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第1页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第2页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二) 生物的进化

    1.(2021·浙江6月选考)现代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物种的进化体现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下列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 (  )
    A.自然选择     B.基因重组
    C.随机交配 D.大的种群
    2.(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不断恶化,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其幼虫称桦尺蠖)种群中,与从前浅色个体占多数相比,黑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桦尺蛾体色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B.黑色桦尺蛾是通过进化产生的新物种
    C.黑色桦尺蛾增多是获得性遗传的证据
    D.桦尺蛾体色变化趋势体现了协同进化
    3.(2021·浙江1月选考)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4.(2021·江苏选择性考试)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B.种群中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是一种协同进化的现象
    D.水葫芦大量生长提高了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5.(2022·广东佛山检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人与黑猩猩的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猕猴近
    B.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种群间互有迁入和迁出,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减少和种群内变异量的增大
    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6.(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15%、85% B.25%、75%
    C.35%、65% D.45%、55%
    7.(2022·湖南长郡中学检测)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十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爱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分数十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
    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8.(2022·广东惠州调研)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马陆(也叫千足虫)等动物。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该蜣螂在生态系统中仅作为捕食者(消费者)而存在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9.(不定项)(2022·湖南长沙模拟)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
    C.生物变异和进化的不定向性,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D.深海中的某种鱼种群在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10.(不定项)(2022·湖南长沙模拟)下图表示太平洋岛屿上部分鸟类的分布及迁移情况,其中S鸟有AA、Aa、aa三种基因型,调查发现Y岛上S鸟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占1%。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岛上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多样性,Y岛上的生物多样性小于X岛
    B.Y岛上,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90%,Aa个体占18%
    C.S鸟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A、a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Y岛上的S鸟与X岛上的S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11.(2022·山东潍坊临朐一中检测)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万多年前     1万多年后
    (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之间存在________,它们属于两个_______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后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性状的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5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甲水草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__(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

    12.(2022·湖北七市联考)医生在开头孢类药物时一般会强调三点:①服药前后不得饮酒;②头孢过敏者不能服用;③避免长期服用。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头孢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酒精代谢,导致有害物质的积累
    B.头孢引起的过敏反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C.长期服用头孢类药物会诱导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D.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交替使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病菌耐药性频率急剧上升
    13.(2022·重庆育才中学一模)某同学用标有B和b的卡片建立某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人群中红绿色盲的遗传模型,向甲(雄)、乙(雌)两个信封放入若干B和b的卡片,随机从每个信封中取出一张卡片放在一起并记录,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重复多次。已知男性群体的色盲率接近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信封中的B与b卡片数之比约为93∶7
    B.甲信封中还应装入与B、b卡片数之和相等的空白卡片
    C.乙信封模拟的女性群体中色盲占比约为0.5%
    D.完善模型后,重复多次实验,出现Bb组合的概率约为13%
    14.(不定项)(2021·湖南三湘名校联考)驯化是指经过人工栽培和选择,使外来野生植物变成适应本地环境的具有经济效益或观赏价值的本地植物的过程。籽粒多而大的小米就是由籽粒少而小的野生狗尾草循环驯化而来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驯化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狗尾草的基因型
    B.驯化过程中异地环境刺激使狗尾草发生了突变
    C.人工选择和培育使狗尾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驯化的小米引种到新环境后一定能表现出籽粒多而大的性状
    15.(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疟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可在按蚊和人两类宿主中繁殖。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随着青蒿素类药物广泛应用逐渐出现了对青蒿素具有抗药性的疟原虫。
    为了研究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机制,将一种青蒿素敏感(S型)的疟原虫品种分成两组:一组逐渐增加青蒿素的浓度,连续培养若干代,获得具有抗药性(R型)的甲群体,另一组为乙群体(对照组)。对甲和乙两群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在甲群体中发生的9个碱基突变在乙群体中均未发生,这些突变发生在9个基因的编码序列上,其中7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为确定7个突变基因与青蒿素抗药性的关联性,现从不同病人身上获取若干疟原虫样本,检测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与存活率正相关)并测序,以S型疟原虫为对照,与对照的基因序列相同的设为野生型“+”,不同的设为突变型“-”。部分样本的结果如表。
    疟原虫
    存活率(%)
    基因1
    基因2
    基因3
    基因4
    基因5
    基因6
    基因7
    对照
    0.04







    1
    0.2







    2
    3.8







    3
    5.8







    4
    23. 1







    5
    27.2







    6
    27.3







    7
    28.9







    8
    31.3







    9
    58.0







    回答下列问题:
    (1)连续培养后疟原虫获得抗药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基突变但氨基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个基因中与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青蒿素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基因突变是导致疟原虫抗青蒿素的直接原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该突变基因恢复为野生型,而不改变基因组中其他碱基序列。经这种基因改造后的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表现为____________。
    (4)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一条防控疟疾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二)
    1.A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因素能够打破遗传平衡,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如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分析题意可知,A正确,B、C、D错误。]
    2.D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桦尺蛾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发生了进化,但黑色桦尺蛾并未与浅色个体产生生殖隔离,故并不是一个新物种,B错误;黑色桦尺蛾的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作为获得性遗传的证据,C错误;桦尺蛾体色变化趋势体现了环境与生物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D正确。]
    3.C [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会产生更多的变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故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物种,B错误。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C正确。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的总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其基因库的变化不一定是相同的,D错误。]
    4.B [不同物种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种群中个体的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害虫抗药性在喷洒农药之前已经存在,喷洒农药只起选择作用,C错误;水葫芦大量生长降低了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D错误。]
    5.D [人与黑猩猩的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猕猴近,A正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因此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B正确;不同种群之间相互迁入和迁出,加强了基因交流,因此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减少,种群内变异量的增大,C正确;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的,D错误。]
    6.B [由题意可知,该兔种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ff)组成,故F的基因频率=F/(F+f)=(500×2)/(2 000×2)=25%,f 的基因频率=1-25%=75%,B正确。]
    7.B [“分数十缸饲养”是制造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逐日去其不佳者”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淘汰不需要的个体,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控制形成新的性状,所以“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
    8.B [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该蜣螂与普通蜣螂可能是同一个物种,故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可能没有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题述“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说明生物进化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正确;该蜣螂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马陆(千足虫)等动物,说明该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C错误;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9.AB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物种之间存在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C错误;在生活条件稳定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基因突变等,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
    10.ACD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岛上的所有生物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不能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Y岛上S鸟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占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的基因频率是×100%=10%,A的基因频率是1-10%=90%,Aa个体占2×0.1×0.9×100%=18%,B正确;S鸟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所有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Y岛上的S鸟与X岛上的S鸟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11.(1)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殖隔离
    物种 遗传(基因)多样性 (3)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形成乙水草 (4)52.4% 没有
    12.C [分析题意可知,服用头孢类药物可能会影响体内的酒精代谢,导致有害物质的积累,A正确;头孢引起的过敏反应与一般过敏反应相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B正确;长期服用头孢类药物会将病菌中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选择出来,导致其种群中大部分个体具有抗药性,使抗药性基因频率越来越高,C错误;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交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单一药物的选择作用导致病菌耐药性频率急剧上升,D正确。]
    13.D [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群体中色盲个体的比例代表了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题意显示男性群体的色盲率接近7%,意味着色盲基因的频率为7%,因此,甲、乙信封中的B与b卡片数之比约为93∶7,A正确;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控制色盲的基因,而甲信封代表雄性个体,因此甲信封还应装入与B、b卡片数之和相等的空白卡片,B正确;由于人群中Xb=7%,则XB=93%,女性中红绿色盲患病率XbXb=(Xb)2=0.49%,因此,乙信封模拟的女性群体中色盲占比约为0.5%,C正确;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2×XB×Xb=2×93%×7%=13.02%,考虑到人群中男女人数大约相等,则人群中女性色盲携带者的概率约为6.51%,因此,完善模型后,重复多次实验,出现Bb组合的概率约为6.51%,D错误。]
    14.ABD [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草的表型,A错误;突变是不定向的,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异地环境刺激不一定导致突变,B错误;人工选择培育会使狗尾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的性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错误。]
    15.(1)通过基因突变可产生抗青蒿素的个体,连续培养过程中,在青蒿素的定向选择作用下,疟原虫种群中抗青蒿素的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抗药性个体数增多 密码子的简并 (2)基因6 与对照组相比,在有突变基因6和7的4~9组中,疟原虫的存活率都大幅度提高,但在有突变基因7的1、2、3组中,疟原虫的存活率提高的幅度不大 (3)S型(对青蒿素敏感) (4)做好按蚊的防治工作

    相关试卷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单项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