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课件+习题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说明文阅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说明文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帮,真题帮,通透灵动,优秀品质,颜色或“体色”,作比较,作诠释,知识帮,一按说明对象分,二按语言特色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录(安徽·中考帮)
真题帮
2018年
一、[2018安徽,5~9]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9分)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惊看凇花云叠。树树琼枝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思飞,霓裳欲舞,疑入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下,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无数
2018年
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结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此外,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气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华。【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华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华成雾凇提供了保障。
2018年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为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它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大量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2018年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人们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选自《气象知识》2018年第2期,作者张敏,有改动)
2018年
1.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B
2018年
【解析】 本题考查层次的划分。划分层次时,要注意厘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甲句总说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天晴少云、静风或风速很小,可划为第一层;乙、丙两句分别说明多云、少云(或无云)对水汽凝华的影响,介绍第一个条件,可划为第二层;丁句说明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华成雾凇提供了保障,介绍了第二个条件,可划为第三层。故答案选 B。
2018年
2.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4分)
①分类别:明确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②作诠释:准确解释了硬凇和软凇的特征和区别。(说明方法各1分,作用各1分。意思对即可)
3.选文从雾凇外表的 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 的 ,运用了 说明顺序。(3分)
通透灵动
优秀品质
逻辑
2018年
4.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3分) 。
①吸附污染颗粒;②产生负氧离子;③吸纳大量音波。(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了你哪些启示?(6分)
人生的成功如同雾凇奇观的形成,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并付出艰辛努力,还要抓住机遇。(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7年
二、[2017安徽,5~9]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9分)
冬眠的奥秘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2017年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体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2017年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一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形相关:体形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形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形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得多。
2017年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
2017年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阅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
生命体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7年
3.第③段中加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普通箱龟冬眠时的实际情况。“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不能”1分,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
2017年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形相关,还和冬眠相关。(说明方法3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 ④⑤两段简要概括。(6分)
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015年
三、[2015安徽,5~9]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康 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漫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翩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2015年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个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2015年
⑤已有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的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2015年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有删改)【注】 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椿象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作若虫。
2015年
1.阅读第①~④段,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枯叶蝶和螽斯的若虫都有外形和 两个方面的拟态,而 螽斯的若虫的拟态还表现在 方面。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
颜色(或“体色”)
行为
示例:举例子,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其特点。作比较,突出螽斯的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说明方法1分,好处2分)
2015年
3.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4.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
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见”)。(“相似性”2分,“普遍性”1分)
照应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5年
5.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6分)
可以保护其中某一个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每点2分)
2013年
四、[2013安徽,5~9]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
西塘古镇 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2013年
④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圩。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曰: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曰: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2013年
⑦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檐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了“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中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2013年
⑩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有删改)
2013年
1.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3分)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③//④⑤//⑥//⑦⑧⑨(每处1分)
2.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数量多,种类多,造型精美
规模大,沿河而建,造型古朴
2013年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2分)
4.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作比较
作诠释
突出了石皮弄的狭窄。(2分)
2013年
5.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 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4分)
势:水道纵横,面积狭小。事:居民生活和商贸活动的交通需要。(每点2分)
知识帮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使人们获得知识。
一、说明文概念
(一)按说明对象分
二、说明文的分类
(二)按语言特色分
二、说明文的分类
二、说明文的分类
三、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阐释的事理。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结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作诠释则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从特点上看:下定义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侧重于事物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从严密程度上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交换位置。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抢分秘籍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并不是所有“……是……”格式的句子都是下定义。考生在区分时,可使用“替换法”快速辨别。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把“沙漠”换成“地震”,仍然成立。因此,这句话只是形象地阐明了沙漠与人类的关系,并没有从本质特征上对沙漠加以解释。
五、说明顺序
五、说明顺序
五、说明顺序
五、说明顺序
大多数文章不会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使说明更加透彻。如《恐龙无处不有》一文,整体上是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写,但在介绍泛大陆的分裂以及当今世界地理的形成过程时,则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说明了恐龙无处不有的根本原因。
说明文顺序的安排特点第一,按说明对象的自身特征与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安排说明顺序。①通常情况下,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采用时间顺序。②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性,说明时宜采用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③如果是说明复杂的事理,一般采用逻辑顺序,这样更具有科学性。
五、说明顺序
拓展延伸
第二,按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顺序。①对于读者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明一般规律,再说明个别现象。读者先获得总体认识,然后结合具体事物或事理进行理解。如《苏州园林》,作者先概括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具体解说,这样读者更容易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②对于读者比较陌生或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机制、由个别推及一般的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先列举物候现象,再说明物候成因,这样便于读者理解。
五、说明顺序
六、说明文的结构
六、说明文的结构
六、说明文的结构
六、说明文的结构
七、说明文语言
考点帮
考点速览
考点1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点5 分析句段作用
考点6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考点7 信息提取与概括考点8 理解词语含义考点9 阅读拓展探究
考点1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1.[2015《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7]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考点1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2.[2013《西塘古镇》,6]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真题探究
考点1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1.[2021云南《小雪将雪》,19]小雪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参考答案】 ①霜色满天,寒气凝结于大地,雨将凝结成雪,但下雪概率还小;②阴气下藏、闭固,万物萧索;③气温越来越低,已降到可以下雪的程度,降雪即将开始。
全国视野
真题探究
考点1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2.[2021襄阳《窗,中国园林的眼睛》,20]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创新题型)【参考答案】 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
真题探究
考点1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八上《中国石拱桥》“思考探究”]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试分别概括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参考答案】 赵州桥特点示例:历史悠久;精妙绝伦;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全桥结构匀称。卢沟桥特点示例:历史悠久,坚固美妙;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回归教材
考点1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解法建模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2018《冰雪精灵——雾凇》,6]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4分)2.[2017《冬眠的奥秘》,8]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3.[2015《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 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真题探究
1.2021遂宁《古人去哪里找“热搜”》,14]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全书一共22 937卷,11 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 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参考答案】 示例一: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永乐大典》具有广泛搜集书籍中的各种知识这一特点,增强了科学性和准确性。示例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永乐大典》比作中国文化的名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永乐大典》的重要性,使说明对象具体可感。
全国视野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真题探究
2.[2021常州《植物工厂》,10]结合文本信息,给“植物工厂”下定义。【参考答案】 植物工厂就是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从而使高楼大厦变成一座座生产粮食和瓜果的车间。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真题探究
3.[2021通辽《“猝死”急救指南》,18]从【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选择一句,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甲】心脏是一个“泵”,把血液“泵”到全身,当心搏骤停或室颤(不规律地跳动) 时,这个“泵”就停止了工作,全身就会缺血。【乙】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就降低7%~10%。【参考答案】 示例一:【甲】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心脏比作泵,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心脏的工作原理。示例二:【乙】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说明治疗室颤的紧迫性,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回归教材
1.[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回归教材
【参考答案】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回归教材
2.[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参考答案】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法建模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法建模
除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常规题目外,部分试题还会考查给某一事物下定义。解答这类试题,考生不仅要掌握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还要掌握这类试题的答题句式。一般来说,被定义事物=突出特点+本质属性。故考生作答时,可用“……是……”的句式来表达。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法建模
抢分秘籍
常见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及一般作用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法建模
抢分秘籍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法建模
抢分秘籍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法建模
抢分秘籍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板
题型: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板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板
考点2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板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1 判断说明顺序
[2018《冰雪精灵——雾凇》,7]选文从雾凇外表的 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 ,运用了 说明顺序。(3分)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1.2021广安《自动驾驶塑造未来》,8]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时空顺序【参考答案】 B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1 判断说明顺序
真题探究
全国视野
2.[2021齐齐哈尔《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17]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参考答案】 逻辑顺序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1 判断说明顺序
真题探究
3.[2020江西《地表形态的塑造》,19]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 明顺序?试分析。
【参考答案】 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总体介绍山地的类型以及山地形成的作用力——内力,然后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理解。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1 判断说明顺序
真题探究
1.[《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课文第①~③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参考答案】 课文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1 判断说明顺序
回归教材
2.[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第⑦~⑩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参考答案】 逻辑顺序。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所以最先说明;经度差异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明。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1 判断说明顺序
回归教材
解法建模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1 判断说明顺序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2 分析几个段落能否调换顺序
真题探究
安徽中考
[2015《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8]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2 分析几个段落能否调换顺序
真题探究
全国视野
[2020恩施州《筷子小传》,16]第⑥段和第⑦段能否颠倒顺序?请你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3分)不能颠倒顺序。因为两段间是递进关系,第⑥段写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第⑦段在此基础上写筷子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2 分析几个段落能否调换顺序
解题通法
1.表态:一般回答“不能”。 2.阐述理由:第×段的内容是……,第×段的内容是……,二者存在先后的逻辑关系(或这样的行文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或与上/下文某处“……”一句相照应,或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或存在由内到外、由前到后、由远及近、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边等的空间顺序)。 3.总结:因此不能调换。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3 分析某段落能否删去
真题探究
全国视野
[2021毕节《云南象群为何踏上北迁之旅》,10]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第③段能否删除?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 不能删除。内容上,两个问句,引起读者思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考点3 把握说明顺序考向3 分析某段落能否删去
解题通法
1.表态:一般回答“不能删去”。 2.阐述理由:该段的内容是……,其上下文的内容是……,该段对上下文……内容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或该段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或该段在结构上起……的作用)。 3.总结:该段对事物/事理的说明更全面、更充分、更周密,因此不能删去。
课时精练
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聊聊火山资源 ①虽然火山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对火山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可以带给人类便利。一般来说,火山资源主要体现在地热利用和火山岩材料方面。 ②火山和地热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火山的地方一般就有地热资源。地热资源因其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应用到许多行业中。有人曾对美国的卡迈特火山区进行过地热能的计算,那里有几万个天然蒸气和热水的喷口,平均每秒喷出的热水和蒸气达2万立方米,一年内从地球内部带出的热量相当于6亿吨煤的能量。冰岛地处火山活动频繁地带,可开发的地热能高达450亿千瓦时,地热能年发电量多达72亿千瓦时,因此当地人民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资源。虽然目前开发的仅占其中的7%,但已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多效益。其中,雷克雅未克周围的3座地热电站为15万冰岛人提供了热水和电力,而整个冰岛有85%的居民都通过地热取暖。
课时精练
③地热资源清洁卫生,冰岛大大减少了石油等化石能源进口。自1975年后,冰岛的空气质量大为改善。冰岛人还善于提高地热资源的使用效率,包括进行温室蔬菜花草种植、建立全天候室外游泳馆、在人行道和停车场下铺设热水管道以加快冬雪融化等。 ④同时,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最常见的是硫黄矿。陆地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往往结晶成自然铜和方解石;而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往往形成规模巨大的铁矿和铜矿。另外,我们熟知的钻石,其形成也和火山有关。玄武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同时它又是一种良好的建筑材料。经过熔炼后的玄武岩被称为“铸石”,它最大的特点是坚硬耐磨、耐酸、耐碱、不导电和可作保温材料,可以制成各种板材、器具等。(有删改)
课时精练
1.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考点2) 有人曾对美国的卡迈特火山区进行过地热能的计算,那里有几万个天然蒸气和热水的喷口,平均每秒喷出的热水和蒸气达2万立方米,一年内从地球内部带出的热量相当于6亿吨煤的能量。【答案】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举出卡迈特火山区地热资源的例子,并用具体的数字与煤产生的能量作比较,使说明的内容更准确、具体,更有说服力。
课时精练
2.研读文章第②③段,说说地热资源有哪些特点。(考点1)【答案】 廉价;清洁卫生;应用广泛。3.文章第②~④段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考点3考向2)【答案】 不能。文章第②~④段依次说明了地热资源的利用、火山活动可形成的矿产等内容,存在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且和首段“火山资源主要体现在地热利用和火山岩材料方面”一句相照应。因此不能调换。
课时精练
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天眼”,聆听宇宙的声音姜 鹏 ①“中国天眼”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了它,可以推动我们对宇宙深空的了解与探测,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口径500米,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它能看穿130多亿光年的区域,接近宇宙边缘。目前,“中国天眼”是世界上发射面积最大的也是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②“中国天眼”借鉴抛物面天线原理,把反射面做成抛物面的形状,然后在焦点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机,来汇集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天文观测。 ③“中国天眼”有何优势呢?
课时精练
④首先体现在“视网膜”和“瞳孔”的设计上。“视网膜”指反射面;“瞳孔”指馈源舱,即放置接收宇宙外信号装置系统的舱体。作为世界首创,“中国天眼”的“视网膜”是主动反射面,可以改变形状,一会儿是球面,一会儿是抛物面。具体来说,这张庞大的可动的“视网膜”是一张由6 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挂在一个由50根巨大钢柱支撑的直径500米的圈梁上;索网上铺有4 450块、380多种反射面单元;索网下方是2 225根下拉索,每一根下拉索都被固定在地面上的作动器上,通过操纵作动器,拉动下拉索来改变索网形状,从而对天文信号进行收集和观测。“中国天眼”的“瞳孔”馈源舱,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性设计。大多数传统射电望远镜的“瞳孔”位置是固定的,或仅可以微调。“中国天眼”则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轻型索驱动控制系统,这让“中国天眼”的“瞳孔”可以自如改变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踪、监测更丰富的宇宙电磁波。⑤从体量来说,原世界第一大射电望远镜的馈源舱重1 000多吨,“中国天眼”馈源舱重仅约30吨。体积小带来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有效减少光路遮挡、减少干扰信号,从而让波束非常干净,更有利于天文观测。⑥当前,“中国天眼”的灵敏度水平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这是中国建造的望远镜第一次在灵敏度这个参数上占据制高点。(有删改)
课时精练
1.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说明。(考点3考向1)【答案】 逻辑顺序。第①段介绍“中国天眼”的概念、特点及价值,第②段介绍“中国天眼”的工作原理,第③~⑥段介绍“中国天眼”的优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结合第④段简要分析。(考点2)【答案】 介绍“中国天眼”的“视网膜”“瞳孔”时,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介绍“中国天眼”庞大的“视网膜”时列举了一系列具体数据,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大多数传统射电望远镜和“中国天眼”的“瞳孔”进行对比,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中国天眼”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考点1)【答案】 发射面积最大;灵敏度最高;反射面巨大;馈源舱体量小。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1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013《西塘古镇》,8]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1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2021凉山州《登陆火星,究竟难在哪里》,19]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目前,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大约50%,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地面的遥测和遥控信号很微弱。【参考答案】 “目前”是从时间上限定,“大约”表示不确定,两个加点词语都符合实际情况,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全国视野
真题探究
2.2021上海《郑和的远航》,14]第④段加点词“现存最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现存最早”说明《郑和航海图》是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航海图中最早的,限定了时间和范围(不排除特殊性)。
真题探究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1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2021仙桃、江汉油田、潜江、天门《地球每天都在“减肥”》,19]选文语言生动有趣,请任选一例赏析。【参考答案】 示例:选文题目和第①段“它一天减肥200吨”中“减肥”一词,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每天都在减重的事实,语言生动有趣。
真题探究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1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八上《中国石拱桥》“积累拓展”] 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参考答案】(1)“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是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更增强了准确性。(2)“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更符合实际情况。(3)数字具体,实事求是,该用“约”限制时,绝不“故作准确”;“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
回归教材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1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解法建模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1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解法建模
抢分秘籍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1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判断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特点的标志词(1)表示估计、猜测的词语: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等。(2)表示限制的词语: ①限制范围: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②限制程度:更、仅、最、很、只有、非常、格外、比较、几乎、相当、 尤其、稍微、更加等。 ③限制数量:之一、很多、几个、很少、有余等。 ④限制频率、速度:一般、经常、很快、屡次、往往、通常、总是、有 时等。 ⑤限制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目前、迄今为止、渐渐等。(3)表示修饰的词语:一丝、漫长、空前等。(4)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资料显示、有记载等。
解法建模
抢分秘籍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1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说明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说明文经常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等,特别是 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这几个方面。(2)拟人。恰当地运用拟人,使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3)排比。有些说明文善用排比句,借助语言的气势增强说明的效果。(4)设问。一般来说,设问有突出重点、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作用。但 由于写作要求的不同,作者对设问的运用又有不同的情况。有些设问, 主要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有些设问,它提出的问题正是下文所要说明 的;还有些设问,是对下文分析的科学概括和综合。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2 分析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能否替换成某个词语
[2017《冬眠的奥秘》,7]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2 分析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能否替换成某个词语
1.[2021黑龙江龙东地区《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16]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除?为什么?【参考答案】 不能删去。“主要”起限制作用,在文中指钻具钻取的样品最重要的来自月面以下,但不排除其他情况。如果删去,语意过于绝对,与客观事实不符。“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全国视野
真题探究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2 分析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能否替换成某个词语
2.[2021齐齐哈尔《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20]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左右”可否去掉?为什么?【参考答案】 不能。“左右”表示估测,说明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素接近或稍高于60%,如去掉与事实不符。“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真题探究
考点4 品析说明文语言考向2 分析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能否替换成某个词语
1.表态:一般回答“不能删去”/“不能替换”。 2.阐述理由:如果删去“××”,表达过于绝对(或与客观实际不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或生动形象性)/原文中“××”一词的意思是……,在文中表示……;替换的“××”一词的意思是……。替换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语言不再准确、科学)。 3.总结:因此不能删去/因此不能替换成“××”一词。
解题通法
考点5 分析句段作用
[2017《冬眠的奥秘》,5]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考点5 分析句段作用
1.[2021丹东《文明宝藏——三星堆遗址》,25]选文第①段写三星堆遗址“新发现震惊世人”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引出说明对象——三星堆遗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三星堆遗址考古的说明。
全国视野
真题探究
考点5 分析句段作用
2.[2021湘潭《宇宙也有“高速公路”》,3]很多读者喜欢文章的最后一段,试阐释其妙处。(创新题型)【参考答案】 示例:文章最后一段提出了几个关于星际高速公路的问题,能够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真题探究
考点5 分析句段作用
[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本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参考答案】 本文多数段都是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这样总分式的结构安排,构成了一个严谨的整体。本文要说明的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审美特征,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理解,作者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捷、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回归教材
考点5 分析句段作用
解法建模
考点5 分析句段作用
解法建模
说明文中,不同位置的句段的具体作用
1.句段位于文章的开头: 结构上:①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介绍;②呼应文章标题;③总领全文。 内容上:①引用故事、传说、个人经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生动的比喻、名人名言等引出说明对象(或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②开篇点题,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 表达效果上: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运用说明方法,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文学性(或故事性、趣味性)。
说明文中,不同位置的句段的具体作用
抢分秘籍
考点5 分析句段作用
解法建模
抢分秘籍
2.句段位于文章的中间: 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引出下文……的内容;③总结(承接)上文…… 的内容。3.句段位于文章的结尾: 结构上:①收束(总结)全文;②呼应标题或开头。 内容上:①补充交代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的……特征;②表达愿望,提出愿景。 表达效果上: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的关注。
考点6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1.[2018《冰雪精灵——雾凇》,5]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2.[2013《西塘古镇》,5]根据文章内容,请用“//”将第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3分)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考点6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原创]根据文章内容,请用“//”将文章分成四个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⑫【参考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回归教材
考点6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解法建模
考点6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解法建模
划分说明文结构层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按说明顺序划分结构层次。说明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往往和说明顺序密切相关:采用时间顺序的文章,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来划分结构层次;采用空间顺序的文章,可以按照空间的转换来划分结构层次;采用逻辑顺序的文章,可以按照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主要到次要等逻辑顺序来划分结构层次。2.按说明结构划分结构层次。常见的说明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划分说明文结构层次时,可先判断它属于哪种结构,然后根据各个结构的特点进行划分。详见“知识帮”之“说明文的结构”。3.按说明内容划分结构层次。通读全文或相关语段,采用“同类合并法”,将同类内容划分到一起,从而确定文章的结构层次。此外,还可以通过抓文章关键词、句的方法,找到具有总结性或承上启下作用的句段,帮助确定文章的结构层次。
抢分秘籍
课时精练
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肠道细菌的“日常”杨 冬 ①在我们的肠道里定居着上万亿个细菌,它们构成了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这些数量庞大的人体“肠道居民”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来看看肠道细菌的“日常”,或许你就会找到答案了。 ②作为肠道“居民”,肠道细菌的主要食物就是我们“吃剩下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在经过消化吸收后,那些无法被消化或者还来不及被吸收的成分就可能成为肠道细菌的食物,比如各种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和普通的淀粉不同,它们无法被小肠中的消化酶消化,所以也无法被人体直接利用。但是,对肠道细菌而言,这些膳食纤维正是它们上佳的食物。 ③除了吃膳食纤维,肠道细菌还可以吃肠道中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一部分来源于人体摄入的食物。据估计,有少量的蛋白质逃脱了被消化吸收的命运而进入了大肠。此时,这些“逃跑”的蛋白质成了肠道细菌的盘中餐。此外,消化道分泌的消化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因此也可以成为肠道细菌的食物。
课时精练
④除了摄入营养外,肠道细菌还会向外界排放各种代谢产物,其中很多产物有重要的生物活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短链脂肪酸。 ⑤短链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等。这些脂肪酸含有的碳原子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所以被称为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可以被人体细胞识别,并且对人体细胞的某些功能起到调控作用。比如,它们往往是抗炎症分子,可以调低免疫细胞对肠道细菌的反应程度,从而降低肠道中产生炎症的可能性。 ⑥在肠道中,免疫细胞就像在市场中巡逻的警察,每天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小商小贩”(肠道正常菌群),偶尔可能会遇见几个“犯罪分子”(致病菌)。对菜市场里的守法商贩,警察显然不会有过激反应,否则肠道就会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导致严重的疾病。短链脂肪酸就像是这些守法商贩向警察发出的信息,自己不是坏人,请警察尽管放心。除了调节免疫系统外,短链脂肪酸还与其他很多疾病存在相关性,比如动脉硬化、二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理现在并不完全清楚。
课时精练
⑦在肠道中,正常菌群的成员一边吃着肠道所提供的食物,一边又分泌出它们合成的产物回馈肠道。所以,维持一个平衡的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对肠道健康非常重要。 ⑧对肠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饮食结构。研究表明,平衡的饮食结构中需包含充足的膳食纤维,这些膳食纤维可以丰富肠道中的细菌种类,令正常菌群更具多样性,也可以增加肠道中的短链脂肪酸。如果我们的饮食以蛋白质或脂肪为主,摄入的膳食纤维较少,那么肠道细菌则不得不以蛋白质和脂肪作为它们的主要营养来源,其后果就是降低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阻碍短链脂肪酸的合成。 ⑨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肉类占比越来越高,导致食物中膳食纤维减少,蛋白质及脂肪增加。同时,有研究发现,肠道炎症乃至肠癌的发病率也有明显的上升。这个变化很可能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如果我们想过更加健康的生活,一定要善待这些肠道里的居民们。(有删改)
课时精练
1.框架图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阅读选文后,有同学画了【甲】【乙】两幅文章结构框架图,你认为哪一幅更合理?请说明理由。(考点6)
【答案】 【甲】更合理。文章第①段为总起段,引出说明对象及下文要说明的内容;第②③段说明肠道细菌的食物来源;第④~⑥段说明肠道细菌向外界排放的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第⑦~⑨段说明肠道细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由此可知,【甲】更符合本文的结构层次。
课时精练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考点5)【答案】 交代说明对象——肠道细菌;引出下文对肠道细菌的具体说明。作者连发两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选文第⑥段语言生动有趣,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赏析。(考点4)【答案】 第⑥段中,“巡逻的警察”“小商小贩”“犯罪分子”“守法商贩”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短链脂肪酸是如何调节肠道免疫系统的,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有趣。
课时精练
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除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充分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新的一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在这一节日里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已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酒、椒花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课时精练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灯谜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团子”“圆子”,取“团团圆圆”之意。“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最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盛大的节日。古人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仍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北方人则必吃饺子,取“年年饺子年年高”之意。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有删改)
课时精练
1.请用“//”为第②~⑦段划分层次。(考点6) ② ③ ④ ⑤ ⑥ ⑦【答案】 ②③④//⑤//⑥//⑦2.请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考点4考向1) 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团子”“圆子”,取“团团圆圆”之意。【答案】 “相传”一词说明“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并没有得到证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3.第⑦段中引用古籍中的话,有什么作用?(考点5)【答案】 再现了古人除夕之夜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提供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意思对即可)
考点7 信息提取与概括
1.[2018《冰雪精灵——雾凇》,8]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3分) 2.[2017《冬眠的奥秘》,6]阅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3.[2017《冬眠的奥秘》,9]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6分)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考点7 信息提取与概括
4.[2015《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5]阅读第①~④段,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枯叶蝶和螽斯的若虫都有外形和 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若虫的拟态还表现在 方面。 5.[2015《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9]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6分)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考点7 信息提取与概括
1.[2021黄冈《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19]根据全文内容推测,哪些情况下人类会建造不止400公里高的空间站?【参考答案】 降低了发射成本;有更高的观测需求;能够保障航天员和空间站安全。
全国视野
真题探究
考点7 信息提取与概括
2.[2021潍坊《火星,中国使者来了》,24]阅读第⑤⑥段,补充完整下面表格中的信息。
【参考答案】 a.气动减速 b.动力减速 c.缓降
真题探究
考点7 信息提取与概括
1.[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的?【参考答案】 ①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②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③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④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⑤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⑥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⑦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2.[八上《梦回繁华》原创]文章第③~⑤段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内容?【参考答案】 《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主体内容、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回归教材
考点7 信息提取与概括
解法建模
考点8 理解词语含义
[2013《西塘古镇》,9]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4分)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考点8 理解词语含义
1.[2021黑龙江龙东地区《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14]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神器”具体指什么?【参考答案】 示例: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2.[2020常德《真实的声音》,8]第④段中说,“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那么,“另一半”指什么?【参考答案】 自己听到的声音也是真实的(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也是真实的)。
全国视野
真题探究
考点8 理解词语含义
[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回归教材
考点8 理解词语含义
【参考答案】 (1)“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3)“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回归教材
考点8 理解词语含义
解法建模
考点9 阅读拓展探究
[2018《冰雪精灵——雾凇》,9]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了你哪些启示?(6分)
安徽中考
真题探究
考点9 阅读拓展探究
1.[2021黑龙江龙东地区《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17]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外,请你再列举出两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参考答案】 示例: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神舟”飞船发射成功;“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完成;中国航天站的组建等。(任答其中两项即可,若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全国视野
真题探究
考点9 阅读拓展探究
2.[2021通辽《“猝死”急救指南》,20]本文介绍了心肺复苏技术,以及非专业人员的救治过程,为了让更多心肺病人在生命关键时刻得到救治,请你开动脑筋,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公共设施的完善,提出你的建议。【参考答案】 示例:①医院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到单位或社区开展心肺复苏技术宣传与培训;②在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
真题探究
考点9 阅读拓展探究
1.联想想象类。 解答时首先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激发思维灵感,寻找联想想象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与关联处;然后从题干中找出答题角度,利用积累的知识进行设计,力求新颖,符合科学原理;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述。
解题通法
考点9 阅读拓展探究
2.献策建议类。 首先弄清题干要求围绕什么提建议,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根据所提建议的对象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解题通法
考点9 阅读拓展探究
3.感悟启示类。 首先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从中提炼出作者观点及相关要点;然后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背后隐含的意义;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特征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
解题通法
考点9 阅读拓展探究
4.材料链接类。 首先仔细分析链接材料,找出其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然后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抓关键词,提炼要点;最后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得出探究结果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解题通法
课时精练
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太空垃圾 ①美国“探索者”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在出舱进行哈勃望远镜维修时,遭遇太空垃圾袭击。航天飞机发生严重事故,除了出舱的两名宇航员,其他宇航员全部丧生。这是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中的惊悚场景。造成这次悲惨事故的罪魁祸首,是太空垃圾。 ②太空垃圾又称空间碎片、轨道碎片,是宇宙空间中除正在工作着的航天器以外的人造物体,主要包括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在发射、运行中产生的碎片,报废的航天器及其组件,运行中的航天器表面脱落物、逃逸物等;也包括火箭、航天器爆炸、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及碎片等。除此之外,太空垃圾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宇航员生活废弃物等。
课时精练
③太空垃圾一般在高30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高速运动。一块直径为10厘米的太空垃圾就可以将航天器完全摧毁,数毫米大小的太空垃圾就有可能使它们无法继续工作。此外,太空垃圾的每一次相互碰撞不会造成两方的互相湮灭,而是会产生更多的碎片。 ④如果太空垃圾继续无节制增长,可能会产生凯斯勒现象——空间碎片在太空中进入连环撞击状态,轨道资源因为太空垃圾的污染而枯竭,人类再也无法将航天器发射到特定轨道上去,人类将因此丧失对空间的有效利用。 ⑤目前,人类已经提出许多清除太空垃圾的技术途径。建立空间碎片观测中心,给航空器设置保护罩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对策。(有删改)
课时精练
1.第④段中,加点词“此”指什么内容?(考点8)【答案】 空间碎片在太空中进入连环撞击状态,轨道资源因为太空垃圾的污染而枯竭,人类再也无法将航天器发射到特定轨道上去。2.什么是太空垃圾?请结合第②段内容简要回答。(考点7)【答案】 太空垃圾又称空间碎片、轨道碎片,是宇宙空间中除正在工作着的航天器以外的人造物体,它还包括宇航员的生活废弃物等。3.文章在最后介绍了为应对太空垃圾问题,人类已经提出的技术途径。请你结合原文和实际情况,再提出两条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考点9)【答案】 ①发展先进的太空垃圾抓取装置;②在航天器上预装方便卫星未来离轨操作的对接板等装置。
课时精练
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技术正在破坏我们的记忆力吗?贾里德·霍瓦斯 ①你是否有过这样抓狂的经历: ②有人说,现代技术正在抹杀我们的记忆力,可是多年不曾背诵的“床前明月光”,为什么几乎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呢?
课时精练
③要想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必须熟悉记忆的结构。记忆的过程包含三个步骤:首先,我们在大脑中对信息进行编码;然后,我们将这些信息存储在大脑中;最后,我们从大脑中检索信息。 ④关于记忆编码,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已经证实:我们接触信息的方式对形成记忆的方式有很大影响。艾宾浩斯认识到,当我们努力一次性吸收大量信息时,我们最终记住的信息较少,比不上在若干较短的时间段里去吸收同样的信息,最好是各时段之间还穿插着睡眠时间。 ⑤关于记忆存储,研究人员发现,大脑能认识到容易获取的信息没有太大必要都存储起来,也就是说人们能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介获取的信息,大脑常常会自动选择遗忘,所以我们会经常不记得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但是,我们能记住该信息位于何处,怎样才能找到这些信息,如何对其进行筛选等。因此,技术并没有抹杀我们记忆的能力,而是正在改变我们想要记住的信息。
课时精练
⑥一些研究人员猜测,形成深层持久记忆的秘密在初级编码阶段。如果在编码过程中一个想法或事件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那么人们将会形成深层次的记忆。然而,若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都能记得小时候完全没有情感的电视广告旋律呢? ⑦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形成深层持久记忆的秘密在于存储阶段。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种体验反复多次,存储机会将会更多,从而促进深层记忆的形成。若真是如此,将会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记忆绘制出苹果电脑的精确徽标。可惜并不能,不信,你自己试试看。 ⑧事实证明,形成深层持久记忆的秘密在于最终的检索阶段。简而言之,记忆是有建设性的:检索记忆就是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从深处将记忆挖掘出来,你对记忆中的某个信息检索得越多次,将来就越容易想起来。可能这就是我们记得这么多电视广告旋律的原因。遗憾的是,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除了用户名、密码、网址等,我们在检索信息方面表现平平。
课时精练
⑨总体而言,技术可能正在改变我们编码、存储和检索的信息,但是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存储机制。即使不记得特定文档的内容,你也能记住保存该文档的文件夹的名称,这表明记忆能力仍在不断地发展,只不过我们利用记忆的方式跟前几代人有所不同罢了。 ⑩或许,现代技术并没有抹杀记忆力,但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危害。(选自《世界科学》,有删改)
课时精练
1.为什么说现代技术并没有抹杀我们的记忆力?请简要概括。(考点7)【答案】 现代技术可能正在改变我们想要记住的信息以及利用记忆的方式,但并未改变我们的存储机制,记忆能力仍然在不断发展。2.文章第⑧段中加点的“原因”指什么?(考点8)【答案】 记忆是有建设性的:检索记忆就是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从深处将记忆挖掘出来,对记忆中的某个信息检索得越多次,将来就越容易想起来。
课时精练
3.为了应对期中考试,小明熬夜背诵《出师表》,一周过后却发现忘得差不多了,内心十分苦恼。请根据文章内容帮助他分析原因,并告诉他如何形成深层持久的记忆。(考点9)【答案】 小明,接触信息的方式对形成记忆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你熬夜背诵《出师表》,这种一次性吸收大量信息的方式会导致你最终记住的信息较少。形成深层持久记忆的秘密在于检索阶段。你需要在若干较短的时间段里去吸收同样的信息(或定期回顾,反复检索),最好在各时段之间还穿插着睡眠时间(或间隔反复),才能记得更持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2,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帮,真题帮,通透灵动,优秀品质,颜色或“体色”,作比较,作诠释,知识帮,说明文概念,一按说明对象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三说明文阅读,一按说明对象分,二按语言特色分,回归教材图解考点一,回归教材图解考点二,回归教材图解考点三,逻辑顺序,冬眠的奥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B共3分,考点3文体知识,考点4评价与探究,考点5图表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