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第1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第2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第3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第4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第5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第6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第7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三说明文阅读,一按说明对象分,二按语言特色分,回归教材图解考点一,回归教材图解考点二,回归教材图解考点三,逻辑顺序,冬眠的奥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使人们获得知识。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阐释的事理。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结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作诠释则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侧重于事物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从严密程度上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并不是所有“……是……”格式的句子都是下定义。考生在区分时,可使用“替换法”快速辨别。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把“沙漠”换成“地震”,仍然成立。因此,这句话只是形象地阐明了沙漠与人类的关系,并没有从本质特征上对沙漠加以解释。
    第一,按说明对象的自身特征与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安排说明顺序。 ①通常情况下,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 ②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性,说明时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地进行说明。 ③如果是说明复杂的事理,一般采用逻辑顺序,这样更具有科学性。 第二,按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顺序。
    ①对于读者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明一般规律,再说明个别现象。读者先获得总体认识,然后结合具体事物或事理进行理解。如《苏州园林》,作者先概括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作具体解说,这样读者更容易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对于读者比较陌生或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机制、由个别推及一般的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先列举物候现象,再说明物候成因,这样便于读者理解。
    考点1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10年2考)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0年5考)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10年2考)考点4 信息提取与概括(10年4考)考点5 拓展延伸(10年1考)
    考点6 分析句段作用(10年1考)考点7 品析说明文语言(10年2考)考点8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10年3考)考点9 字词的指代义(10年1考)
    冰雪精灵——雾凇[2018安徽]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惊看凇花云叠。树树琼枝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思飞,霓裳欲舞,疑入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下,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结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此外,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气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华。【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华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华成雾凇提供了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为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它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大量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人们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知识》2018年第2期,作者张敏,有删改)
    第一层(第①—③段):介绍雾凇的外形具有通透灵动的美。第二层(第④—⑥段):介绍雾凇形成的条件。第三层(第⑦—⑨段):介绍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第四层(第⑩段):由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生发对人生的感慨。
    分类别、作诠释、打比方
    考点1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10年2考,2018、2013年考查]
    1.[2018安徽,5]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解题思路划分层次时,要注意厘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甲句总说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可划为第一层;乙、丙两句分别说明有云和无云对水汽凝华的影响,介绍了雾凇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可划为第二层;丁句说明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华成雾凇提供了保障,介绍了雾凇形成的第二个条件,可划为第三层。
    参考答案 B(共3分)
    一题多问①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的。②请将第×段划分成三层,并简要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苏州园林》,八上P102]阅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层次划分范围。 本题要求为《苏州园林》全文划分层次。第二步: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内容和说明结构等。 本文的说明结构为“总—分—总”,第①段为第一层,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总领全文;第②段至第⑨段为第二层,从多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第⑩段为第三层,一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激发人们一睹苏州园林风采的兴趣。据此可划分文章层次。即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⑩。第三步:查找文章关键词、句、段进行验证。 如第①段“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领起下文,该段应单独划为一层;第⑩段“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是对上文说明内容的总结。
    划分说明文结构层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按说明顺序划分结构层次。说明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往往和说明顺序密切相关:采用时间顺序的文章,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来划分结构层次;采用空间顺序的文章,可以按照空间的转换来划分结构层次;而采用逻辑顺序的文章,则可以按照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主要到次要等逻辑顺序划分结构层次。2.按说明结构划分结构层次。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时,可先判断它属于哪种结构,然后根据各个结构的特点进行划分。详见“知识帮”之“说明文的结构”P253。3.按说明内容划分结构层次。通读全文或相关语段,采用“同类合并法”,将相同的内容划分到一起,从而确定文章的结构层次。此外,还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找到具有总结性或承上启下作用的句段,帮助确定文章的结构层次。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0年5考,2018、2017、2015、2013、2011年考查]
    2.[2018安徽,6]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4分)
    解题思路辨析说明方法,要抓标志性语句。由“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可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作者对“粒状雾凇(硬凇)”和“晶状雾凇(软凇)”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的介绍,属于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要指出说明的内容,然后结合说明方法的特点并联系文本具体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①分类别:明确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②作诠释:准确解释了硬凇和软凇的特征和区别。(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失分点①分不清“作诠释”和“下定义”两种说明方法,错答成“下定义”。②没有答出“分类别”,作用却答出“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③作用回答不准确。④答案包含错字。如将“作诠释”写成“做诠释”。
    一题多问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②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中国石拱桥》,八上P96]下面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第一步:通读句子,抓标志性词句,判断说明方法。 由“50.82米”“9.6米”“9米”可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唐朝的张嘉贞说……”可看出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第二步:结合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其一般作用。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 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学性和趣味性。
    第三步:结合语句或段落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列举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雄伟,引用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设计巧妙绝伦。第四步:根据题干要求,整合答案。 运用了列数字和引用的说明方法。列举“50.82米”“9.6米”“9米”等数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雄伟;引用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设计巧妙绝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学性。
    作答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类试题的答题模板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10年2考,2018、2015年考查]
    3.[2018安徽,7]选文从雾凇外表的    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    ,运用了    说明顺序。(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内容及说明顺序的把握。解答第一空,可抓住第③段中“但好像……通透灵动的美”一句,摘取关键词“通透灵动”作为答案;解答第二空,要抓住第⑦段中的第一句话,该句领起⑦⑧⑨三段,其中“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是关键句,可摘取关键词“优秀品质”作为答案。选文首先说明雾凇的外表,然后介绍雾凇形成的条件,最后介绍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运用了逻辑顺序。
    参考答案通透灵动 优秀品质 逻辑(共3分。每空1分)
    失分点①表述不准确,如第一空答“晶莹剔透”。②说明顺序判断错误或将“逻辑”二字写错。
    变式提问①文章第×至×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②文章第×段和第×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八下P28]第七至十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和答题范围。 本题要求分析连续几段的说明顺序,要通读文章,锁定答题范围。第二步:抓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顺序。 第七至十段的标志性词语是: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由此可看出运用了逻辑顺序。第三步:结合段落内容,概括层意并厘清各层次间的关系。 第一层:第七至九段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即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第二层:第十段介绍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这样的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第四步:根据题干要求,整合答案。 第七至十段采用了逻辑顺序。第七至九段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即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第十段介绍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这样的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变式探究一:文中几个段落或内容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分析。①表态(通常回答是“不能”)。②阐述理由:第×段的内容是……,第×段的内容是……,二者存在先后的逻辑关系(或这样的行文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或与上/下文某处“……”一句相照应,或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或存在由内到外、由前到后、由远及近、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边等的空间顺序)。③因此不能调换。变式探究二:文中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①表态(一般是“不能删去”)。②阐述理由:该段的内容是……,其上下文的内容是……,该段对上下文……内容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或该段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或该段在结构上起……的作用)。③该段对事物/事理的说明更全面、更充分、更周密,因此不能删去。
    考点4 信息提取与概括[10年4考,2018、2017、2015、2011年考查]
    4.[2018安徽,8]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3分)
    解题思路第⑦⑧⑨三段分别介绍了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概括答案要点,可采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如由第⑦段“这是因为雾凇……天然‘净化器’”一句,可概括出答案“吸附污染颗粒”;由第⑧段首句“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可知雾凇能产生负氧离子;根据第⑨段内容,可知雾凇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
    参考答案①吸附污染颗粒;②产生负氧离子;③吸纳大量音波。(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失分点①答案不简洁,没有按照题干要求进行“概述”。②没有注意题干中“用平实的语言”的要求,给出“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环境的天然‘消音器’”等答案。③答案不全面,只答出其中的一两点。
    一题多问①雾凇对改善环境有何作用?请用平实的语言进行概述。②文中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大雁归来》,八下P3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3月的大雁”有何不同。第一步:分析题干,明确答案所在区域。 根据“3月的大雁”的提示,可锁定文章第四段为答题区域。 第二步:采取有效的方法,筛选有用信息。 本段没有特别明显的提示性词语或关键句,因此需要逐点分析提取所需信息。第四段共七句话,前四句是有关“3月的大雁则不同”的说明。首句为领起句;第二句主要是说此时的大雁面临的环境比较安全;第三、四句则主要说明此时的大雁飞行的路线是弯曲的,并且不再“一声不响”,而是向沙滩低语,向水洼和池塘问好。第三步:根据题干的显性或隐性要求组织答案。 ①大雁面临的环境不像冬天那样危险;②大雁的飞行路线是弯曲的,不像冬天那样笔直;③大雁们不再是“一声不响”,而是向水洼和池塘问好。
    考点5 拓展延伸[10年1考,2018年考查]
    5.[2018安徽,9]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了你哪些启示?(6分)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关注文章的结尾段。“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是说人间万事如同雾凇的形成,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包含一个答案要点;“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一句,则可分解出两个答案要点:“做好充分准备”和“觅得良机”。据此,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即可。
    参考答案人生的成功如同雾凇奇观的形成,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并付出艰辛努力,还要抓住机遇。(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失分点①没有从“雾凇奇观的形成”的角度谈启示,错答成“奉献精神”“帮助他人”等。②答案不全面。只从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中找答案,没有结合“人间万事出艰辛”一句谈启示。
    一题多问①结合文章所讲内容,请你设想……②请针对……提出两点具体可行的建议。③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1.联想想象类。解答时首先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激发思维灵感,寻找联想想象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与关联处。然后从题干中找出答题角度,利用积累的知识进行设计,力求新颖,符合科学原理。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述。2.献策建议类。首先弄清题干要求围绕什么提建议,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的;然后根据所提建议的对象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3.感悟启示类。首先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从中提炼出作者观点及相关要点;然后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背后隐含的意义;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特征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4.材料链接类。首先仔细分析链接材料,找出其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然后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抓关键词,提炼要点;最后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写出探究结果,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冬眠的奥秘[2017安徽]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体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一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形相关:体形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形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形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得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就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
    第一层(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冬眠的奥秘。第二层(第②段):介绍动物冬眠的特征。第三层(第③段):说明动物冬眠的意义。第四层(第④⑤段):说明冬眠有助于长寿以及研究动物冬眠的前景。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考点6 分析句段作用[10年1考,2017年考查]
    1.[2017安徽,5]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解题思路说明文首段的作用一般有: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本文第①段,用“我们”的向往开篇,贴近生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本段直接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并引出下文对这一说明对象的说明。
    参考答案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失分点①答案要点不全,只答出其中的一点或两点。②答案烦琐,未突出重点。
    一题多问文章第×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中国石拱桥》,八上P96]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第一步:明确所分析的段落(句子)位于文章(段落)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该段是文章第一段,这就决定了在回答结构上的作用时,不能出现“总结全文”“承接上文”“承上启下”“与上文相照应”等术语。第二步:从三个角度入手,结合段落(句子)内容具体分析。 内容上:①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外形特点;②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石拱桥。 结构上:①引出下文对石拱桥的说明;②总领全文。 表达效果上:运用了打比方、引用的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说明文中,不同位置的句段的具体作用1.句段位于文章的开头:结构上:①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介绍;②呼应文章标题;③总领全文。内容上:①引用故事、传说、个人经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生动的比喻、名人名言等引出说明对象,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②开篇点题,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达效果上: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运用说明方法,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文学性(或故事性、趣味性)。2.句段位于文章的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引出下文……的内容;③总结(承接)上文……的内容。3.句段位于文章的结尾:结构上:①收束(总结)全文;②呼应标题或开头。内容上:①补充交代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的……特征;②表达愿望,提出愿景。表达效果上:启发读者的科学兴趣,引发读者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的关注,激发读者对我国科学事业的自豪感。
    考点7 品析说明文语言[10年2考,2017、2013年考查]
    2.[2017安徽,7]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解题思路解答这类试题,一般步骤为:①表态。一般是不能删去。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③指明删去后的表达效果的变化。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太绝对了)。④“××”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参考答案不能。(1分)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普通箱龟冬眠时的实际情况。(1分)“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共3分)
    失分点①没有表态,直接分析。②表态有误。③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只答出“表达过于绝对”等套话。④没有点明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一题多问①第×段中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请说明理由。②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画线句的表达效果。③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④第×段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国石拱桥》,八上P96] (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大自然的语言》,八下P28]第一步:定性,解释词语本义。 确定词语是从哪个方面进行限制,或确定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时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1)“大约”表估计、猜测。 (2)“唱歌(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语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 (1)“大约”表明“旅人桥”建成于公元282年前后。 (2)“唱歌(唱)”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三步:点明词语体现的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大约”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或增强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2)“唱歌(唱)”化抽象为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第四步:根据题干要求,整合答案。 (1)“大约”表估计、猜测,表明“旅人桥”建成于公元282年前后。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或增强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2)“唱歌(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化抽象为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有时,这一考点会考查考生探究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某一词语或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具体的答题模板如下:变式探究一:加点词语“××”能否换成“××”?为什么? ①表态(通常回答是“不能替换”)。②原文中“××”一词的意思是……,在文中表示……。③新换的“××”一词的意思是……。④更换词语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实际(或语言不再准确、科学)。变式探究二: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①加点的“××”一词的本义是……,在文中的意思是……。②“××”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或生动形象性)。
    1.判断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特点的标志词(1)表示估计、猜测的词语: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等。(2)表示限制的词语: ①限制范围: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②限制程度:更、仅、最、很、只有、非常、格外、比较、几乎、相当、尤其、稍微、更加等。 ③限制数量:之一、很多、几个、很少、有余等。  ④限制频率、速度:一般、经常、很快、屡次、往往、通常、总是、有时等。 ⑤限制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目前、迄今为止、渐渐等。(3)表示修饰的词语:一丝、漫长、空前等。(4)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资料显示、有记载等。
    2.说明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在说明文的写作中经常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等,特别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这几个方面。(2)拟人。恰当地运用拟人,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3)排比。有些说明文善用排比句,借助语言的气势增强说明的效果。(4)设问。一般来说,设问有突出重点、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但由于写作的要求不同,作者对设问的运用又有不同的情况。有些设问,主要是为引出说明对象;有些设问,它提出的问题正是下文所要说明的;还有些设问,乃是对下文分析的科学概括和综合。
    3.[2017安徽,6](信息提取与概括)阅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由第②段中最后一句“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可知,“这”应指代破折号前面的内容,即“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体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分析可知,该句有两处重点:一是生命体征降到极低水平,二是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将这两处重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生命体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2017安徽,8](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举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形不冬眠的老鼠的例子,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可知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0多岁”“三四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综合运用这几种说明方法,说明了第④段的中心意思,即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形相关,还和冬眠相关。
    参考答案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形相关,还和冬眠相关。(共5分。说明方法3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5.[2017安徽,9](信息提取与概括)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6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并概括信息的能力。作答时,可以逐段提取信息要点。第④段的信息要点有:a.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b.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第⑤段的信息要点有:a.有一种猴子能冬眠;b.人类与猴子的基因相似性很高。把这些信息要点进行整合即可得出本题答案。
    参考答案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2015安徽] 康 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漫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翩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个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程度的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有删改)
    【注】 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椿象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作若虫。
    第一层(第①—③段):由枯叶蝶和螽斯的若虫的例子,引出说明对象——拟态。第二层(第④段):介绍拟态的主要特点。第三层(第⑤段):分析拟态的原因和机制。第四层(第⑥段):总结拟态的作用。
    举例子、作比较、作诠释
    考点8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10年3考,2015、2013、2011年考查]
    1.[2015安徽,7]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解题思路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拟态”,第④段对“拟态”做了充分的介绍。该段共三句话,前两句的关键词是“相似性”。第三句介绍“拟态”“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关键词是“常见”,据此可以概括出拟态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相似性;(2分)普遍性(或常见)。(1分)(共3分)
    失分点①答案不全面,只答出其中一个特点。②审题不清,所给答案不是拟态的主要特点。
    一题多问①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了××的特点?请简要概括。②××(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八上P96]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第一步:审读题干,确定答题内容。 本题的作答内容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第二步:阅读全文,锁定答案所在区域,提取相关信息。 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具体解说,最后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拱桥的新发展。仔细分析,可锁定答案所在区域为第一至三段,从中可提取出“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悠久的历史”“几乎到处都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等关键信息。此外,第九段的“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也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三步:对照赋分,分点整合答案。 ①形式优美,结构坚固;②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③设计施工上“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考点9 字词的指代义[10年1考,2013年考查]
    2.[原创]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这”具体指代什么?(4分)
    解题思路在句首的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往往应从前面一段或两段中寻找。本题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就是前两段内容的整合,即第①段漫步时遇到的像枯叶的枯叶蝶,第②段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的螽斯的若虫。
    参考答案枯叶蝶像一片枯叶;(2分)螽斯的若虫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失分点①只概括第①段或第②段的内容。②答“神奇的自然礼物”。
    一题多问①文中第×段中加点的“这样讲”指代文中哪句话?②第×段中的“这”和第×段中的“这”指代的内容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蝉》,八上P106]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这”在句中具体指代什么?)第一步:联系上下文,判断指代内容的位置。 “这”是近指,指代的是其前面的内容。第二步:摘录或归纳指代的内容。 “这”指“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或指蚋要毁掉刚产出的蝉卵。第三步:代入原文,进行检验。 将摘录或归纳的内容代入原文,检验是否通顺、明确,是否符合逻辑。
    3.[2015安徽,5](信息提取与概括)阅读第①—④段,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枯叶蝶和螽斯的若虫都有外形和    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若虫的拟态还表现在    方面。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信息提取与概括的能力。根据第④段的介绍,我们知道拟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第①段介绍了枯叶蝶外形和颜色方面的特点;第②段介绍螽斯的若虫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通过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在拟态行为上,螽斯的若虫比枯叶蝶更为高级,不仅表现在外形和体色方面,还表现在行为上。
    参考答案颜色(或“体色”) 行为(共2分。每空1分)
    4.[2015安徽,6](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判断说明方法要抓住语言标志,从“一只虎甲”“一种螽斯的若虫”等可以看出此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将二者在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等方面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好处,我们不仅要分析相应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还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示例:举例子,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其特点。(或作比较,突出螽斯的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共3分。说明方法1分,好处2分)
    5.[2015安徽,8](把握说明顺序)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把握。在说明文中,分析说明内容能否调换顺序,可从说明顺序及其与上下文的照应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照应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课件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2:

    这是一份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2,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帮,真题帮,通透灵动,优秀品质,颜色或“体色”,作比较,作诠释,知识帮,说明文概念,一按说明对象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说明文阅读课件:

    这是一份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说明文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帮,真题帮,通透灵动,优秀品质,颜色或“体色”,作比较,作诠释,知识帮,一按说明对象分,二按语言特色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

    这是一份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帮,真题帮,知识帮,议论文概念,议论文论点,抢分秘籍,议论文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结构,议论文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