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精练
展开第一节 水循环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下图为东亚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1~4题。
1.①②③⑥环节依次表示( )
A.蒸发、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B.蒸腾、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C.蒸腾、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D.蒸发、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2.⑥环节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增加④环节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机井 B.修建水窖
C.植树造林 D.跨流域调水
4.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④塑造地表形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 2.B 3.C 4.B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⑤⑥环节依次表示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汽输送。第2题,东亚地区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向陆地输送的水汽最多。第3题,水窖主要是为了储水,防止水分下渗;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能增加水分下渗。第4题,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塑造地表形态。
5.下列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 )
①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季和春季的凌汛 ②夏季,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形成丰水期 ③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引冰川积雪融水灌溉农田 ④所有流经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黄河属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属内流河,不注入海洋,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坎儿井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不注入海洋,只参与陆地内循环;并不是所有流经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都不注入海洋(如尼罗河),不一定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读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6~8题。
6.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7.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8.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能会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6.C 7.B 8.D
解析:第6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长江处于丰水期。6—7月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降水量大,为丰水期。第7题,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地下水与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雨水补给长江水和洞庭湖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也都可以经过蒸发补给雨水。第8题,洞庭湖对长江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调洪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和枯水期b补给都会增大。
2020年7月23日9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升级发布荆江河段洪水黄色预警,继续发布长江中下游干流城陵矶以下江段、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水阳江洪水橙色预警。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流域防汛形势严峻。读荆江分洪治理工程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 ④支流较少,但径流量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该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降水集中。第10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生态平衡,且费时费力,短期内较难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1题。
1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
B.水循环示意图中的C、F和H三个环节
C.水循环示意图中的D和E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答案:B
解析:文字中涉及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12.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A降水;B ;C水汽输送; D ;E地表径流;F 。
(2)简述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3)如果这个地区植被被破坏,湖泊也被开垦为农田,分析可能会对该地区造成的影响。
答案:(1)蒸发 植物蒸腾 地下径流
(2)①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联系四大圈层,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②水中挟带溶解物质和泥沙,随水的运动实现物质迁移。③由于水循环运动,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3)水土流失、地下水减少、降水减少。
解析:第(1)题,B、D、F分别代表蒸发、植物蒸腾、地下径流。第(2)题,水循环的主要意义是促进水资源更新、自然界能量的交换和地表物质的迁移。第(3)题,植被破坏,地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下水减少,水土流失;围湖造田,湖面蒸发、植物蒸腾等减少致使降水减少。
等级考素养提升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社会循环的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和流程可判断出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蒸发。④为流域间循环,因此为跨流域调水。故选B项。第2题,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中,要保护好水源地,在输水过程中要减少水资源的损耗,同时要注意节约用水,在排水时不仅要防止当地的水污染问题,还要防止污水排入地的水污染问题,故D项不够恰当。
3.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据图判断,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D
解析: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即为降水最多的季节。由图可知,该地冬季降水最多。
读我国某地区某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统计图,完成4~5题。
4.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5.该河流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
答案:4.A 5.B
解析:由图可知,该河流径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故降雨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另外,降水量较少时该河流也存在一定的径流量,所以该河流可能还有地下水补给。该河流并无明显春汛,故无融雪补给。该地雨季较长,应位于我国东南地区。
6.读海河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河主要支流多发源于 高原。
(2)海河容易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
从地形上看, ;
从气候上看, ;
从水系上看, 。
(3)海河洪水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为了巩固治理效果,在上游还应 。
答案:(1)黄土
(2)上游发源于黄土高原,河水泥沙含量大,下游流经平原,泥沙沉积 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扇形水系,支流集中汇入干流,排水不畅
(3)上游建水库,下游开挖新河,增加入海通道 植树造林
解析:读图可知,海河支流众多,多发源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泥沙含量较大,易抬升河床;海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下游排水不畅。这些都是海河易发洪灾的重要原因。上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增加泄洪量应是治理海河的有效措施。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水循环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水循环课时训练,共10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水循环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水循环课后作业题,共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