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简答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 2022冬奥火炬在神州传递,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 彩旗飘扬 B. 气球升空 C. 火炬燃烧 D. 歌声嘹亮
    2. 坚持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下列措施与这一理念不符合的是(    )
    A. 废弃电池深埋处理 B. 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 大力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倾倒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点燃酒精灯
    4.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如图是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铒原子中有68个中子 B. 铒的元素符号为Er
    C. 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D. 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g
    5. 柠檬酸(C6H8O7)用作蔬菜加工的pH调整剂,可保持品质。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柠檬酸是由 C、H、O三种原子构成的
    B. 每个柠檬酸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
    C. 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8
    D. 柠檬酸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6. NSR技术通过储存与还原过程实现氮氧化物(NOx)的消除(如图),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工作时氮氧化物的排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NOx储存还原过程,Pt是催化剂
    B. 储存还原过程NO与N2个数比为1:1
    C. NOx还原过程,CO与CO2个数比为1:1
    D. 该反应能有效解决光化学烟雾污染
    7.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B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木棍变黑
    浓硫酸有吸水性
    C
    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固体变红
    该气体是氢气
    D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 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10. 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 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 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的
    C. 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 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11. 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3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的是KNO3
    B. 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可能大于KNO3
    C. 将3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 30℃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小于KNO3
    12. 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HCOOH(甲酸)− 热的浓硫酸 H2O+CO↑。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应先加热氧化铜后将甲酸滴加到热的浓硫酸中
    B. 反应过程中a处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C. 澄清石灰水的主要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和吸收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
    D. 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3. 工业上可以利用SO2制取H2,流程如图:

    (1)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膜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 。
    (3)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
    (4)分离器中分离出的副产品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4. 化学反应的快慢与许多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实验一】
    取四份等质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进行反应,实验条件如图1所示;图2为反应时间与产生气体体积的关系曲线。

    (1)对比图2中实验a和b的曲线,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能得出相同结论的另一对比的组别是 ______(用字母a、b、c、d表示);该实验中还有另外一组对比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气体产生速率“逐渐变快又变慢”,“逐渐变快”的原因是 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二】
    常温时,用足量的铁、锌、镁三种金属分别与等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实验发生装置如图3所示;压强变化如图4所示(压强越大,表示产生氢气的量越多)。

    (4)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______。
    (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 ______有关。
    (6)该实验中发现镁片与盐酸反应,最终测得压强比锌和铁更大一点。忽略误差,其合理的原因是______。
    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5.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欢迎,其外壳由环保PVC(聚氯乙烯)及PC(聚碳酸酯)材料制作而成。火炬“飞扬”秉持绿色、可持续理念,以氢气作为燃料,火炬外壳以碳纤维材质为主。
    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新型纤维材料,其密度比铝小,强度是铁的20倍,具有抗电磁辐射、耐腐蚀的特点,化学性质与碳相似。为提高碳纤维的强度,须将碳纤维原丝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 ______ (填1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碳纤维不可燃
    C.碳纤维可用作电磁辐射屏蔽材料
    D.碳纤维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
    (3)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 ______ 。
    (4)氢气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6. 某兴趣小组根据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名称: ______ 。
    (2)小明同学要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他选择装置C,但在小张的分析下,他理解了装置C的弊端,请分析小张的理由 ______ 。
    (3)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用装置B制取氧气优点是 ______ 如果制取氧气后,继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澄泓同学建议收集氧气用E装置代替D装置,这样做的优点有 ______ ,并请在图乙中选择停止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 ______ (填字母序号)。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7. 长久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水垢放入过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立即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其质量。在以后的5min内,每一分钟读一次数。结果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1
    2
    3
    4
    5
    质量/g
    100g
    95g
    92g
    91.2g
    91.2g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彩旗飘扬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气球升空过程中只是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火炬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歌声嘹亮是声音远扬,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废弃电池深埋处理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故A错误;
    B、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故B正确;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能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故C正确;
    D、大力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有利于保护空气,故D正确。
    故选:A。
    A、废弃电池深埋,污染水土;
    B、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不污染水;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不污染水;
    D、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环保问题是社会的焦点,人们关心的主题,同时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3.【答案】A 
    【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8,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6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铒的元素符号为Er,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铒,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g,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柠檬酸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柠檬酸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9: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柠檬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柠檬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个柠檬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柠檬酸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A.在储存、还原过程中,Pt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只改变了反应速率,所以Pt是催化剂,故A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题意,储存还原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为化学变化过程,所以NO中N原子数目和氮气中N原子数目相等,则NO分子和氮气分子个数比为2:1,故B错误;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储存、还原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碳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根据化学式CO和CO2可知二者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正确;
    D.氮氧化物增多是造成光化学污染的原因,该过程中消耗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氮气,可解决光化学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一氧化氮、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氧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硝酸钡与一氧化碳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氧化钡,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治理,明确酸雨成因,理解原理图含义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侧重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CO+CuO−  △   Cu+CO2,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但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A、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少量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少量的稀盐酸可能被氢氧化钠完全消耗,无明显现象,应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固体变红,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C 
    【解析】解:A、塑料瓶变瘪,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导致,也可能是二者共同导致,该选项不正确。
    B、水的质量不同,不能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该选项不正确。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程中天平平衡,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正确。
    D、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是否需要氧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B、对比试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D、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是否需要氧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C 
    【解析】解: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已完全反应,能证明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的,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能证明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酸碱性发生了改变,能证明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要证明其酸碱性发生了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3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故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的是KNO3,A说法正确;
    B、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由于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故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可能大于KNO3,B说法正确;
    C、将3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其溶解度会减小,故一定有晶体析出,C说法正确;
    D、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故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KNO3所需要水的质量小于NaCl所需要水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D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实验过程中应先将甲酸滴加到热的浓硫酸中制取一氧化碳,后加热氧化铜,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澄清石灰水的主要作用是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但不能吸收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实验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析现象。
    C、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  分解反应  碘  金属表面除锈(合理即可) 
    【解析】解:(1)反应器中SO2、H2O、I2在20~100℃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H2SO4、H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膜反应器中HI在500℃高温下反应生成H2和I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3)由流程图可知,I2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在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
    (4)分离器中的分离出的物质是硫酸和碘化氢,碘化氢可用于制取氢气,则分离器中分离出的副产品是H2SO4,硫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2)分解反应;
    (3)碘;
    (4)金属表面除锈(合理即可)。
    (1)根据反应器中SO2、H2O、I2在20~100℃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H2SO4、HI,进行分析。
    (2)根据HI在500℃高温下反应生成H2和I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进行分析。
    (3)根据I2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进行分析。
    (4)根据分离器中的分离出的物质是硫酸和碘化氢,碘化氢可用于制取氢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4.【答案】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情况下,温度越高,金属与盐酸的反应速率越快  cd  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情况下,金属表面积越大,与盐酸的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  Fe+2HCl=FeCl2+2H2↑  金属表面积、反应温度  金属活动性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在未降至室温时进行测量,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 
    【解析】解:(1)ab的变量为温度,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越高,生成气体体积越大,说明反应速率越快;cd的变量只有温度,也可以得到相同结论;bc变量为金属颗粒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情况下,温度越高,金属与盐酸的反应速率越快;cd;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情况下,金属表面积越大,与盐酸的反应速率越快。
    (2)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会提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
    (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2H2↑;
    故答案为:Fe+2HCl=FeCl2+2H2↑。
    (4)为了验证不同的金属的影响,需要确保其他变量相同,因此金属表面积和反应温度需要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金属表面积、反应温度。
    (5)金属活动性且镁>锌>铁,在相同时间内气压也是该顺序,说明反应速率也是越来越慢,因此说明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金属活动性有关;
    故答案为:金属活动性。
    (6)反应过程放热,若未降至室温进行气体压强检测,此时压强会因为温度较高而变大;
    故答案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在未降至室温时进行测量,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
    (1)根据实验信息总结实验结论;根据实验变量选择对照实验组;根据实验中另外变量总结实验结论;
    (2)根据反应特点分析回答此题;
    (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实验唯一变量的原则分析回答此题;
    (5)根据实验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6)根据气体压强变化与温度有关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5.【答案】聚氯乙烯或聚碳酸酯  C  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解:(1)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欢迎,其外壳由环保PVC(聚氯乙烯)及PC(聚碳酸酯)材料制作而成。聚氯乙烯、聚碳酸酯为有机合成材料。
    (2)A、碳纤维只由碳元素组成,只含1种元素,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错误;
    B、碳纤维的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具有可燃性,错误;
    C、碳纤维有抗电磁辐射、耐腐蚀的特点,可用作电磁辐射屏蔽材料,正确;
    D、碳纤维由碳元素组成,其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可以将其看作是碳的单质,碳元素化合价应为0,错误。
    (3)由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230℃左右,碳纤维强度最高。
    (4)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所以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聚氯乙烯或聚碳酸酯。
    (2)C。
    (3)在 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1)聚氯乙烯、聚碳酸酯为有机合成材料。
    (2)A、碳纤维只由碳元素组成,是单质;
    B、碳纤维的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具有可燃性;
    C、碳纤维有抗电磁辐射、耐腐蚀的特点;
    D、碳纤维由碳元素组成,其化学性质与碳相似。
    (3)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230℃左右,碳纤维强度最高。
    (4)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长颈漏斗  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氢气,且当带孔铁片反应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可随时添加药品  收集的氧气更加纯净,便于在集气瓶中预留少量的水  G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小明同学要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他选择装置C,但在小张的分析下,他理解了装置C的弊端,小张的理由是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氢气,且当带孔铁片反应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装置B是固液常温型装置,制取氧气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装置B制取氧气优点是可随时添加药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如果制取氧气后,继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因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融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会炸裂集气瓶的底部,所以澄泓同学建议收集氧气用E装置代替D装置,这样做的优点是收集的氧气更加纯净,便于在集气瓶中预留少量的水,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在集气瓶中要预留少量的水,则图乙中的G是选择停止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故选:G。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氢气,且当带孔铁片反应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可随时添加药品;收集的氧气更加纯净,便于在集气瓶中预留少量的水;G。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2)根据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来分析解答;
    (3)根据装置B是固液常温型装置,制取氧气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分析解答;
    (4)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解答;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来分析解答;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的特殊要求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解。

    17.【答案】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表中数据可知,第3、4分钟后烧杯内的质量不再变化,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则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91.2g=8.8g;
    (2)设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8.8g
    100x=448.8g
    x=20g
    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20g25g×100%=80%。
    答:(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
    (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1)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表中数据可知,第3、4分钟后烧杯内的质量不再变化,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则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进而求出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即可。
    本题考查了水垢中碳酸钙含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次氯酸钠都可用作消毒剂,3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