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限时训练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水循环课后作业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水循环课后作业题,共8页。
第三章 第一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40分钟 总分:65分
(知识点1: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知识点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点3:水循环的意义)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古诗云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据此完成第1~2题。
1.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这句古诗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是( )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蒸发 D.下渗
2.从水循环的类型角度分析,这句古诗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百川东到海”的意思是河川径流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注入海洋。第2题,从水循环的类型角度分析,古诗描述的是海陆间循环。
[知识点1、3](2022年浙江杭州期末)下图为全球水量平衡图。就多年平均状况而言,陆地水体、海洋水体总量保持平衡。据此完成第3~4题。
3.根据全球水量平衡原理,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⑤
C.②=③+⑤ D.④>②+⑤
4.图中显示了水循环的基本过程,下列属于水循环的意义的是( )
A.保持海陆间热量收支一致 B.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C.减轻了洪涝灾害发生概率 D.降低了全球海水平均盐度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就多年平均状况而言,陆地水体、海洋水体总量保持平衡。①为总降水量,就多年平均而言,与总蒸发量相等,总蒸发量包括海水蒸发量和陆地蒸发量,所以①=③+④,A项正确;②属于陆地降水,⑤为海洋降水,②<⑤;②为陆地降水,转化为陆地径流⑥和陆地蒸发③,所以②=③+⑥;④为海水蒸发,②为陆地降水,⑤为海洋降水,④<②+⑤。第4题,水循环可调节海陆间热量收支差异,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B项正确;水循环无法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全球海水平均盐度保持稳定,水循环过程并不能降低全球海水平均盐度。
[知识点1、3](2022年广东汕尾期末)为完善洪水排泄的缓冲功能,江苏省某高校试点建设“海绵校园”。下图为该高校试点建设的“海绵校园”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中“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最显著的环节是( )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水汽输送
6.下列有关“海绵校园”说法正确的是( )
A.铺设透水砖增加了地表径流 B.绿化面积增加有利于截蓄雨水
C.蓄水池增加了地表径流总量 D.海绵校园建设降低了空气湿度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为完善洪水排泄的缓冲功能”,结合图上信息,“增加绿化面积”和“铺设透水砖”,可知“海绵校园”建设中增加绿化面积和铺设透水砖主要是为了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轻内涝,因此“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最显著的环节是下渗。第6题,增加绿化面积可有效地截留蓄积雨水,增加下渗,铺设透水砖也主要是为了增加下渗,增加地下蓄水池的水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总量;“海绵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增加植物的蒸腾,可增加空气湿度。
[知识点2]“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城市水体污染 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增强城市抗旱能力 D.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8.“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的核心功能是( )
A.减少灰霾污染 B.减轻城市雨涝
C.增加经济收入 D.美化城市环境
【答案】7.D 8.B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海绵城市”不能减少污水排放,不能减轻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是吸水、放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不是主要目标;增强城市抗旱能力只是一部分功能。第8题,绿色屋顶的核心功能是滞留、含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城市雨涝;绿色屋顶不能减少灰霾污染;增加经济收入、美化环境不是主要目的。
[知识点1、2](2022年江西期末)《宜昌市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推广使用透水铺装。”据此完成第9~11题。
9.这一要求的落实,将( )
A.缓解雨季宜昌市城区的滞涝问题 B.增加宜昌市城区水域面积
C.缓解宜昌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D.增加宜昌市城区水产供给
10.“海绵城市”建设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包括( )
A.水汽输送、降水 B.地表径流、下渗
C.地下径流、蒸发 D.植物蒸腾、降水
1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B.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C.地球本身产生的重力能 D.太阳辐射能
【答案】9.A 10.B 11.D
【解析】第9题,宜昌市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以缓解雨季城区的内涝,A项正确;与城区水域面积大小、水资源是否紧张及城区水产供应等无关,B、C、D项错误。第10题,“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是推广使用透水铺装,该措施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小地表径流,B项正确;与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和植物蒸腾等水循环环节关系不大,A、C、D项错误。第11题,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作用,其中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能,D项正确。
[知识点1](2021年浙江温州期末)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水循环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该实验设计中,没有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地表径流 D.下渗
13.该实验设计中,斜面下方冰块可降低温度,从而促进不透水斜面上的气流( )
①收缩下沉 ②膨胀上升 ③向右流动 ④向左流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2.D 13.A
【解析】第12题,图中采用的是不透水斜面,因此冰块融化后的水无法下渗,该实验设计中没有模拟的水循环是下渗,D项正确。该实验设计中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降水、地表径流,A、B、C项不符合题意。第13题,该实验设计中,斜面下方冰块可降低温度,使不透水斜面上的空气降温,气流收缩下沉;冰块位于左侧,右侧没有,因此左侧降温明显,右侧降温不明显,右侧气温相对较高,气流可能膨胀上升,不透水斜面上的气流沿着斜面向右流动,A项正确。
[知识点1、2]下图为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a、b、c、d环节分别是( )
A.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B.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C.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下渗
15.影响水循环的人类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
A.提高入海污水量的比例 B.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C.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D.加强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答案】14.C 15.D
【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a从海洋指向大气,为蒸发;d指向水井,为地下径流;c是从地表水到地下径流的过程,为下渗;b从降水直接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第15题,水资源是有限的,虽然可以循环再生,但在一定时间段的数量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需要节约使用、循环再利用。
二、非选择题(20分)
16.[知识点2]下图是济南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小区下水道改造前后的管道分布示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该污水处理方式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_。(4分)
(2)图乙与图甲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下水道改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请从资源化角度谈谈图示管道改造的积极意义。(8分)
【答案】(1)径流环节
(2)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分离 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水处理量
(3)可将雨水收集起来实现资源化;回灌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
【B素养提升练】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加快
【答案】1.A 2.B 3.C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第2题,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利用植物吸水能力,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第3题,植被具有蓄水的能力,因此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丰水期水位下降,流量更加稳定,流速更加平稳。
4.(2022年辽宁丹东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其中郑州市7月17日20时至20日20时的三天降雨量高达617.1毫米(郑州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40.8毫米),降雨造成郑州市区严重内涝。
材料二 很多城市为了缓解城市内涝现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建造雨水花园等措施打造“海绵城市”。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丹东某学校进行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下图为“海绵校园”示意图。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郑州市出现严重内涝的原因。
(2)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从“海绵校园”示意图中选择一项适合本校建设“海绵校园”的措施,并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3)简述建设“海绵城市”的积极意义。
【答案】(1)①夏季多暴雨,降水强度大;②路面硬化,下渗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增多;③地势低洼处积水,排水不畅。
(2)①修建地下蓄水池: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②地面铺设透水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③增加绿化面积:滞留地表径流,增加蒸发和蒸腾。④利用蓄水修建喷泉: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水循环。(任答一点即可)
(3)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效率,减少城市内涝;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调节水循环,优化水体空间分布;利于合理规划城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同步测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达标测试,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复习练习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