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10 次下载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8 次下载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9 次下载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7 次下载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8 次下载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宇宙中的地球(A卷•单元考点)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存在生命的行星)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采集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表为类地行星部分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与日距离(106km)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天)
公转周期(年)
水星
57.90
0.06
0.06
58.79
0.24
金星
108.20
0.82
0.86
243.69
0.62
地球
149.60
1.00
1.00
1.00
1.00
火星
227.90
0.11
0.15
1.03
1.88
1. 若登陆表中四颗行星,最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 )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2.火星上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 )
A.自转周期长 B.没有液态水 C.表面温度高 D.缺乏氮氧气
【答案】1.B 2.B
【解析】1.读图表可知,水星自转周期为58天左右,地球的自转周期为1天,火星的自转周期大约为一天,金星自转周期为243天,四大行星中自转周期最长的为金星,接近地球的“一年”,故最能体会“度日如年”,B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2.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选项正确。地球和火星的自转周期都大约为一天,A选项错误。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选项错误。火星上有氧气,只不过含量比较少,火星上还有着大气层,和地球有些类似,故并非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D选项错误。故选B。
1930年,克莱·汤博发现冥王星,将其视三太阳系为第九大行星。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质量为月球的1/6,体积为月球的1/3,有五个已知的卫星。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后,将冥王星排除出大行星行列,重新划为矮行星。图为“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①、②、③、④名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火星、海王星、水星、冥王星 B.水星、火星、海王星、冥王星
C.火星、水星、海王星、冥王星 D.水星、海王星、火星、冥王星
4.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降为矮行星的原因之一是( )
A.距离太阳系中心太远 B.冥王星不能清空轨道附近的区域
C.冥王星表面的温度很低 D.冥王星的公转轨道近似正圆
【答案】3.B 4.B
【解析】3.①距离太阳最近,为水星,②位于地球与木星之间,是火星,③位于天王星外围,是海王星,④位于最外侧,是冥王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由于冥王星的质量太小,其引力作用不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的其他天体,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是因为其质量、体积太小,B正确。海王星距离太阳中心也很远,但是没有被排除,A错误。表面温度低并不只有冥王星如此,C错误。八大行星的轨道都有近圆形的特点,D错误。故选B。
2017年10月8日晚间发生一次月全食天象,多地能见到古铜色的“红月亮”遥挂夜空的美景。读月食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6.关于月球在天体系统中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总星系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5.C 6.A
【解析】5.图中为太阳系,太阳属于恒星,体积最大,A错误。地球属于行星,体积不是很小,B错误。月球属于卫星,体积最小,C正确。图中无星云,D错误。故选C。
6.河外星系独立存在于银河系之外,⑤排除;剩下的根据包含关系依次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①②③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 )
A.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
8.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答案】7.A 8.B
【解析】7.根据所学,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其中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决定了是否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从而决定了宜居带内的行星是否宜居,因此A正确。天体表面平坦、有富含氧化碳的大气、有肥沃的土壤不是宜居的原因,排除BCD。故选A。
8.据材料知,TRAPPIST-I是一颗恒星,周围有7颗行星环绕,构成一个类似太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因此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火星探测器“洞察号”在火星着陆,它携带的主要仪器有地震测量仪、热流和物理性质探测仪等。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A.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位于小行星带中
C.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D.与金星、木星相邻
10.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太阳系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答案】9.A 10.C
【解析】9.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小行星带。地球是太阳系中环绕恒星(太阳)公转的一颗行星,不是恒星,A正确,C错误;地球离小行星带较远,不位于小行星带中,B错误;地球轨道与金星、火星轨道相邻,D错误。故选A。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银河系外还有许多与其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C符合题意;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和地月系,因此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天体系统级别低于银河系,排除A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因此银河系的级别低于总星系,排除D。选C。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类型、太阳大气层结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是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 )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由平原向高原递减 C.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D.由高原向平原递减
2.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
A.海底地震的形成 B.岩浆的形成 C.山地的形成 D.煤炭的形成
【答案】1.A 2.D
【解析】1.读图可知,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的,即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A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没有显示地形相关信息,B、D项没有体现,说法错误,本题选A。
2.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因此矿物燃料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D项正确;A项,海底地震的形成是地球内部板块运动造成的,与太阳辐射无关,说法错误;岩浆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B项说法错误;山地的形成是地壳运动形成的,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C项错误,本题选D。
下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广州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广州(23°06’N,113°16’E)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伦敦(48°52′N,22°5′E),是因为(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河湖 D.纬度偏低,晴天多
4.广州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广州建筑技术先进、屋顶多为高强度玻璃 B.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C.广州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D.广州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城市
【答案】3.D 4.C
【解析】3.结合学过的知识,广州(23°06’N,113°16’E)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量较大,伦敦(48°52′N,22°5′E)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多雨,晴天少,年太阳辐射量较少,故D正确,两城市都海拔较低,故A错,和河湖分布,地面状况关系不大,故CD错,本题选D。
4.由材料可知,广州没有油田和煤矿,说明常规能源短缺,广州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故B正确,广州建筑屋顶并不是多为高强度玻璃,太阳能能量分散,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故ABD错,本题选C。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积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所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6.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
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B.藏南谷地的地热能
C.高原北部的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答案】5.C 6.B
【解析】5.根据题意,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ABD不符合题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少,气温低,与太阳能资源丰富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
6.根据题意,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B符合题意,B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储存的太阳能,风能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均匀导致的大气水平运动带来的能量;水能是水汽被风输送到陆地形成降水后,由高处流向地处的重力势能,都与太阳辐射有关系,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日冕是位于太阳日冕层中的大片不规则的间黑区域,它的密度比周围的物质低,温度也更低,看起来颜色发暗,犹如一个巨大的黑色“洞孔”。下图为2017年11月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在紫外线波段拍摄的日冕洞景观。完成下列问题。
7.就特征而言,日冕洞类似于( )
A.耀斑 B.太阳黑子 C.太阳风 D.日珥
8.太阳黑子一般出现在( )
A.色球层 B.光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中心
【答案】7.B 8.B
【解析】7.由材料可知,日冕洞是日冤层中密度比周围的物质低,温度也更低,看起来颜色发暗,犹如一个巨大的黑色“洞孔”的部分。太阳黑子是太阳光较球层中温度比周围低、看上去比较暗的部分。因此,就特征而言,日冕洞类似于黑子,B正确。耀斑又叫色球爆发,是色球层中看上去异常明亮的部分,A不符合。日冕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速度很高,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这叫太阳风"”,C不符合。色球层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千米的红色火焰,这被称为日珥,D不符合。故选B。
8.太阳黑子一般出现在光球层,B正确。色球层的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日冕层主要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风,太阳活动位于太阳的大气层,而不是太阳中心,ACD错。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城市可能是( )
A.重庆 B.广州 C.天津 D.哈尔滨
10.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云量多少 C.空气质量 D.昼夜长短
【答案】9.C 10.B
【解析】9.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5~0℃之间,广州、长沙分别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上,长春位于中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以下,只有天津位于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0℃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读图可以看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在最大值附近,白昼接近最长,而太阳辐射却比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短的5月还低,故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不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AD错误;夏季太阳辐射较低,主要原因是雨季来临,云量较大,削弱了太阳辐射,所以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云量大小,B正确,C错误。故选B。
1.3 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地层与地质年代、生物演化规律、地球环境演化与矿产形成、)
2021年9月,科研人员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距今4.3亿年的混翅鲎(hòu)化石。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混翅鲎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研究混翅鲎化石可以( )
A.重现前寒武纪海陆格局 B.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
C.推测混翅鲎的生存环境 D.促进海洋生物的进化
【答案】1.B 2.C
【解析】1.读材料可知,混翅鲎化石出现在距今4.3亿年,由图可知,距今5.41亿年~距今2.5217亿年期间是古生代,因此可以判断混翅鲎生活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研究混翅鲎等古生物可以推断古生物生存的环境,C正确;化石是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不能重现海陆变化的格局、不能由此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AB错误;研究混翅鲎等古生物化石能够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不能促进海洋生物的进化,D错误。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4.大型爬行类动物物种恐龙所在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答案】3.D 4.B
【解析】3.读图可知,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种类越多,读图可知,爬行动物最多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冰河世纪1》这部动画电影讲述在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獭,以及剑齿虎,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的故事,读电影海报和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观察猛犸象的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生存条件( )
A.干旱 B.炎热 C.多雨 D.寒冷
6.推测该故事可能发生在( )
A.白垩纪 B.古近纪 C.新近纪 D.第四纪
7.该故事发生时期正好处于冰期以下符合当是动物迁移的路线是( )
A.向两极迁移 B.向高山迁移 C.向低纬迁移 D.向海洋迁移
【答案】5.D 6.D 7.C
【解析】5.据题干,“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具有抵御寒冷的功能,可推测其生存的环境寒冷,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6.据材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说明猛犸象处于人类时代,可能是第四纪,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7.在《冰河世纪》中,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动物们毛长皮厚,生存与寒冷环境,而人类生活在低纬度温暖的环境,动物们出于本能,成群结队向低纬度温暖地带迁移,C正确,排除ABD。故选C。
地层和化石就像“书页”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如果地层中含有左图中化石,说明该地层形成时期环境为( )
A.森林 B.沙漠 C.海洋 D.草原
9.右侧化石中的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代(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与左图中化石同时代
10.①地层中含有左侧生物化石,②地层中含有右侧生物化石,在未受到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两地层的位置关系是( )
A.①在②下方 B.②在①下方 C.同一位置 D.无法判断
【答案】8.C 9.B 10.A
【解析】8.根据题意,由左图的三叶虫化石可知,三叶虫化石是生活在古生代海洋底部生物,C对,ABD错。故选C。
9.根据题意,右侧图中为恐龙化石,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中生代时期,B对,ACD错。故选B。
10.根据题意,由上边两题分析,三叶虫化石生活在地球的古生代,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中生代,因此三叶虫存在的时期早于恐龙生长的时期,两类动物形成的化石,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在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之下,即①岩层在②岩层之下,A对。BCD错。
沈阳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前往辽宁多个城市进行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第一站来到了朝阳鸟化石世界地质公园,这里展示的“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下图为“主要地质年代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距今时间
1.4亿年 3.3亿年
植物界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动物界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前寒武纪
11. “中华龙鸟”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2.新生代第四纪生物史上质的飞跃是由于出现了( )
A.蓝细菌 B.无脊椎动物 C.裸子植物 D.人类
【答案】11.C 12.D
【解析】11.根据材料,“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所以“中华龙鸟”出现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蓝细菌和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元古代时期,AB错误。裸子植物最早出现在古生代,C错误。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的第四纪,是生物史上质的飞跃,D正确。故选D。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岩石圈的组成)
《地心游记》讲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里登布罗克教授决心也作同样的旅行,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下图为郑同学画的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其中阴影所在的位置应该是( )
A.岩石圈 B.软流层 C.岩石 D.沉积岩
2.若估计教授下落速度为每小时九十公里,他们从上午六点开始下落,最后开始往上升时是“晚上十来点钟”那么他们一行人可能到达的位置是( )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地核
3.地震发生时产生地震波你认为地震波横波无法穿越(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 D.下地幔
【答案】1.B 2.C 3.B
【解析】1.据图可知,该阴影位于莫霍面以下,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项正确;A项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说法错误;C项D项岩石和沉积岩均位于岩石圈中,显然不对,故说法错误;本题选B。
2.据题干可计算教授下落的时间约为16个小时,每小时下落90公里,可计算下落的距离大致为1440公里,结合所学,可知该位置位于地幔,C项正确,ABD项错误,本题选C。
3.结合所学可知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传播,古登堡面以下的地核外核为液态,所以地震波横波无法穿越古登堡界面,B项正确;A项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都有固态介质,横波可以穿越,A项错误;C项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为固态物质,横波可以穿越,C项错误;下地幔物质为可塑性固态,横波可以穿越,D项错误,所以本题选B。
读图“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岩石圈位于图中( )
A.①的底部和②的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5.图中①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 B.位于水圈和大气圈之间
C.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D.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
【答案】4.C 5.D
【解析】4.根据右图可知,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图中的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在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属于图中的②,A错误。地壳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水圈和大气圈之间属于外部圈层,B错误。地球的厚度不均匀,陆地较厚,大洋较薄,C错误。由图可看出,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D正确。故选D。
厄瓜多尔的桑盖火山当地时间2020年9月20日凌晨发生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在周围村镇飘落,部分道路被火山灰覆盖,能见度较低。据报道,20日桑盖火山发生了数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6000米。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
A.①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 C.②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
【答案】6.B 7.C
【解析】6.结合学过的知识,右图中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外核,④是内核,一般认为岩浆的源地位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 正确,自然排除 ACD。故选 B。
7.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古登堡面处,因为此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下降。图中②与③交界处为古登堡面,故C正确;①与②交界处为莫霍面, ②层为地幔,③与④交界处为外地核与内地核的分界线,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在雾凇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水 B.岩石 C.树木 D.大气
10.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的地球圈层是( )
A.水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答案】8.C 9.C 10.A
【解析】8.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华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3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在雾凇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植物,即树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18年5月6日,智利西部近海海域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4公里(●为震中)。2021年12月,智利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近日在麦哲伦大区挖掘出7400万前的化石。读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的波速变化是( )
A.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 B.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
C.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 D.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
12.图中化石生物生存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11.A 12.C
【解析】11.本次地震发生在智利西部近海海域,震源深度19.4千米,而海洋地壳平均厚度5-10千米,因此震源位于莫霍面之下的地幔中,因此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是向上传播,因此纵波和横波的波速均变小,A正确、BCD错。故选A。
12.图中化石生物为恐龙,恐龙生存在中生代,C正确、ABD错。故选C。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宇宙中的地球(A卷•单元考点)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存在生命的行星)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采集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表为类地行星部分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与日距离(106km)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天)
公转周期(年)
水星
57.90
0.06
0.06
58.79
0.24
金星
108.20
0.82
0.86
243.69
0.62
地球
149.60
1.00
1.00
1.00
1.00
火星
227.90
0.11
0.15
1.03
1.88
1. 若登陆表中四颗行星,最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 )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2.火星上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 )
A.自转周期长 B.没有液态水 C.表面温度高 D.缺乏氮氧气
【答案】1.B 2.B
【解析】1.读图表可知,水星自转周期为58天左右,地球的自转周期为1天,火星的自转周期大约为一天,金星自转周期为243天,四大行星中自转周期最长的为金星,接近地球的“一年”,故最能体会“度日如年”,B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2.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选项正确。地球和火星的自转周期都大约为一天,A选项错误。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选项错误。火星上有氧气,只不过含量比较少,火星上还有着大气层,和地球有些类似,故并非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D选项错误。故选B。
1930年,克莱·汤博发现冥王星,将其视三太阳系为第九大行星。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质量为月球的1/6,体积为月球的1/3,有五个已知的卫星。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后,将冥王星排除出大行星行列,重新划为矮行星。图为“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①、②、③、④名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火星、海王星、水星、冥王星 B.水星、火星、海王星、冥王星
C.火星、水星、海王星、冥王星 D.水星、海王星、火星、冥王星
4.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降为矮行星的原因之一是( )
A.距离太阳系中心太远 B.冥王星不能清空轨道附近的区域
C.冥王星表面的温度很低 D.冥王星的公转轨道近似正圆
【答案】3.B 4.B
【解析】3.①距离太阳最近,为水星,②位于地球与木星之间,是火星,③位于天王星外围,是海王星,④位于最外侧,是冥王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由于冥王星的质量太小,其引力作用不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的其他天体,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是因为其质量、体积太小,B正确。海王星距离太阳中心也很远,但是没有被排除,A错误。表面温度低并不只有冥王星如此,C错误。八大行星的轨道都有近圆形的特点,D错误。故选B。
2017年10月8日晚间发生一次月全食天象,多地能见到古铜色的“红月亮”遥挂夜空的美景。读月食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6.关于月球在天体系统中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总星系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5.C 6.A
【解析】5.图中为太阳系,太阳属于恒星,体积最大,A错误。地球属于行星,体积不是很小,B错误。月球属于卫星,体积最小,C正确。图中无星云,D错误。故选C。
6.河外星系独立存在于银河系之外,⑤排除;剩下的根据包含关系依次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①②③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 )
A.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
8.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答案】7.A 8.B
【解析】7.根据所学,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其中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决定了是否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从而决定了宜居带内的行星是否宜居,因此A正确。天体表面平坦、有富含氧化碳的大气、有肥沃的土壤不是宜居的原因,排除BCD。故选A。
8.据材料知,TRAPPIST-I是一颗恒星,周围有7颗行星环绕,构成一个类似太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因此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火星探测器“洞察号”在火星着陆,它携带的主要仪器有地震测量仪、热流和物理性质探测仪等。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A.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位于小行星带中
C.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D.与金星、木星相邻
10.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太阳系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答案】9.A 10.C
【解析】9.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小行星带。地球是太阳系中环绕恒星(太阳)公转的一颗行星,不是恒星,A正确,C错误;地球离小行星带较远,不位于小行星带中,B错误;地球轨道与金星、火星轨道相邻,D错误。故选A。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银河系外还有许多与其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C符合题意;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和地月系,因此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天体系统级别低于银河系,排除A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因此银河系的级别低于总星系,排除D。选C。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类型、太阳大气层结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是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 )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由平原向高原递减 C.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D.由高原向平原递减
2.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
A.海底地震的形成 B.岩浆的形成 C.山地的形成 D.煤炭的形成
【答案】1.A 2.D
【解析】1.读图可知,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的,即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A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没有显示地形相关信息,B、D项没有体现,说法错误,本题选A。
2.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因此矿物燃料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D项正确;A项,海底地震的形成是地球内部板块运动造成的,与太阳辐射无关,说法错误;岩浆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B项说法错误;山地的形成是地壳运动形成的,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C项错误,本题选D。
下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广州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广州(23°06’N,113°16’E)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伦敦(48°52′N,22°5′E),是因为(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河湖 D.纬度偏低,晴天多
4.广州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广州建筑技术先进、屋顶多为高强度玻璃 B.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C.广州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D.广州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城市
【答案】3.D 4.C
【解析】3.结合学过的知识,广州(23°06’N,113°16’E)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量较大,伦敦(48°52′N,22°5′E)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多雨,晴天少,年太阳辐射量较少,故D正确,两城市都海拔较低,故A错,和河湖分布,地面状况关系不大,故CD错,本题选D。
4.由材料可知,广州没有油田和煤矿,说明常规能源短缺,广州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故B正确,广州建筑屋顶并不是多为高强度玻璃,太阳能能量分散,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故ABD错,本题选C。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积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所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6.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
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B.藏南谷地的地热能
C.高原北部的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答案】5.C 6.B
【解析】5.根据题意,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ABD不符合题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少,气温低,与太阳能资源丰富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
6.根据题意,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B符合题意,B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储存的太阳能,风能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均匀导致的大气水平运动带来的能量;水能是水汽被风输送到陆地形成降水后,由高处流向地处的重力势能,都与太阳辐射有关系,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日冕是位于太阳日冕层中的大片不规则的间黑区域,它的密度比周围的物质低,温度也更低,看起来颜色发暗,犹如一个巨大的黑色“洞孔”。下图为2017年11月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在紫外线波段拍摄的日冕洞景观。完成下列问题。
7.就特征而言,日冕洞类似于( )
A.耀斑 B.太阳黑子 C.太阳风 D.日珥
8.太阳黑子一般出现在( )
A.色球层 B.光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中心
【答案】7.B 8.B
【解析】7.由材料可知,日冕洞是日冤层中密度比周围的物质低,温度也更低,看起来颜色发暗,犹如一个巨大的黑色“洞孔”的部分。太阳黑子是太阳光较球层中温度比周围低、看上去比较暗的部分。因此,就特征而言,日冕洞类似于黑子,B正确。耀斑又叫色球爆发,是色球层中看上去异常明亮的部分,A不符合。日冕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速度很高,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这叫太阳风"”,C不符合。色球层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千米的红色火焰,这被称为日珥,D不符合。故选B。
8.太阳黑子一般出现在光球层,B正确。色球层的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日冕层主要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风,太阳活动位于太阳的大气层,而不是太阳中心,ACD错。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城市可能是( )
A.重庆 B.广州 C.天津 D.哈尔滨
10.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云量多少 C.空气质量 D.昼夜长短
【答案】9.C 10.B
【解析】9.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5~0℃之间,广州、长沙分别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上,长春位于中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以下,只有天津位于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0℃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读图可以看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在最大值附近,白昼接近最长,而太阳辐射却比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短的5月还低,故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不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AD错误;夏季太阳辐射较低,主要原因是雨季来临,云量较大,削弱了太阳辐射,所以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云量大小,B正确,C错误。故选B。
1.3 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地层与地质年代、生物演化规律、地球环境演化与矿产形成、)
2021年9月,科研人员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距今4.3亿年的混翅鲎(hòu)化石。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混翅鲎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研究混翅鲎化石可以( )
A.重现前寒武纪海陆格局 B.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
C.推测混翅鲎的生存环境 D.促进海洋生物的进化
【答案】1.B 2.C
【解析】1.读材料可知,混翅鲎化石出现在距今4.3亿年,由图可知,距今5.41亿年~距今2.5217亿年期间是古生代,因此可以判断混翅鲎生活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研究混翅鲎等古生物可以推断古生物生存的环境,C正确;化石是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不能重现海陆变化的格局、不能由此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AB错误;研究混翅鲎等古生物化石能够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不能促进海洋生物的进化,D错误。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4.大型爬行类动物物种恐龙所在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答案】3.D 4.B
【解析】3.读图可知,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种类越多,读图可知,爬行动物最多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冰河世纪1》这部动画电影讲述在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獭,以及剑齿虎,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的故事,读电影海报和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观察猛犸象的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生存条件( )
A.干旱 B.炎热 C.多雨 D.寒冷
6.推测该故事可能发生在( )
A.白垩纪 B.古近纪 C.新近纪 D.第四纪
7.该故事发生时期正好处于冰期以下符合当是动物迁移的路线是( )
A.向两极迁移 B.向高山迁移 C.向低纬迁移 D.向海洋迁移
【答案】5.D 6.D 7.C
【解析】5.据题干,“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具有抵御寒冷的功能,可推测其生存的环境寒冷,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6.据材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说明猛犸象处于人类时代,可能是第四纪,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7.在《冰河世纪》中,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动物们毛长皮厚,生存与寒冷环境,而人类生活在低纬度温暖的环境,动物们出于本能,成群结队向低纬度温暖地带迁移,C正确,排除ABD。故选C。
地层和化石就像“书页”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如果地层中含有左图中化石,说明该地层形成时期环境为( )
A.森林 B.沙漠 C.海洋 D.草原
9.右侧化石中的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代(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与左图中化石同时代
10.①地层中含有左侧生物化石,②地层中含有右侧生物化石,在未受到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两地层的位置关系是( )
A.①在②下方 B.②在①下方 C.同一位置 D.无法判断
【答案】8.C 9.B 10.A
【解析】8.根据题意,由左图的三叶虫化石可知,三叶虫化石是生活在古生代海洋底部生物,C对,ABD错。故选C。
9.根据题意,右侧图中为恐龙化石,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中生代时期,B对,ACD错。故选B。
10.根据题意,由上边两题分析,三叶虫化石生活在地球的古生代,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中生代,因此三叶虫存在的时期早于恐龙生长的时期,两类动物形成的化石,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在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之下,即①岩层在②岩层之下,A对。BCD错。
沈阳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前往辽宁多个城市进行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第一站来到了朝阳鸟化石世界地质公园,这里展示的“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下图为“主要地质年代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距今时间
1.4亿年 3.3亿年
植物界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动物界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前寒武纪
11. “中华龙鸟”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2.新生代第四纪生物史上质的飞跃是由于出现了( )
A.蓝细菌 B.无脊椎动物 C.裸子植物 D.人类
【答案】11.C 12.D
【解析】11.根据材料,“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所以“中华龙鸟”出现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蓝细菌和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元古代时期,AB错误。裸子植物最早出现在古生代,C错误。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的第四纪,是生物史上质的飞跃,D正确。故选D。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岩石圈的组成)
《地心游记》讲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里登布罗克教授决心也作同样的旅行,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下图为郑同学画的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其中阴影所在的位置应该是( )
A.岩石圈 B.软流层 C.岩石 D.沉积岩
2.若估计教授下落速度为每小时九十公里,他们从上午六点开始下落,最后开始往上升时是“晚上十来点钟”那么他们一行人可能到达的位置是( )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地核
3.地震发生时产生地震波你认为地震波横波无法穿越(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 D.下地幔
【答案】1.B 2.C 3.B
【解析】1.据图可知,该阴影位于莫霍面以下,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项正确;A项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说法错误;C项D项岩石和沉积岩均位于岩石圈中,显然不对,故说法错误;本题选B。
2.据题干可计算教授下落的时间约为16个小时,每小时下落90公里,可计算下落的距离大致为1440公里,结合所学,可知该位置位于地幔,C项正确,ABD项错误,本题选C。
3.结合所学可知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传播,古登堡面以下的地核外核为液态,所以地震波横波无法穿越古登堡界面,B项正确;A项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都有固态介质,横波可以穿越,A项错误;C项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为固态物质,横波可以穿越,C项错误;下地幔物质为可塑性固态,横波可以穿越,D项错误,所以本题选B。
读图“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岩石圈位于图中( )
A.①的底部和②的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5.图中①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 B.位于水圈和大气圈之间
C.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D.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
【答案】4.C 5.D
【解析】4.根据右图可知,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图中的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在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属于图中的②,A错误。地壳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水圈和大气圈之间属于外部圈层,B错误。地球的厚度不均匀,陆地较厚,大洋较薄,C错误。由图可看出,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D正确。故选D。
厄瓜多尔的桑盖火山当地时间2020年9月20日凌晨发生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在周围村镇飘落,部分道路被火山灰覆盖,能见度较低。据报道,20日桑盖火山发生了数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6000米。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
A.①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 C.②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
【答案】6.B 7.C
【解析】6.结合学过的知识,右图中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外核,④是内核,一般认为岩浆的源地位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 正确,自然排除 ACD。故选 B。
7.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古登堡面处,因为此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下降。图中②与③交界处为古登堡面,故C正确;①与②交界处为莫霍面, ②层为地幔,③与④交界处为外地核与内地核的分界线,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在雾凇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水 B.岩石 C.树木 D.大气
10.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的地球圈层是( )
A.水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答案】8.C 9.C 10.A
【解析】8.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华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3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在雾凇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植物,即树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18年5月6日,智利西部近海海域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4公里(●为震中)。2021年12月,智利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近日在麦哲伦大区挖掘出7400万前的化石。读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的波速变化是( )
A.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 B.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
C.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 D.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
12.图中化石生物生存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11.A 12.C
【解析】11.本次地震发生在智利西部近海海域,震源深度19.4千米,而海洋地壳平均厚度5-10千米,因此震源位于莫霍面之下的地幔中,因此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是向上传播,因此纵波和横波的波速均变小,A正确、BCD错。故选A。
12.图中化石生物为恐龙,恐龙生存在中生代,C正确、ABD错。故选C。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