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获奖课件ppt
展开1. 了解作者姚鼐和桐城派的相关知识,梳理并掌握本文相关文言知识。2. 梳理本文写作脉络,了解山水游记的文体特点和其中景与情的关系。3. 掌握文章善于取舍、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的写法。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榖,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歙县紫阳、南京钟山等书院四十年。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记,一种文体,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点明浏览的地点,“登”表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
记“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如:《小石潭记》写景,借凄清的景抒发作者被贬后的凄凉之情;《核舟记》状物,通过对核舟的介绍说明,赞扬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桃花源记》叙事、写景,表现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岳阳楼记》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的机会写景、议论,表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登泰山记》写景、叙事,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上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桐城派散文特点:提出“义法”主张。“义”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法”指表达中心的形式技巧。“文章风貌一般简洁平淡,而鲜明生动不足”。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阳:南面,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西:名作状,向西。阴:北面。东:名作状,向东。阳谷:山的南面山谷的水。当:在。分:分界。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以:在。自:从。限:界限。至于:到达。是:这。麓:山脚。磴:台阶。循:沿着。道:走。遂:就。巅:山顶。
译文: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攀行四十五里,道路都是用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谓:称。限:像门槛一样。当:横,挡。几:几乎。既:已经。负:覆盖。烛:照亮。居:停留。
译文: 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漫:弥漫。稍:逐渐。极天:天边尽头。须臾:一会儿。承:承托。或:有的人。或:有的。绛皓:或红或白。
译文: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逐渐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是:这。漫失:模糊或缺失。僻:偏僻。当:对。苍黑色:青黑色。平方:平形的、方形的。圜:圆形的。罅:缝隙。音迹:声音和踪迹。至:到。
译文: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方方正正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这篇游记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①作者按照“交代泰山地理形势、位置—记叙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的顺序描写的。②文章紧紧围绕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带领我们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1. 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游泰山时的所见所思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修辞手法的运用。①“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明亮。②“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山水画一般,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2.文中运用多种手法绘景摹色,各有特色,找出具体的语句并体会其特点和作用。
(2)侧面烘托的写法。本文巧用烘托来突出景物特征。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樗蒱”“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引人想象,生动有趣。
① 体物入微,生动形象。日出景色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极难描写。作者捕捉到急速变幻中的景色特点,依次写出日出景象的绚丽多彩。“极天云一线异色”描写的是天边的云彩细如一线的特点。“须臾成五采”,抓住了天边云彩瞬间的变化,静动有序,有张有弛。“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日出之景,作者生动形象地正面描摹旭日升起时的灿烂光彩。② 富于想象,融入情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写的是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好像鞠躬的样子。作者用群山的形象进一步衬托日观峰这个中心形象,红白相间的山景渲染了日出后的辽阔境界,表现了朝阳的生气和力量。群山“皆若偻”的比喻里,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些山也和作者一样,被日出的壮景陶醉折服了。
3. 《登泰山记》中,作者对日出的壮观场面的描写有哪些特点?请加以赏析。
③ 铺垫蓄势,烘托陪衬。“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作者写日出,先造声势,用五更时分的风雪交加、云雾弥漫来衬托日出之前景象的瑰丽。接着写日出,“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这满天云彩为喷薄欲出的太阳蓄足了势。作者精笔细绘了太阳的形象后,又从日观峰以西的群山景象着笔,描写日出后群山的景象,作者用群山的形象进一步烘托太阳这个中心形象。
本文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展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1 段中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第5 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也能体现语言简练、生动的特点,寥寥几句,就把泰山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了出来。
4.本文语言简练、生动,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汶(wèn)水南麓(lù)砌(qì)石磴(dèng)徂(cú)徕(lái)晦(huì)日绛(jiàng)色若偻(lǚ)樗(chū)蒱(pú)石罅(xià)膝(xī)盖
须臾成五采(“采”同“彩”,色彩)多平方,少圜(“圜”同“圆”,圆形)
至于泰安 (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到,到达。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石苍黑色,多平方(古义:方方正正的。今义:指数是2 的乘方;平方米。)
名词的活用汶水西流 (名词作状语,向西)济水东流 (名词作状语,向东)崖限当道者 (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1)判断句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者,……也”表判断)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余始循(中谷)以入(余)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生(于)石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词。(1)自京师乘风雪乘: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越长城之限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皆谓之天门云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4)磴几不可登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苍山负雪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明烛天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这里是“冒”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 皆以美于徐公B. 知不可乎骤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其阴,济水东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所答非所问
答案:D解析:A. 介词,在/ 动词,认为;B. 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语气/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C. 代词,它,指泰山/ 副词,还是;D. 都是“所+ 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用法相同。
3.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 凌万顷之茫然 ③ 客有吹洞箫者 ④ 何为其然也 ⑤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⑥ 余所不至也 ⑦ 余始循以入 ⑧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A.①/②③⑤/④⑨/⑥/⑦/⑧ B.①/②③⑤/④/⑨/⑥⑦/⑧C.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 D.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
答案: A解析:① 介宾短语后置;②③⑤ 定语后置;④⑨宾语前置;⑥ 判断句;⑦ 省略句;⑧ 被动句。
4.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古代游记常见的格式。“桐城”表明作者所属的文学流派,即桐城派。C.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有时是十六或十七)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D.“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面的一道为“郭”。现泛指 城市。
答案:B 解析:“桐城”表明籍贯,并不是文学流派。
5.名句默写。(1)《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 ___________________。”(3)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16.2* 登泰山记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16.2* 登泰山记教学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知识卡片,写作背景,阅读链接,课文探究,结构图解,主题归纳,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桐城派,活动体验,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山麓山顶,四十五里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公开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泰山简介,交待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日出⑩,日出时,日出后,泰山日出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