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9)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5905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9)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5905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9)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5905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暑假培优专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20) 试卷 2 次下载
-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8) 试卷 5 次下载
-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6) 试卷 5 次下载
-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7) 试卷 5 次下载
-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5) 试卷 4 次下载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9)
展开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9),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数据的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
专题十九、数据的分析
【专题导航】
目录
【考点一 数据的分析】....................................2
【考点二 数据的集中趋势】.................................6
【考点三 分析数据做决策】.................................9
【聚焦考点】
1. 一般地,若个数,则叫做这个数的平均数;
2. 平均数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3. 一般地,若个数的权分别是,则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反映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
5.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出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7.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不唯一;
8.一般地,若个数以及它们的平均数,则 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为标准差;
9.方差反映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典例剖析1】
【考点一 数据的分析】
【典例1-1】省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甲的平均成绩是______环,乙的平均成绩是______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甲
10
8
9
8
10
9
乙
10
7
10
10
9
8
(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3)从稳定性考虑,你认为推荐谁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典例1-2】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学校核酸检测有序进行,已知检测员甲和检测员乙到某校进行核酸检测,分别记录两人检测前6名学生所用的时间,获得如下检测时间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要评价每位检测员检测时间平均水平,你选择什么统计量?求这个统计量.
(2)求检测员乙检测时间的方差.
(3)现求得检测员甲检测时间的方差(单位:平方秒)根据折线统计图及上面两个小题的计算,你认为哪位检测员的检测技术比较娴熟?请简述理由.
【典例1-3】年月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为了激发学生的航天兴趣,弘扬科学精神,某校甲、乙两个校区的八年级所有学生(两个校区八年级各有名学生)参加了“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为主题的太空科普知识竞赛.为了解八年级学生的太空科普知识掌握情况,从每个校区八年级的科技小组中分别随机抽取了名学生的竞赛成绩,并整理成部分信息如下:
a.乙校区学生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为5组:;;;;):
b.乙校区的学生成绩数据在这一组的是:
91
91
92
94
c.两个校区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下表所示:
校区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甲校区
89.3
88.5
42.6
乙校区
89.3
m
87.2
根据上述信息,解答问题:
(1)______;
(2)对于抽取的八年级学生竞赛成绩,高于本校区平均分的人数更多的是______校区,成绩更整齐的是______校区(填“甲”或“乙”);
(3)抽样调查中,两个校区共有30%的学生竞赛成绩不低于95分.该校计划从两个校区选派成绩不低于95分的学生参加全区的竞赛,估计参赛的八年级学生中,甲校区有______人被选中.
针对训练1
【变式1-1】2023年6月6日是全国第23个爱眼日,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随机调查了甲、乙两个班各1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数据收集如下:
甲班:4.3,4.3,4.4,4.4,4.5,4.5,4.5,4.5,4.9,5.2
乙班:4.0,4.4,4.4,4.4,4.5,4.6,4.6,4.7,4.7,5.2
视力检测结果用t表示,按照国家视力健康标准,将视力状况分为四个等级:
A(视力正常); (轻度近视):
C(中度近视): D(重度近视):
收集整理数据如下:
班级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方差
B组以上所点百分比
甲班
4.55
4.5
0.269
20%
乙班
4.55
4.4
0.291
(1)直接写出上述表中a,b,c的值;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表格中的信息,利用你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分析甲、乙哪个班的视力的整体情况更好.
【变式1-2】荷塘区教育局开展中小学“与阅读同行伴书香成长”阅读话动,某校组织对全校八年级“大阅读”五星级评选工作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20名学生阅读的积分情况(积分为整数)进行分析:
【收集数据】20名学生的“大阅读”积分如下(单位:分):
32 43 34 35 15 56 48 24 45 10 25 40 59 42 55 30 47 28 37 42
【整理数据】请你按如下表格分组整理、描述样本数据,并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积分/分
星级
频数
红
2
橙
3
黄
5
绿
青
根据以上数据可制成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1)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得出结论】估计该校八年级600名学生中获得绿星级以上的人数.
(4)已知该校八年级学生小明的积分为分,是绿星级;小红的积分为分,是青星级.如果俩人的积分与上述20名学生的积分都不一样,那么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变式1-3】一次期中考试中,A、B、C、D、E五位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有如下信息:
A
B
C
D
E
平均分
方差
数学
71
72
69
68
70
2
英语
88
82
94
85
76
85
(公式:方差,其中是平均数.)
(1)求这5位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和英语成绩的方差.
(2)为了比较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采用标准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分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成绩标准差(说明:标准差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从标准分看,标准分大的考试成绩更好,请问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
【变式1-4】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在年5月日大坝下闸蓄水前,大坝库区内的巴东、巫山、万县等8个地点的水位的海拔分别为(m):
.
而在6月1日下闸后半月内上述地点的水位的海拔分别为(m):
.
(1)分别求出上述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精确到).
(2)利用什么统计量可以说明大坝不闸蓄水后长江出现“高峡出平湖”的景象?这种景象在下闸前后有哪些主要的变化?
【典例剖析2】
【考点二 数据的集中趋势】
【典例2-1】某公司有A,B,C三种型号电动汽车出租,每辆车每天费用分别为300元、380元、500元.阳阳打算从该公司租一辆汽车外出旅游一天,往返行程为210,为了选择合适的型号,通过网络调查,获得三种型号汽车充满电后的里程数据如图所示.
型号
平均里程()
中位数()
众数()
B
216
215
220
C
225
227.5
227.5
(1)阳阳已经对B,C型号汽车数据统计如表,请继续求出A型号汽车的平均里程、中位数和众数.
(2)为了尽可能避免行程中充电耽误时间,又能经济实惠地用车,请你从相关统计量和符合行程要求的百分比等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用车型号建议.
【典例2-2】“盛唐密盒”的即兴表演和互动深度融合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让观众在互动答题的同时,也普及了传统文化知识,也显得更加“中国”,深受广大游客的喜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校学生处进行了《传统文化知识》5题问答测试,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把答对题数分别制成如下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
答对题数
0
1
2
3
4
5
人数(人)
1
2
5
3
1
请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_________,所抽取学生答对题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题,众数是_____________题;
(2)求所抽取学生答对题数的平均数;
(3)若该校共有800名学生,根据抽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答对5题的人数.
【典例2-3】为了解甲、乙两座城市的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情况,从这两座城市的邮政企业中,各随机抽取了25家邮政企业,获得了它们4月份收入(单位:百万元)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甲城市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数据分成5组:,,,,)
b.甲城市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数据在这一组的是:
,,,,,,,,
c.甲、乙两座城市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如下:
平均数
中位数
甲城市
m
乙城市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城市抽取4月份收入数据在的有______家邮政企业,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写出表中m的值;
(3)在甲城市抽取的邮政企业中,记4月份收入高于它们的平均收入的邮政企业的个数为.在乙城市抽取的邮政企业中,记4月份收入高于它们的平均收入的邮政企业的个数为.比较,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4)若乙城市共有200家邮政企业,估计乙城市的邮政企业4月份的总收入(直接写出结果).
针对训练2
【变式2-1】跳绳是某校体育活动的特色项目.体育组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1分钟跳绳次数情况,随机抽取2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单位:次),数据如下:
100 110 114 114 120 122 122 131 144 148
152 155 156 165 165 165 165 174 188 190
对这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145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______,______;
(2)学校规定1分钟跳绳165次及以上为优秀,请你估计七年级240名学生中,约有多少名学生能达到优秀?
(3)某同学1分钟跳绳152次,请推测该同学的1分钟跳绳次数是否超过年级一半的学生?说明理由.
【变式2-2】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参加数学学科节学生的年龄情况,随机抽取了其中部分学生的年龄,经过数据整理,绘制出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依据相关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求被抽取的学生人数,被抽取的学生的年龄的众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若共有60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数学学科节活动,请估计活动中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学生人数.
【典例剖析3】
【考点三 分析数据做决策】
【典例3-1】本学期某校举行了有关垃圾分类知识测试活动,并从该校七年级和八年级中各随机抽取4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整理如下:小明将样本中的成绩进行了数据处理,如表为数据处理的一部分,根据图表,解答问题:
年级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方差
七年级
7.5
7
7
2.8
八年级
a
8
b
2.35
(1)填空:表中的a= ,b= ;
(2)你认为 年级的成绩更加稳定,理由是 ;
(3)若规定6分及6分以上为合格,该校八年级共12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活动,估计参如此次测试活动成绩合格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典例3-2】某品牌牛奶供应商提供A、B、C、D四种不同口味的牛奶供学生饮用,学校为了了解学生对不同口味的牛奶的喜好,对全校订牛奶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的学生有多少人?
(2)补全上面的条形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中C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 ;
(4)若该校有400名学生订了该品牌的牛奶,每名学生每天只订一盒牛奶,要使学生能喝到自己喜欢的牛奶,则该牛奶供应商送往该校的牛奶中,A、B口味的牛奶共约多少盒?
【典例3-3】延迟开学期间,学校为了全面分析学生的网课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把学习情况分为三个层次,: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合理安排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1和图2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此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__________名学生;
(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
(3)图2中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
(4)如果学校开学后对层次的学生进行奖励,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该校1600名学生中大约有多少名学生能获得奖励?
针对训练3
【变式3-1】某初中要调查学校学生(总数 1000 人)双休日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调查得 到的数据分别制成频数直方图(如图 1)和扇形统计图(如图 2).
(1)请补全上述统计图(直接填在图中);
(2) 试确定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
(3)请估计该学校 1000 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 4 小时的人数.
【变式3-2】为宣传6月6日世界海洋日,某校八年级举行了主题为“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竞赛活动.为了解全年级500名学生此次竞赛成绩(百分制)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学生的成绩,整理并绘制出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表1)和统计图(如图).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个参赛学生的成绩;
(2)表1中a= ;
(3)所抽取的参赛学生的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的“组别”是 ;
(4)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
专题十九、数据的分析(解析版)
【考点一 数据的分析】
【典例1-1】省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甲的平均成绩是______环,乙的平均成绩是______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甲
10
8
9
8
10
9
乙
10
7
10
10
9
8
(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3)从稳定性考虑,你认为推荐谁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1)9;9;
(2),
(3)选择甲,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2)由(1)结果及方差公式计算即可;
(3)根据方差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1)解:
,
故答案为:9;9;
(2)解:;
.
(3)解:∵;
∴选择甲.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关键是掌握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
【典例1-2】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学校核酸检测有序进行,已知检测员甲和检测员乙到某校进行核酸检测,分别记录两人检测前6名学生所用的时间,获得如下检测时间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要评价每位检测员检测时间平均水平,你选择什么统计量?求这个统计量.
(2)求检测员乙检测时间的方差.
(3)现求得检测员甲检测时间的方差(单位:平方秒)根据折线统计图及上面两个小题的计算,你认为哪位检测员的检测技术比较娴熟?请简述理由.
【答案】(1)平均值,,
(2)
(3)检测员乙的检测技术较娴熟,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要评价每位检测员检测时间平均水平,选择平均数,根据折线统计图求得甲、乙的数据,进而求得平均数即可求解;
(2)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3)比较甲乙的方差大小即可求解.
【详解】(1)解:∵要评价每位检测员检测时间平均水平,
∴选择平均数,
根据统计图可知,甲:7,6,6,9,10,10,
平均数为,
乙:7,8,7,10,7,9,
,
(2);
(3)检测员乙的检测技术较娴熟,理由如下,
,,,,
,
检测员乙的检测技术较娴熟.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求平均数,求方差,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典例1-3】年月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为了激发学生的航天兴趣,弘扬科学精神,某校甲、乙两个校区的八年级所有学生(两个校区八年级各有名学生)参加了“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为主题的太空科普知识竞赛.为了解八年级学生的太空科普知识掌握情况,从每个校区八年级的科技小组中分别随机抽取了名学生的竞赛成绩,并整理成部分信息如下:
a.乙校区学生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为5组:;;;;):
b.乙校区的学生成绩数据在这一组的是:
91
91
92
94
c.两个校区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下表所示:
校区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甲校区
89.3
88.5
42.6
乙校区
89.3
m
87.2
根据上述信息,解答问题:
(1)______;
(2)对于抽取的八年级学生竞赛成绩,高于本校区平均分的人数更多的是______校区,成绩更整齐的是______校区(填“甲”或“乙”);
(3)抽样调查中,两个校区共有30%的学生竞赛成绩不低于95分.该校计划从两个校区选派成绩不低于95分的学生参加全区的竞赛,估计参赛的八年级学生中,甲校区有______人被选中.
【答案】(1)91
(2)乙,甲
(3)50
【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根据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判断即可;
(3)先求出抽样调查中,乙校区竞赛成绩不低于95分的人数,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求解.
【详解】(1)解:由乙校区学生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知:有4人,有7人,
∴乙校区抽取名学生的竞赛成绩的中位数在,
又乙校区的学生成绩数据在这一组的是:91,91,92,94,
∴中位数为,
故荅案为:91;
(2)解:∵甲、乙两校区的平均数都是89.3,而甲校区的中位数88.5小于乙校区的中位数91,
∴对于抽取的八年级学生竞赛成绩,高于本校区平均分的人数更多的是乙校,
∵甲校区的方差42.6小于乙校区的方程87.2,
∴甲校区的成绩更整齐,
故荅案为:乙,甲;
(3)解:∵抽样调查中,两个校区共有30%的学生竞赛成绩不低于95分,
∴两校区不低于95分共有人,
又抽样调查中,乙校区竞赛成绩不低于95分有7人,
∴抽样调查中,乙校区竞赛成绩不低于95分有人,
∴估计甲校区被选中人数有人.
【点睛】本题考查抽样调查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的定义以及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针对训练1
【变式1-1】2023年6月6日是全国第23个爱眼日,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随机调查了甲、乙两个班各1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数据收集如下:
甲班:4.3,4.3,4.4,4.4,4.5,4.5,4.5,4.5,4.9,5.2
乙班:4.0,4.4,4.4,4.4,4.5,4.6,4.6,4.7,4.7,5.2
视力检测结果用t表示,按照国家视力健康标准,将视力状况分为四个等级:
A(视力正常); (轻度近视):
C(中度近视): D(重度近视):
收集整理数据如下:
班级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方差
B组以上所点百分比
甲班
4.55
4.5
0.269
20%
乙班
4.55
4.4
0.291
(1)直接写出上述表中a,b,c的值;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表格中的信息,利用你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分析甲、乙哪个班的视力的整体情况更好.
【答案】(1),,
(2)乙班B级以上的占比明显高于甲班,中位数略高于甲班但从整体情况上可以看出乙班更好.
【分析】(1)根据众数、中位数、百分比的知识解答即可;
(2)分别从众数和中位数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详解】(1)解:甲两个班各10名学生的视力中:出现次数最多,则众数;
乙两个班各10名学生的视力,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的两位数为和,则中位数;
乙两个班各10名学生的视力中,大于的有5名,则
故答案为,,.
(2)解:乙班的视力的整体情况更好,乙班B级以上的占比明显高于甲班,中位数略高于甲班
.但从整体情况上可以看出乙班更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知识点,理解中位数、众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变式1-2】荷塘区教育局开展中小学“与阅读同行伴书香成长”阅读话动,某校组织对全校八年级“大阅读”五星级评选工作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20名学生阅读的积分情况(积分为整数)进行分析:
【收集数据】20名学生的“大阅读”积分如下(单位:分):
32 43 34 35 15 56 48 24 45 10 25 40 59 42 55 30 47 28 37 42
【整理数据】请你按如下表格分组整理、描述样本数据,并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积分/分
星级
频数
红
2
橙
3
黄
5
绿
青
根据以上数据可制成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1)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得出结论】估计该校八年级600名学生中获得绿星级以上的人数.
(4)已知该校八年级学生小明的积分为分,是绿星级;小红的积分为分,是青星级.如果俩人的积分与上述20名学生的积分都不一样,那么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答案】(1)7、3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见解析
(3)300人
(4)17
【分析】(1)整理样本中的数据,得满足的共7个;满足有共3个;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1)中所得的数据,绿星级对应的频数是7,青星级对应的频数是3,画图即可;
(3)总人数乘以样本中绿星级以上的人数所占比例即可;
(4)找到的最大值、的最小值,相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解:由样本数据得的有7人,的有3人,则,,
故答案为:7;3;
(2)解:由(1)中,,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3)解:样本中,积分在绿星级以上的人数,占抽样人数的,
(人,
答:估计该校八年级600名学生中获得绿星级以上的人数约为300人;
(4)解:俩人的积分与上述20名学生的积分都不一样,由题意知,的最大值为58,的最小值为41,
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17.
【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和利用统计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变式1-3】一次期中考试中,A、B、C、D、E五位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有如下信息:
A
B
C
D
E
平均分
方差
数学
71
72
69
68
70
2
英语
88
82
94
85
76
85
(公式:方差,其中是平均数.)
(1)求这5位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和英语成绩的方差.
(2)为了比较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采用标准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分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成绩标准差(说明:标准差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从标准分看,标准分大的考试成绩更好,请问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
【答案】(1)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70分,英语成绩的方差为36分;
(2)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学科考得更好,理由见解析
【分析】(1)由平均数的概念计算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定义得出即可;
(2)根据标准分的计算公式: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成绩标准差,计算数学和英语的标准分,然后比较.
【详解】(1)解: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
英语成绩的方差为:;
答: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70分,英语成绩的方差为36分;
(2)解:A同学数学标准分为:,
A同学英语标准分为:,
因为,所以,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学科考得更好.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正确把握方差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变式1-4】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在年5月日大坝下闸蓄水前,大坝库区内的巴东、巫山、万县等8个地点的水位的海拔分别为(m):
.
而在6月1日下闸后半月内上述地点的水位的海拔分别为(m):
.
(1)分别求出上述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精确到).
(2)利用什么统计量可以说明大坝不闸蓄水后长江出现“高峡出平湖”的景象?这种景象在下闸前后有哪些主要的变化?
【答案】(1)下闸蓄水前平均数为,方差为,标准差为;下闸蓄水后平均数为,方差为,标准差为
(2)平均数,这种景象在下闸前后海拔明显增加
【分析】(1)根据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定义计算即可;
(2)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1)下闸蓄水前:
平均数,
方差,
标准差;
下闸蓄水后:
平均数,
方差,
标准差.
(2)利用平均数可以说明大坝下闸蓄水后长江出现“高峡出平湖”的景象,这种景象在下闸前后海拔明显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量的选择,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考点二 数据的集中趋势】
【典例2-1】某公司有A,B,C三种型号电动汽车出租,每辆车每天费用分别为300元、380元、500元.阳阳打算从该公司租一辆汽车外出旅游一天,往返行程为210,为了选择合适的型号,通过网络调查,获得三种型号汽车充满电后的里程数据如图所示.
型号
平均里程()
中位数()
众数()
B
216
215
220
C
225
227.5
227.5
(1)阳阳已经对B,C型号汽车数据统计如表,请继续求出A型号汽车的平均里程、中位数和众数.
(2)为了尽可能避免行程中充电耽误时间,又能经济实惠地用车,请你从相关统计量和符合行程要求的百分比等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用车型号建议.
【答案】(1)平均里程:200km;中位数:,众数:
(2)见解析
【分析】(1)观察统计图,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2)根据各型号汽车的平均里程、中位数、众数和租金方面进行分析.
【详解】(1)解:由统计图可知:
A型号汽车的平均里程:,
A型号汽车的里程由小到大排序:最中间的两个数(第10、11个数据)是200、200,故中位数,
出现充满电后的里程最多的是205公里,共六次,故众数为.
(2)选择B型号汽车.理由:型号汽车的平均里程、中位数、众数均低于,且只有10%的车辆能达到行程要求,故不建议选择;,型号汽车的平均里程、中位数、众数都超过,其中型号汽车有90%符合行程要求,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行程中充电耽误时间,且型号汽车比型号汽车更经济实惠,故建议选择型号汽车.
【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平均数、方差、中位数的定义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典例2-2】“盛唐密盒”的即兴表演和互动深度融合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让观众在互动答题的同时,也普及了传统文化知识,也显得更加“中国”,深受广大游客的喜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校学生处进行了《传统文化知识》5题问答测试,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把答对题数分别制成如下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
答对题数
0
1
2
3
4
5
人数(人)
1
2
5
3
1
请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_________,所抽取学生答对题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题,众数是_____________题;
(2)求所抽取学生答对题数的平均数;
(3)若该校共有800名学生,根据抽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答对5题的人数.
【答案】(1)8,3,3
(2)题
(3)40人
【分析】(1)求出抽取的人数,再减去已知答对题的人数即可求出,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求解即可;
(2)根据平均数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3)用800乘以答对5题的所占比例即可.
【详解】(1)解:抽取的人数为(人);
答对3题的人数为(人)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第10个数和第11个数都是3,所以中位数是3;
本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所以众数是3;
故答案为:8,3,3.
(2)解:所抽取学生答对题数的平均数为,
所抽取学生答对题数的平均数为题.
(3)解:(人).
估计该校学生答对5题的人数为40人.
【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和数据分析,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用样本估计总体数量,解题关键是准确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准确进行计算.
【典例2-3】为了解甲、乙两座城市的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情况,从这两座城市的邮政企业中,各随机抽取了25家邮政企业,获得了它们4月份收入(单位:百万元)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甲城市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数据分成5组:,,,,)
b.甲城市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数据在这一组的是:
,,,,,,,,
c.甲、乙两座城市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如下:
平均数
中位数
甲城市
m
乙城市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城市抽取4月份收入数据在的有______家邮政企业,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写出表中m的值;
(3)在甲城市抽取的邮政企业中,记4月份收入高于它们的平均收入的邮政企业的个数为.在乙城市抽取的邮政企业中,记4月份收入高于它们的平均收入的邮政企业的个数为.比较,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4)若乙城市共有200家邮政企业,估计乙城市的邮政企业4月份的总收入(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1)7,补全图形见解析
(2)
(3),理由见解析
(4)乙城市的邮政企业4月份的总收入约为2200百万元
【分析】(1)用抽取总企业数减去已知组中的企业数即可求解,进而可补全图形;
(2)根据中位数的求解方法求解即可;
(3)分别求得和,进而比较大小即可;
(4)根据样本中的平均数可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求解即可.
【详解】(1)解:(家),
则甲城市抽取4月份收入数据在的有7家邮政企业,
故答案为:7;
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2)解:将所给25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第13个数据是第组中的,
∴中位数;
(3)解:由(1)可得:甲城市中位数低于平均数,则最大为12个;乙城市中位数高于平均数,则至少为13个,
∴;
(4)解:由题意得:(百万元);
答:乙城市的邮政企业4月份的总收入为2200百万元.
【点睛】本题考查频数直方图、中位数、用样本估计总体,理解题意,熟练掌握统计中相关知识的运用是解答的关键.
针对训练2
【变式2-1】跳绳是某校体育活动的特色项目.体育组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1分钟跳绳次数情况,随机抽取2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单位:次),数据如下:
100 110 114 114 120 122 122 131 144 148
152 155 156 165 165 165 165 174 188 190
对这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145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______,______;
(2)学校规定1分钟跳绳165次及以上为优秀,请你估计七年级240名学生中,约有多少名学生能达到优秀?
(3)某同学1分钟跳绳152次,请推测该同学的1分钟跳绳次数是否超过年级一半的学生?说明理由.
【答案】(1),
(2)
(3)是,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2)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用跳绳165次及以上人数的占比乘以总人数,即可求解;
(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1)解:这组数据中,165出现了4次,出现次数最多
∴,
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第10个和11个数据分别为,
∴,
故答案为:,.
(2)解:∵跳绳165次及以上人数有7个,
∴估计七年级240名学生中,有个优秀,
(3)解:∵中位数为,
∴某同学1分钟跳绳152次,可推测该同学的1分钟跳绳次数超过年级一半的学生.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中位数,众数,样本估计总体,熟练掌握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2】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参加数学学科节学生的年龄情况,随机抽取了其中部分学生的年龄,经过数据整理,绘制出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依据相关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求被抽取的学生人数,被抽取的学生的年龄的众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若共有60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数学学科节活动,请估计活动中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学生人数.
【答案】(1)被抽取的学生人数;众数是15岁;14岁的学生有人,补全图解析
(2)240人
【分析】(1)根据被抽取的学生中12岁的有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2%,求出总调查人数即可;根据众数的定义求出结果即可;求出14岁学生的人生,然后补全统计图即可;
(2)用15岁及以上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乘以600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解:由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可知,
被抽取的学生人数:(人),
被抽取的学生的年龄15岁最多,故众数是15岁;
14岁的学生有:(人),
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2)解:16岁的学生有2(人),
(人),
答:估计活动中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学生有240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关联,求众数,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熟练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考点三 分析数据做决策】
【典例3-1】本学期某校举行了有关垃圾分类知识测试活动,并从该校七年级和八年级中各随机抽取4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整理如下:小明将样本中的成绩进行了数据处理,如表为数据处理的一部分,根据图表,解答问题:
年级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方差
七年级
7.5
7
7
2.8
八年级
a
8
b
2.35
(1)填空:表中的a= ,b= ;
(2)你认为 年级的成绩更加稳定,理由是 ;
(3)若规定6分及6分以上为合格,该校八年级共12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活动,估计参如此次测试活动成绩合格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答案】(1)7.5;8
(2)八,八年级成绩的方差小于七年级
(3)1080
【分析】(1)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即可;
(3)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6分及6分以上人数所占比例即可.
【详解】(1)解:由表可知,
八年级成绩的平均数a==7.5,
所以a=7.5;
八年级成绩最中间的2个数分别为7、8,
所以其中位数b==7.5,
故答案为:7.5;8
(2)解:八年级的成绩更加稳定,理由是八年级成绩的方差小于七年级,
故答案为:八,八年级成绩的方差小于七年级;
(3)解:估计参如此次测试活动成绩合格的学生人数是1200×=1080(人).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方差、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典例3-2】某品牌牛奶供应商提供A、B、C、D四种不同口味的牛奶供学生饮用,学校为了了解学生对不同口味的牛奶的喜好,对全校订牛奶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的学生有多少人?
(2)补全上面的条形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中C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 ;
(4)若该校有400名学生订了该品牌的牛奶,每名学生每天只订一盒牛奶,要使学生能喝到自己喜欢的牛奶,则该牛奶供应商送往该校的牛奶中,A、B口味的牛奶共约多少盒?
【答案】(1)150人;(2)见解析;(3)144°;(4)200盒
【分析】(1)利用A类别人数及其百分比可得总人数;
(2)总人数减去A、B、D类别人数,求得C的人数,即可补全统计图;
(3)用360°乘以C类别人数所占比即可得出答案;
(4)总人数乘以样本中A、B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即可.
【详解】解:(1)本次调查的学生有:30÷20%=150(人);
(2)C类别人数为:150-(30+45+15)=60(人),补全条形图如下:
(3)扇形统计图中C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360°×=144°
故答案为:144°.
(4)根据题意得:400×=200(人),
答:该牛奶供应商送往该校的牛奶中,A,B口味的牛奶共约200盒.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结合生活实际,绘制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或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中考的热点.只要能认真准确读图,并作简单的计算,一般难度不大.
【典例3-3】延迟开学期间,学校为了全面分析学生的网课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把学习情况分为三个层次,: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合理安排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1和图2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此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__________名学生;
(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
(3)图2中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
(4)如果学校开学后对层次的学生进行奖励,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该校1600名学生中大约有多少名学生能获得奖励?
【答案】(1)200;(2)见解析;(3)54°;(4)375名.
【分析】(1)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可知:学习态度层级为A的有50人,占调查学生的25%,即可求得总人数;
(2)由(1)可知:C人数为:200-120-50=30人,将图①补充完整即可;
(3)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所以可以求出:360°×(1-25%-60%)=54°;
(4)从扇形统计图可知,A层次的学生数占得百分比为25%,再估计该市近1500名初中生中能获得奖励学生数就很容易了.
【详解】解:(1)50÷25%=200(人)
答:共调查了200名学生,
故答案为:200;
(2)C人数:200-120-50=30(人).
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3)∵C所占的比例为:1-25%-60%=15%,
∴C所占圆心角度数=360°×15%=54°,
故答案为:54°.
(4)∵层次的学生占比为25%,
∴该校1600名学生中大约有1500×25%=375人能获得奖励,
故答案为:375(人).
答:该校学生中大约有375名学生能获得奖励.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针对训练3
【变式3-1】某初中要调查学校学生(总数 1000 人)双休日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调查得 到的数据分别制成频数直方图(如图 1)和扇形统计图(如图 2).
(1)请补全上述统计图(直接填在图中);
(2) 试确定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
(3)请估计该学校 1000 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 4 小时的人数.
【答案】(1)画图见解析;(2)中位数是3小时,众数是4小时;(3)400人.
【分析】(1)根据阅读5小时以上频数为6,所占百分比为12%,求出数据的总数,再用数据总数减去其余各组频数得到阅读3小时以上频数,然后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别求得阅读0小时和4小时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补全扇形图;
(2)利用各组频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中位数和众数;
(3)用1000乘以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4小时的学生所占百分比即可.
【详解】解:(1)总人数:612%= 50 (人),
阅读3小时以上人数:50-4-6-8-14-6= 12 (人),
阅读3小时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1250= 24% ,
阅读0小时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450= 8% .
图如下:
(2)中位数是3小时,众数是4小时;
(3) 1000(28% + 12%)
= 100040%
= 400(人)
答:该学校1000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为400人.
【点睛】此题考查数据的收集,主要有中位数,众数,扇形图和直方图的画法及表达的意义.
【变式3-2】为宣传6月6日世界海洋日,某校八年级举行了主题为“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竞赛活动.为了解全年级500名学生此次竞赛成绩(百分制)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学生的成绩,整理并绘制出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表1)和统计图(如图).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个参赛学生的成绩;
(2)表1中a= ;
(3)所抽取的参赛学生的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的“组别”是 ;
(4)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答案】(1)100(2)16(3)C(4)180人
【分析】(1)根据D组的人数除以其占比即可得到本次调查学生人数;
(2)用总人数减去各组人数即可求解;
(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4)根据D组的占比即可估计全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学生人数.
【详解】(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学生:36÷36%=100(人),
故答案为100;
(2)a=100−36−28−20=16,
故答案为16;
(3)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中位数落在C组,
故答案为C;
(4)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学生有500×36%=180(人),
故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学生约有180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相关试卷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8):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8),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次函数存在性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6):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6),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7):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暑假培优专题训练(17),共5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