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题(45分)
-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检测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 化学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3页。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H2NCOONH4(s)⇌2NH3(g)+CO2(g)。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①v(NH3)正=2v(CO2)逆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团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密闭容器中n(NH3):n(CO2)=2:1
⑥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④⑤ D.全部
2.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保持容积不变,增加的物质的量
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C.降低温度
D.保持容积不变,充入Ne使压强增大
3.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
① N2O5(g) N2O3(g)+O2(g),② N2O3(g) N2O(g)+ O2(g)。
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N2O5,加热到t ℃,达到平衡状态后O2为9 mol,N2O3为3.4 mol。则t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A.8.5 B.9.6 C.10.2 D.17.0
4.一定温度下,在4个体积均为 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 (g)2SO3(g) 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
O2或SO3平衡转化率
c(SO2)
c(O2)
c(SO3)
c(SO3)
Ⅰ
723
0.2
0.2
0
0.04
α1
Ⅱ
723
0
0.1
0.2
α2
Ⅲ
723
0.4
0.4
0
α3
IV
823
0
0.1
0.2
α4
A.达到平衡时, α1+α2=1
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PⅠ>PIV
C.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容器IV中比容器Ⅰ中的大
D.达平衡后,再向容器Ⅰ中充入0.16 mol SO2、0.04 mol SO3,则此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5.对于反应2H2O2⇌2H2O+O2,在任何温度下可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 B.
C. D.
6.催化反应的过程一般包括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发生表面反应、产物从催化剂表而脱附等步骤,CH4和CO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3COOH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4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吸附可表示为CH4→H*+CH3*(*表示吸附态)
B.②过程表示CH3COOH分子的脱附过程
C.反应过程中有C—H键、C—C键,O—H键生成
D.该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
7.CH4和CO2联合重整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主要反应为:
①CH4(g)+CO2(g)2H2(g)+2CO(g)
②H2(g)+CO2(g)H2O(g)+CO(g)
其他条件相同时,投料比n(CH4):n(CO2)为1∶1.3,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50~600℃,升温更有利于反应①,反应①先达到平衡
B.n(H2)∶n(CO)始终低于1.0,与反应②有关
C.加压有利于增大CH4和CO2反应的速率但不利于提高二者的平衡转化率
D.若不考虑其他副反应,体系中存在:4[c(CH4)+c(CO)+c(CO2)]=2.3[4c(CH4)+2c(H2)+2c(H2O)]
8.将N2和H2置于1 L密闭容器中,反应2 min后,生成1. 6 mol NH3。在这段时间内,用N2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0. 4 mol/(L·min) B.0. 6 mol/(L·min)
C.0. 8 mol/(L·min) D.1. 2 mol/(L·min)
9.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增强溶液漂白能力的是
A.碳酸钠溶液 B.稀硫酸 C.碳酸氢钠溶液 D.二氧化硫水溶液
10.300 ℃时,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100℃)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1。将0.8molK和1.1molB放入容积为1L的封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一段时间后L的浓度为0.4mol/L,此时反应v正 v逆(填“>”、“,四元环N的孤对电子S成分更高 >,N孤对电子之间的夹角()接近共平面时由于共轭效应会使IP显著减小;右侧结构中五元环更刚性,更共平面 >,右侧结构固定接近60°;右侧可灵活转动,统计上部分构象对IP降低有贡献
(3)
(4)A>D>C>B
(5)B>D>A>C
(6)DMSO是偶极非质子溶剂,负电荷中心裸露,正电荷中心埋藏较深,因此对阳离子的溶剂化强于对阴离子的溶剂化。负离子型的亲核试剂,其负电荷在DMSO中不能较好地被分散,更类似裸露的负离子,亲和性强
(7)亲核性在甲醇中更弱。甲醇是质子溶剂,H上带正电荷,与静电相互作用强,溶剂化强,负电荷被分散
【解析】略
15. 吸热 Q1-Q2 K1/k2 吸热 D,E
(1)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①的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
(2)Ⅰ.已知:①Fe(s)+CO2(g)FeO(s)+CO(g);
②Fe(s)+H2O(g)FeO(s)+H2(g);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③H2(g)+CO2(g)⇌CO(g)+H2O(g),故Q3=Q1-Q2;
已知:①Fe(s)+CO2(g)FeO(s)+CO(g);
②Fe(s)+H2O(g)FeO(s)+H2(g);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③H2(g)+CO2(g)CO(g)+H2O(g);
则K3==K1/k2 ;
依据图表平衡常数数据分析,温度升高K1/k2 增大,说明平衡正向进行,反应是吸热反应;
Ⅱ.H2(g)+CO2(g)CO(g)+H2O(g)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实质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动; 故A不符合;B.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进行,平衡逆向进行,故B不符合;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故C不符合;D.设法减少CO的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进行,故D符合;E.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平衡正向进行,故E符合;答案为DE。
16.(1) 温度 催化剂
(2)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 Fe3+ 起催化作用的不是Cl-或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3)微波水热
【解析】(1)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无催化剂、加热情况下,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备所需氧气的时间是不同的,探究的是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在无催化剂、不加热和在无催化剂、加热情况下,同种浓度氧化氢分解情况是不同的,探究的是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在有催化剂、加热情况下和无催化剂、加热情况下,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备所需氧气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探究的是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故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
①FeCl3溶液对双氧水分解有催化作用,带火星的木条遇到氧气会复燃,则表格中的实验现象为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
②已知FeCl3在水中可电离出Fe3+和Cl-,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H2O2分解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那么甲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H2O2分解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向盛有5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实验结果无明显现象,说明盐酸电离出的Cl-不起催化效果,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起催化作用的不是Cl-或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3)
通过曲线可知,当x值相同时,微波水热法制得的催化剂在5%的H2O2溶液分解的相对初始速率更大,则说明此法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更高,故微波水热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更高。
17. 浓度 褪色 乙 反应物浓度越大,速率越大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 = 2×10-4
(1)由于甲、乙两个试管中加入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体积相同,但两试管中加入的草酸的浓度不同但体积相同,故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和草酸反应,故两个试管中都会出现紫色褪色的现象,但由于两试管中加入的草酸浓度不同,故乙试管中高锰酸钾颜色褪去的时间较短;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反应物浓度越大,速率越大,故答案为:浓度、褪色、乙、反应物浓度越大,速率越大;
(2)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和HCl反应生成Cl2,故不能用盐酸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故答案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故答案为: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
(4)由于高锰酸钾少量而草酸过量,反应过程中高锰酸钾可以完全反应,故两个试管中转移电子的数目相同,试管中高锰酸钾的锰元素的物质的量n=4×10-3L×0.01mol/L=4×10-5mol,每个Mn又转移5个电子变成Mn2+,乙试管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5×4×10-5mol=2×10-4mol,故答案为:=、2×10-4。
18.(1)H2O2的浓度
(2) 2 4
(3)>
(4) ⑤ 溶液出现血红色
(1)实验2和实验3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均相同,反应物H2O2的浓度不同,故本两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H2O2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为:H2O2的浓度;
(2)要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保持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物的浓度相同,而使温度不同,故选择 2、 4做对比实验,答案为:2,4;
(3)实验1和实验2中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均相同,实验1中无催化剂、实验2中使用了正催化剂,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实验2的速率较快,时间短,答案为:>;
(4)取其中一份反应后的溶液,加试剂CCl4,振荡,CCl4层显紫色,说明反应生成碘,这是检验生成物的存在;由题给反应物的浓度和体积知,反应后体系中一定存在KI,故另取一份溶液,加入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证明生成了Fe(SCN)3,也即证明了反应体系中仍有Fe3+的存在,也就是说反应中Fe3+未完全反应,结合两次试验证明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即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答案为:⑤,溶液出现血红色。
19. 0.5 不移动 增大 左移
(1)根据方程式3A(g)+B(g)2C(g)+2D(g)中物质转化关系可知:若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生0.8 mol D,必然同时产生0.8 mol C,反应消耗1.2 mol A和0.4 mol B,平衡时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A)=2 mol-1.2 mol=0.8 mol,n(B)=2 mol-0.4 mol=1.6 mol,n(C)= n(D)=0.8 mol,由于容器的容积是2 L,则各种气体的平衡浓度分别是c(A)=0.4 mol/L,c(B)=0.8 mol/L,c(C)=c(D)=0.4 mol/L,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可得K==0.5;
(2)如果缩小容器容积(温度不变),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由于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体积减小,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会增大;
(3)由于平衡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则平衡为等效平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根据化学计量数一边倒转化到方程式的左边,满足n(A):n(B)=1:1即可。认为C和D各mol是由A、B反应产生的,则相当于开始时加入A:=2 mol,加入B: mol,假设还应该加入B的物质的量为x,则2 mol:(x+) mol=2 mol:2 mol,解得x=mol;
(4)若向原平衡体系再投入A,B,C,D各1 mol,则此时各种气体的浓度c(A)=(0.4+0.5)mol/L=0.9 mol/L,c(B)=(0.8+0.5)mol=1.3 mol/L,c(C)=c(D)= (0.4+0.5)mol/L=0.9 mol/L,Qc=>0.5,则化学平衡向左移动。
20. -128.1 < < 4 0.4 B 0.16mol·L-1·min-1 )
(1) 标志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根据盖斯定律,CO ( g ) + 2H2 ( g ) CH3OH ( l ) △H=726.5-283-285.82= -128.1 kJ/mol;
(2)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 ( g ) 和2 molH2 ( g )生成CH3OH( g ),H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 该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S< 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相同压强下时氢气的转化率大,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