题以及让他们知道相同的条件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让学生在交流中意识到,由于这里的已知条件比较多,条件之间可能存在的组合也很多,如果仅仅从条件出发进行分析和思考,方向不明、目标不清,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所求的问题。
问题的含义主要有两个:第一,用300元购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剩下的钱有可能是不一样的;第二,要使剩下的钱尽可能多,就要从中找出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这里先让优等生说说数量关系,再让后进生复述。
组织回顾与反思的活动时,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上诉两个问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比较,认识到:解答这两个问题时,都可以从所求的问题响起。
可以让学生说说解决材料提出的问题各需要哪些条件,在引导他们联系给出的条件思考还缺少什么条件,学生补充条件后,还可要求他们将所有的条件与所求问题连起来说一说,以感受相关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引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思考过程:因为白地砖的块数=地砖总数-花地砖的块数,而花地砖的块数是未知的,所以要先求出花地砖的块数,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想起
剩下的钱=带来的钱-用去的钱 用去的钱:130+85=215(元)
300元 ?元 剩下的钱:300-215=85(元)
答:最多剩下85元。
130元的运动服 85元的运动鞋
教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学习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重组】,【基础保障】,【重难点突破】,【创新尝试】,【评价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