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限时训练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历史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运动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1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1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9页。
第一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
(2022年江西期末)“机智”号是首架火星直升机(如图1),于2021年2月搭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于4月19日于火星表面完成飞行。据此完成第1~2题。
1.“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上首飞成功说明( )
A.火星上有智慧生命 B.火星表面覆盖着大气层
C.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适中 D.火星和地球环境基本一致
2.火星上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液态水等。若在火星上生存,需要改造的环境条件包括( )
①改造大气环境使之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②改造水环境使其存在液态水 ③改造岩石圈使其能提供足够的建筑材料 ④改造土壤环境并形成能产生食物的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上飞行时依靠气体的推力,而与火星表面是否有生命、火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火星与地球环境是否一致等因素无关,只能验证火星表面有大气层的存在。第2题,人类要想在火星上生存,必需温度适宜、有液态水、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就需要改造其大气环境使之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氧气,①正确;改造水环境使其存在液态水,②正确;改造土壤环境并形成能产生食物的生态系统,④正确。改造火星岩石圈的难度太大,且岩石圈与生命存在关系甚微,③错误。
(2022年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期末)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图2示意“天问一号”航行轨道。据此完成第3~5题。
图2
3.地球、火星以及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天体 D.恒星
4.与地球相比,火星( )
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
5.“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答案】3.C 4.C 5.A
【解析】第3题,地球、火星以及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天体,C项正确。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地球相比,火星距离太阳更远,A项错误;火星上目前没有发现液态水和生物,B、D项错误;由于距离太阳更远,所以火星地表气温比地球更低,C项正确。第5题,“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地月系,A项正确;地球和火星都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B、C、D项错误。
图3 图4
(2022年浙江宁波期末联考)2021年11月,某科幻电影上映,剧中讲述了由于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太阳脾气”大爆发,使得地球迎来世界末日。当太阳表面出现“无黑子”现象时,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图3、图4为太阳活动极大期和极小期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3为“太阳脾气”爆发的表现之一,主要发生在太阳的( )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7.下列对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极大期手机信号易中断 B.极大期地球磁场易受干扰
C.极小期太阳辐射减弱 D.极小期全球洪涝灾害多发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读图3可知,类似弧状的太阳火焰叫日珥,它和耀斑一起出现在太阳外部的色球层,C项正确。第7题,太阳活动极大期时,太阳黑子增多,耀斑剧烈爆发,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短波通信,而手机信号不属于短波,A项错误,B项正确;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相对比较稳定,C项错误;一般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即极大期时,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大,洪涝灾害会明显增加,D项错误。
201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照片显示,近期太阳表面完全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可见的太阳黑子,表明太阳已经进入活动极小期。图5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示意图,图6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太阳活动极小期的间隔约是( )
A.15年 B.11年
C.7年 D.5年
9.关于太阳活动极小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层的耀斑增多 B.②层的耀斑减少
C.①层的黑子减少 D.②层的黑子增多
10.太阳活动极小期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无线电长波通信干扰减小 B.低纬大气能看见美丽极光
C.会减少对人造卫星的破坏 D.全球范围内不会发生地震
【答案】8.B 9.B 10.C
【解析】第8题,太阳活动周期是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或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小年的平均间隔时间,太阳每隔约11年就会有一个活跃的活动期。第9题,太阳大气层由外向里分别是①日冕层、②色球层、③光球层。太阳活动极小期②色球层的耀斑减少,③光球层的黑子减少。第10题,太阳活动极小期,太阳活动减弱,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减小;低纬地区不会出现美丽的极光;会减小对人造卫星的破坏;地震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无关。
(2022年湖南湘西自治州期末)2021年8月12日,在新疆哈密首次发现两恐龙新属新种化石,在地质史时期曾经是翼龙繁衍生息的乐土,堪称“翼龙的伊甸园”。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恐龙化石的发现指示当时哈密古地理环境特征为( )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
C.寒冷湿润 D.炎热干燥
12.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及主要事件对应的是( )
A.古生代,三叶虫在生长 B.中生代,哺乳动物繁盛
C.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 D.古生代,主要成煤期
【答案】11.A 12.C
【解析】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地表植被茂密,生物多种多样,这些动物、植被为恐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恐龙便大量繁殖,A项正确。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先后经历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和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所以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排除A、D项;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C项正确;哺乳动物繁盛时代为新生代,不在中生代,B项错误。
(2022年北京海淀区期末)2021年8月,我国首次发现2.9亿年前史前巨鲨——瓣齿鲨化石,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图7为地质年代简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图7
13.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第四纪 B.白垩纪
C.石炭纪 D.寒武纪
14.研究化石,可以( )
①确定地球的年龄 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 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 ④推测古地理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3.C 14.D
【解析】第13题,结合材料“2.9亿年前史前巨鲨——瓣齿鲨化石”并结合地质年代简图可知,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石炭纪,C项正确。第14题,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生命历史,但不能准确确定地球的年龄,①错误,②正确;生物化石可以反映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特征,但沉积岩岩层中可能含有化石,也可能不含有化石,所以研究化石可以推测古地理环境,但不能还原地貌形成过程,地貌形成过程与地质作用有关,③错误,④正确。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图8),完成第15~16题。
图8
15.甲圈层的特点是( )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而不规则
C.与图示的其他圈层互不联系 D.形态单一
16.活跃而不独占空间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答案】15.B 16.A
【解析】第15题,图示中甲圈层为水圈,水圈是由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与其他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16题,生物圈是由生物组成的最活跃的圈层,它存在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中,不单独占有空间。
(2022年江苏连云港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月4日12时45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图9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M、N为不连续界面)。据此完成第17~18题。
图9
1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8.地球内部圈层中( )
A.乙层中E波传播速度比F波快 B.圈层丙为液态
C.圈层丁压力和密度小 D.岩石圈位于M以上
【答案】17.A 18.B
【解析】第17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小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因此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图中甲是地壳,乙是地幔,丙是外核,丁是内核,A项正确。第18题,读图可知,在乙层中,E波(横波)传播速度比F波(纵波)慢,A项错误;在N界面,E波(横波)突然消失,F波(纵波)速度减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可知圈层丙为液态,B项正确;圈层丁(内核)压力和密度都大,C项错误;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M是莫霍界面,其上为地壳,D项错误。
(2022年山东聊城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11月30日21时53分,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31.76°N,87.94°E)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由于采用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电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原理,通知受影响地区提前预警的系统),极大地减少了因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图10为地震发生时那曲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和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10
19.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下地幔 B.软流层
C.地壳 D.莫霍界面
20.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 )
A.①圈层的热量来自于地球内部 B.②圈层是地球最活跃外部层
C.③圈层的地震波在莫霍界面消失 D.④圈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快慢不均
【答案】19.C 20.D
【解析】第1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洋壳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厚。此次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C项正确。第20题,①圈层位于地球的外部,热量来自太阳辐射,A项错误;地球最活跃的外部圈层为生物圈,②圈层是水圈,B项错误;地震波在莫霍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加快,C项错误;④圈层位于软流层以内的地球内部圏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快慢不均,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到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突然减慢,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利用太阳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太阳能丰富,目前已经在很多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材料二 图11为我国太阳能分布图。
图11
材料三 图12为拉萨和阿克苏2001—2007年太阳总辐射量图。
图12
(1)描述我国太阳能分布的特点。(8分)
(2)指出拉萨和阿克苏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3)列举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的意义。(6分)
【答案】(1)太阳能分布不均;东部较少,西部较多;其中青藏地区、内蒙古高原等地丰富;四川盆地贫乏。
(2)拉萨总量大于阿克苏。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拉萨纬度较低。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短缺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促进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利于保障能源安全。(任答三点即可)
22.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图13),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图13
(1)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4分)
(2)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那么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请简述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本原理。(6分)
(3)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4分)
(4)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目前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请简要分析其研究原理。(6分)
【答案】(1)土星 地球
(2)古生 基本原理: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标准化石和特定的化石组合;生物演化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即已经消失的物种和已经退化的特性不会再出现。因此可利用地层中含有特定的化石组合或类型,对其进行划分和对比。
(3)日冕 (太阳)黑子
(4)地壳 地震波 原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