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2登泰山记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2登泰山记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2登泰山记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2登泰山记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上册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古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泰山记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汶水西B.穿泰山西北C.苍山负雪,明烛天D.自足下皆云漫答案:A解析:A项,方位名词作状语,其余均为方位名词。2.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天云一线异色(  )A.尽头     B.尽力C.至多 D.非常(2)绛皓色,而皆若偻(  )A.驳运 B.辨误C.不允其议 D.(3)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A.不正 B.偏僻C.论辩 D.僻静(4)晚日照城郭(  )A.看,远看 B.探望,看望C.盼望 D.声望(5)回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A. B.看待C.比较 D.目光参考答案:(1)A (2)D (3)B (4)A (5)A3.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D.是日观道中石刻。答案:D解析:D项,为省略句。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B.农历每月初一为,最末一天为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外边的一道为,望晚日照城郭城郭指城市。D.《惜抱轩诗文集》中惜抱轩是室名,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作者所属的文学流派。答案:D解析:D项,桐城是姚鼐的籍贯。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袁随园君墓志铭序[清]姚鼐君钱塘袁氏,枚,字子才。其仕任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id:2147491280;FounderCES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效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遂为之铭。(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改)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棂槛:指栏杆,在文中指代建筑。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B.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C.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D.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答案:A解析:修饰,君才的宾语,不要断开;尽其能补充遇事,不要断开;既而表时间的变化,和后面相连。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古人一般对君主或者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B.“,原指父亲,后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对已离世的父亲的称呼。C.“戊午,中国古代纪年按照天干加地支的顺序来组合,乾隆戊午指的是乾隆三年。D.“嘉庆,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答案:D解析:D项,光武帝错,是汉武帝首创。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枚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成就,后来科举考中,曾在江宁、溧水等地任职,尽职尽责。B.仕途不进的袁枚足迹踏遍东南山水的佳处,诗文中尽显风景的瑰丽奇异、幽邃旷远,自我怡悦。C.文章第3段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的诗歌有个性思考,通乎古法是说他通识古人的创作方法,其散文也因独具特色被效仿。D.这篇散文追忆了袁枚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在姚鼐眼中,袁枚是一个文才出众、为学鼓励后进、为官低调的人。答案:C解析:C项,文章第3段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的散文和骈文有个性思考,他的诗歌也因独具特色被效仿。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巡抚金公钅共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2)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参考答案:(1)巡抚金钅共一见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他的才学,袁君很快就写完了,文辞很华丽。(2)袁君本来因文章出色入选翰林院,也有声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挤外放;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9.袁枚的《随园诗文集》被大家看重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袁枚的古文、骈文都能有自己的个性思考,并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诗歌能表述清楚别人心里想说的意思,独具特色。解析: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异:意动用法,觉得他与众不同。就:完成。摈:被排挤。著才:显示了才能,展示才能。进:晋升。参考译文袁君是钱塘人,名枚,字子才。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辞官之后,在江宁西城修建了一个园林居住,称随园。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一个字号。祖父名锜,父亲名滨,叔父名鸿,都因为贫困而到各地去担任幕僚。袁君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成就。二十一岁,从钱塘抵达广西,到巡抚衙门中探望担任幕僚的叔父。巡抚金id:2147491287;FounderCES一见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他的才学,袁君很快就写完了,文辞很华丽。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id:2147491294;FounderCES就举荐了袁君。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结果应试落榜。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改派到江南做知县,最后调任江宁知县。江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当时尹文端任总督,最了解袁君的才能。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不久辞官回家。后再次起用被派往陕西。刚到陕西,因父亲去世而返回,此后一直居住在江宁。袁君本来因文章出色入选翰林院,也有声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挤外放;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从陕西回来的时候,刚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把他的全部才华都用到了文辞诗歌上。东南地区的山水胜迹都有他的游踪。那瑰丽奇异、幽邃旷远的景致,全都表现在诗文之中,自我怡悦,随兴抒意。各地的读书人来到江南,都要前往随园投赠诗文,几乎每天都有人去。袁君的园林馆舍,有花、竹、水、石,幽深宁静,景色秀丽。至于建筑、器具,也都很精美,用来款待客人的东西很丰盛。袁君殷勤好客,乐意和人交往,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总要把它说出来。后辈人的诗文,即使只有片言只语是好的,袁君也定能列举出这些字句,诵读给他人听。袁君的古文、骈文,都能有自己的个性思考,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能表述清楚,因此许多读书人仿效他的诗体。所以《随园诗文集》,从朝廷达官到市井小民,都懂得看重它。琉球也有人来寻取这部书。袁君仕宦虽不显赫,然而时论认为,一百多年来,充分享受山林的乐趣,获得文章的盛名,恐怕没有赶得上袁君的。袁君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他的父亲从远方来到溧水县衙所在地,怀疑儿子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瞒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大家都说:我们县年轻的袁知县,真正是个好官啊!袁君的父亲这才高兴地进了县衙。在担任江宁知县的时候,袁君曾经早晨治理政务,晚上邀集读书人一起饮酒赋诗,著名的逸事更多。江宁的贸易场所中,有人把袁君所审理的案件编为歌曲,刊刻流播四方。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袁君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谢世,享年八十二岁。因为袁君与桐城人姚鼐的先辈有交情,而姚鼐又住在江宁,与袁君来往时间最长,于是为他写了墓志铭。(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咏怀二首(其一)李 贺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弃官后闲居茂陵。茂陵:汉武帝墓,在今陕西兴平东南。一简书:指司马相如的遗作《封禅书》,后被汉武帝封禅泰山所用。金泥:水银和金屑和成的泥用以涂封玉牒,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书》。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首句直接入题,交代了司马相如闲居茂陵这一历史史实,为下面写景、叙事张本。B.第二句写绿草茂盛,挂满井边石栏,勾勒出一幅荒芜、萧条的画面,意在表现司马相如居住环境之恶劣。C.第三句采用白描手法,普普通通一个字,蕴含无限深情,描绘出司马相如对妻子的一往情深。D.第四句承接上句字而来,描绘了一幅春风轻拂、佳人鬓发飘飘的唯美画面,不禁令人陶然心醉。答案:B解析:B项,重在表现一种清幽雅洁的环境氛围。11.简要赏析诗歌后两联。参考答案:颈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司马相如像残断的草梗被梁王和武帝弃置不用,寄寓了诗人对其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尾联采用对比手法,仅留的一简书与其泰山顶封禅被奉为至宝对比鲜明,表现了司马相如的过人之才,隐含了诗人对他未尽其才的遗憾。颈、尾两联再行对比,彰显了司马相如生前的落寞与死后的表面繁荣,诗人的怨愤之情,油然而生。解析:赏析诗句,应着重考虑诗句的表达技巧,指出其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三)名句名篇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者在《登泰山记》中开篇以    ,      ;     ,     交代了泰山的地理环境。 (2)作者用很少的笔墨描绘的泰山夕照图,景色逼真,意境开阔,有风雪初霁的光辉         ,有城郭山水的美景         ,尤其是         这一神来之笔,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写出了泰山有如仙境的特点。 答案:(1)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 其阴 济水东流 (2)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解析: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判断需要写的诗句,具体书写时不能出现错别字。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精练,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