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学案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不定项)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不定项),共15页。
课标解读
核心素养
1.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说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4.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5.准确分析具体生态工程的实例
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理性思维
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
调查当地环境保护情况,搜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提出保护环境的合理建议或计划
社会责任
通过生态工程原理的学习和生态工程实例的分析,理解生态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并应用相关原理指导生产、生活
考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生态足迹。
(2)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提醒 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出现严重老龄化现象,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国家已放开三孩政策,鼓励优生优育,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连线)。
答案 ①—b ②—d ③—a ④—e ⑤—c ⑥—f
提醒 ①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②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3.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
(2)引发的后果:产生“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洋中)。
正误判断
(1)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态足迹。(√)
(2)与步行相比,开车产生的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只是吸收汽车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
(3)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等。(√)
(4)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合作与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5)温室效应会造成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6)环境污染最为常见的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
(7)绿色出行会降低生态足迹的数值。(√)
教材微点
1.(选择性必修2 P83“旁栏思考”)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的原因是牛处于第二营养级,蔬菜处于第一营养级,而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用牛肉消耗的资源多;养牛与种植蔬菜相比,前者释放的CO2多,所需要的森林、草地面积也就越大。
2.(选择性必修2 P87“思考·讨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
长句突破
(社会责任)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提示 绿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角度一 围绕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考查生命观念
1.(2023·广东东莞调研)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C.生态足迹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
解析 生态足迹除包括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外,还包括吸纳废物的土地和水域面积,A项错误;与食用野菜相比,食用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值,B项错误;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如开车出行增加了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同时增加了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由此推测其人均生态足迹值应高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D项错误。
答案 C
2.(不定项)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环境容纳量不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 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项正确;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例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环境容纳量会增大,B项错误;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项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D项正确。
答案 BC
角度二 结合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考查社会责任
3.(2023·山东枣庄调研)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过度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的,而人类过度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A项正确;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B项正确;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项正确;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主要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或人类持续排污有关,D项错误。
答案 D
4.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高于b地
B.生活污水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的增加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河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解析 由题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时有机物浓度降低,A项正确;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项正确;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DO值不断增加,C项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河流,会使河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
答案 C
以成因与危害为突破口,正确区分水体污染的类型
水体污
染类型
成因
危害
无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
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有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型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变黑、发臭
重金属、
农药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浓度较高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提醒 ①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不同个体(或种群)间存在遗传多样性。
②不同生物(具有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存在物种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提醒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提醒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提倡合理利用。
正误判断
(1)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5)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6)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7)为美化城市环境,可大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8)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教材微点
1.(选择性必修2 P90“正文信息”)生物多样性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虎有东北虎、华南虎等多种类型,这属于遗传的多样性;草原上有狮子、鹿、野兔等多种动物又属于物种的生物多样性。
2.(选择性必修2 P94“正文信息”)对于濒危物种来说,就地保护是否一定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原因是不一定,若其生存地未被破坏,则应就地保护;若其生存地遭到破坏,则应进行易地保护。
长句突破
(社会责任)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水华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植食性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的方法构建修复生态系统,对治理水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杀藻剂处理的主要缺点有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合理即可)(写出两点)。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前提,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物种多样性提供了环境条件。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多样性
(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
(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自然的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协同作用的结果。
角度一 结合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考查理解能力
1.(2021·广东卷)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地区的水鸟有146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近海、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C
2.科研小组利用耐盐碱、耐旱、抗病等抗逆性较强的不同栽培稻,选育出既耐盐碱、又高产的“海水稻”,作为沿海滩涂和盐碱地的改良作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栽培稻间基因种类的差别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
B.抗逆性较强栽培稻的出现是其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C.“海水稻”的选育过程中,发生了生物的进化
D.用抗逆性强的栽培稻育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不同栽培稻间基因种类的差别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A项正确;抗逆性较强栽培稻的出现是环境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海水稻”选育过程中,耐盐碱强的个体被保留,不耐盐碱的个体被淘汰,导致耐盐碱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发生了生物的进化,C项正确;利用抗逆性较强的栽培稻育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正确。
答案 B
角度二 结合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考查社会责任
3.白鲟、白鳍豚、长江鲥鱼等长江特有鱼类已宣布功能性灭绝(数量非常少,自然情况下难以维持繁殖),为保护和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相关部门制定了10年内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的方案。下列关于长江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鱼种与非生物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B.长江鱼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
C.长江禁渔方案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单纯禁渔难以避免长江某些特有物种彻底灭绝的风险
解析 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项错误;长江长期以来受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B项正确;单纯禁渔难以避免长江某些特有物种彻底灭绝的风险,还应积极对濒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项正确。
答案 A
4.(不定项)景观破碎化是指人为干扰等导致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是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的原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光照、地形变化的影响
B.景观破碎化的形成表明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增大
D.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受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的影响,A项错误;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导致景观破碎化,故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项正确;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减小,C项错误;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项错误。
答案 ACD
考点三 生态工程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工程的概念。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生态工程优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1)生态工程实例分析。
(2)发展前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正误判断
(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协调原理。(×)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循环原理。(√)
(3)在建设生态工程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4)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根据协调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6)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教材微点
1.(选择性必修2 P109“思维训练”)生命系统的功能。生命系统不断从外界环境获取物质或能量,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也不断排出物质、散失热能,等等。细胞能形成新细胞,个体能产生新个体。生命系统的功能特点是能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维持自身的有序性,进行“自我更新”;细胞和个体等生命系统还能进行“自我复制”。
2.(选择性必修2 P103“思考·讨论”)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提示 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的原理。
1.通过分析生态工程的结构特点判断所遵循的原理。
2.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食物网的“相接”与“加环”。
(1)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食物链(网)的“相接”。例如,在稻田养鱼的农业生态工程中,鱼与稻原属于不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但在人为调控下,将一些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和杂食性鱼的鱼苗放养在稻田中,使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有所改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为合理。
(2)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二是食物链(网)的“加环”。“加环”可为未被利用的能量部分找到出路。例如,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等,其残余物用来培养食用菌,培养食用菌后的残余物再用来养殖蛆蛹,粪再作为优良有机肥还田等。
角度一 围绕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判断,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1.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菠萝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协调原理 B.整体原理
C.自生原理 D.循环原理
解析 本题信息中“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菠萝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即引种时要注意栽种的生物是否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相适应,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答案 A
2.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
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解析 题图体现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因此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A项正确;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项正确;能量是不能循环的,C项错误;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D项正确。
答案 C
熟记常见生态工程实例,快速准确判断所遵循的原理
(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循环原理。
(2)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层次———遵循自生原理。
(3)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背自生原理和协调原理。
(4)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整体原理。
(5)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遵循协调原理。
(6)单 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违背自生原理。
( )湿地的破坏,水体的污染———违背自生原理。
(8)引种时考虑是否适应环境———遵循协调原理。
(9)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时,既号召农民种树又要考虑农民生活问题———遵循整体原理。
角度二 围绕生态工程实例和设计,考查社会责任
3.(2023·厦门模拟)如图是某农户家庭种、养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设计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B.作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C.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D.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解析 该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主要原理有循环原理;作物是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塘泥、粪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需要经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
答案 C
4.(2023·山东临沂期末)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污染源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的工程。下列有关湿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材料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B.湿地生态系统适宜引入动植物有利于其恢复,所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协调原理
C.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主要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体现了自生原理
D.湿地生态系统依靠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能很快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解析 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的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项正确。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引入的动植物需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B项正确。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是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故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主要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C项正确。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弱,依靠其自我调节能力很难恢复到正常的状态,D项错误。
答案 D
1.(2022·广东卷)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解析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是生态系统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A项不符合题意;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能提供灌溉水,保障农业丰收主要是热带雨林生态调节的体现,属于间接价值,B项不符合题意;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旅游观赏价值,是直接价值的体现,C项符合题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是其在碳循环等环境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2022·浙江1月选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解析 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禁渔区域内水生生物的干扰,A项不符合题意;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了解其物种多样性,可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B项不符合题意;基因的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因此建立江豚的基因库,可以保护江豚遗传(基因)多样性,C项不符合题意;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而不是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3.(2021·北京卷)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C.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D.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
解析 此类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更多的土壤,故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A项正确;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循环利用,B项错误;草本植物含有蛋白质和纤维素,可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C项正确;草本植物可栽培食用菌,而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故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D项正确。
答案 B
4.(2021·辽宁卷)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浅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
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解析 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为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而不是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A项错误;题干表明该地底栖动物有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所以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B项正确;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项错误。
答案 B
5.(2021·海南卷)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曾濒临灭绝。经过多年的严格保护,海南坡鹿的种群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坡鹿是植食性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 营养级,坡鹿同化的能量主要通过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雄鹿常通过吼叫、嗅闻等方式获得繁殖机会,其中嗅闻利用的信息种类属于 。
(3)为严格保护海南坡鹿,有效增加种群数量,保护区将300公顷土地加上围栏作为坡鹿驯化区。若该围栏内最多可容纳426只坡鹿,则最好将围栏内坡鹿数量维持在 只左右,超出该数量的坡鹿可进行易地保护。将围栏内的坡鹿维持在该数量的依据是 。
(4)海南坡鹿的主要食物包括林下的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保护区人员通过选择性砍伐林中的一些高大植株可增加坡鹿的食物资源,主要依据是 。
解析 (1)海南坡鹿是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故海南坡鹿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坡鹿同化的能量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嗅闻的对象是能产生气味的物质,故该信息种类属于化学信息。(3)根据题意可知,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曾濒临灭绝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故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应是能让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该围栏内最多可容纳426只坡鹿(K值),则最好将围栏内坡鹿数量维持在213只左右,原因是213只的数量是该环境的K/2值,在该数量下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海南坡鹿数量的快速增加。(4)影响植物分布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由于高大植株在光照资源的竞争中占优势,导致林下的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获得阳光较少,长势差,海南坡鹿的主要食物来源减少,故保护区人员通过选择性砍伐林中的一些高大植株可增加坡鹿的食物资源。
答案 (1)二 呼吸作用 (2)化学信息 (3)213 该数量下有利于海南坡鹿数量的快速增加
(4)提高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对光照的利用率,为海南坡鹿提供食物资源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表达学案(不定项),共18页。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酶与ATP学案(不定项),共37页。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学案(不定项),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