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学案
展开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资料1 火星概况
问题1 火星上是否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
[思维线索] 抓住火星上的大气状况、表面温度状况以及是否存在液态水来分析。
答案: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因为火星上大气稀薄,以二氧化碳为主,没有氧气;表面温差大;火星表面环境中也不存在液态水。
问题2 若在火星上生存,需要改造哪些环境条件?
[思维线索] 主要结合生命存在的大气、液态水、温度条件分析。
答案:需要改造火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温度环境,使之具有适宜的温度,存在液态水,具有满足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可避免宇宙射线伤害的环境条件以及能产生食物的生态系统等。
资料2 “绿航星际”
问题 “绿航星际”试验对火星基地的建设能提供哪些参考?
[思维线索] 主要从材料中“绿航星际”实验平台取得的成就方面分析。
答案:“绿航星际”实验平台由植物舱、乘员舱、生保舱和资源舱组成,它基于生态学原理,通过植物培养、废水废物处理、大气调控等多个功能单元的协作,基本实现了志愿者所需氧气、水以及部分食物的再生式供应。
知识网络构建
本章自我梳理:
热点问题聚焦
热点聚焦
eq \a\vs4\al(一) 流星雨
【热点关注】
美丽而神秘的流星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天文现象之一。2018年,英仙座流星雨极盛期出现在8月13日凌晨4时前后,我国各地天文爱好者领略到英仙座流星雨的神韵。
【热点素材】
作为常年流量稳定的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是每年暑期重要的天象。作为一年一度的“天象大片”,我国各地最佳观测时间是8月13日0时至天亮前。
英仙座流星雨与象限仪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并称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活跃期为每年7月20日前后至8月20日前后,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每年固定时间稳定出现,是最活跃、最常被观测到的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是如何产生的?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宽达26千米,环绕太阳飞行,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周期性经过地球的天体。
不过,不用担心人们会忘记这颗彗星,因为每年当地球穿过它的尘埃带时,就会带来英仙座流星雨。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尘埃带中散落的彗星碎片将以高达59千米/秒的速度坠入地球大气层,并燃烧发光,形成我们所看到的流星雨。
在太空中,这些碎片被称为流星体,当它们进入地球大气层并燃烧发光的现象则被称为流星。如果它们在大气层中没有消耗殆尽,落到地面则被称为陨星。大多数英仙座流星都非常小,不足以成为陨星。
2018年,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的尘埃带特别拥挤,其中的碎片在大行星的影响下变得相对集中。每当这个时候,英仙座流星雨都会出现大爆发。
英仙座流星雨的特点是流量稳定、持续时间长、亮流星多,并且呈现出蓝绿色的光芒。在其极大值时间内,只要天气晴好,找一个灯光干扰和周围遮挡物少的地方观测,一个小时看到几十颗流星是非常正常的。
【地理视角】
1.结合流星雨观察,分析常见天体的类型和特点。
2.结合流星雨现象,分析太阳系的成员及特点。
3.结合流星雨观察,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等。
对点演练
1.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 )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显示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的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的是( )
二 火星探测
【热点关注】
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 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截至2021年1月3日6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轨飞行163天,飞行里程突破4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3亿千米,距离火星830万千米。
【热点素材】
火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四颗。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中,火星也是除了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大约每隔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火星冲日,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在冲日期间会达到极近值,通常只有不足1亿千米,而在火星发生大冲时,这个距离甚至不足6 000万千米。火星冲日意味着这时可以使用较小花费将探测器送往火星,因此人类的火星探测活动通常也会每隔26个月出现一次高潮。
到目前为止,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多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它们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数据。同时火星探测也充满了坎坷,大约2/3的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都没有能够成功完成它们的使命。但是火星对于人类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近似地球的天体。火星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非常接近地球,这使它也有类似地球的四季更替,同时,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这使火星上的一天几乎与地球上的一天一样长。
【地理视角】
1.结合火星在宇宙中的位置,考查太阳系的组成及特点。
2.通过与地球环境的对比,分析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2.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目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时,生命体就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完成(1)~(2)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处于低气压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与太阳的距离较远
(2)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步骤二 微专题讲练
微专题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及成因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
(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多。西部非季风区多于东部季风区,地势高的地区多于地势低的地区。
(2)30°N~40°N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多。而40°N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多。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及其形成原因
(1)青藏高原成为高值中心的原因:①纬度低;②海拔高,空气稀薄;③大气中尘埃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大;②阴雨天、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
误区警示(1)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但是热量不足,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2)阴天也有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和天气状况没有关系,只不过阴天的时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较少。
(3)并不是所有的能源都来源于太阳辐射。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能源都来源于太阳辐射,但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潮汐能来源于日月的引力。
例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解题反思 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越强,植物利用率就越高,农业生产潜力就越大。我国不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对比分析如下:,(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排除纬度因素,北方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夏季北方地区白昼较长,日照时间长。,(2)西北地区太阳辐射丰富:因为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步骤三 建模板类题诊断
模板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是用来反映区域太阳辐射及其相关的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如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如图1)、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如图2)、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如图3)、年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如图4)等。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主要用于考查区域太阳辐射总量的数值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太阳辐射分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同时,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回答。
注:光合有效辐射指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例 读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题模板,
第一步,分析图名,明确要求分析的是哪些地理要素与太阳辐射量的关系。
第二步,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特征分析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准确描述。
①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季、夏季的差异;②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或递增)”“哪里多,哪里少”“哪里最集中,哪里最贫乏”。如我国:时间上,大部分地区夏半年多于冬半年;空间上,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增。
第三步,根据图中数值找出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地区,并计算差值。
第四步,分析影响太阳辐射变化的因素。看“三度”:①看纬“度”;②看海拔高“度”;③看大气透明“度”。如下图。
以曲线图为例,如果曲线由南向北呈递增或递减变化,影响因素主要为纬度;如果曲线呈波动变化,应考虑高值区或低值区的天气特点或地形地势特点。
【举一反三】
下图为从阿拉山口至连云港铁路沿线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曲线表示年太阳辐射总量,②曲线表示年降水量
B.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与纬度高低无关
C.乙地海拔高,空气稀薄
D.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据图可知,从阿拉山口至连云港铁路沿线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
A.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
B.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负相关
C.在乙地以东地区受地形地势和天气状况的影响自东向西不断增加
D.在乙地以东地区随地形地势的变化而具有波动较大的特点
步骤一 章末整合提升
对点演练
1.解析:第(1)题,高速闯入大气的流星体,与大气摩擦而产生光迹,划过夜空,形成流星。第(2)题,根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可知,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该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为木星、火星和土星,结合选项及图示的方位分析,只有A项最符合。
答案:(1)C (2)A
2.解析:第(1)题,目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而数十亿年前潮湿的环境下可能有生命体进化,说明气温低、干燥使其很难孕育生命,而这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造成的。第(2)题,可以借鉴地球生命现象存在的条件,即②③④三个条件最符合题意。
答案:(1)D (2)B
步骤二 微专题讲练
例 解析:第(1)题,若农业生产潜力仅考虑PAR,则PAR强度越大的地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区PAR强度值最大,则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2)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其纬度虽低,但受气候与地形的影响,多阴雨天气,所以其PAR值低于乙地。故D项正确。
答案:(1)D (2)D
步骤三 建模板类题诊断
例 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①地冬季日照时数为700 h,夏季日照时数为900~1 000 h,冬、夏季日照时数差为200~300 h;同理计算出②③④地的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分别为100~200 h、0~100 h、100 h。因此,冬、夏季日照时数差最大的是①地。第(2)题,若受纬度因素影响,该区域等值线应大致由北向南变化,而图中西部等值线大致由东向西变化,故排除A项;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西部海拔差异不大,全年多晴朗天气,故排除B、D两项;该区域夏季白天时间长于冬季,所以夏季日照时数大于冬季日照时数,故C项正确。第(3)题,图中四地中不论冬季还是夏季,①地的太阳辐射量最丰富,其次是②③两地,但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应靠近消费区,相对①③两地来说,②地更靠近省级行政中心,因此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②地。
答案:(1)A (2)C (3)B
[举一反三]
1~2.解析:第1题,我国年降水量大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由此可推测①曲线表示年降水量,则②曲线表示年太阳辐射总量;年太阳辐射总量受纬度因素影响;乙地年降水量小于周边地区,结合图中经纬度范围及该铁路沿线地形可推测该地为地形闭塞的盆地,海拔应该较低;甲地年降水量大于周边地区,可推测该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第2题,读图可知,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年降水量的变化不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在乙地以东地区自东向西不断增加,波动起伏小。
答案:1.D 2.C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第三节地球的历史docx、章末整合docx等5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1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