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50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氯及其化合物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氯及其化合物,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氯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3·河北秦皇岛·统考三模)下列劳动项目与对应化学知识无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游泳地中加84消毒液进行消毒
NaClO的氧化性
B
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
CaO具有吸水性
C
盛放粮食的仓库中充入氮气
氨气无色无味
D
水果(柠檬)电池
原电池原理
A.A B.B C.C D.D
2.(2023秋·广东广州·高三广州市白云中学校考期末)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对氯水的光照实验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得到以下图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水的酸性变化情况为酸性越来越弱
B.图二可为光照过程氯水中HClO分子的变化情况
C.图三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气在瓶中的体积分数
D.氯水应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3.(2023春·山东青岛·高三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已知:将一定最的通入100mL 6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且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高低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
B.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的物质的量为1.2mol
C.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4mol
D.反应后溶液中
4.(2023·全国·高三假期作业)锰酸钾 (K2MnO4)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利用氧化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甲中的固体可以是漂白粉
B.装置乙中放饱和溶液,以提高的产率
C.装置丙可以用作碱性介质
D.装置丙中每消耗,则生成
5.(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高铁酸钾可以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上制备的一种方法是向溶液中通入氯气,然后再加入溶液:
①;
②。(方程式均未配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与热的石灰乳反应制得的漂白粉或漂粉精可以用于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
B.若反应①中,则该反应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用上述方法得到时最多消耗
D.处理饮用水时,加入高铁酸钾效果相当于加入氯气和铝盐两种物质
6.(2023秋·贵州铜仁·高三统考期末)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A、B、C三处分别是浸有NaBr溶液的棉团、湿润的淀粉试纸、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旋塞开始实验,圆底烧瓶中会产生黄绿色气体
B.A处棉团变成橙黄色,说明的氧化性比强
C.B处试纸变成蓝色,说明的氧化性比强
D.C处棉团中NaOH溶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2023秋·河南驻马店·高三统考期末)对下列图片中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
B
C
D
向Ba(OH)2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溶液导电能力变化
CuCl2溶液导电
Na在Cl2中燃烧
将氯气通入如图装置
B点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uCl2电离方程式: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过程:
证明Cl2无漂白性,HClO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8.(2023·河北石家庄·校联考模拟预测)氧化二氯()是净化饮用水的一种有效的净水剂,浓度过高或加热时易发生分解并爆炸,制备反应为,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
相关物质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116℃
3.8℃
—
-34.6℃
液氨
—
-33.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查虚框中装置气密性可用液差法 B.装置B中试剂是浓硫酸
C.装置D收集Cl2O D.通入可降低爆炸风险
9.(2023春·湖北·高三校联考期中)如图为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各组中能形成这样的喷泉但液体不能充满烧瓶的是
A.和氢氧化钠溶液 B.相同条件下体积比的的混合气体和
C.和 D.和饱和氯化钠溶液
10.(2023·全国·高三假期作业)下列相关实验原理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制备并收集SO2
B.装置②可作为氨气吸收装置
C.装置③可作为氨气发生装置
D.装置④烧瓶中溶液最终呈红色
11.(2023·辽宁阜新·校联考模拟预测)氯化磷酸三钠具有良好的灭菌、消毒、漂白作用,亦能除去墨迹、血迹、油迹和茶迹等多种污垢,广泛地用于医院、餐馆、食品加工行业。氯化磷酸三钠的熔点为67℃,常温下较稳定,受热易分解。在水溶液中可直接与钙、镁及重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某小组设计如图流程制备氯化磷酸三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理论上制得的氯化磷酸三钠不超过
B.“反应池1”中最少应加入磷酸溶液
C.“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和高温烘干
D.氯化磷酸三钠因含而具有漂白、杀菌和消毒作用
12.(2023春·辽宁·高三凤城市第一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对下列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A
B
C
D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导电能力变化
NaCl固体溶于水
的焰色试验
探究光照过程中氯水的pH变化
反应至B点,产物恰好均为非电解质
电离出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直接观察,火焰呈紫色
光照条件下,次氯酸电离出更多的氢离子
A.A B.B C.C D.D
13.(2023·全国·高三假期作业)已知,实验室中利用固体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中的还原产物只有一种
B.反应Ⅰ、Ⅱ中,Mn元素只参与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Ⅱ体现了盐酸的酸性与还原性
D.G与H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25mol
14.(2023·全国·模拟预测)实验室以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备并获得漂白粉。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
B.收集氯气
C.制备漂白粉
D.尾气处理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5.(2023·全国·高三假期作业)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价。CrO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区分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分离提纯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的混合物的方法是_______。
(3)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NaCl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l-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_。
16.(2022秋·河南焦作·高三沁阳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的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存在、和,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向溶液中滴加_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继续滴加过量的该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
③第三种离子由其他试剂检验。
17.(2022秋·江苏盐城·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能有效灭活病毒,是常用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消毒剂次氯酸钠可由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2)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可由Cl2O与ClO2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NaOH溶液中反应制得。
①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 。
②制备时Cl2O与ClO2完全反应的物质的量理论比为 ________ 。
(3)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制取少量消毒液。
①MnO2与浓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 。
②充分反应后,测得消毒液中NaCl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 (用文字简述)。
(4)Na2O2在呼吸面具中作供氧剂使用,若有7.8 g Na2O2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 。
18.(2023春·江苏宿迁·高三统考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装置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的圆底烧瓶加热时要垫___________。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盛放的固体物质可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钙
(2)装置B、D的作用均为___________。从装置C的b处逸出的尾气中含有少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可将尾气通过盛有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
(3)装置F的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中的HCl,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
(4)写出足量铜和稀硝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中表现酸性的硝酸与做氧化剂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次氯酸钠具有强的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所以84消毒液可杀灭病毒与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有关,故A正确;
B.CaO可以吸水并与水反应生成Ca(OH)2,所以CaO做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是能够吸水,故B正确;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作粮食的保护气,与氮气的无色无味无关,故C错误;
D.水果(柠檬)含有电解质可以导电,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原电池,产生电流,故D正确;
故选C。
2.D
【分析】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光照时,氯水中的次氯酸遇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生成物次氯酸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氯离子和氢离子浓度增大,次氯酸和氯气分子的浓度减小。
【详解】A.由分析可知,光照时,次氯酸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所以氯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酸性越来越强,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光照时,光照过程氯水中HClO分子分解,会越来越少,与图示变化趋势不符,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光照时,氯水中氯气分子的浓度减小,体积分数减小,与图示变化不相符,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氯水中的次氯酸遇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所以新制氯水通常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防止次氯酸遇光分解,故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设产物中NaCl、NaClO、NaCl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c,则根据电子守恒可知a=b+5c,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a+b+c=6mol/L×0.1L=0.6mo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若反应后溶液中,6≠(6+1×5),不符合得失电子数相等,故A错误;
B.根据分析NaCl、NaClO、NaCl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6mol,即n(Cl)=n(Na)=0.6mol,n(Cl2)=0.5n(Cl)=0.3mol,故B错误;
C.NaCl为唯一还原产物,若转移0.4mol电子,则生成0.4mol NaCl,即a=0.4,带入a=b+5c、a+b+c=0.6,得b=0.15、c=0.05,有符合实际的解,所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4mol,故C正确;
D.将a=b+5c、a+b+c=0.6联立可得2a=0.6+0.4c,所以产物中NaClO3越多,NaCl的物质的量越大,当产物只有NaCl和NaClO3时,NaCl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值,此时a=5c、a+c=0.6,解得a=0.5,c(NaCl)=0.5mol÷0.1L=5mol/L,即反应后溶液中c(NaCl)≤5mol•L-1,故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甲制备Cl2,乙净化Cl2,丙制备KMnO4 ,丁吸收尾气Cl2。
【详解】A.漂白粉中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Cl-氧化为Cl2,A项正确;
B.饱和 NaHCO3 溶液与HCl产生CO2进入丙中消耗碱降低碱性导致K2MnO4 不稳定产生MnO2从而降低KMnO4 的产率,B项错误;
C.装置丙用NaOH导致制备的KMnO4 不纯,选KOH作碱性介质,C项错误;
D.Cl2将K2MnO4氧化为KMnO4而自身还原为Cl-,由电子守恒得到关系式为Cl2~2KMnO4,即1molCl2能产生2mol的KMnO4。但Cl2会与碱发生反应,则每消耗 0.5mol Cl2 ,则生成 KMnO4小于1mol,D项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氯气与热的石灰乳反应生成Ca(ClO3)2、CaCl2,制备漂白粉不能用热的石灰乳和氯气反应,故A错误;
B.若反应①中,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方程式为,则该反应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B错误;
C.若反应①中不生成KClO3,得到转移6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由于反应①中生成KClO3,所以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最少为3mol,故C错误;
D.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同时还原产物Fe3+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悬浮杂质,所以处理饮用水时,加入高铁酸钾效果相当于加入氯气和铝盐两种物质,故D正确;
选D。
6.C
【分析】高锰酸钾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通过氯气与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的置换反应来验证氯气、溴、碘的氧化性强弱,但实验中氯气会和碘化钾反应,无法比较溴和碘的氧化性强弱。
【详解】A.高锰酸钾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圆底烧瓶中会产生黄绿色气体,故A正确;
B.A处发生的反应为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溴单质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说明的氧化性比强,故B正确;
C.B处发生的反应为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和氯化钾,碘遇淀粉溶液变蓝色,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试纸变为蓝色,但实验中没有溴和碘化钾溶液的反应设计,无法比较和的氧化性强弱,故C错误;
D.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Cl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向Ba(OH)2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B点时导电性几乎为0,说明B点恰好反应,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故A错误;
B.电离不需要通电,CuCl2电离方程式为CuCl2=Cu2++2Cl-,故B错误;
C.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过程,故C错误;
D.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氯气能使潮湿的红布条褪色,证明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次氯酸由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故D正确;
选D。
8.B
【分析】本实验目的是制备Cl2O,实验原理是,A装置中制备氯气,氯气中混有HCl,为防止HCl干扰实验,需要除去,即装置B盛放饱和食盐水,C装置为发生装置,D装置为收集装置,据此分析;
【详解】A.虚框中装置气密性检验,可用液差法,将止水夹夹住装置A两端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水,一段时间后,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良好,故A说法正确;
B.因反应,需要有水参与,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水,装置B中试剂应是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故B说法错误;
C.根据Cl2O的沸点,并且在液氨中冷凝,所以装置D为收集装置,故C说法正确;
D.Cl2O浓度过高易发生分解并爆炸,通入N2可稀释Cl2O,降低爆炸风险,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9.C
【详解】A.SO2与NaOH反应生成硫酸钠,能形成喷泉且液体充满烧瓶,A错误;
B.相同条件下体积比4∶1的NO2、O2混合气体和H2O反应生成HNO3能形成喷泉且液体充满烧瓶,B错误;
C.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和NO,能形成喷泉,因为NO不与水反应所以烧瓶中有NO,液体不能充满烧瓶,C正确;
D.Cl2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形成喷泉,D错误;
故答案选C。
10.B
【详解】A.装置①收集应长进短出,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用水吸收氨气,同时要防倒吸,B正确;
C.不能用氯化铵分解制备氨气,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的和遇冷又化合生成,C错误;
D.因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有酚酞的溶液呈红色,与反应碱性减弱,且生成的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最后溶液呈无色,D错误;
故选B。
11.C
【分析】向NaOH溶液先加入磷酸,得到磷酸钠溶液和NaOH溶液,在通入氯气,生成溶液,最后通过减压蒸发,冷却结晶的方式得到。
【详解】A.n(NaOH)=4.2mol,根据Na守恒,1个中含有13个Na原子,所以则n{}最多为0.3mol,A正确;
B.中,n(Na):n(P)=13:4,n(NaOH)=4.2mol,所以n(P)=1.2mol,浓度为,所以体积为,故B正确;
C.氯化磷酸三钠的熔点为67℃,常温下较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不能高温烘干,C错误;
D.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够具有漂白、杀菌和消毒,D正确;
故答案选C。
12.B
【详解】A.B点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接近0,溶液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产物均为电解质,A错误;
B.NaCl溶于水过程是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了电离,生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B正确;
C.K+的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以滤去黄光,排除Na+的干扰,C错误;
D.溶液中存在反应、,光照条件下HClO分解生成HCl,溶液中c(H+)增大,则pH降低的可能原因是HClO分解,D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A.反应Ⅰ为,得到的固体加入浓盐酸中,发生反应Ⅱ:、。还原产物有、,A错误;
B.Mn元素参与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反应II为,体现了盐酸的酸性和还原性,C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氧气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2mol,D错误;
故选C。
14.B
【分析】本题以及漂白粉的制备为背景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具体考查氯气的制备和收集、漂白粉的制备、尾气处理等,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详解】A.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制备时需要加热,A不符合题意;
B.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符合题意;
C.石灰水中的浓度较小,应利用石灰乳与反应制备漂白粉,C不符合题意;
D.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1) +2 盐
(2) 丁达尔效应 渗析
(3)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的沉淀不溶解,证明Cl-透过了半透膜
【详解】(1)Fe(CrO2)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总的负价是-8价,铬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2个铬原子化合价是+6价,所以铁元素化合价是+2价;Fe(CrO2)2是由Fe2+和CrO组成的盐;
(2)明胶的水溶液属于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而K2SO4溶液属于溶液,无丁达尔效应,因此可通过丁达尔效应进行鉴别;胶体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的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用渗析的方法提纯胶体;
(3)可以根据Cl-和Ag+发生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AgCl白色沉淀,证明Cl-能透过半透膜,操作方法是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证明Cl-透过了半透膜。
16.(1)二
(2) HNO3 除尽CO Ba(NO3)2 检验SO
【详解】(1)因与、在溶液中均可发生反应,故第二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①检测用,检测用,检测一般用加入强酸的方法,因在确定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时,必须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所以我们首先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所以我们首先加过量的HNO3,检验并除去;
②在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时,我们先检验硫酸根离子,因硝酸银能跟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银,是一种沉淀干扰检验.所以我们先加过量的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去离子.最再用硝酸银来检验氯离子。
17.(1)Cl2+2NaOH=NaCl+NaClO+H2O
(2) +3 1∶4
(3) MnO2+4H++2Cl-Mn2++Cl2↑+2H2O 浓盐酸挥发进入试剂瓶中与NaOH溶液反应
(4)0.1 mol
【详解】(1)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2)①NaClO2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②Cl2O与ClO2完全反应制备NaClO2,Cl2O中氯元素由+1价升到+3价,ClO2中氯元素由+4价降到+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两者的物质的量理论比为1∶2;
(3)①MnO2与浓HCl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②盐酸具有挥发性,HC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导致碱不足,NaClO质量分数偏低,故答案为:浓盐酸挥发进入试剂瓶中与NaOH溶液反应;
(4)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Na2O2在呼吸面具中作供氧剂使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mol Na2O2反应转移1mol电子,则0.1mol 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18.(1) 石棉网 b
(2) 干燥气体 氢氧化钠
(3) 1:2 1:1 饱和食盐水
(4)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1
【详解】(1)圆底烧瓶加热时,不容易受热均匀,故需要垫石棉网;氢氧化钠、生石灰能促使浓氨水产生氨气,利用氢氧化钠、生石灰与浓氨水可快速制取氨气,所以选b;
(2)制取的NH3中混有水蒸气,装置B中盛装的碱石灰可以除去水蒸气;D中是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故装置B、D的作用均为干燥气体;氯气有毒,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
(3)在该反应中MnO2中的锰由+4价变为+2价,MnO2是氧化剂,锰离子是还原产物,氯离子由-1价到0价,氯离子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产物,由方程式可得,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1:1;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可以除去HCl杂质,所以E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4)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反应的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在该反应中,有部分硝酸生成硝酸铜,体现酸性,有部分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体现氧化性,做氧化剂,根据方程式可知,8个硝酸参加反应,其中6个起酸的作用,2个做氧化剂,故该反应中表现酸性的硝酸与做氧化剂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0讲 氯及其化合物(讲)-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文件包含第10讲氯及其化合物讲-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原卷版docx、第10讲氯及其化合物讲-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0讲 氯及其化合物(练)-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文件包含第10讲氯及其化合物练-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原卷版docx、第10讲氯及其化合物练-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氯及其化合物,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